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 国际刊号:1671-4091
  • 国内刊号:11-4750/R
  • 影响因子:1.54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65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2008年5期文献
  • 超纯透析液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6、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脂蛋白(a)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纯透析液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6、C反应蛋白、脂蛋白(a)、β2微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长期血液透析患者21例,随机分为超纯透析液和常规透析液组,均用低通量聚砜膜,前瞻性观察两组入组前1周、入组后1周、1月、6月和12月透析前指标有无差异.并在上述点观察各组透析巾120分钟、透析后即刻上述指标较透析前有无变化. 结果 常规透析或超纯透析组在任一观察点的单次透析中120min和透-析后即刻,上述指标较透析前水平没有变化.12月后,超纯组透析前血清白介素-1β较对照明显F降(P<0.05),埘照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较超纯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良好的透析膜牛物相容性有利稳定透析过程对炎症指标的影响,长期使用超纯透析液能降低患者透析前血清白介素-1β水平,ц维持血清Lp(a)水平稳定,它可能有利于改善长朗血液透忻患者微炎症状态和相关并发症.

    作者:陶建瓴;孙阳;李雪梅;刘士勤;夏京华;石涛;段琳;李艳;李学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内瘘闭塞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上海市静安中心医院和解放军第455医院MHD患者120例,根据其在半年内是否有过1次或1次上以上的动静脉内瘘栓塞事件,将其分为动静脉内瘘栓塞组(AVFT)和动静脉内瘘非柃塞组(NAVFT),所有患者采用Phl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鼍IMT,于透析日抽空腹血测定血浆tHcy、叶酸(FA)、VitB12、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糖(glu)、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MH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为90%,是正常人的34.6倍,其血浆tHcy水平(27.6±8.3)u 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5±1.7)u mol/L,P<0.01.AVFT组tHcy血浆浓度、IMT平均值明显高于NAVFT组,P<0.01,tHcy>40umol/L的患者数也明显多于NAVFT组,P<0.05;MHD患者血浆tHcy浓度与IMT旱明显正相关,Υ=0.362,P<0.01.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HHcy,HHcy可能是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易扬;路建饶;田军;姚洁洁;陆文娟;武立群;顾波;王汉清;张金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况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事件及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78例,以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微炎症标志物,按观察开始时血清超敏CRP水平分为2组:超敏CRP正常组87例,超敏CRP升高组91例.定期监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超敏CR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1b)、血脂、血尿素氮(BUN)、肌酊(Scr),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 t/V),B超测定心JI序左心房前后径(LAD)、窜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心窒射血分数(LVEF).回顾性分析60个月,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疾病致死率和总死亡率的情况.利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CRP与心室结构功能的关系,两组生存曲线及评价微炎症与死亡危险度的关系.结果 存在微炎症的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组心室结构指标LAD、IVsT、LVD、LVMI均大于正常组(P<0.05);而LVEF低于正常组(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LAD、IVST、LVD、LVIM呈正相关(r=0.298,Υ=0.331,Υ=0.321,Υ=0.342,P均<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Υ=-0.343, P<0.01).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牛率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纽(P<0.05);60个月存活率升高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牛存分析显示,血清超敏CRP独立于性别、年龄、维持透析时问、血浆白蛋白、血脂、平均动脉压等因素之外,与死亡危险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微炎症时超敏-CRF持续增高,持续增高的超敏-CRP 是心血管事件发牛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冈子.

    作者:何朝生;史伟;梁馨苓;章斌;叶智明;刘双信;马建超;冯仲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价值.方法 选择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危重病科2003年6月~2007年9月应用CBP治疗的19例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变.治疗前后记录Boston心力衰竭积分、APACHEⅡ评分.结果 14 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73.7%:CBP治疗后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很快下降,内环境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氧合功能逐渐改善,Boston心力衰竭积分和APACHE II评分明显降低;治疗过程生命征稳定,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结论 CBP能平稳地清除水分和溶质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的治疗.

    作者:温德良;刘卫江;古英明;谢长江;张振辉;罗辉遇;熊旭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乍长因子23(FGF-23)水平,探讨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及1,25(OH)2D3等对FGF-23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MHD忠者98例,对照组肾小球过滤率正常共28例,MHD患者根据血磷水平分为低磷组、血磷达标组和高磷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1,25(OH)2D3及FGF-23的水平,测定对照组及MHD患者血中碱性磷酸酶、钙、磷水平,同时测定MHD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结果 MI1D组血清1,25(OH)2D3低于对照组(P<0.001),FGF-23高于对照组(P<0.001);低磷组、血磷达标组和高磷组FGF-23水平无统计学差别(P=0.804),高磷组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低磷组及血磷达标组(P=0.001,0.01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25(OH)2D3是MHD患者FGF-23的影响因素(r=0.481,P<0.001).结论 MHD患者血中FGF-23水平明显升高,1,25(OH)2D3为MHD患者FGF-23升高的影响因素,血磷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FGF-23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杨涛;蔡美顺;王梅;韦洮;王玉柱;李欣;连立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浆置换抢救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微血管血栓所致的多系统损害.

