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人群25(OH)D与1,25(OH).D缺乏的情况,探讨25(OH)D与1,25(OH)2D水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2例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血浆25(OH)D与1,25(OH)2D水平,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肌酐(serum creat inine,SCr)、白蛋白(albumin,Alb)、肝功能、血糖等.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25(OH)D及1,25(OH)2D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25(OH)D水平及1,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82例CKD3~5期非透析人群25(OH)D水平中位数8.81 ng/ml,全距0.34~37.69 ng/ml;血浆1,25(OH)2D水平中位数17.14 pg/ml,全距1.10~65.40 pg/ml.82例患者中25(OH)D不足占15.0%,缺乏占81.3%;1,25(OH)2D缺乏发生率44.0%.CKD 3~5期间25(OH)D的水平及缺乏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1,25(OH)2D的水平及缺乏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血浆25(OH)D水平与血浆Alb和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1,25(OH)2D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正相关,与合并糖尿病、血磷负相关;1,25(OH)2D水平与25(OH)D水平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浆Alb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25(OH)D水平和eGFR是1,25(OH)2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 3~5非透析患者普遍存在25(OH)D和1,25(OH)2D缺乏.25(OH)D水平与1,25(OH)2D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浆Alb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25(OH)D水平,eGFR是1,25(OH)2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于媛;王宓;王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透析中心复诊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神经-肌肉反应时间和握力,并收集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等.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通过简单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透析患者反应时间(react ion time RT)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快反应组28例:RT≤0.63 s;中反应组50例:0.63 s<RT≤0.87 s;慢反应组25例:RT>0.87 s.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握力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的独立因素(adjR2=0.326,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反应时间较慢.除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外,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心脑血管合并症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神经肌肉反应时间的独立因素.
作者:陈君忆;唐雯;陈伟明;张文玉;汪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序贯性脏器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3种危重病评分系统和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分期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AKI患者中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re care unit,EICU)行CRRT治疗的AK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ICU、开始CRRT时分别进行APACHE Ⅱ、MODS、SOFA评分和AKl分期,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共收集患者117例,117例患者存活45例,死亡72例,总病死率为61.5%.剔除肾脏替代治疗作为AKI分期标准,有25例AKI 3期的患者在CRRT时分别纳入AKI 1期和2期.APACHE ⅡCRRT、MODSCRRT、SOFACRR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51、0.885(P<0.001),而AKICRR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P=0.034).结论 APACHE Ⅱ、MODS及SOFA评分系统对行CRRT的AKI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较高,而AKI分期则意义不大.
作者:盛晓华;简桂花;汪年松;高许萍;薛勤;严艳;俞岗;张晓光;崔勇平;范瑛;李军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的时机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新进入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的忠者144例,登记收集首次透析的生化参数包括尿素氮、肌酐、血清白蛋白等数据,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 全部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的GFR为(6.01±0.59)ml/(min·1.73m2),9例患者GFR>10 ml/(min·1.73m2),74例患者GFR为5~10 ml/(min·1.73m2),61例患者GFR<5 ml/(min·1.73m2).糖尿病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时的GFR明显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分别为(7.41±0.47)ml/(min·1.73m2)和(5.22±0.44)ml/(min·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9,P<0.05).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的GFR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结论 本组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机通常较迟,明显低于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要求;特别是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对尿毒症的耐受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钟小仕;覃丹平;陈文璇;刘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矿物质代谢异常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91例,检测其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卜84)、25-羟维生素D[25(OH)D]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并完善腰椎侧位、骨盆和双手X光片检查进行钙化评分.比较不同钙化程度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的特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根据X线钙化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钙化(0分,22例)、轻度钙化(1~3分,38例)、中度钙化(4~6分,20例)和重度钙化(7~10分,11例).血管钙化发生率75.8%.重度钙化组的iPTH水平较其余3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钙化组ALP水平较中度钙化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水平与钙化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23,P=0.003);血ALP水平与钙化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59,P=0.007);25(OH)D水平与血iPTH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07,P=0.012):血PTH(1-84)与血iPTH正相关(r=0.729,P<0.01),与ALP水平正相关(r=0.215,P=0.041).不同组之间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25(OH)D和PTH(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血钙、血磷、ALP和钙磷乘积无相关性.结论 矿物质代谢异常是M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与血管钙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控制矿物质代谢异常能否改善或延缓血管钙化进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莉;吴姝煜;洪大情;何强;蒲蕾;王正通;王君如;刘章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 ity group box protein-1,HMGB1)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关系,了解HMGB1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式,选择MHD患者89例,并以31例健康者作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选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HMGB1水平.ELISA法检测MHD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1,sVCAM-1)和E选择素水平,同时收集其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指标.结果 MHD患者血清HMGB1、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MGB1水平与TNF-α、IL-6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和0.804,均P<0.01).HMGB1水平与sVCAM-1、E选择素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4和0.601,均P<0.01),与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和-0.372,均<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糖等不相关(P>0.05).结论 MHD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其作为一项评价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新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谷立杰;朱楠;袁伟杰;王玲;陈生;张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针对手术后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在手术后CRRT重症患者中的评估效果.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4年至2007年手术后行CRRT患者为研究对象,于CRRT前24 h以内计算APACHE Ⅱ、Ⅲ.APACHE根据急性生理学指标、年龄和慢性健康状况3项评分.采用SPSS 15.0版本医学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用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详细资料的手术后行CRRT患者86例,平均年龄为(62.2±16.2)岁,男性57例,女性29例;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54例,非ICU患者32例;手术类型包括心脏手术32例(瓣膜手术13例和冠状动脉脉手术19例,均为手术相关性AKI高危术式),普外科手术23例,移植手术18例(肝移植16例和肾移植2例),胸外科手术6例(包括食道手术和肺切除术),创伤手术7例(神经外科手术5例和其他手术2例).存活29例,死亡57例,死亡率为66.3%.APACHE Ⅱ均值为(26.3±7.2)分:死亡组(27.9±7.3)分,存活组(23.0±5.8)分,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 Ⅲ均值为(67.4±18.0)分:死亡组(71.2±18.4)分,存活组(60.0±14.8)分,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 Ⅲ较APACHE Ⅱ在预测手术后CRRT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并无明显优势,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手术后CRRT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为机械通气(P<0.01)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0.033).结论 APACHE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手术后行CRRT患者的转归更是高度关联,评分越高,死亡风险越大,对其进行APACHE可早期预测死亡风险,但无需同时使用2种评分.手术后行CRRT患者若使用机械通气或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死亡危险更高.
