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 国际刊号:1671-4091
  • 国内刊号:11-4750/R
  • 影响因子:1.54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65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2014年4期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的关系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肾性贫血的纠正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MHD患者97例,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并监测血红蛋白(HGB)、铁蛋白,以及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每周用量.结果 经充分透析后,患者贫血状况能得到有效改善[(87.12±26.78) g/L比(103.92±21.16) g/L,F=12.635,P<0.05].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可明显减少[(10351.9±6413.9)IU/周比(6178.8±3693.7) IU/周,F=14.285,P<0.05].透析充分性好的患者对缺铁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70.5±148.0)ng/ml比(168.3±92.2) ng/ml,t=-2.844,F=3.738,P<0.05].结论 充分透析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手段,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EP0以及铁剂的使用剂量.

    作者:张渊;孟祥龙;洪大情;张亚玲;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对透析前血钾及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探讨2种透析液钾离子浓度(dialysate potassium,KD)对透析前血钾、高钾血症和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个单中心、开放、自身对照试验,以一定标准纳入患者.于2010年5月某周在用KD=2.0mmol/L(简称KD2.0,以下类同)时为所有入组患者查透析前血钾(此时间点定义为0点),之后调整至KD 2.5,分别于2周、4周、8周和12周查透析前血钾.收集0点前后12周内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对比调整KD前后的血钾水平、高钾血症和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结果 入组158例患者,2例退出,156例纳入分析.对比KD2.0,使用KD2.5虽然使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8%比0.47%,P=0.054).在上调KD 2周后,患者透析前平均血钾、高钾血症及严重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0点,分别为4.78±0.80比4.51±0.79 mmol/L、26.9%比15.4%、9.6%比3.2%,P均<0.05.加予临床干预10周后,透析前平均血钾仍高于0点,但高钾血症发生率可下降至0点水平.结论 使用KD2.5比KD2.0可使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可导致透析前高钾血症增多,后者可通过临床干预予以控制.

    作者:刘日光;陈林;傅君舟;陈浩雄;周姗姗;陈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血液透析中血压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与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 经生物电阻抗检测干体质量达标且符合入选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31名进入研究,根据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情况分为年龄相匹配的3组:透析中高血压组(n=11)、低血压组(n=12)和血压平稳组(n=8).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患者透析前、后血浆ADMA水平,探讨ADMA与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关系,并进行组间矿物质骨代谢指标、电解质、营养指标、炎性标记物、血脂水平、脉压差和降压治疗等的比较.结果 31例MHD患者透析前血ADMA均值为3.37±1.48 u mol/L,透析后降至1.71±0.80 μmol/L(P<0.001),均显著高于国外正常参考值.透析中低血压组透析前、后血ADMA值(4.38±1.56 μmol/L,2.25±0.83 μmol/L)均高于透析中高血压组和血压平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1.18 μmol/L,1.32±0.60 μmol/L和2.78±0.88μmol/L,1.43±0.56μmol/L;P=0.006和0.006).透析中高血压组患者透析中的平均脉压差高于透析中低血压组和血压平稳组(62.41±11.57mmHg,48.80±12.88 mmHg和44.56±8.30 mmHg,P=0.004).高血压组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均高于血压平稳组(P值分别为0.036、0.039、0.046、0.046),低血压组同样指标也高于血压平稳组(P值分别为0.046、0.035、0.040、0.004),上述指标在高血压组和低血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干体质量达标的MHD患者中,血ADM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波动与内皮功能不良、血管僵硬、微炎症状态等密切相关.

