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对患有耳鼻喉慢性感染病人手术治疗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120例耳鼻喉慢性感染病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1h给予吲哚美辛栓,术后随即同法再予1枚,对照组术前使用0.5 g灭滴灵栓(给药方式同实验组),两组均于术后必要时给予曲马多镇痛.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病人手术后清醒时及术后6h、12 h、24 h四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并对比手术后24 h内曲马多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四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与手术后24 h内曲马多的用量都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对耳鼻喉慢性感染手术后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并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庞战;裴政国;杨沁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封闭式负压引流(VAC)与传统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脓肿患者48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封闭式负压引流组(264例,简称:负压组)、传统手术切开引流组(217例,简称: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换药次数、脓腔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后3 d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乳漏情况、继续授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日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P>0.05);负压组在疼痛评分、换药次数、脓腔愈合时间、切口长度、乳漏发生率、继续授乳人数比较中,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创口小、引流效果好、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疼痛、病程短、乳瘘发生率低、无需终止授乳等优点.
作者:张建军;丁洁;寇新红;高扬;耿睿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初步探讨汉族、回族、锡伯族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特点.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6月就诊新疆自治区伊犁州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并首次确诊为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患者300例(汉族、回族与锡伯族各100例).结果 1.锡伯族患者压力觉减退及震动觉减退比例显著高于汉族及回族,并有统计学差异(P=0.008,P=0.000).2.三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结果:下肢波幅异常比例显著高于上肢,其中以腓总神经波幅异常比例高(22%、26%、33%);锡伯族尺神经波幅异常比例高于汉族及回族(P=0.002),锡伯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波幅下降程度均高于汉族及回族(P=0.000及P=0.027).3.三组感觉神经波幅异常率均重于运动神经:汉族:29.5%(118/400)vs.14%(56/400),P=0.000回族:28.3%(113/400)vs.13.8%(55/400),P=0.000;锡伯族:35.8%(143/400)vs.21.5%(86/400),P=0.000;结论 汉族、回族、锡伯族糖耐量异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表现均以感觉神经受损为主,锡伯族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程度较为严重.
作者:霍加;巴合提古丽·叶斯木汗;黄秀菊;郭丽莎;叶儿江;刘宇庆;蔺春玲;热合曼;张燕;陶正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早期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家庭适应性量表及女性性功能量表评价患者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性功能等早期家庭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家庭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及性功能等早期家庭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满意度显示,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不满意比例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基本满意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早期家庭功能,并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徐佩风;马丽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下不同药物浓度的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耐乐品)对分娩镇痛产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足月初产妇120例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随机分为A组(0.2%罗哌卡因)和B组(0.15%罗哌卡因)均为60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具体麻醉实施方法:(A组),硬膜外穿注入2μg/mL芬太尼+0.2%罗哌卡因混合药液共10 mL;然后PCEA泵入混合药液,以背景量6 mL/h的速度泵注入硬膜外腔.(B组),方法与A组相同,但注入药液为2μg/mL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药液.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1、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期无组间差别.2、镇痛效果:镇痛前两组产妇,VAS评分为9~10分;给予镇痛后,A组和B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两组3 min、5 min、10 min、30 min比较差异显著(P<0.05).第二产程VAS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产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分娩方式及催产素的使用情况: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镇痛起效时间和用药量情况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组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分娩镇痛不影响产程,不增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几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B组用药量较A组更少,对产妇子宫收缩力影响更小,有利于顺产.0.15%罗哌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2μg/mL)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确切,而且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对产妇和胎儿安全有利,是罗哌卡因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浓度.
作者:颜君宇;乌力亚提;赵锋河;任毓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分析维汉两族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流行性学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各100例.统计分析维汉两族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流行病学差异.结果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19%.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1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2型糖尿病患者按男女分组,维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24.4%,女性14.5%;汉族男性为18%,汉族女性为16%,无统计学差异;维吾尔族<6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显著高于≥60岁组(P值=0.029).汉族<6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显著低于≥60岁组(P值=0.020).结论 维汉两族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的总患病率以及不同性别的患病率上无显著差异;但是维吾尔族在<60岁年龄组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较≥60岁组高,而汉族则相反.
