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6-2932
  • 国内刊号:10-1451/R
  • 影响因子:1.40
  • 创刊:198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0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儿科学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   1996年1期文献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

    本文通过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HIE的对照研究,发现治疗组(35例)治愈率82.86%较对照组(28例)53.57%非常显著增高(u=2.58,P=0.01);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异常率明显降低(u=2.49,p<0.05);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下降;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147,p<0.05);血清ck-13B、ck-MB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t=2.4,p<0.05;t=3.153,p<0.01),并恢复至正常范围内.

    作者:王晓蕾;余世禄;余涛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新生儿窒息血浆前列腺素血栓素变化

    本文测定28例新生儿窒息的前列腺素、血栓素代谢产物6-K-PGF1α、TXB2生后24小时及72小时血浆水平,且并与16例无缺氧性疾病的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三组的血浆6-K-PGF1α生后24小时测值均比生后72小时高.且重度窒息组生后24小时测值明显高于另两组.血浆TXB2生后24小时和72小时测值均以重度窒息组增高明显.且重度窒息组中有脑损伤者72小时6-K-PGF1α、测定值高于无脑损伤组.提示血浆6-K-PGF1α、TXB2水平可作为新生儿缺氧及其严重程度判断的灵敏指标之一.

    作者:闵晓华;江澜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新生儿撤离呼吸器失败的原因探讨

    本文分析了1992年7月至1994年7月两年中NICU收治的57例机械通气患儿中20例撤机失败的原因.认为合并肺部严重感染是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他包括,撤机后肺不张,肺出血,颅内病变和全身状况等.并从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分析说明了为什么本组患儿易出现上述问题而致撤机失败,提出应采取什么措施以提高撤机的成功率.

    作者:刘红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围产儿窒息血皮质醇,醛固酮的动态变化测定及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的探讨

    本文对22例窒息患儿生后七天内血皮质醇(F)和醛固酮(A)进行动态测定,并随机选择10例患儿给予地塞米松每次0.5~1mg/kg治疗.结果提示:1.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已超成熟,并有较好的应激能力,但其调节能力较差.2.激素治疗造成血F进一步升高,加重了本已存在的水平紊乱,在并发症方面,治疗组(尤其使用≥5天者)发生了30%的严重感染,而对照组无类似情况.故我们综合国内,外文献,建议小剂量地塞米松对窒息患儿的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果只能是弊大于利.

    作者:汤泽中;虞人杰;纪弟;邢万忠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新生儿窒息与器官系统缺氧缺血损伤

    本文对33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的分析显示,重度窒息后有较高的各器官系统缺氧缺血损伤发生率,而多器官系统损伤发生率亦高达54.5%;多器官系统损伤发生率与窒息持续时间正相关,r=0.3697,0.01<p<0.025.强调加强产前保健、提倡新法复苏及窒息复苏后及时转诊在减少窒息发生,缩短窒息时间及减轻窒息后缺氧缺血损伤中的重要性.

    作者:冯琪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测磷脂酰甘油预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前瞻性研究

    本文对32例早产儿测羊水、咽部吸出物磷脂酰甘油(PG);其中10例死亡早产儿测定气管冲洗液PG及肺组织病理检查.预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及临床价值的研究.结果咽吸出物临床符合率为96.88%,羊水为87.5%(P>0.05),咽吸出物假阴性率3.7%,羊水为14.81%(P<0.05),均无假阳性率.说明咽吸出物和羊水PG在预测新生儿HMD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吴桂芳;程宁;唐敏红;黄曙光;顾小芳;瞿乃星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1例

    患儿:男,3天,因发热半天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3产,足月.入院检查:体温39.2℃,神志清,哭声响,呼吸稍促、特殊面容、前额突出、口唇厚而突出,头发极稀疏,几近光秃,仅有的少许头发色泽淡而干枯.皮肤薄而干燥,类似薄牛皮纸样,无胎毛且易脱皮.眼眶周围呈较多皱折,心肺及其它情况正常.

    作者:侯静红;顾近仁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足月新生儿吞咽动作不协调1例

    患儿,男,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病房时6天,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剖宫产,无窒息史.生后经常闻及咽部痰鸣音,吃奶有呛咳,且有较多奶汁从鼻腔流出.母孕期无疾病史及用药史,无类似家族史.