    作者:陈爱群;孙颖;吴华;王海涛;陈欢;毛永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运动强度及透析龄等相关因素对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变化特点及分析运动强度及透析龄对其影响,为骨质疏松早期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双能X线(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股骨近端密度,同时记录患者身高、体质量、透析程度和运动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8.33%,运动组与不运动组比较,股骨近端及腰椎骨密度T值均有显著性差异(t=2.578,P<0.01;t=3.074,P<0.01),股骨近端及腰椎骨密度T值均与透析时间成负相关(t=-0.419,P=-0.01;t=--0.378,P=0.02).结论 不运动,透析时间长是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新;黄静;李新;马丽洁;赵素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2种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0名无心力衰竭表现的MHD患者分别进入高通量血液透析(HFD)组及普通血液透析(HD)组,每组30例,观察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0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测量2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和晚期速度峰值比值(E/A);二尖瓣环运动峰值早期和晚期速度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与瓣环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期检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压水平.观察2种透析方式对心脏舒张功能及临床指标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无心力衰竭表现的MHD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均正常,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0%.钙磷乘积(95% CI 1.002~1.165,P=-0.048)、LVMI (95%CI 0.952~0.988,P-0.02)和收缩压水平(95% CI0.981~1.037,P=0.046)是E/e'的影响因素.HFD组治疗后E/e'下降(9.99±3.36比11.84±4.88,P<0.05),FGF-23 (56.07±26.63pg/ml比85.53±40.54pg/ml,P<0.01)、钙磷乘积(4.48±1.16mmol2/L2比4.96±1.03mmol2/L2,P<0.05)、IL-6 (3.37±2.48pg/ml比5.59±2.53pg/ml,P<0.05)、Hcy水平(21.13±6.95 μ mol/L比29.40±11.66 μ mol/L,P<0.01)下降,25-(OH) D3水平(27.3±10.26ng/ml比23.15±10.73ng/ml,P<0.05)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D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E/e'与钙磷乘积(r=0.359,P<0.05)、Hcy(r=0.378,P<0.05)呈正相关,与FGF-23无相关性.结论 HFD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可能与有效降低钙磷乘积、降低Hcy水平有关;与FGF-23水平降低无相关性.

    作者:刘红;常明;刘书馨;刘佳;关美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锌离子对脂多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研究锌离子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的探索,从而为锌离子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传代、经鉴定后分组:①对照组;②LPS组;③ZnSO4组;④ZnSO4/LPS组.应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RPMC凋亡率,并采用Weste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BAX,凋亡诱导因子(AIF),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胧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胧氨酸蛋白酶9 (caspase9)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采用活性氧自由基(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别的R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PMC凋亡细胞数量和相关凋亡蛋白(BAX,AIF,caspase3,caspase9)表达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ZnSO4作用组RPMC凋亡细胞数量和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LPS组ROS显著高于对照组而ZnSO4作用组ROS显著低于LPS组(P<0.01,P<0.01).与LPS组相比,ZnSO4作用组P-ERK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ZnSO4可能可以逆转LPS所致的RPMC凋亡,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过程中所导致的RPM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ERK通路而发挥作用.

    作者:张秀丽;鲁淑敏;赵越;马健飞;李德天;李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518例次CRRT治疗故障报警原因分析及指导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救治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时间长.护士是CRRT治疗过程中直接的监护者,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CRRT的治疗效果,因此专业技术全面、果断解决问题的护理是CRRT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本文旨在总结经验积累基础上为临床治疗护士提供迅速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从而延续安全、高效的治疗.

    作者:赵君花;卢燕;丁琳;苏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 探讨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2年9月起将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设置为7个专业小组:病区管理、感染控制、抢救物品、优质护理、技能考核、设备管理和特殊治疗,建立了各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实施前后,7个小组各项护理检查指标评分明显提高,JP值均小于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P=-0.027,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可明显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强化护士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优化专科队伍梯队化培养,改善医护患关系,营造和谐执业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梁新蕊;徐庆华;赵君花;丁琳;苏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透析膜材料的应用进展

    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尽管近年来HD技术的迅速发展明显改善了ESRD患者的预后,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高出一般人群.如何进一步改善透析质量,降低ESRD患者病死率仍是临床重要的课题.透析膜材料是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对透析膜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其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符合临床需要,以减少透析治疗本身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血液透析膜材料的分类、演变、结构及作用特点等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朱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通量透析研究新进展

    自1926年第1例血液透析开始运用于人类开始,血液透析目前已经是为广泛使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尽管血液透析通过清除小分子毒素和多余水分而极大地改变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的预后,但是它并不能提供完整的肾脏替代功能.两个大型研究HEMO study和ADEMEX研究也证实增加小分子溶质清除并不能使患者受益[1].随着透析技术的进展,透析器从初的蟠管型、平板型发展到中空纤维型;透析膜材料从铜仿膜、再生纤维素膜(regenerated cellulose)、改良纤维素膜(modified cellulose)发展到人工合成膜(synthetic).

