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 国际刊号:1671-4091
  • 国内刊号:11-4750/R
  • 影响因子:1.54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65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2016年1期文献
  • 清晨高血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清晨高血压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并发症高发生率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53例透析龄≥6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均为早班透析(治疗时间7~11Am),每周透析3次,每次4h.根据患者在透析之前测量血压值,l周内3次血压测量取平均值,定义清晨高血压为平均收缩压>140mmHg(lmmHg=0.133kpa)或者平均舒张压>90mmHg.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透析龄、原发病因、性别、体质量和身高;生化指标,如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脏超声数据,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LVMi),将患者是否合并清晨高血压分为2组,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53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60.70±12.38)岁,平均透析龄为(5.96±5.15)年.其中31例检测符合清晨高血压,发生率为58.49%.将患者按照是否存在清晨高血压分为2组,比较各项指标后发现,仅LVMi 1项存在显著差异(111.62±20.71vs.132.40±36.77,p=0.012).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清晨收缩血压与LVMi密切相关(r=0.386,P=0.004),而与其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清晨高血压发生率较高,且清晨收缩血压与其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显著相关.控制清晨高血压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

    作者:钱莹;常安瑾;俞海瑾;陈孜瑾;马晓波;陈晓农;陈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左心室肥厚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净化科199名MHD患者(男性119名,女性80名).入选标准为:血液透析3次/周,每次4h;年龄在18~75岁;透析年限6个月以上,10年以下排除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主动脉钙化、二尖瓣钙化、左心房内径等.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结果 左心室肥厚患者较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发生瓣膜钙化比例高(Z=9.534,P=0.002),白蛋白水平低(t=2.814,P=0.035).心脏瓣膜钙化的患者年龄高于无瓣膜钙化者(t=5.060,P=0.001),收缩压较无心脏瓣膜钙化患者高(t=3.012,P=0.032),发生左心室肥厚比例高(x2=9.534,P=0.002),白蛋白水平低(t=2.031,P=0.025).LVMI与白蛋白(r=-0.238,P=0.015)、LVEF(r=-0.360,P=0.001)呈显著负相关,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与收缩压(r=0.229,P=0.005)、舒张压(r=0.305,P=0.003)呈显著正相关.年龄、糖尿病病史、收缩压、白蛋白水平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左心室肥厚具有密切关系,良好的血压控制及营养状态可能对于延缓二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晓玲;白久旭;郝峻烽;李亚静;刘娇娜;曹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主观综合评分联合生物电阻抗法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目的 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改良主观综合评估法(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和人体成分检测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对我院MHD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采集近6个月的实验室数据,调查3天饮食情况及统计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i-etary protein intake,DPI).结果 87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49例.以MQSGA进行评估,87例患者中营养良好占66.67%、营养不良占32.18%;以BCM进行评估,营养良好占60.92%(53/87)、营养不良占39.08% (34/87).两种方法对营养状况的评估结果是高度一致的(kappa=0.768).87例患者中49例完成饮食调查,DPI为(1.05±0.30) g/(kg·d).以MQSGA评分进行分组,营养良好组(58例)与营养不良组(29例)患者的白蛋白(albumin,Alb)、尿酸(Uric acid,UA)、血肌酐(serum creatine,SCr)、尿素清除指数(K t/V)、肌肉组织指数(lean tissue index,LTI)、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DPI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MQSGA评分与年龄(P=0.000)、白蛋白(P=0.018),BMI(P=0.001)独立相关.结论 MQSGA和BCM对营养状态的评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年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BMI是影响MHD患者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王国勤;徐彩棉;李狄;卞维静;程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相关.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RDW与CVD及预后的相关性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DW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影响.方法 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共286名,随访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记录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等,终点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57.2月,286名血液透析患者中96人(33.5%)死亡,57人(19.9%)发生心血管死亡,119人(42%)发生心血管事件.多因素生存分析,经校正后,RDW仍是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值分别为1.36(95% CI 1.17~1.58,P<0.001)、1.38(95% CI 1.16~1.64,P<0.001)和1.22 (95% CI1.06~1.40,P=0.006).结论 RDW升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莫立仪;李志莲;徐丽霞;陈源汉;徐嘉琪;董伟;梁华般;李锐钊;史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透析中输注高张葡萄糖液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张葡萄糖液或氨基酸液输注对患者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及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 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入并完成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葡萄糖干预组,氨基酸干预组.干预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给予50%葡萄糖液250毫升或8.5%氨基酸250毫升静脉滴注.以主观全面评定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进行营养评定,采集透析前血液标本进行血清生化代谢指标检测和22种氨基酸浓度测定.结果 6个月后,3组患者的SGA评分较基线均无改变.3组患者均未发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较基线升高.葡萄糖干预组必需氨基酸较基线升高(697.0vs.590.5nmol/L,P=0.032),而氨基酸干预组的必需氨基酸较基线呈下降趋势.结论 透析中高张葡萄糖输注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蛋白质代谢,能量摄入对于氮平衡可能更关键.

