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合并早发型败血症时的免疫功能特点.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出生24 h内采血进行血常规及免疫功能检查,根据胎龄和感染情况分为早期早产儿败血症组和无感染组、晚期早产儿败血症组和无感染组、足月儿败血症组和无感染组共6组,无感染组按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各纳入100例.检测项目包括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和NK,以及血清IgG、IgA、IgM含量.结果 早期早产儿败血症组NK细胞比例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败血症组CD3+、CD4+、CD19+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无感染组,NK细胞比例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败血症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无感染组,NK细胞比例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早发型败血症的不同胎龄新生儿中,早期早产儿CD4+低于晚期早产儿,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CD3+、CD4+、CD8+、CD19+、NK均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IgG、IgM低于足月儿.结论 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特点相似,且在感染时,晚期早产儿免疫功能并不明显优于早期早产儿.
作者:潘新年;李燕;韦秋芬;许靖;蒙丹华;刘先知;韦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母亲相关危险因素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确诊或临床诊断早发型败血症的早产儿为病例组,同期入住未并发败血症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母亲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82例,对照组365例.病例组经血培养确诊35例,临床诊断47例;其中母亲有胎膜早破34例,临床绒毛膜羊膜炎17例,B组溶血链球菌(GBS)定植35例,胎盘早剥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3周、产时发热≥38℃、胎膜早破>18h、胎儿心动过速> 160次/min、绒毛膜羊膜炎、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流产病史与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h(OR=9.176,95% CI4.253~19.932)、绒毛膜羊膜炎(OR=9.291,95% CI4.364 ~ 21.671)、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OR=25.803,95%CI 5.912~112.613)、胎盘早剥(OR=5.860,95% CI1.859~18.467)为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胎膜早破>18 h、绒毛膜羊膜炎、孕34周直肠阴道GBS培养阳性、胎盘早剥为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荣潇;胡民;李淑敏;赵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绘制维吾尔族和汉族新生儿生后120 h内经皮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变化趋势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2、4、6、8、10、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维吾尔族及汉族胎龄≥35周且出生体重≥2 000 g的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开奶时间、胎便排出时间、胎膜早破、头颅血肿情况,采用日本美能达JM-103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其生后3~5天经皮胆红素值(TCB),2次/日,每例新生几至少有6次测量值,分别计算每一时段的TCB百分位数(P40、P75 P95),并绘制成曲线图,同时将相关围产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其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新生儿2 131例,经皮胆红素峰值出现时间为时龄92~120 h;在同一时龄,本研究中汉族新生儿经皮胆红素P汉(40,75,95)均高于P国内(40,75,95)与本研究中维吾尔族新生儿P维(40,75,95);P95曲线上升速度快于P75和P40曲线;汉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新生儿(x2=71.523,P<0.01);早产(OR =3.775)、剖宫产(OR =9.176)、母乳喂养(OR=2.942)、汉族(OR =4.090)、开奶时间>24 h(OR=1.622)、胎便排出时间>24h(OR=1.445)为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吾尔族和汉族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其中汉族新生儿生后小时胆红素水平上升速率较维吾尔族新生儿高,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亦高于维吾尔族新生儿;早产、剖宫产、母乳喂养、汉族、开奶时间晚、胎便排出时间晚是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素梅;曹静;刘国英;朱艳萍;韩树萍;李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探讨BPD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资料,终诊断BPD的早产儿为BPD组,同期未患BPD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围产期病史、临床表现、治疗、并发症及新生儿期结局.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27例,159例在本院救治并存活至28天,纳入研究,其中44例早产儿诊断BPD(27.7%),轻度36例(81.8%).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PD组患儿出生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男性、宫内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动脉导管未闭(PDA)、医院感染比率高,接受辅助通气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以病理学为依据的绒毛膜羊膜炎及胎儿炎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出生胎龄<32周、出生胎龄<30周、出生体重<1 000 g、使用呼吸机、RDS及分期、PDA、肺炎、宫内感染、母亲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医院感染、性别与BPD发生的关系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胎龄<30周(OR9.629,95% CI 2.767~33.513)及男性(OR3.047,95% CI l.037~8.948)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避免早产、合理通气策略、预防和控制感染可能减少BPD发生,远期随访更重要.
