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及氧分压(TcPO2)的监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新生儿危重症患儿进行经皮TcPCO2及TcPO2监测,并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共37例次)进行对比.结果 TcPO2(72.43±24.31)mmHg,PaO2(71.22±31.73)mmHg,TcPCO2(41.97±9.26)mmHg,PaCO2(41.20±10.78)mmHg,TcPO2与PaO2差值(1.26 4-14.05)mmHg,绝对值<5 mmHg者占40.5%(15/37).TcPCO2与PaCO2差值(0.79 ±6.67)mmHg,绝对值<5 mmHg者占80.1%(30/37);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TcPO2与PaO2之间Pearson系数0.909,P<0.01,TcPCO,与PaCO,之间Pearson系数0.792,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TcPO2与PaO2之间r=0.909,P<0.01,TcPCO2与PCO2之间r=0.792,P<0.01,提示有良好相关性.结论 TcPCO2、TcPO2监测可以准确评估重症新生儿PaCO2及PaO2,特别是PaCO2.TcP-CO2、TcPO2持续监测的使用可以减少新生儿进行血气分析的采血次数及对新生儿的干扰.
作者:刘玉梅;何少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窒息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5例轻度窒息早产儿及2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生后第1天、第14天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对照组为同期在本科住院的无窒息早产儿22例.结果 重度窒息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轻度窒息组,P<0.05;轻度窒息组CD3、CD4、CD4/CD8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重度窒息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缺氧可导致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窒息程度越重,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越明显.
作者:张红珊;苏浩彬;麦友刚;魏菁;吴燕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胱抑素C(Cys C)对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入选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HIE组51例.后者又分为轻度HIE组(27例)和中.重度HIE组(24例).测定患儿日龄3 d以内的血Cys C、血肌酐(SCr),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Cys-C及SCr 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同时分析不同截断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HIE组sCys C、SCr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中-重度HIE组升高程度较轻度HIE组更显著,P<0.01.(2)sCys C和SCr在轻度HIE组的异常率分别为33.3%和25.9%,P>0.05;在中-重度HIE组的异常率为75.0%和45.8%,sCys C在HIE组的异常率高于SCr,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sCys C的AUC为0.831,SCr的AUC为0.9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sCysC水平作为监测窒息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指标,敏感度及准确度近似于SCr;用sCysC和SCr联合检测对临床肾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彩云;沈颖;林影;钟雁;王慧欣;杨学芳;刘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呼吸衰竭早产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住院早产儿43例(研究组33例,对照组10例),分别检测清晨血清基础皮质醇浓度及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后血清皮质醇峰值.结果 需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早产儿血清基础皮质醇浓度[(114.6 ±76.1)μg/L]和小剂量ACTH刺激试验后血清皮质醇峰值[(232.5±74.6)μg/L]比非机械通气早产儿[(182.1 ±86.8)、(312.1 ±93.8)μg/L]低;呼吸衰竭早产儿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21.21%);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早产儿中无死亡及慢性肺疾病(CLD)病例.结论 呼吸衰竭早产儿具有较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需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早产儿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分泌功能较差;未发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与病死率和CLD的发生相关
作者:沈云琳;黄绮薇;张宇鸣;张育才;田国力;张国琴;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游离胆红素(Bf)的浓度,分析Bf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7年7~10月入院的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其黄疸高峰期检测Bf、血清总胆红素(TSB)、胆红素/白蛋白(B/A),并监测其伴随疾病、用药和治疗情况,对Bf和上述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选172例,TSB(236.1 ±66.5)μmol/L(88.9~427.5 μmol/L),Bf(13.2±11.0)nmoWL(2.0~53.9 nmol/L).相关分析显示,TSB与Bf呈正相关(r=0.546,P<0.01),B/A和B,呈正相关(r=0.514,P<0.001).以Bf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12.634+0.130X1 -0.810X2 + 5.139X3,标准化偏回归系数X1为0.774,X2为-0.258,X3为0.110.结论 Bf与TSB、黄疸高峰日龄及感染相关,Bf与TSB高度相关,评估胆红素神经毒性除TSB外,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危险因素.