作者:徐静;沈平雁;马晓波;陈晓农;张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与持续低效每日透析(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ailY dialysiS,SLEDD)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41例合并急性肾损伤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其中CVVH组18例,SLEDD组23例,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脏器衰竭数、急性肾损伤分级;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和剂量、血管通路、抗凝方式等.研究2种肾替代治疗模式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溶质清除、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疾病转归以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结果 2组问年龄、性别、脏器衰竭数、急性肾损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VVH组APACHE Ⅱ分值明显高于SLEDD组(P<0.05),死亡率也高于SLEDD组;比较SLEDD组(128次)与CVVH组(87次)透析记录,对血液动力学影响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电解质(除血钾外)和酸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剂使用CVVH组明显高于SLEDD组(P<0.01),CVVH组治疗的日超滤量、液体入量和液体出量明显高于SLEDD组(均P<0.01),CVVH组治疗的工作时间、夜班时间和费用明显高于SLEDD组(P<0.01).结论 SLEDD使用相对短的时间、更少的抗凝剂,以较低的成本基本达到与CVVH治疗相当的效果.
作者:王芳;何强;洪大情;蒲蕾;张月;王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光镜表现为轻度系膜增生或局灶增生性病变伴小/细动脉病变的原发性IgA.肾病20例,其中血压正常者10例为A组,伴高血压者10例为B组,非IgA轻度系膜增生或局灶增生性肾炎血压正常者10例为C组,3组临床及病理指标相匹配.对经皮肾穿刺活检组织常规进行免疫荧光、光镜(HE、PASM、Masson染色)及电镜检查.选取PASM染色切片,使用多功能电子显微镜,在200倍视野下,选取小/细动脉的正中或接近正中矢状位横截面照相,使用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测量管壁厚度/血管外径、内膜厚度/血管外径、中膜厚度/血管外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及小/细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及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结果 A、B组与c组相比管壁厚度/血管外径、内膜厚度/血管外径显著升高,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动脉区域与肾组织Ang Ⅱ、AT1R表达强度一致(P>0.05).A、B组与C组相比,肾组织及小/细动脉区域Ang Ⅱ与AT1R表达显著增强,B组与A组相比,除Ang Ⅱ在肾组织的表达增强外,小/细动脉Ang Ⅱ及AT1R在肾组织及小/细动脉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型胶原纤维主要分布于小/细动脉内膜,B组较A、c组显著增强,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管壁厚度/血管外径与其Ang 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内膜厚度/血管外径与Ang Ⅱ、AT1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gA肾病患者肾内小/细动脉病变不完全依赖于高血压,其肾内肾素-血管肾张素系统的表达明显增强.
作者:孔军;董葆;王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急性肾损伤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选取佳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是当代重症医学面临的难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rIt therapy,CRRT)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n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是经典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中,CRRT模式更符合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其溶质、水清除缓慢和血液动力学稳定等优点,使CRRT成为ICU中急性肾衰竭的首选治疗模式.
作者:张汀;陈孟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在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里连续不断的清除一些对身体有害成分,替代部分肾脏功能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它是根据液体溶质过滤原理,并可结合透析作用或液体置换来调节及维持患者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酸碱及游离状态的溶质等平衡,由于其模拟尿的排泄方式,缓慢连续排出水分,容量波动小,较好地维护了血流动力学稳定,因此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加之,溶质清除率高及能清除更多的细胞因子,从而有利于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作者:包瑾芳;袁伟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常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tion syndrome,MODS)共存,是MODS的一部分.尽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AKI治疗中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AKI病死率仍高达50%~75%[1-2].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CRRT不仅仅是一种连续、缓慢清除溶质和水份,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同时也作为一种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用于治疗脓毒症.但是如何优化选择CRRT介入时机及剂量仍然是目前研究和争议的焦点.
作者:季大玺;龚德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血液透析浓缩B液的抑菌方法,使之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方法 通过摔制二氧化碳或氮气输入量来控制溶液含氧量,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结果 使B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就能使B液的稳定性提高.结论 氮气不能抑菌但可驱除溶液中的氧,二氧化碳气体既可驱氧又能抑菌.
作者:黎春;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外出口护理现状及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外出口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调查了210例临床稳定透析的腹膜透析患者.通过自设问卷调查外出口护理现状及依从性,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 210例患者中有87例(47.4%)自行完成外出口护理.本组患者在外出口护理的6个方面中对外出口观察的依从性较差,明显低于其他方面(P<0.01=.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校正了年龄、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外出口位置和方向后,糖尿病是外出口观察依从性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8).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更加年老、视力差、营养状况差,更多依赖照顾者来完成外出口护理(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外出口护理中自我完成情况及外出口观察依从性较差,需要通过护士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外出口护理培训,尤其对于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
作者:许莹;董捷;路潜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