作者:杨丽斌;张丽;艾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通过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2月收治3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按美国脊髓损伤ASIA分类标准:A级6例,B级15例,C级11例,D级6例.单侧关节突绞锁26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2例;先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维持局部稳定,后行前路颈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减压、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复位情况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撬拨复位椎体,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恢复颈椎序列,且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按ASIA分类标准:A级3例,B级5例,C级13例,D级8例,E级9例.随访时影像资料提示:颈椎体间均骨性愈合,内固定钢板位置满意,无松动、断裂.结论 颈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以尽早复位椎体,解除脊髓压迫,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谢江;姜飞;王天堂;陆江;赫晓康;毛丰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实施无痛分娩的产妇110例采用SPSS16.0生成随机数字分为联合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方法)各55例,对比两组产妇各项分娩指标.结果 联合组全产程时长(528.31±28.99)min,产后出血量(184.56±16.77)mL,新生儿Apgar评分(9.89±0.11)分,分娩疼痛评分(3.23±1.16)分;对照组全产程时长(613.54±46.72)min,产后出血量(227.39±28.67)mL,新生儿Apgar评分(9.13±0.52)分,分娩疼痛评分(7.15±2.5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59、9.5632、10.6044、10.4111,P<0.05).联合组自然分娩率为94.55%,剖宫产率为3.64%;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6.36%,剖宫产率为18.1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38、5.9864,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在无痛分娩中可以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感,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云霞;王晓燕;许秋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脑性瘫痪患儿尿流动力学结果特点及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性瘫痪膀胱功能障碍患儿评估其预后、指导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明确诊断脑性瘫痪患儿159例,收集一般资料、神经系统相关专科情况并详细了解排尿日记、既往病史,根据自由尿流率及超声测量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判断患者有无膀胱功能障碍及其类型,以脑性瘫痪患儿是否发生膀胱功能障碍为标准分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性瘫痪患儿发生膀胱功能障碍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判断尿流动力学参数与上尿路扩张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性瘫痪患儿中有35.84%患儿合并下尿路症状,症状由多到少依次为:尿失禁、尿等待、尿频、尿急、尿潴留.言语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障碍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8.683,P<0.05),障碍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是无障碍组的1.8倍(RR=1.8).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3级者下尿路症状发生率与≤2级者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6.832,P<0.05),≥3级者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是≤2级者的1.2倍(RR=1.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年龄较大、病灶多发和重度脑室旁白质软化是脑性瘫痪患儿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尿动力学检查发现残余尿量、相关安全容量、膀胱顺应性及逼尿肌漏尿点压在对照组与上尿路扩张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预测上尿路扩张的潜在危险因素,合并下尿路症状的患儿常伴随言语认知功能障碍及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发病年龄、多发病灶和重度脑室旁白质软化对脑性瘫痪患儿膀胱功能障碍发生有预测价值.尿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原因多为逼尿肌-括约肌失调,逼尿肌不稳定,膀胱顺应性下降.