作者:刘丽娟;朴梅花;李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适于乡镇级医院达到佳救治效果的新生儿转运服务模式,降低新生儿痛死率.方法 将转运模式分为介入产房的保驾式转运、产后高危儿的传呼式转运、当地医院或家属自行转运.将3种模式在转归、住院日、费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参加转运协作的27家乡镇医院转运前后5年的新生儿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保驾式转运、传呼式转运、自行转运总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7.5%、89.0%、85.3%;病死率分别为2.5%、11.0%、14.7%.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P<0.05).3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7±0.3)d、(6.9±0.6)d、(7.6±0.7)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330±108)元、(3460±390)元、(3897±532)元.保驾式转运分别与传呼式转运、自行转运者住院日、住院费用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家乡镇协作医院转运开展前2003年新生儿病死率为7.2‰,转运开展后病死率逐年下降,特别是2006及2007年开展保驾式转运后,新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与转运开展前的200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介入产房的保驾式转运是适于乡镇级医院的转运服务模式,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轻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更娣;方礼才;王丽琴;王红华;曾惠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期间于本院新生儿内科病房住院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研究组入选标准:出生14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 μ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设立对照组,入选标准:足月和早产儿生后14 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分别>220.6 μmol/L和256.5 μmol/,L,<342 μmol/L.排除标准:患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其他由于肝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常见的病因如感染、窒息、头颅血肿、早产、ABO或Rh溶血,遗传代谢病及病因不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有79例,对照组有96例.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其次是原因不明,早产,溶血,窒息,头颅血肿,遗传代谢病.应用IJ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只有早产及原因不明两组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生了明显的变迁,临床原因不明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姜敏;罗洁;邵芳;王慧欣;林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儿男,2 h,因窒息复苏后2 h人院.患儿系第3胎第1产,母孕39周,剖宫产分娩,无宫内窘迫,Apgar评分不详.给予吸氧、吸痰等抢救,复苏后仍吐沫、呻吟,抽搐1次,持续约20 s,给予苯巴比妥钠20 mg肌注,抽搐缓解,速转我院ICU病房.
作者:刘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儿女,24 d,汉族,第2胎第1产,胎龄37+3周,出生体质量3065 g,因咳嗽、气促2 d,加重伴腹泻1 d入院.母亲27岁,一次孕中期自然流产史,本次怀孕系自然受孕,孕中晚期发现羊水偏多,余无特殊.人院后体格检查:T:37.5℃,P:160 次/min,R:40次/min,BP:56/34(40)mmHg,体质量3.5 kg,三角面容、前额较突出,面色略灰暗,皮肤轻度黄染,轻度三凹征,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粗湿哕音,心前区可闻及Ⅱ一Ⅲ级收缩期杂音,四肢肌张力低,余无特殊.X线胸片:心影大,肺部渗出影,提示新生儿肺炎和充血类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王来栓;邵肖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儿男,生后1 d,主因发现无肛门10 h人院.患儿系第3胎第1产,胎龄39周,剖宫产,生后无窒息,脐带、胎盘、羊水无异常.生后Apgar评分不详,出生体质量2500 g,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无药物、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自然流产两次,其母孕期健康.
作者:李静;李月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新生儿能感知疼痛.与年长儿相比,新生儿疼痛的敏感性强,对手术操作表现出激素代谢和心血管反应更加强烈.未经治疗的疼痛和应激刺激可对新生儿造成长期影响,日后影响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包括对痛觉的反应.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日渐受到重视,如药物干预(阿片类、非类固醇类镇痛药、局部麻醉)、环境和行为干预(包括体位、抚触诱导、音乐疗法、非营养性吸吮、口服糖水、母乳喂养)等.我们对口服葡萄糖水的镇痛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陈凯;于晗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死率占活产新生儿死亡的30%左右,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2004年8月本院参加了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强生儿科研究院、美国儿科学Ё会合作开展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以<新生儿窒息复苏>中译本(NRP)为培训资料,对全体产儿科工作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推广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元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用于治疗常频辅助通气(CMV)失败的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我院1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使用HFOV治疗后,其肺部氧合功能改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金小兰;谭玮;周小红;罗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胎粪吸人综合征(meconium aspiraLtion syndrome MAS)是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发生气道阻塞、肺内炎症和一系列全身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道MAS的病死率在3%~12%[1],我国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调查报告显示,MAS所致的呼吸衰竭占9.5%[2],是造成新生儿期死亡及呼吸衰竭的主要疾病之一.由胎粪吸人所引起的肺损伤、呼吸衰竭、气漏及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以下就MAS诊疗进展做一介绍.