    作者:刘骏峰;丁峰;顾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提高对重症患者容量负荷的认识

    容量负荷常见于需要积极液体复苏的危重患者,早期的复苏对脓毒血症患者很关键,但一旦超过阈值就可能出现容量超负荷,进而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多项研究表明容量负荷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容量负荷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即便是肾功能轻度降低(血清肌酐升高26.52~44.20mmol/L),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增加.然而这种轻度的肾功能的下降在临床很常见,占心力衰竭患者的1/4到1/3[1].所以对于容量负荷,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天雷;毛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净化疗法在脓毒症中的应用

    当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导致其自身组织与器官发生损伤时即可发生脓毒症,过去的10年里,发达国家的脓毒症发病率以每年8%~13%的速度急剧增加,脓毒症仍然是重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住院病死率高达30%~60%[1].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阐明.已知其与交互作用的体液介质相关.但是,由于复杂旁路的交互影响的复杂性,针对阻断这些单一介质的努力,如TNF抗体,IL-1抗体等,都没有成功[2].

    作者:王洪亮;王敏敏;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微生物检测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作为肾替代治疗的一种方式,其治疗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包括透析治疗技术进展及药物治疗的不断更新.尽管如此,HD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1].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报道HD患者炎症状态与不良预后有关[2],研究表明,HD患者体内的炎症标志物是明显升高的[3].透析液的微生物污染以及透析膜对细菌的通透性部分参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致热源反应、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及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4].

    作者:魏媛媛;马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透析用水中微量元素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透析用水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方法.方法 以Rh、Ir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透析用水中As、Ag、Ba、Cr、Cu、Cd、Pb、Se、Sn、Znl0种微量元素.结果 本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线性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在1.28%-5.69%之内,各个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7.4%-100.9%之间.结论 本方法准确、快速、便捷,能为透析用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杨程;黄光明;刘秋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北京市血液净化中心十年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变化分析

    目的 透析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治疗安全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分析北京市属医院透析中心透析用水十年化学污染物检测结果,找出化学污染物不合格的原因,研究解决方法,可以帮助透析中心更好的选择合适的水处理系统,以及设备的正确维护方法.方法 铝、、铜、钡、锌、砷、铅、银、锡、镉、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硒和汞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氯、氯胺采用分光光度测定法,氟、硝酸盐和硫酸盐应用离子色谱法检测.钙、镁、钠、钾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结果 从2003年开始,19家透析中心透析用水化学物质超标,第2年4家,随后超标中心逐步减少,直到后2年,北京全部透析中心透析用水化学物质全部达标.结论 在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血液透析中心使用高品质的水处理系统,同时,透析设备的常规维护和水质监测是保证透析用水质量的关键.

    作者:刘学军;于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浓缩物注册技术资料基本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相应的医疗需求持续增加.血液透析浓缩物产品的申报注册数量日益增多.为更好地帮助生产企业撰写注册技术资料,提高技术审评效率,本文总结近期技术审评经验,参考相关法规[1,2]、产品生产实践和技术标准,编写了血液透析浓缩物注册技术资料基本要求,以供生产、技术审评等单位部门参考.

    作者:骆庆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B浓缩液不同配置方法所制备的透析液中所含微生物的定量研究

    目的 降低透析液微生物污染,提高透析液质量,保证患者透析安全.方法 比较自行配制B浓缩液后分装到B液桶中供液、B浓缩液集中供液、使用联机Bibag干粉,3种不同的B浓缩液配置方式所制备的透析液中微生物含量的差异.结果 3种B浓缩液配置方法所制备的透析液中的微生物含量经统计学处理数据为F =4.186,P=0.017,P<0.05,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A、B样本比较数据为t=3.225,P=0.002,P<0.05;B、C样本比较数据为t=-2.24 P=0.027 P<0.05,说明采用联机无菌Bibag干粉制备的透析液中内毒素含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使用联机Bibag干粉可以提高透析液质量.

    作者:邓祥;李争;袁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复发性腹膜炎的治疗

    随着腹膜透析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腹透中心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绝大多数腹膜炎经规范治疗均可痊愈.但是,仍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腹膜炎需特殊对待,如复发性腹膜炎,现报道典型病例1例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腹膜透析7个月,反复腹痛、腹透液混浊10周”入院.患者7个月前因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开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作者:武蓓;赵慧萍;王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