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各项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综合作用.方法对我院资料完整的297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显著性变量,进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进行危险因素多元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限等.筛选出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与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潜伏期、痉挛前期、痉挛发作持续时间及并发症为影响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潜伏期、痉挛前期、痉挛发作的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出现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各项危险因素的出现,则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陈建江;陈彩凤;杨华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为<0.5 ng/ml,0.5~2.0ng/ml,2.0~<10.0 ng/ml和≥10 ng/ml4个等级,血清PCT>0.5ng/ml为阳性阈值.结果败血症组PCT阳性44例,阳性率75.9%,对照组仅1例阳性,阳性率5.5%,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PCT是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诊断标准,可作为败血症预后判断及治疗监测的指标.
作者:葛文传;糜丽珍;楼纪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化脑)及脑室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化脑59例.结果新生儿化脑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一半以上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拒奶或吐奶,神萎及反应差,黄疸,前囟紧张和末梢白细胞增高等.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细菌阳性,大部份病人以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加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治疗有效,治愈率83.1%.脑室炎患儿还表现为:病程≥1周,发热>3天,频繁抽搐,前囟紧张及脑室扩大等.侧脑室穿刺注药治疗有效,治愈率66.6%.结论新生儿化脑及脑室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对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患儿要及时行腰穿及脑室穿刺,及时诊断治疗,大部分患儿以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加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治疗有效,合并脑室炎应侧脑室穿刺注药治疗.
作者:章丽燕;陈涵强;张尔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Curosurf)早期给药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6例患NRD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Curosurf治疗并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结果NRDS患儿给药后12小时PO2/FiO2显著上升,分别为(252.53±49.45)和(184.47±35.04),与给药前比较均P<0.01;比较早期给药组(生后2 h内)和普通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4.55±11.21)h和(112.00±84.93)h,t=2.217,P<0.05,差异有显著性.患儿体重恢复至出生时水平分别为(11.55±3.70)d和(15.27±4.71)d,t=2.171,P<0.05;贫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21.64±4.48)d和(12.60±4.91)d,t=4.807,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NRDS,早期给予Curosurf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提高存活率.
作者:刘江勤;林振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耐药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将2000年4月~2003年4月三年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危重新生儿经细菌培养共59例分成两组,2000年4月~2001年10月为第一组共31例;2001年11月~2003年4月为第二组共28例.结果第一组细菌培养阳性12例,ESBLs阳性6例;第二组阳性10例,ESBLs阳性仅1例,对未采取防治措施前后两组进行统计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表明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对ESBLs感染患儿进行隔离,立即停用三代头孢菌素,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对ESBLs感染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后要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李明珠;韩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掌握本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方法对南宁市2000年12月~2002年11月67,342名新生儿进行主动监测.疑似病例作脑脊液(CSF)常规检查和血、CSF细菌分离培养.脑膜炎患婴进行动态评估与定期随访.结果临床细菌性脑膜炎47例,发病率69.8/10万,农村病例占76.6%;明显高于城区;≤7天新生儿占61.7%,其中2天内占34.0%;医源性感染占6.4%.临床表现不典型,CSF中WBC中位数(M)=46×106/L,蛋白中位数(M)=1.83g/L,WBC数与蛋白定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5308t=4.2015 P<0.001).CSF培养出病原菌4例(8.5%),阳性率低可能与检测前使用抗生素病例较多有关.血培养阳性率29.8%,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为主.病死率25.5%,后遗症发生率48.6%.结诊降低该病发生率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围产儿感染的防治和控制医源性感染.致病原流行病学监测,有利于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
作者:刘先知;董柏青;谭冬梅;韩蕴丽;梁大斌;韦秋芬;唐振柱;潘革;P.E.Kilgore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男,15 d,因鼻塞、痰鸣10 d,气促、口吐白沫4 d入院.患儿于10 d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痰鸣,近4 d来出现气促、口吐白沫、痰多粘稠,无阵发性颜面青紫.近1 d来,患儿气促加重,拒食、哭闹不安,无声嘶、咳嗽、发热.入院体查:体温37.1℃,神志清楚,精神萎糜,烦躁不安,鼻塞明显,呈吸气性、呼气性双相呼吸困难(喉梗阻Ⅱ°小),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口周微发绀,哭闹时发绀加重,直立体位时缺氧征有所缓解,持续卷舌顶上腭,吸吮困难,双肺可闻及大量痰鸣音、湿罗音及吸气性喘鸣音,心率:175次/min,节律整齐,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3.0×109/L,中性粒细胞0.58,胸片:支气管肺炎.考虑患儿有上呼吸道梗阻表现,在直接喉镜下见会厌红肿明显,左侧肿大如球状,右侧稍减轻,声带明显充血、水肿、喉未见畸形,诊断:1.新生儿会厌炎.2.新生儿肺炎.治疗予抗感染、激素、解痉、超声雾化吸入、坐位吸氧、镇静等综合治疗,并做好气管切开及插管准备.经治疗1周,病情逐渐好转,卷舌征消失,吸吮力好,经喉镜检查见会厌形态、结构、活动均未见异常.住院14天,治愈出院.