作者:李雪花;沈月华;周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治疗新生儿严重Ⅱ度烫伤创面更为有效及便捷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严重Ⅱ度烫伤新生儿,在防治休克、感染及营养支持、保暖等综合治疗下,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采用碘伏湿热外敷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治疗方法为患处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后0.05%洗必泰消毒,35 ~ 36℃0.5%碘伏湿性无菌纱布每日1次持续24 h敷盖,中间层薄膜包裹保持纱布湿润,外层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后0.05%洗必泰消毒,涂湿润烧伤膏,再单层无菌纱布贴附于创面,半暴露治疗,4~6h换药1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二次损伤率、治疗时间及患处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14例,创面均未发生感染;对照组11例,创面感染7例(63.6%),观察组创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二次损伤2例(14.3%),对照组二次损伤7例(63.6%),观察组创面二次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14例,治愈时间(13.6±3.4)天,对照组治愈4例(36.4%),治愈时间(18.1±2.4)天,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无1例异常.结论 碘伏湿热外敷治疗新生儿严重Ⅱ度烫伤是一种安全、经济、便捷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预防烫伤后创面的感染.
作者:李春亮;劳晓玲;刘珍凤;唐勤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省市17所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手卫生调查方法,由各医院经过统一培训的感控专职人员每月对该院NICU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现场调查,分析不同地区(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不同NICU规模(<20张床位、20 ~30张床位、>30张床位)、不同专业人员(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人员)、不同手卫生指征(直接接触患儿前,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直接接触患儿后,接触患儿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接触患儿周围环境后)手卫生情况.结果 共调查应手卫生8 864人次,实际手卫生7 127人次,总体手卫生依从性80.40% (7 127/8 864).不同地区手卫生依从性存在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华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模NICU手卫生依从性有所不同,其中病床数>30张的NICU手卫生依从性高(84.17%);不同专业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存在差异,其中护士、医生较高(82.37%、81.63%),保洁人员低(64.56%);不同手卫生指征中以接触患儿体液后高(88.92%),接触患儿周围环境后低(70.60%).结论 我国三级甲等医院NICU手卫生依从性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专业人员、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性存在差别.
作者:任军红;吴安华;胡必杰;张秀月;侯铁英;宗志勇;李卫光;杨怀;杨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广东省早产儿视网膜病(ROP)防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在广东省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有能力开展新生儿医疗服务的122家医疗机构及103名从事新生儿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ROP防治制约因素调查.应用SPSS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各级医疗机构均做到了合理氧疗,开展ROP筛查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医疗机构,开展ROP治疗的机构只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各医疗机构开展ROP筛查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缺乏人才、技术、设备,尤其是缺乏人才和技术,与被调查医务人员反馈的主要制约因素一致.地市级医疗机构对《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防治指南》的执行情况好于县区级医疗机构,被调查的103名医务人员中仍有4.9%不知道该指南的存在.行政部门对各医疗机构ROP防治的督导力度只有49.5%,但是督导部门不明确,地市级与县区级督导情况相同.结论 经济发展水平是开展ROP筛查与治疗的制约因素之一,人力技术匮乏是ROP防治的重要制约因素,应明确具体督导机构及其职责.
作者:杨洋;罗先琼;梁志江;聂川;吕栩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病区开设母婴同室住院模式的优劣与意义.方法 选择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患儿,根据住院时家长意愿及床位情况分为母婴同室组和非母婴同室组,比较两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母乳喂养情况、母亲产后1个月内抑郁评分以及患儿非医嘱出院率和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 (1)医院感染发生率:母婴同室组2.3%(3/132),非母婴同室组1.4% (1/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乳喂养情况:入院前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母婴同室组人工喂养率(8.3%,11/132)低于非母婴同室组(58.6%,4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产后抑郁情况:母婴同室组母亲(选取40例)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4.6±3.0)分,非母婴同室组母亲(选取24例)(6.8±2.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非医嘱出院和出院后随访情况:母婴同室组疗程不足非医嘱出院率(4.5%,6/132)低于非母婴同室组(12.9%,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出院后随访问题较少.结论 病情允许前提下,新生儿病区提供母婴同室有益母婴身心健康,符合当今医疗服务发展方向.
作者:李云娟;尹巧绵;王艳;王雷;刘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脑梗死的病例资料,总结临床特征,进行围产期因素和其他可能病因分析,并对存活患儿进行18 ~ 20个月的随访.结果 8例脑梗死患儿均为足月儿.缺血性梗死6例(75%),出血性梗死2例(25%).围产期缺氧缺血是常见的高危因素(占50%).惊厥是新生儿脑梗死常见的首发症状及病程中多见的临床表现(占62.5%),其次为阵发性青紫、呼吸暂停及反应差.新生儿脑梗死易累及大脑中动脉且右侧多见.新生儿脑梗死急性期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不良的患儿中,梗死多累及深部灰质核团或波及多个脑叶.结论 围产期缺氧是新生儿脑梗死常见的高危因素,惊厥是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梗死累及深部灰质或范围较广者可能预后不良.