    作者:周道远;胡建广;覃丹平;钟小仕;林柳;谭荣韶;刘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肾损伤患者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herapy,CRRT)对严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D患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确诊严重脓毒症AKI患者68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n=33例)和CRRT组(B组,n=35例).2组均在确诊严重脓毒症后,立即给予规范的抗脓毒症治疗(按照2012年SCC标准),B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同步行CRRT 24h.2组均监测0h、12h、24h及48h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L-FABP(serum L-FABP,sL-FABP)、尿L-FABP (urine L-FABP,uL-FABP)水平,同时监钡B组CRRT废液中L-FABP的表达水平.记录28天病死率.结果 A组sL-FABP水平在治疗后48h显著高于治疗前[(1328±101) μg/(g ·Cr)比(700±88)μg/(g·Cr),t=5.435,P<0.02)],而B组治疗后48h与治疗前比较sL-FABP水平改变不明显[(680±74) μg/(g·Cr)比(712±82) μg/(g·Cr),t=1.682,P>0.05)];A组uL-FABP水平治疗后48h改变不明显[(1428±124) μg/(g·C)比(1082±89) μg/(g·C),t=4.854,P>0.05)],B组在CRRT治疗后48h uL-FAB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24±123) μg/(g·C)比(1978±88) μg/(g·C),t=2.654,P<0.02).B组在CRRT治疗48h,sL-FABP水平与A组同期比较显著降低[(680±32) μg/(g·Cr)比(1328±101) μg/(g·Cr),t=3.028,P=0.042],uL-FABP水平与A组同期比较显著下降[(1324±123) μg/(g·Cr)比(1428±124)μg/(g·Cr),t=12.856,P=0.022],sCr水平与A组同期比较显著下降[(115±12)μmol/L比(295±32) μmol/L,t=8.256,P=0.032].B组超滤液中未检测出L-FABP表达.结论 CRRT能降低uL-FABP的表达,改善AKI的预后,但并非通过直接清除血中的L-FABP途径.uL-FABP水平可作为CRRT疗效判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郝晓萍;邬碧波;张黎明;唐琦;牛开亚;承解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脉搏波速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及全因死亡的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及全因死亡的预测意义.方法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透析龄、血压、血钙、血磷、白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等,测定患者单次透析前CFPWV,并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收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死亡原因,绘制生存曲线,明确CFPWV在MHD患者中的临床预后意义.结果 具有不同水平CFPWV患者(大于等于13m/s、小于13m/s)的远期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CFPWV小于13m/s的患者累积生存率及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生存率高于CFPWV大于等于13m/s的患者;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 1.052,95%CI 1.019~1.086,P=0.002)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HR 2.972,95% CI 1.240~6.590,P=0.007)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FPWV(HR 5.697,95% CI 1.460~22.235,p=-0.012)及年龄(HR 1.080,95% CI 1.014~1.150,P=0.017)、糖尿病(HR 5.961,95% CI 1.590~22.354,P=0.008)、平均动脉压(HR1.056,95% CI 1.003~1.112,P=0.038)、脉压(HR 0.952,95% CI0.911~0.995,P=0.030)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FPWV的不同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更高的CFPWV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吴凡;甘良英;杨镜华;檀敏;左力;王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在线清除率监测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线清除率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CM)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111例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在线清除率监测与取血法计算的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 t/V).通过线性相关分析了解二者的相关性,并建立由OCM推导spKt/V的计算公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在线清除率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OCM的Kt/V值较取血法计算的K t/V值偏低,在线清除率监测Kt/V(1.22±0.20),取血法计算的Kt/V(1.61±0.35),t=15.182,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76,P<0.001),通过在线清除率监测可以推导出spKt/V值.结论 在线清除率监测值与取血法Kt/V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可应用在线清除率监测值估算取血法Kt/V值,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杨冰;甘良英;蒋鹏志;张启良;王颖;檀敏;赵新菊;王磊;蔡美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预防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阻塞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定期应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预防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阻塞的效果.方法 将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尿激酶组和rt-PA组.3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对比分析每次透析前抽吸不畅发生率、透析中需干预事件的发生率、透析血流量、透析静脉压、并发症(出血、感染)情况等.结果 在透析前抽吸不畅发生率、透析中需干预事件发生率、透析静脉压方面,rt-PA组低于尿激酶组[分别为5.1%比10.7%,x2=58.643,P=0.000;5.8%比11.0%,x2=48.027,P=0.000;(113.0±14.1) mmHg比(123.0±14.4) mmHg,q=3.154,P=0.037]和常规组[分别为5.1%比13.7%,x2=115.387,P=0.000;5.8%比17.8%,x2=187.411,P=0.000;(113.0±14.1) mmHg比(135.2±15.1)mmHg,q=6.854,P=0.005],尿激酶组亦分别低于常规组(P<0.05).rt-PA组透析血流量大于尿激酶组[(248.1±14.9)ml/min比(239.1±14.2)ml/min,q=2.906,P=0.042]和常规组[(248.1±14.9)ml/min比(227.9±13.4) ml/min,q=6.378,P=0.006],尿激酶组大于常规组(q=3.508,P=0.032).3组间在发生出血(x2=0.233,P=0.890)、感染并发症(x2=1.541,P=0.46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应用肝素常规封管的基础上定期给予rt-PA封管,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TCC阻塞,增加透析血流量.