作者:吴曼鹏;李娜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男,14 d,因青紫14 d,咳嗽4 d,拒食7 h入院.第4胎第4产.胎龄38+5周,自然分娩,Apgar1分钟10分.生后发现口周、四肢末端轻紫,吃奶好,哭声响,未予重视.4 d前出现阵发性咳嗽,气稍促.近7 h拒食,少哭,颜面青紫加重来院.
作者:汪咪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女,9 d,因发热伴多发性皮疹1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9周,正常分娩.出生体重3150 g,阿氏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体检:发育营养可,体温37.7℃,呼吸45次/min,心率130次/min,皮肤轻度黄染,颜面、躯干及四肢可见大片红色丘疹,绿豆或黄豆大,密疏不均,部分丘疹尖端有水疱,偶含脓液,外观类似单纯疱疹,但不成簇.前囟平,张力不高.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臀部、外阴部亦有多形性皮疹,无渗液及糜烂.入院后三天,皮疹不断增多,延伸到足底发际,均为密集小丘疹.
作者:杨宇;朱小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男,第二胎第一产,胎龄35周,因母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合并胎儿宫内窘迫而剖宫产.
作者:李素芳;陶品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男,23d,主因咳嗽9 d、加重伴呼吸困难5 d入院.系孕足月第二胎第二产,臀位,私人诊所出生,有窒息史.其母情况不详.入院的前9 d患儿出现咳嗽,渐加重并伴有青紫及明显呼吸困难,在当地就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同时发现右上肢瘫痪,治疗5d无好转转入我院.查体:T 37.6℃,P 160次/mim,R 70次/min,反应差,青紫,前囟张力不高,三凹征明显,两肺密集细湿罗音,右肺呼吸音减低.心音低钝,心率160次/min,未闻及杂音.舟状腹,肝肋下2厘米,质中等.右上肢垂于体侧,上臂内收、内旋,肩不能外展,右上肢拥抱反射消失.
作者:蔡宝萍;程亚颖;张淑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女,19 d,因皮肤反复出现大疱19 d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胎龄38 w,日法接生,无皮肤青紫,哭声宏亮,羊水浑浊.生后用卫生纸擦拭患儿皮肤,发现擦拭处皮肤起疱、大片剥脱.于当地诊所治疗,无明显好转,并全身多处皮肤反复出现大疱,以四肢与关节等易受摩擦处明显.无特殊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作者:龙吟芸;郭梁;谢宗德;薄涛;贺晓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新生儿败血症是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病死率较高,且常合并重度黄疸,易导致后遗症,治疗疗程长以至一些患儿不能完成疗程.我院采用换血疗法配合治疗效果好,使胆红素水平下降迅速,一般状况得以快速改善,血培养阴转率提高,缩短了疗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月;米延;朴京实;于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新生儿重度硬肿症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重度硬肿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98例,其中50例采用参麦注射液及多巴胺(0.5~2yg/kg·min)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书举;付朝阳;马丽静;宋雪民;李继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梅毒在我国基本消灭,但近年随着性传播疾病流行,梅毒又有蔓延趋势.妊娠期梅毒发生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关注[1],为探讨梅毒抗体效价与先天梅毒关系,对本院产科与新生儿科31例孕产妇及子女分别检测梅毒血浆快速反应试验(RPR)效价、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维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其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1%~10%,病死率10~50%,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培养阳性率低.本文就我院1991年1月到2001年1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败血症108例作一分析.
作者:孙莉;陈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围产期窒息是造成早产儿致残及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1].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窒息后血液生化系列指标变化的探讨,旨在为临床判断窒息后造成的多脏器损害程度及预后,以及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玲;何海英;陈坚;莫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对2001~2002年本院NICU住院的76例危重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先天隔肌发育不良而导致的畸形,腹部脏器经膈肌缺损疝入胸腔,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对胎儿或患儿的心肺发育、心肺功能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外资料表明,其发病率约为1:2000~1:5000(1).患儿出生后,由于心肺发育不全,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对CDH所致的肺发育不良的研究成为小儿外科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CDH对肺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王永刚;刘文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由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些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革兰阴性杆菌).细菌定植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先兆,据国外资料,MRSA定植者发展为感染的风险是11%~38%,VRE是25%,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是25%(1).因此本文就NICU院内感染常见耐药菌的定植和感染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刘健慧;王丹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