作者:占彩霞;胡月圆;刘新晖;廖镇宇;李贵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分析随访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7周、入院日龄<24 h、住院时间≥7天、统计时校正年龄(CA)满3个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早产儿随访情况.随访方式包括常规预约随访和就诊时间前医务人员电话督促、提醒家长的强化随访.分析早产儿随访率现状及随访方式改变带来的影响.多因素分析影响早产儿随访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共623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常规随访组483例,强化随访组140例.胎龄< 32周早产儿143例,胎龄≥32周早产儿480例.出院后随访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x2=667.799,P<0.001).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随访频度高于胎龄34 ~ 36周的早产儿(x2=10.115,P=0.006).在所有随访时段,强化随访组随访率均高于常规随访组(P均<0.05).强化随访组及常规随访组出院后2~3周、CA3.0±1.5月、6.0±1.5月、9.0±1.5月、12.0±1.5月随访率分别为95.7%比72.3%,77.9%比49.5%,49.6%比39.2%,50.6%比27.2%,32.2%比15.6%(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及体重越低、随访距离越近、住院期间坚持母乳喂养、强化随访、合并症多以及出院时体重低的患儿随访依从性好.结论 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不容乐观,校正年龄半岁后随访率降低明显.增加随访前的再次提醒可有效提高随访率.
作者:程亚颖;冯琪;王颖;张欣;李星;茹喜芳;宋秀婷;郝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发病原因及数字化视频脑电图(VEEG)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诊断为新生儿惊厥并进行了VEEG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起病日龄、发作形式及VEEG结果,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判断惊厥原因.结果 共收录新生儿惊厥48例,均为反复惊厥发作,足月儿占89.6%,生后72 h内起病35例(72.9%),7天内起病占79.2%.病因明确27例(56.2%),病因不明21例(43.8%).在已明确的病因中以围产期脑损伤(59.3%)为主,其次为先天性脑发育异常(18.5%)和代谢紊乱(14.8%).发作形式以单一发作为主(37例,占77.1%),发作形式前三位分别为微小型发作、多灶性阵挛型发作和强直型发作;复合发作(表现为两种及以上发作形式)11例(22.9%),以微小型发作伴多灶性阵挛型为主.48例患儿VEEG检查正常1例,异常47例,其中轻度异常18例(38.3%),中度异常21例(44.7%),重度异常8例(17.0%);VEEG以单一异常为主(34例,72.3%),包括阵发性异常17例,成熟性异常12例,背景活动异常5例;复合异常(两种以上异常)13例,以成熟性异常伴阵发性异常为主.48例患儿在做VEEG检查时发现癫痈性发作15例(31.2%),非癫痈性发作22例(45.8%),无发作11例(22.9%).结论 新生儿惊厥多发生在生后1周之内,以围产期脑损伤为主要病因,VEEG多为轻中度异常.VEEG检查有助于鉴别新生儿惊厥和非惊厥性发作.
作者:吴静;姜毅;侯新琳;周丛乐;汤泽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 ~12月由本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监测人员在NICU不定时观察并记录各种临床操作时及不同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按实际手卫生例次/标准手卫生例次×100%计算(标准手卫生例次即按照手卫生指征应进行手卫生的例次),得出各临床操作时及不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结果 共调查600例次,本院NICU医务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75.5%,接触患儿体液后手卫生依从率高,达100%,无菌操作前90.2%,接触患儿环境后低,为49.4%.护士洗手依从率高,达81.2%,医生为75.4%,实习/进修人员低,仅64.2%.结论 本院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高.但无菌操作前、接触患儿环境后、实习/进修人员手卫生意识还有待加强.
作者:郭庆玲;吕波;熊月娥;高喜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例1患儿男,1h,胎龄40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3 530 g,羊水Ⅲ度粪染,生后无窒息.孕33周胎儿心脏超声提示胎儿左心室内强光团回声(心脏横纹肌瘤待排),胎儿头颅B超示颅内结节性硬化可能,生后转入我院新生儿科.入院查体:左上臂见一约蚕豆大小椭圆形黑斑,前囟平软,2 cm×3 cm,骨缝重叠,未触及血肿、水肿,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原始反射正常.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基本正常,肺部CT示感染性病变可能.头颅MRI示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大小不一结节影,考虑结节性硬化.心脏超声示双室腔内数个强回声光团附壁(考虑为横纹肌瘤).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泌尿系B超提示双肾小囊肿.家族中无癫痫、心脏病及皮肤损害等病史.诊断新生儿结节性硬化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吃奶可,无抽搐、心律失常等症状,家属拒绝行基因检查,自动出院.