    作者:吴瑾;范丽;慕米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212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得分63.80±11.35,低于中国社区人群平均水平(t=-2.049,P=0.042);血液透析患者的应对方式以屈服为主,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庭关系、合并疾病情况、工作状况不同,心理弹性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应对(r=0.391,P<0.001)和屈服应对(F-0.443,P<0.001)与其心理弹性得分具有相关性.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的了解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有针对性的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以及更好的应对长期透析所带来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作者:陈赟;崔文英;孙柳;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119名,其中71名为实验组,48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自我护理量表和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的前测.实验组接受协同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4~5个月,两组接受后测.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依从性改变的有效性.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90.27±13.12 vs.96.15±8.48,t=-5.140,P=0.000)和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80.32±10.71 vs.86.58±8.18,t=-6.948,P=0.000)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96.15±8.4 vs.90.25±10.52,t=3.376,P=0.001)和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86.58±8.18 vs.80.98±9.14,t=3.509,P=0.001)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提升.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

    作者:雷延兰;罗玲;陈莉;李萍;刘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成年CKD的患病率已达10.8%[1].随着肾功能的下降,CKD患者会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进而需要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延缓CKD的进展自然成为当前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莉;马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世界范围内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4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成人CKD的患病率为13.6%,其中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患病率为0.14%,较2000年增长约40%.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成人CKD的患病率为10.8%,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人数以每年11%以上的速度递增[1].2014年上海透析登记报告显示,上海地区ESRD患病率逐年上升,2013年末上海ESRD患病率为0.084%,较2008年增长59.1%[2].

    作者:金海姣;倪兆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北京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跨区透析的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跨区域血液透析的现状.方法 整理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数据登记系统2007.1.1至2013.12.31在透患者的居住地址、透析地址,按照北京市行政区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 共统计9591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34.28%的患者跨区进行透析.跨区透析流向主要为从郊区到中心城区,分别占近郊区和远郊区所住患者的44.62%和12.63%.跨区透析加重了中心城区的透析压力:①海淀区、西城区、朝阳区、东城区透析的患者数与居住患者数的比值分别为2.37、1.61、1.29和0.93;②上述四区透析的患者数与透析机数目比值分别为3.19、4.57、3.61、3.06.结论 北京市血液透析患者跨区透析的比例为34.28%,跨区透析的主要流向是中心城区,加重了中心城区的透析负担.

    作者:李冰寒;甘良英;左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次氯酸钠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消毒的原理及其应用

    次氯酸钠(NaClO)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成本低廉,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杀菌特点,在常温下便可发挥高效的漂白、杀菌和氧化作用,广泛应用于杀灭细菌、病毒、预防疾病和抑制疾病传播等方面[1,2].然而由于次氯酸根离子(Cl0-)的结构决定了次氯酸钠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次氯酸根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排布方式为四面体结构,氯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和氧原子成键,酸根中存在着3个未成键的弧对电子.由于酸根离子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的高度不对称性和中心原子氯有较大的离子势(Z/r),导致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转化为更稳定的氯分子(Cl2)或氯离子(Cl-)的能力,即表现出(Cl0-)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也决定了次氯酸盐的不稳定性[3,4].

    作者:董斌;姜春生;吴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