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 国际刊号:1671-4091
  • 国内刊号:11-4750/R
  • 影响因子:1.54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65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2007年8期文献
  • 透析液钙浓度改变对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透析液钙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相关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空军总医院肾病科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mmol/L(dCa2+1.75)及1.50mmol/L(dCa2+1.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15次透析,观察每次透析0、1、2、3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压,并分别于第15次透析前后观察一般临床指标及血清总钙(Ca2+)、磷(P3+)、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 与dCa2+1.75比较,采用dCa2+1.50进行透析,患者的血压降低,尤其在第3h及透析结束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钙、钙磷乘积降低(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 降低透析液Ca2+浓度,有助于血液透析相关性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

    作者:黄志芳;伦立德;孙彦玲;张赤兵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改善的国内相关文献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国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Meta分析对17篇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17项研究共有768名血液透析患者入选,治疗组/用药后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左卡尼汀含量分别比对照组/用药前高0.25~0.51、0.41~0.79、0.44~0.75、0.13~0.75和1.90~4.49倍标准差,而治疗组患者血浆三酰甘油含量比对照组降低0.06~0.45倍标准差,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不明显.结论 用左卡尼汀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刘红英;陈湛华;刘建新;吴铜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探讨尿毒症患者不同于一般人群的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肾内科7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分辨二维超声测量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监测血磷水平.结果 IMT≥0.93mm(高三分位值)组患者年龄、血磷和血浆tHcy水平高于IMT<0.93mm组的患者(P<0.05).IMT与年龄、血磷、Hs-CRP和tHcy呈正相关关系,与白蛋白呈负相关关系.以IMT增厚(IMT≥0.85mm,中位数)为因变量,性别、吸烟、年龄、血磷、白蛋白、tHcy和Hs-CR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和血磷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 除年龄外,高血磷是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英;刘惠兰;王银娜;刘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特点及处理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6年1~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116例,其中并发结核菌感染的患者共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转归的情况.结果 4例(3.45%)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的患者中有1例感染部位不明的肺外结核、1例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各1例.常见的症状是经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发热,结核中毒症状均不明显.在除外肿瘤、一般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给予抗结核试验治疗后4例患者在2~8周内症状明显减轻,经6~9个月抗痨治疗后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症状均缓解.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症状多不典型且以肺外结核多见,如怀疑合并结核菌感染可尽早行抗结核试验性治疗.

    作者:蔡美顺;王梅;甘良英;王宓;王磊;谈一意;张大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以血浆作透析液的血液透析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机制研究

    目的 前瞻性观察以人体新鲜冰冻血浆作透析液行血液透析(HD-PBD)后继续进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评价其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清除机制.方法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肝衰竭患者行HD-PBD治疗6h后,应用同一滤器(AV600)继续行HVHF治疗24h.全部患者分别在HD-PBD治疗初始(0h)及开始后2h、4h和6h取滤器动脉端和静脉端血液、流入端和流出端透析液,HVHF治疗0h、6h、12h和24h取滤器前及滤器后血液,同时留取滤液.观察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HD-PBD对胆红素的清除较HVHF明显(P<0.05).②HD-PBD治疗初始的TB溶质清除率(Kd)为(23.0±3.4)ml/min,滤器使用4~6h后弥散作用下降.③HD-PBD治疗初始通过弥散和吸附的体外清除量分别为(15.6±5.6)mmol/min和(10.3±3.2)mmol/min,滤器使用4~6 h后作用下降.④HVHF以吸附清除为主,其中治疗初始吸附清除量大,12h以后吸附清除量而滤过清除量相对恒定.⑤HD-PBD治疗初始的体外清除总量高于HVHF[(25.9±8.2)mmol/min vs(7.17±3.34)mmol/min,P<0.05.结论 HD-PBD联合HVHF治疗对血清胆红素有明显降低作用,其清除机制主要为弥散和吸附,对流作用较小.

    作者:刘宏宝;陈威;窦科峰;宋振顺;王汉民;张鹏;许国双;刘晓渭;于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初探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60例MH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血清ADPN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及空腹血糖(FBG),并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MHD组的FINS、FBG、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HD组和对照组血清ADPN水平分别为(23.75±8.97)mg/L和(9.13±3.39)mg/L,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ADPN与FINS、ISI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53、0.534,P均<0.01),而与Homa-IR呈明显负相关(r为-0.471,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PN水平升高,血清ADPN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李忠心;孟娟;彭立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床旁血液滤过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急性肾衰竭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2岁,主因胸痛伴大汗2h入外院.心电图示V2-V5ST-T弓背向上抬高0.25~0.30 mv,I、AVL病理Q波,AST 155IU/L,LDH 273U/L,肌钙蛋白T<0.05ng/ml CK-MB 94U/L,WBC 16.8×109/L,血清Cr 58.3 μmol/L.发病第2天TNT升至:27.68ng/ml,CK-MB升至236U/L.