作者:田雯莹;张君梅;黄苏溪;宋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全麻后复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记录并统计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226例的临床资料.治疗上根据临床麻醉用药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把2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并维持临床麻醉,治疗组113例给予丙泊酚+罗哌卡因联合麻醉.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手术苏醒后24 h内腹腔脏器和切口疼痛程度(VAS评分>4分患者术后注射杜冷丁镇痛;采用Ramsay Sedation Scale(RSS)镇静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分析麻醉后相关恢复指标、 术后疼痛、 术后镇静情况、 术后皮质醇浓度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相关恢复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痛、切口痛VA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质醇浓度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追加镇痛患者68例,治疗组无追加镇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恶心呕吐P0NV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静程度RS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全麻后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在同样的镇静效果下能改善患者麻醉后恢复情况,降低术后24 h内的VAS评分,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介纳;朱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病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2例非淋病性宫颈炎患者(2014年1月-2016年6月)按照随机双盲设计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病性宫颈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抗生素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德君;李慧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及ADC值在艾滋病脑内结核和弓形虫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12例经临床确诊脑内结核艾滋病患者,10例脑内弓形虫艾滋病患者,常规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和T1WI增强检查,观察脑内病变特征并且测量脑内病变部分的实质区、周围水肿区与对侧正常区ADC值、FA值、然后分析其统计学差异,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脑内两种病变感染灶的实质区、水肿区及正常区ADC值及FA值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感染灶实质区与水肿区FA值及结核性病灶实质区与水肿区ADC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区相比,病灶实质区、水肿区ADC值、FA值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实质区FA值有差异(t=-5.637,P<0.01).ROC曲线的ADC值AUC=0.721,FA值AUC=0.919,FA值的诊断效能大于ADC值(P<0.05)的诊断效能.结论 DTI可以为AIDS并脑内结核及弓形虫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马景旭;杨豫新;赵丽萍;邓佳敏;王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分析早期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5-2016年收治的27例早期PB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活检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根据Ann Arbor临床分期:ⅠE期有21例(77.8%),ⅡE期有6例(22.2%).全组1例接受单纯手术,1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RT),4例接受手术后化疗;21例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其中4例接受术后放化疗.接受放疗的中位剂量为50 Gy(范围:20~60 Gy).化疗的中位周期数为6(范围:3~10周期).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3.8个月(范围:13.0~46.8个月).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81.5%(16例CR,6例PR).随访中观察到5例治疗失败,局部复发2例,广泛淋巴结侵犯2例,双肺转移1例.3a、5a生存率(OS)率均为90.8%,3a、5a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4.7%和37.0%.统计分析显示OS有利的预后因素为年龄<50岁(P=0.041),PFS有利的预后因素为IPI评分≤1(P=0.006).随访中未发现发生3级或以上的(CTCAE v3.0)治疗毒性的患者.结论 早期PBL患者预后良好,放化综合治疗应该作为首选治疗.
作者:宋婷婷;周小钏;李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在2015年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共有2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培训人员的一般资料、考核状况与培训状况,探讨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 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包含培训人员的学历、培训时间、带教老师类型与住院医师规培政策的开展(P<0.05).结论 在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应按照培训内容严格设置培训的时间,加快师资培训工作,并开展住院医师规培政策,提高培训的质量.
作者:艾丽菲拉·依沙克;阿依努尔·阿布都热依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分级诊疗大背景下某三甲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300名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60%以上的患者对于医患关系现况的满意程度一般,30%以上的医生对于医患关系现况不满意.结论 当前分级诊疗的实施并未有效提升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满意度,实现医患和谐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医院等各方共同努力.
作者:凯山江·依米尔;段晓波;海热尼沙·阿不都克日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2016年5月-9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下属的15个农牧团场、工矿企业2902名65岁以上老年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横断面调查.将居住方式分为四种,分别为独居、 与配偶一起、 与子女一起以及在养老院.结果 按老年抑郁量表抑郁程度评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养老院(8.12±2.42)、独居(4.97±3.47)、与子女一起(4.73±3.18)、与配偶一起(3.61±2.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294,P=0.000).经两两比较:独居vs与配偶一起、独居vs与养老院、与配偶一起vs与子女一起、与配偶一起vs养老院、与子女一起vs养老院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和配偶一起生活的老年人有利于心理健康,而生活在养老院,其抑郁程度则相对较高.提示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为其选择适合的养老方式,减少抑郁状况的发生.
