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RIFLE标准的急性肾损伤(AKI)分期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脏病科2004年以来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240例MODS患者,按RIFLE标准分为AKI Ⅰ期、Ⅱ期和Ⅲ期,对比分析不同AKI分期患者的医院死亡率和器官衰竭数,并将CVVH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①全部患者死亡率为38.75%,AKI Ⅲ期患者医院死亡率高于AKI 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②随着AKI分期的加重,患者器官衰竭数增加(P=0.001).发生脏器衰竭≥4个的患者医院死亡率明显高于脏器衰竭数≤3个的患者,(75.5%vs 13.4%,P<0.05).③CVVH治疗24h后,患者MAP、氧合指数、BUN和Scr均明显改善;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在AKI Ⅰ期和Ⅱ期患者显著降低,在AKI Ⅲ期患者中则变化无显著性.结论 CVVH是防治MODS合并重症ARF患者的有效手段,RILFE标准对AKI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必须强调CVVH时机的选择,早期(AKIⅠ期和Ⅱ期)行CVVH可以明显改善MODS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宏宝;陈威;王汉民;于艳;张鹏;许国双;刘晓渭;白淑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 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作者:宋岩;李冀军;张壹言;李学义;陈凤琨;赵长征;姚凤华;殷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2种不同的首量肝素给药途径进行抗凝,比较两者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及所用肝素总量.方法 选择江苏省老年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常规普通肝素抗凝法(静脉组).其后改为首量肝素动脉端给药抗凝法(动脉组),根据透析器凝血等级调整肝素用量,直至凝血等级稳定在0级或1级.分别记录2种给药途径所用肝素首量和总量及凝血等级.结果 动脉组首量肝素及肝素总量较静脉组有显著的优越性(P<0.05);动脉组凝血等级0级由16例增加36例(x2=15.14,P<0.01).64例患者无1例出现透析器凝血等级增加.结论 动脉组肝素给药途径能够显著减少肝素使用量,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申志祥;陈培培;张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递增式腹膜透析中合理的透析液钠浓度.方法 利用溶质跨膜转运的三孔模型,推导出合理的腹膜透析钠浓度.结果 在盐(氯化钠)清除总量相同而尿量不同的情况下,腹膜透析液合理的钠浓度比较接近;但每增加2g盐的清除,透析液的钠浓度应降低约8mmol/L.结论 透析液钠的合理浓度受残余肾功能的影响不大,而主要受盐摄入量的影响;推荐患者在整个透析过程中均严格限盐,而且尽量控制每日盐的摄入量在6g或以下.
作者:杨文领;程磊;汪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4年2月起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及肾内科4例患者,均男性.年龄14~75岁,病程10月~40年.均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伴不同程度瘙痒.3例伴肾功能损害,1例伴转氨酶增高.4例均已接受银屑病常规治疗,疗效欠佳,年龄小者曾行扁桃体切除术后皮疹曾一度好转,此次1月前病情复发并加重.
作者:张英;宋秋荷;张述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老年透析患者的显著增加,内瘘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多.窃血综合征是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后较少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则可能导致截指或截肢等严重后果.本文结合1例典型窃血综合征病例,对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做一阐述.
作者:刘瑞林;张丽红;王玉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低钙透析,临床主要应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钙血症,其他方面应用则少有报道,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肾内科于2006年8月1~16日收治1例以急性肾衰竭并高钙血症起病的原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进行低钙透析等综合治疗后恢复良好,从而为低钙透析治疗不同原因所致急性高钙血症提供了依据.
作者:江建青;徐鹏程;付胜惠;林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表现,虽不威胁生命,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世纪70年代,Nielsen等[1]报道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难治性瘙痒的发生率为85%.
作者:曹娅丽;王世相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人胚肾(HEK293)细胞自身的电压依赖性的钾通道.方法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HEK293细胞上的外向电流及其通道的电生理特点.结果 HEK293细胞上未发现氯电流.59.7%的细胞表达一种类似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钾电流,该电流对4-AP敏感,2mmol/L的4-AP可明显抑制此电流.在40mV时,此电流幅度为(175±112)pA.失活曲线显示其通道的半数失活电压为(-3.5±0.9)mV,斜率为(6.3±0.8)mV.该通道从失活状态中恢复的时间常数为(333.3±33.9)ms,其失活动力学曲线呈钟形.结论 HEK293细胞自身存在Ito样电流,且此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是其自身表达的主要的有功能的离子通道,提示在利用此广泛应用的表达系统来研究外源性离子通道的时候,应该加倍注意.
作者:李春;郭继鸿;王世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caspase-1蛋白表达及酶活性变化.方法 复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小鼠模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应用免疫组化及荧光标记法分别测定肾组织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Scr和BUN水平均较假模组显著升高;模型组肾组织caspase-1表达强度较假模组显著升高;模型组肾组织caspase-1酶活性也较假模组显著升高.结论 Caspase-1产生及活性升高参与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抑制该酶活性,从而控制其下游炎症因子的过度活化可能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付捷;刘华锋;陈孝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日趋成熟,在复杂性急性肾衰竭(ARF)中的应用已达成共识,而其临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过肾脏替代治疗领域,拓展至非肾脏病领域[1],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re care unn ICU)各种危重病救治中多器官功能支持(MOST)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季大玺;龚德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re care unit ICU)中患者的常见表现,其中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可占到ICU收治患者的4%~25%[1],远高于医院其它病房的医院内获得性ARF患者平均比例(4%~8%)和入院时发现的社区获得性ARF发生率(0.4%~0.9%)[1].
作者:安友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肿瘤标志物主要是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异常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而只见于胚胎中,有的在肿瘤患者体内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含量.
作者:张晓光;汪年松;高云朝;陆汉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2002年8月~200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RRT患者共411例次.男30例,女35例.年龄19~92岁,平均55岁左右.
作者:丁绣江;许会兰;刘迎节;郭鑫;季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预测死亡危险度的重要指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50%~80%,其机制与尿毒症时毒素致心肌损害、高血压、贫血、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王晓兰;樊相军;李淑华;程德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液净化室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65例次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例患者经PE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E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时间(K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Ⅴ因子、凝血Ⅶ因子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E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
作者:欧强;王渭康;殷科珊;盛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第一部分 引言(节选)指南的基本原理患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人数正在持续增长,遗憾的是,CKD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早出现的心血管疾病(CVD,常表现为冠心病CHD)、脑血管疾病和(或)周围血管疾病(见表1).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