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瓣钙化及钙化所致的瓣膜狭窄的发生发展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观察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110例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瓣膜钙化程度、瓣口面积及相关的生化指标,同时选择100例无肾脏疾病、无风湿性疾病的患者作对照组.结果 ESRD患者组发现主动脉瓣钙化48例,占43.64%,发生瓣膜钙化的平均年龄(56.4±14.6)岁;对照组发现主动脉瓣钙化22例,占22%,平均年龄(68.5±10.3)岁.主动脉瓣钙化所致主动脉瓣狭窄ESRD患者组9例、对照组2例.ESRD组钙化者(AVC)的平均透析龄为(33.37±27.6)月,ESRD组无钙化者的平均透析龄为(20.82±18.6)月,(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高、进展至主动脉瓣狭窄快,主动脉瓣钙化发生、发展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磷血症和透析年限有密切相关.
作者:朱爱国;陈琬;曹如画;鲍恩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 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 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伴有HBcAb(+)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
作者:曹娅丽;王世相;郭苹;刘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急性肾衰竭(ARF)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及血液灌流对其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确诊的肾性单纯型ARF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每组各38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透析及灌流治疗前两组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两组之间各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析及灌流治疗前3组各因子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透析及灌流治疗后各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HP+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患者可能存在类似慢性肾衰竭(CRF)的微炎症状态,血液灌流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齐辰利;李荣山;李彩霞;邵珊;程丽娟;高仁义;张瑜;李元红;刘静;成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及尿液中尾加压素Ⅱ(Uroten sin Ⅱ,U Ⅱ)水平变化以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以正常人为对照,分别观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和广东省广州市珠江医院肾移植科慢性肾衰竭未透析患者(ND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D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CAPD组)、肾移植患者(KT组)血浆及尿液中的尾加压素Ⅱ水平变化.结果 ND组、HD组、PD组和KT组患者的血浆U Ⅱ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001),以HD组高,ND组次之,PD组再次之,KT组低;尿U Ⅱ排泄在ND组、HD组、PD组均显著减少(P<0.05),但在KT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证实在非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U Ⅱ水平显著增高,尿U Ⅱ排泄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变化更为显著;肾移植患者血浆U Ⅱ水平增高减轻,而尿U Ⅱ水平显著增加;本研究提示U Ⅱ是慢性肾衰竭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多肽.
作者:汪华林;谭树芬;刘长波;谢辉;郭颖;俞小敏;杨热电;崔如健;陈秀萌;黄元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通性血液滤过(HVHF)在严重脓毒血症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病医学科32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进行HVHF[流量80ml/(Kg·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介质(TNF-a、IL-6、IL-8、IL-10)、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TFC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经HVHF首次治疗后氧合指数改善,APACHE-Ⅱ、MODS评分和TNF-a、IL-6、IL-8也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IL-10无明显下降.经多次治疗后,终患者TFC、APACHE-Ⅱ、MODS评分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VHF可以改善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能缓解病情.
作者:郑永科;刘长文;朱克毅;陆俊;胡炜;周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重症胰腺炎(seriuos acute pancrititis,SAP)又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其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高,治疗十分棘手.浙江省开化县中医院利用腹膜透析治疗3例重症胰腺炎,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徐文君;吴国伟;王忠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为60%~90%.严重顽固的皮肤瘙痒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10月~2006年3月应用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联合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例(平均每例5次),共73次,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华;黄仙蓉;韩江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多数有肾脏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导致的贫血,但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量一般正常或升高.而我们发现部分慢性肾衰竭终末期患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报告如下.
作者:白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是新发现的尿毒症毒素,推测可能与尿毒症性动脉粥样硬化(AS)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与AS相关的3种细胞中的表达及AOPP与其可能的关系,为AOPP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阐明提供更多的认识.
作者:彭侃夫;吴雄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在大鼠阿霉素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对比研究莫索尼定及福辛普利钠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二次给药法尾静脉注射0.2%的盐酸阿霉素诱导肾病模型,随机等分3组(10只/组):治疗组给予莫索尼定1.5mg/(Kg·d)或福辛普利钠10mg/(Kg·d),肾病组给等量不含药物的食物丸;10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做为对照组.12周测血压、尿蛋白、血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TNF-α水平,肾组织行脏、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TNF-α、PDGF-BB蛋白表达.结果 肾病组24h蛋白尿、血生化指标、肾组织损伤形态学指标及TNF-α和PDGF-B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治疗组上述损伤指标轻于肾病组(P<0.01).结论 TNF-α及PDGF-BB在ADR肾组织内高表达,可能参与肾组织损伤,莫索尼定及福辛普利钠可能通过下调TNF-α及PDGF-B蛋白表达而起肾保护作用.
作者:邹春波;杜玄一;解汝娟;穆素红;贾西贝;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实验性大鼠腹膜纤维化病变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4.25%含糖透析液+脂多糖致腹膜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川芎嗪组在造模同时每日腹腔内注射川芎嗪40mg/kg.30天后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腹膜组织做HE及Masson染色,并留取血液和腹膜透析液做ELISA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 川芎嗪组的壁层腹膜厚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转化生长因子-β的浓度也明显下降.结论 川芎嗪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郝丽荣;王春梅;李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问世以前的年代,慢性肾脏病(CKD),尤其行血液透析患者常要定期输血来纠正贫血,因此有可能导致铁超负荷.自促红细胞生成素问世以来,其应用替代了输血治疗,导致这些患者由于反复输血造成的体内铁超负荷变为原料铁需要增多,从而导致体内铁不足.一些研究表明,口服补铁不能使接受Epoetin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维持足够的铁储备即使口服铁剂治疗能暂时改善铁不足,但大多数接受Epoetin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丢失血液(铁)超过口服补充铁的吸收量,铁储备下降乃至不足.
作者:范敏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简称纯红再障),是一种少见的严重贫血,其特点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以及骨髓中红系前体细胞(erythroid precursor)缺乏,而其它细胞系正常.多数获得性纯红再障的病因不清楚,部分继发于胸腺瘤、淋巴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如细病毒B19)或与某些药物(如苯妥英、氯霉素等)有关.近年来,有学者报告部分患者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后诱导机体产生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导致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介导的纯红再障.
作者:孙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血压逐渐升高并不少见,药物降压治疗效果不佳,有时可导致治疗提前结束,影响透析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了不同温度的透析液对透析相关高血压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张越;崔专;王悦;朱宁;张凝;范敏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近些年来,血液透析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使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是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给患者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其中抑郁症是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本研究调查了长期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刘锦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急性肾衰竭(ARF)作为一个较严重的临床综合征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起病急、病情重且死亡率高.特别是对有些A RF患者,虽然需要透析,如果其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在确定是否有必要去承担透析这一昂贵的费用时,这就急切需要进行严格的死亡率预测.
作者:张文贤;肖艳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慢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而慢性重型肝炎有很高的病死率.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灌流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2例,取得较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三都;王忆春;林开颜;杨庆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对于血铝基线水平>60μg/L的患者,如果DFO试验阳性或者临床症状提示铝中毒(指南11,表1),应查明铝的来源并予以去除.(观点)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慢性肾脏病骨病的治疗方法与骨病的类型有关.因此该部分指南包括3部分:指南13A介绍高转化骨病和混合性骨病;指南13B介绍骨软化;指南13C介绍动力缺失性骨病.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