    作者:王兵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浆置换联合CRRT成功抢救致死剂量四氯化碳中毒1例

    患者男性,39岁,农药厂工人.入院前16h自服四氯化碳(分析纯)200ml,3h后出现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洗胃及对症治疗后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37.6℃,P119次/min,R20次/min,BP115/63mm Hg(1mm Hg=0.133kpa).

    作者:李展旭;景宇;任姜汶;王云燕;张建国;杨聚荣;丁涵露;李开龙;何娅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液灌流救治来苏儿中毒1例

    1 病历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与他人生气自服来苏消毒液250ml,18h后于2006年9月10日9时50分入院.患者意识清楚,无呼吸困难和抽搐,无大、小便失禁.

    作者:杨红军;陈芝;张锡刚;王培全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影响透析器溶质清除的工艺改进

    透析器溶质的清除主要依靠弥散(diffusion)、对流(convection)和透析膜的吸附(absorption)作用.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一个半透膜(能部分通过透溶质的膜)将溶液分隔成2部分,溶质能跨膜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弥散,血液透析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原理发展起来的.

    作者:曾志立;王质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刺激物洗脱对马兜铃酸-Ⅰ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研究对象,探讨刺激物马兜铃酸-Ⅰ被洗脱(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后对HK-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AA-Ⅰ分别刺激细胞12、24、48h后去除刺激物,加入Hank's液对细胞进行重复3次洗涤,继续培养24h后测定各项指标.台盘兰染色后细胞计数法观察存活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AA-Ⅰ(10 μg/ml)刺激HK-2细胞后,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存活细胞数量逐渐减少,12、24、48h后存活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分别下降8%、25%和57%;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显示AA-Ⅰ刺激HK-2细胞后,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到24h后G2/M期比例达对照组的1.28倍,48h后达正常对照组的3.8倍.以上情况在洗脱以后并没有得到改善,表现为洗脱后的12、24、48h组细胞数较相应时间点的刺激组分别下降45%、32%和30%;AA的G2/M阻滞作用在洗脱以后也没有好转,洗脱24h组G2/M比例达AA24h组的2.91倍,而与AA48h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A-Ⅰ(10 μg/mi)能够显著抑制HK-2细胞的增殖,表现为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洗脱细胞外的AA-Ⅰ后并未能改善AA-Ⅰ刺激导致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提示细胞内蓄积的AA-Ⅰ或其代谢物可能是导致细胞持续损伤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娜;杨莉;商朴;唐嘉薇;王璇;李晓玫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免疫净化治疗患者低血压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多种风湿病是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免疫净化是去除患者血液中病理成分的一种治疗技术,是通过仪器去除血液中病理性成分对患者的致病作用,并调节和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杨玉琴;陈立红;张学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NKF-K/DOQI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 贫血的检查指南1 何时开始贫血的检查当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出现如下情况时,应该进行贫血的检查:①绝经期前女性以及青春期前患者血红蛋白小于110g/L(红细胞压积小于33%)(证据);②绝经期后女性以及成年男性患者血红蛋白小于120g/L(红细胞压积小于37%)(证据).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透析患者肌肉萎缩及治疗

    近30年来,随着透析技术不断发展,透析单位和透析设备日渐增多,透析疗法适应症范围也明显扩大,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数目日益增长,透析疗法已成为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苗里宁;许钟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由于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活性亢进及血小板活化,处于高凝血状态,易于血栓形成;而另一方面尿毒症患者又因各种代谢产物等毒素作用,血小板功能低下,常常导致尿毒症患者的出血倾向.因此,尿毒症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时抗凝剂的使用应精确调整,合理应用;否则将导致抗凝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透析患者中枢系统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透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非常常见,其中有些与尿毒症有关,有些与透析有关,还有一些与以上二者都无关.

    作者:倪兆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透析时残余肾功能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的选择 选择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肾内科首次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146例,男93例,女53例,年龄(50.7±9.6)岁,体重(58.2±7.2)kg.

    作者:袁慧忠;喻春华;刘俊峰;李树春;陈健;曹炎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