作者:马新莲;李卫东;王彩丽;杨晓春;王玲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在0~6岁儿童贫血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2016年9月-2016年12月对精河县地区所有登记的0~6岁儿童进行血常规普查,筛查新发贫血患儿,随机抽取50例贫血儿童检测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以年龄、性别配比,1:1选取50例血常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贫血患儿与血常规正常儿童间的差异.结果 共检测儿童2564例,其中发现贫血儿童561例,总检出率为21.89%,重度贫血5例0.20%,中度贫血94例3.67%,轻度贫血462例18.02%;年龄分组:0~3岁278例(27.17%),3~6岁283例(18.36%);性别分组:男264例(20.25%),女297例(23.57%).本组体检贫血儿童红细胞计数(RBC,4.15±0.65×1012/L)、血红蛋白测定(Hb,98.17±10.16g/L)、红细胞压积(HCT,31.31±3.0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4.75±9.25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3.47±3.6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3.20±16.63g/L)低于正常儿童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患儿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符合缺铁性贫血.结论 精河县0~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定期血常规检测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从而提高儿童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水平.
作者:于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昌吉州地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昌吉州地区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昌吉州地区所有二级以上15所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包括医院级别、类型、床位、医技人数、护理人力配置及人员结构情况.结果 医护比三级医院1:1.37,二级医院1:1.55,床护比二、三级医院均为1:0.56,15所医院临床护士总体占89.01%,聘用护士占70.33%,35岁以下人员占75.83%,中级职称以上仅占23.63%,大专以上人员三级医院仅占65.59%.结论 ①护理人力配置不足,尤其三级综合医院更为突出;②护理人力结构不合理:聘用护士比例过大,临床一线护士比例偏低,年轻护士比重过大,高学历、高职称护士比例偏低.
作者:吕晋洪;胡秀玲;赵慧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资本、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资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共计收集有效问卷151份,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社会资本与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较低,其中社会资本总分为(5.04±2.76)分,生存质量总分(66.87±13.48)分,整体水平较低(t=3.708,P<0.05).二者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是0.552,P<0.05.其中信任度、主动获取资源能力与生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维度呈正相关.结论 米东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社会资本普遍较低,生存质量不高.应注重糖尿病患者社会资本的支持,以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丁建玲;郑晓萌;魏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近年来,国家对输血安全越来越重视. 2012 年卫生部 85 号令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中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其中对于医疗机构的用血管理除了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外, 对输血科职责更有了明确规定,要求输血科应该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并在等级医院评审[2]中单独设置的输血管理模块内容,表明医疗机构的输血管理范畴已经从实验室管理扩展到了临床血液制品合理输注及输血治疗.
作者:桂霞;梁静;沙吉代木·买买提;孙晓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临床医生上岗前的必经过程,对引导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 本国于 2010 开始逐步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 超声诊断学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诊断学体系,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2].
作者:王蓓;周娜;翟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9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莉;赵海燕;贺玉珍;王莉;马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脑损伤植物人患者持续实施膀胱功能恢复锻炼,终达到患者在未苏醒状态下也可拔除留置尿管自行规律排尿的目的.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会阴及留置尿管护理,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住的36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采用早期持续定时夹管放尿的膀胱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率、尿管堵管发生率、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 干预组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尿管期间,干预组尿管堵管发生率和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植物人状态患者,通过持续膀胱功能恢复锻炼,能使44.44%的患者在昏迷状态拔除尿管,实现自行规律排尿,规避长期留置尿管导致的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且持续夹管定时放尿不会增加留置尿管期间的尿管堵管率及感染率.
作者:赵慧玲;张雪芳;周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牙周粘膜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比采用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配合治疗、定期复诊、自我维护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配合治疗率、定期复诊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93.75%、96.9%;对照组分别为62.5%、53.1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支持治疗开始时,观察组PI、GI、PD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半年后,观察组PI、GI、P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侵袭性牙周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安春青;白新华;聂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强化健康宣教对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患者依从性和疾病认知的影响.方法 收集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灌注化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疾病认知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好比例升高,不依从比例降低,组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部分依从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反映疾病认知水平的疾病知识、自我保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健康宣教在接受经尿道电切术联合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疾病认知水平.