    作者:赵建华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新生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初步调查

    衣原体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类呼吸道疾患的是前二种,沙眼衣原体还是眼、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疾病的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新生儿下呼吸道衣原体感染情况,我们于1993年4月至7月对57例肺炎新生儿进行了衣原体感染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惠童;刘莎;江剑辉;宋燕燕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导致伤残儿童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对HIE的治疗均限于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但疗效有限,不能改善脑损害(1).因此,根据发病机理去寻求改善脑损害的药物,是当前临床上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于1990年6月~1993年6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40例HIE,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建政;曹巧云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早产儿管理(二)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替代治疗近年来国内对HMD的研究重点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替代疗法.国外自80年代初应用PS治疗HMD以来,欧、美、日本等国以不同类型PS替代治疗严重HMD的报道已逐渐增多(6).

    作者:宋韶鸣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CaM、CaM PKⅡ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窒息引起的脑损伤.目前,学术界公认HIE发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涉及到细胞酸中毒,能量衰竭,离子内恒定紊乱,神经递质释放,自由基,血脑屏障的改变,缺血性脑水肿,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等(1,2)因素共同相互作用.

    作者:王航雁;李炜如;姚裕家;唐泽媛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进展

    自1980年以来,日本、欧美等国学者相继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治疗,关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报道日渐增多(1-5).本文就目前PS制剂的概况及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陈志敏;孙眉月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氟桂嗪对体外缺氧损害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3H-TdR和3H-UR参入的影响

    用日龄2天的SD大鼠大脑皮层进行分散神经细胞原代培养,通过氰化物阻断细胞呼吸链的方法,模拟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急性缺氧损害模型.研究了氟桂嗪对缺氧损害细胞的作用,观察到缺氧细胞恢复过程中3H TdR和3H-UR的参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氟桂嗪保护组细胞3H-TdR和3H-UR参入量与缺氧组相比显著降低;氟桂嗪也可使正常皮层细胞3H-TdR和3H-UR参入量减少.

    作者:刘小红;陈征起;和光祖;黄绍平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新生儿颞浅、桡、股动脉配对取血查血气分析研究

    目前国内外新生儿采集血气标本的部位尚不统一,为探索简使实用的采集标本部位.选择1992年9月至1993年10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9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18例.7天内55例,7天以上35例.

    作者:史靖邦;曹瑞兰;王玉珍;刘炳华;董明;张爱玲;王爱英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102例新生儿肺炎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

    近年来报道RSV感染在新生儿肺炎病原学中有增多趋势,并可引起婴儿室流行.但反映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1993年6月至1994年2月因新生儿肺炎住院的102例患儿进行呼吸道脱落细胞病毒快速检测,其中男69例,女33例.发病日龄<3天15例,>3天87例.足月儿78例,早产儿14例,过月儿10例.顺产78例,难产24例.

    作者:李杨芳;杨汝文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建设简易新生儿重症监护单位的体会

    新生儿重症监护单位(NICU)在国内大城市已普遍建立,对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如何在基层医院开展NICU工作,近年来我们相继购置国产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于1991年底建立起简易的NICU.

    作者:李立新;符卫民;何金妹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高频喷射通气在抢救新生儿重症肺炎中应用

    新生儿重症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危急症,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提高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抢救成功率,我院于1991年至1993年应用KR-Ⅱ型高频喷射呼吸机鼻前庭供氧抢救新生儿重症肺炎50例,均取得显著疗效.其中男28例,女22例,早产儿36例,足月儿14例.

    作者:刁诗光;廖万清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我科自1992年以来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重度HIE的病人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和32例.观察组足月儿23例,早产儿7例(胎龄33~36周),男19例,女11例.日龄1小时~2天.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性及分度.

    作者:庄婉珠;侯景红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新生儿学10年进展(一)

    主要成就一、建立NICU,积极抢救高危新生儿:NICU是危重新生儿集中,医疗,护理特殊.加强的病房,配备有经验的,经过良好培训的医护人员及常用的监护治疗设备,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进行正确处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国从80年代初起,沈阳,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先后建立了NICU,并不断完善,以后,全国各大中城市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建立了规模不同的NICU或监护床位,有辐射暖箱,闭式暖箱,供氧,吸引、监护仪等基本设备,监护项目除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外,还包括体温,经皮测O2,CO2分压,SAO2等,条件好的单位设有专门实验室备有血气分析仪,电解质,血糖,胆红素测定仪,B-超及多普勒声象检查,脑电图等,治疗方法包括保温,心肺复苏技术,呼吸机应用,氧疗,光疗,及动、静脉插管,胸腔引流等各种插管,导管技术.

    作者: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怎样做好苯丙酮尿症(PKU)的早期防治

    随着人类医学的飞速发展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大力开展,一些严重威胁小儿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和营养小良性疾病正在逐渐减少和得到基本控制,而某些先天性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将成为影响人口健康素质的主要因素.

    作者:孙宏莲;张致样 刊期: 1996年第01期

  • 中国小儿血液创刊卷(1~6期)相继问世

    作者: 刊期: 199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