    作者:王晓飞;门雯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尿毒症并发白发性食管破裂1例

    患者,男,37岁.因反复跖趾关节肿痛5年,尿检异常3年,伴恶心、呕吐15天入院.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O℃,脉搏7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80/120mmHg(1mm Hg=0.133kPa),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腹未见异常.

    作者:郭东阳;王涛;张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诺贝特单独使用引起腹膜透析患者横纹肌溶解症1例

    本院收治1例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单独应用非诺贝特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并治愈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性肾脏病患者血胎球蛋白A水平与血管钙化

    心血管疾病(CV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大约50%[1].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尤其是ESRD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2],是导致其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的重要原因[3].

    作者:王宓;王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HIE-1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肾脏缺氧诱导冈子-I 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24只.S组结扎右肾动脉,暴露左肾45min后关闭腹腔;IR组结扎右肾动脉并完全阻断左侧肾动脉45min后恢复血流;IPO组在IR模型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前给予反复10次20s供血-20s缺血处理.每组分别在造模后0.5h、1h、3h、6h、12h、24h、48h、72h留取血和肾组织标本,检测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并对肾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单盲评分;Western blot检测HIF-Iα的表达强度.结果 HIF-1α主要在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肾小球中末发现阳性染色.各组HIF-1 α表达情况:与S组相比IR组HIF-1 α在1h表达开始显著升高,6h达到高峰,12h开始下降.而IPO组HIF-1α在3h表达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儿高峰水甲显著高于IR组,24h后HIF-1α开始下降,48h其表达水平与IR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HIF-1 α表达并延长其表达高峰时间,从而减轻缺血缺氧对肾脏的损伤.

    作者:李苏童;王汉民;李嫚;刘广厚;何丽洁;陈光磊;张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对肾脏足细胞增殖、骨形态蛋白-7以及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肾脏足细胞增殖、骨形态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以及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SV40肿瘤抗原转染所获得的永牛性小鼠足细胞系培养,以集落形成法和噻唑蓝MTT还原实验测定不同浓度bFGF刺激下的足细胞增殖,采用8DS-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7、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质水平表达,同时以甲基兰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bFGF(1.25~20 ng/ml)处理10天后明显增加足细胞集落生长,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r=0.844),当bFGF达到20ng/ml时,集落数为对照培养的4.2倍,MTT实验办获得一致的结果 .甲基兰染色发现,bFGF刺激后的集落生长更加致密,直径增大,但同时出现集落形成细胞的空泡样改变.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剑,bFGF(1.25~20ng/m1)处理96h后能显著抑制BMP-7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关系,20ng/ml bFGF抑制>90%.96h bFGF处理也抑制a-SMA表达,但对vimentin表达无叫显作用.结论 以上结果 表明bFGF刺激足细胞增殖的同时,对BMP 7的表达呈现下调作用,并引起空泡形成及a-SMA减少等细胞内部结构改变.基丁BMP-7的肾保护作用,其降低可能是介导bFGF引起肾损伤的重耍机制.

    作者:王松;税朝祥;王尧尧;阿拉塔;张爱华;王悦;范敏华;FAN Min-hua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与全面操作回顾的关系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实施家庭化治疗.国内外数据表明,腹膜炎,作为PD重要的并发症,是导致PD技术失败和患者退出治疗的常见原因[1].

    作者:陈元;杨彬;甘红兵;董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严重静脉炎护理体会1例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其相关的营养不良,感染等慢性并发症往往造成护理难度增加.

    作者:李永辉;徼向征;樊晓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牛津临床透析手册(摘选)

    1缺血性心脏病(IHD)忽略年龄、性别、种族、国籍及基础肾病因素,心血管疾病占透析患者死因的近半数.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透析在治疗尿毒症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是心血管并症仍有很高的发病率,这也是造成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洪大情;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治进展

    1概述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超过50%尿毒症(CKD-V期)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0~30倍[1].

    作者:付平;唐万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几个新的、有争议的问题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长期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病和致死原因,这一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007年USKDS的研究数据表明,约2/3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治疗的五年内死亡,在美国,血液透析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24%,其中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

    作者:史伟;何朝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探测腹膜透析管腹内段末端位置与植管并发症的关系

    腹膜透析植管是腹膜透析的关键环节,如植管方法合理可减少漂管、疼痛、堵管、出血等植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效率,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孙馥云;董永良;宣之东;袁琛;孙文英;孔令茹;徐振娥;李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工肝室穿刺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2002年9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人工肝技术治疗重肝,经过五年多的临床实践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119例重肝患者做了27l例次的人工肝治疗,大大提高了我院在救治重型肝炎方而的成功率,同时我们也感到这是一个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

    作者:刘云华;彭丹;李贞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