作者:聂婷;周萍;蒋清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基本的检验项目,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个系统的质和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判断疾病类别.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便捷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各医院临床检验科中.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性能越来越强大,XN 系列血细胞分析仪的出现,又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一大进步,与 XE 系列血细胞分析仪相比,不论是检测速度还是检测原理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进.
作者:郝立君;黄睿;刘红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电子内窥镜是临床中应用微创技术的典范. 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使用频率日益增高[1]. 在各科临床中对于内窥镜设备的称呼有所不同,如:关节镜、前列腺电切镜、胸腔镜、宫腔镜及腹腔镜等. 内窥镜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其手术操作主要是在密闭的空腔内, 因此手术效果直接受到仪器设备的影响,内窥镜是比较娇贵的医疗器械,因此长期应用于临床难免会出现故障,而影响到手术顺利进行[2]. 本文介绍了医用内窥镜一些常见故障,如何进行故障排查以及对故障原因的分析.
作者:宣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内镜和临床特征,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88例IC患者的内镜和临床特征.结果 IC多发生在6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数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结肠镜检查及某些药物(化疗药、抗凝药、非甾体类药物、抗精神病药、干扰素等)亦可引起IC.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便血和腹泻,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发病类型以一过型多见.结论 具有相关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现腹痛、便血、腹泻表现者,应警惕IC,应尽早行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经及时治疗,IC预后良好.
作者:孙金山;杨玉洁;聂占国;雷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呕吐和体重下降,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减弱或消失和食管体部收缩障碍导致[1]. 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 但是其发病机理、 诊断指标及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均众说纷芸, 特别是早期和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诊断和各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尚无大数据支持[1]. 现将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代忠明;聂占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老年直肠类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2月对直径≤20 mm的35例老年直肠类癌行ESD治疗.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抬高病灶,使病灶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瘤体周围粘膜;剥离瘤体下方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瘤体.结果 对35例直径≤20 mm老年直肠类癌行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瘤体.术中穿孔1例,出血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肿瘤组织残留.35例随访1~5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对老年患者类癌的治疗,ESD是一种安全可靠和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李瑞光;李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5年12月31日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治的35位患者共计39处病变的资料,患者在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前均接受EUS检查并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终以术后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评价EUS对早期低位直肠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EUS判断早期低位直肠癌浸润深度总体诊断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4.6%.结论 EUS对于早期低位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为术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了术前影像资料支持.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的程度及病变是否存在溃疡会影响EUS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判断.
作者:田书信;郑勇;陈卫刚;刘芳;阮开学;尚国臣;刘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2000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其中一条内容为根据药品加成政策公立医院可以在药品采购价格的基础上加成15%进行销售.中国发改委 2005 年公布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医疗机构药品平均进销差率超过 42%,部分区域的部分药品甚至超出几倍之多[1].
作者:颜涛;冯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腹腔感染是指病原体(主要是微生物)侵入宿主腹腔且造成明显损害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发生于腹膜腔和腹腔脏器的感染性疾病. 多由外伤、手术、疾病等原因造成空腔脏器破裂或穿孔所致的腹腔广泛炎症或局部脓肿所致. 根据病原体可分为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1],原发性感染是指腹腔内没有原发病灶, 病原体来自腹腔以外的部位,通常是病原菌经由血液和淋巴循环或女性生殖系统进入腹腔而引起腹膜感染,原发性腹膜炎临床较少见.
作者:滑卫红;徐宏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干部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是推进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如何做好新时期下干部保健对象的健康管理工作,是当今干部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适合我区保健对象健康管理模式的对策.
作者:张芳;刘瑞;姚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骆驼刺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并观察骆驼刺提取物对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免疫器官系数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骆驼刺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减轻免疫器官的萎缩,提高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结论 骆驼刺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马晓玲;徐建国;夏提古丽·阿不利孜;魏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