作者:马海燕;刘翠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前关于小于胎龄儿(small-for-gestational age,SGA)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概念争议颇多,发生机制也比较复杂.其近期预后及远期预后近年日益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SGA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福文;陈乐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轴突生长抑制因子Lingo-1在大鼠脑白质损伤(WMD)发生中的机制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WMD脑组织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 参照Back方法制作2日龄新生大鼠WMD模型,WMD鼠脑室内注射BDNF为干预手段,应用原位杂交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对照组(假手术组)、WMD组、BDNF处理组缺氧缺血后8、24、48、72 h及7 d脑组织Lingo-1 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脑组织Lingo-1 mRNA的表达较少,Lingo-1 mRNA在WMD组大脑各部分广泛分布,尤其皮质和海马分布更为密集.WMD组在缺氧缺血后8、24 h和48 h脑组织Lingo-1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缺氧缺血后48 h达高峰后开始下降,但72 h及7 d脑组织Lingo-1 mRNA的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0.05);BDNF处理组脑组织Lingo-1 mRNA表达在处理后8、24 h较WMD组升高(P<0.05),后逐渐下降,48、72h Lingo-1 mRNA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WMD组(P<0.05);7 d时两组Lingo-1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处理组各时间点Lingo-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WMD新生大鼠脑组织Lingo-1 mRNA较对照组在大脑各部分分布增多,表达增强,推测Lingo.1可能参与了WMD中的神经损伤和轴突再生抑制的机制.BDNF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WMD后Lingo-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对WMD大鼠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小永;陈娟;姚裕家;陈永秀;熊曼;杨毅;陈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所引起,新生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者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常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肾脏损伤较为多见,发生率约为57%[1].
作者:谢月娥;彭华保;刘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但应辨明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目前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治疗标准国内外均未完全统一.1999年Bhutani等[1]发表了小时总胆红素百分位值列线图.它适用对象为≥35周新生儿..这一列线图可以根据新生儿出院时的胆红素值,预测之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这一列线图根据2840名健康新生儿,≥36周,体质量≥2000 g或≥35周,体质量≥2500 g的小时胆红素值制作.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为新生儿提供了一种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的方法.2004年美国儿科学学会推荐评估新生儿黄疸要使用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值[2].
作者:刘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我国,儿科医生真正较普遍地关注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应该是从即将进入2l世纪时开始的[1].不到10年的时间,现在我国的一些医院,甚至一些商业公司的专业实验室中建立起了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技术诊断IMD的方法,透过多种途径广为推介,为新生儿科有症状或无症状新生儿的血、尿标本提供检测服务;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和学术刊物的传播,IMD诊断处置及进展的知识已经在新生儿科中基本普及;一批IMD诊断和防治的研究结果已经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形势确实喜人[2-6].
作者:封志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改革开放30年不仅是我国蓬勃发展的春天,也是我国新生儿学科发展的黄金时期.金汉珍、秦振庭等老一辈奠定了我国新生儿学科的基础,近20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在有条件的地区相继建立,特别是近10年来广泛对外交流,不断开展新生儿疾病的新诊治技术(从开展的诊治项目上,除体外膜肺外,凡国际上能开展的各项诊治技术在我国均能开展),并在逐步规范和加以推广普及,显著降低了我国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的存活质量越来越受到注重.
作者:柳国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合成与天然的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7年12月31日,由3名系统评价员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同质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项研究(n=2392),均为A级.Meta分析提示:(1)蛋白类合成与天然的外源性PS对比预防新生儿RDS,其28 d的病死率OR=0.74,95%CI(0.54,1.03),纠正胎龄至36周的病死率OR=0.76,95% CI(0.56,1.04),24 h内RDs的发生率OR=1.28,95% CI(0.94,1.75),慢性肺疾病 OR=0.99,95%CI(0.75,1.31),脓毒血症 OR=1.01.95% CI(0.75,1.36),早产儿视网膜病 OR=1.12,95%CI(0.79,1.58),脑室内出血 OR=1.02,95%CI(0.79,1.32),1年内病死率OR=0.89,95% CI(0.67,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统计学异质性.(2)非蛋白类合成与天然的外源性PS对比预防新生儿RDS,其纠正胎龄至36周的病死率 OR=1.00,95% CI(0.78,1.29),慢性肺疾病 OR=0.99,95%CI(0.81,1.22),脓毒血症 OR=0.92,95% CI(0.74,1.13),早产儿视网膜病 OR=1.11,95% CI(0.78,1.56),1年内病死率 OR=1.04,95% CI(0.75,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8 d的病死率、24 h内RDS的发生率及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提示24 hRDs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天然PS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非蛋白类合成PS.结论 蛋白类合成PS其安全性、预防效果均不差于天然PS;非蛋白类合成PS的预防效果不及天然性PS,安全性与天然性PS无差异.
作者:沈琪;吴铭;卢思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光阴荏苒,在送走充满激情与活力、艰辛与挑战的2008年后,我们共同迈入充满希望的2009年.2008年,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组建了新一届编委会,从专家数量、地域分布、构成比例方面均进行了较大调整.2008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审稿会,40余名编委出席,体现了编委会强大的凝聚力及广大编委对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的支持与厚爱,这是杂志质量不断提高、杂志不断发展的根与源.
作者:冯琪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