作者:谷叶莲;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产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antenatal corticorsteroid therapy,ACT)在产科的应用已有40年历史.1972年Liggins等[1]首次提出ACT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随后大量临床实验证实ACT能降低早产儿总体死亡率,以及RDS、脑室内出血(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等的发生率.ACT还可增加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加速消化道成熟.因此,在2010年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RCOG)发布的ACT指南中推荐孕24 ~ 34+6周之间有早产风险的产妇使用单疗程ACT;对孕38+6周之前择期剖宫产产妇推荐给予单疗程ACT[2].2013年版欧洲RDS防治指南推荐:①孕23~34周有早产风险的产妇给予单疗程ACT;②对于孕周小于33周者,第1个疗程结束后2~3周未分娩者给予第2疗程;③未足月剖宫产儿可以考虑给予ACT,前2条为A级证据,第3条为B级证据[3].
作者:李天浩;林新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发病率6%~24%[1].研究表明AKI是导致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3],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新生儿AKI治疗的关键.但是目前新生儿AKI早期诊断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不同临床研究采用的标准差异较大.因此人们一直在不断从血液和尿液中筛选出一些新的、更加敏感的AKI生物学标志物进行临床前瞻性研究,期望寻找到能够早期检测AKI的内源性物质.
作者:朱兴旺;朱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尤其是胎龄32周以下或体重小于1 500 g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常见且严重的胃肠道急症[1-2].目前,NEC病因及其潜在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NEC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现有研究认为,围产期高危因素引起患儿局部肠道炎症,引发不恰当的瀑布式炎症级联反应,终导致NEC的发生、发展[3].
作者:刘素佳;杨长仪;陈涵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婴儿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证据表明大多数早产儿出院时都出现不同程度宫外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retardation,EUGR)[1].鉴于早产儿营养不足和生长不佳对近远期预后有重要负面影响,对早产儿定期营养评估已成为近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和新生儿医师重要技能之一[2].本文旨在阐释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评估的重要性,正确使用生长曲线的方法,以及进行营养评估的步骤和具体指标,以加强医务人员评估和促进早产儿佳生长的能力.
作者:张谦慎;贺红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128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HIBD组和对照组各64只.建立HIBD模型,取HIBD后1、3、7天和14天为观察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时间点OMgp在海马区的表达情况(n=8).结果 RT-PCR结果显示,OMgp mRNA表达从HIBD后1天开始升高,7天达高峰,14天降低,并且HIBD组各个时间点OMgp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天:(1.54±0.12)比(1.11±0.19),3天:(2.56±0.14)比(1.14±0.08),7天:(2.95±0.11)比(1.43±0.17),14天:(2.53±0.11)比(1.08±0.08),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IBD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OMgp蛋白表达在HIBD后1天开始升高,7天达高峰,14天表达降低,各时间点OMgp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1天:(33.69±0.75)比(15.67±1.18),3天:(40.89±1.20)比(30.81±2.56),7天:(60.55±1.72)比(48.53±0.65),14天:(51.31±2.06)比(17.40±0.57),P<0.05].结论 OMgp蛋白可能在未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江波;金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研究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母亲母乳中宏量营养素的含量及其与母婴一些特性的可能关系.一、方法母亲分娩2周后开始收集母乳,随后隔周收集一次.将24 h内挤出的母乳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冰冻送检,住院期间取样2 ml检测,出院后取样10 ml检测.分析时首先将冷冻的母乳样品在冰箱冷藏室解冻,然后在温水中加热至40℃并充分混匀.采用线性度和精确度良好的中红外透射光谱法分析乳汁中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的含量.母乳能量根据测定的脂肪、蛋白、乳糖含量计算得出.采用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作者:Zachariassen G;Gron JF;Hviid MV;单春荣;冯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在围产期护理发展之前,新生儿都是在家庭出生并由其父母和助产士进行护理.自20世纪初期,医院开始为新生儿、早产儿提供医疗服务和专业护理,取代了父母的家庭护理.1979年护士出现短缺,爱沙尼亚塔林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开展了一个新的护理模式,该项目规定:新生儿全天24 h由父母看护,必要的时候医护人员给予帮助;尽可能的提倡母乳喂养;尽量减少医疗技术使用.该项目的理念是新生儿生后的前几周和母亲之间存在着生理和心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应因母婴分离、过度的医疗或医务人员的查房而中断.
作者:Warre R;O'Brien K;Lee SK;李变;张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