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新鲜芦荟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依托考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鲜芦荟局部外敷。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h、48h及5d后肿痛评分、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 =0.563>0.05)。用药后4h、48h,治疗组肿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5d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芦荟外敷联合依托考昔短期镇痛起效快,安全有效。
作者:樊金辉;马虎升;裴亚南;崔敬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跟痛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和针灸综合治疗,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注射2周,2次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优10例,良19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优7例,良13例,好转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期内复发5例,治疗组无复发。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跟痛症患者的疼痛,行走障碍症状、体征,有效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攀;白玉;张濛;史炎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消肿利节方治疗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9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消肿利节方,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2组均以5 d为1个观察点,15 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和观察指标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1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1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观察指标比较,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得出,疼痛(F =4.91,P =0.03<0.05);肿胀(F =12.92,P =0.01<0.05);功能障碍(F =4.03, P =0.048<0.05)。可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方面有差异,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利节方在改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近期疗效确切。
作者:刘斌;郭艳幸;永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联合情志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及情志护理。2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与护理后,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情志护理治疗急性期强直性脊柱炎,方法简便易行,并能有效减轻急性期疼痛,提高疗效。
作者:侯桂红;王爱红;苗金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舒筋活血祛痛膏贴敷治疗跗间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跗间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膏药贴敷,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4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舒筋活血祛痛膏贴敷治疗跗间关节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治疗时间较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闫飞鸿;程春生;程真真;郭艳杰;李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简要介绍循证医学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谨慎、明确、明智地运用所能获得的好研究结果,以确定对患者的治疗措施,既可弥补传统临床实践中某些不足,又有显著特点,提出疑问、检索和批评相关数据,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风湿科医师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预期中西医学优势互补,助力风湿病学科发展、进步、完善,医师和患者形成诊治联盟,使患者获得佳的临床结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杨本华;尹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由于不同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对干眼症状耐受程度不一,且干燥综合征干眼症状、体征与眼部相关检查缺乏一致性,故干燥综合征干眼病情分级与疗效评价缺乏相对客观及统一的标准,目前仍多以眼部相关检查,或自拟干眼症状评分标准等为主。通过对干燥综合征干眼病变特点、症状、体征、眼部相关检查一致性,及干眼问卷运用等情况的分析,提出可尝试将干眼问卷引入干燥综合征干眼病情分级及疗效评价体系。
作者:李苏茜;韦尼;朱跃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结合现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学、临床理学检查和影像检查,引入中医八纲辨证,脏腑气血、经络辨证和骨伤科特有的“骨错缝、筋出槽”理论,进行临床辨证,提出辨“责任经络”“责任穴位”的见解,并总结出临床利用脊柱影像学进行“骨错缝、筋出槽”的辨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八纲、经络、“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指导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余庆阳;林超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肘痹为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早在《阴阳十一脉灸经》和《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肘痹的描述,后世医家对肘痹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有所论述,但多零散,未成系统。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肘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系统梳理了肘痹的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李满意;娄玉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回顾总结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研究现状,延伸《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古籍中对痛风的相关认识,综合现代医家的各种论述,提出从脾经论治高尿酸血症的观点。
作者:丁红生;吴灿;陆树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拟逐蚀汤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收取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4例(62髋),采取逐蚀汤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4个月,并随访18~24个月。对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及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44例(62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影像学表现较稳定,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2.25%,症状缓解明显。结论:采取自拟逐蚀汤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影像学表现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方;孙永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腘窝囊肿患者58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治疗。结果:3个月后随访,治愈5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3%。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是治疗腘窝囊肿的有效方法。该法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付爱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双膦酸盐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风湿类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颌骨坏死、消化道以及心血管、肾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双膦酸盐在风湿类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副作用等进行总结,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王颖;郑炜;张继胜;刘小平;马俊福;朱跃兰;侯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骨关节炎康复治疗的方法繁多。康复治疗不仅可在骨关节炎早期干预,而且在整个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论述引导教育、减轻体质量和功能锻炼在骨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袁普卫;杨威;康武林;张晓亮;陈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入路多样,效果显著;保守治疗对术后恢复效果良好。通过对近些年临床观察和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敬虹;饶耀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早被证实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呈强相关性的基因为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但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学者对此提出各自的致病假说,尚未能达成统一认识。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内质网氨基肽酶1基因及白细胞介素类基因等先后被发现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就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做一论述。
作者:夏晓龙;陈扬;张伟彬;杨泽雨;杨欣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甲氨蝶呤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治疗药物,在减轻症状和体征、减少致残及延缓影像学结构破坏等方面优于其他慢性抗风湿药,虽效优价廉;但因个体对其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差异,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就甲氨蝶呤在RA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处置方法及预防措施做出总结。
作者:孙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姿势干预防治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腰椎不稳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针刀、推拿等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姿势干预系列护理措施。收集患者入院时、干预后即刻(一次姿势干预后)及治疗3周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评分。结果:治疗组在干预后即刻的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3周的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的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周组间协方差分析显示,2组患者疗效总分、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姿势干预防治腰椎不稳症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等均有明显作用。
作者:陈丽兰;余庆阳;廖惠玲;黄园娥;詹芳芳;卢笑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娄多峰教授创立虚、邪、瘀痹病理论体系,认为虚、邪、瘀贯穿风湿病整个过程。虚邪瘀既可为风湿病的病因病机,也可以作为辨证调护原则,指导风湿病的调摄护理。虚邪瘀调护,即扶正调护、避邪调护、防瘀调护,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调摄护理,可指导风湿病患者的情志护理、姿势护理及功能锻炼护理等。风湿病虚邪瘀调护思想重视扶正、强调避邪、不忘防瘀,能够有效地指导风湿病的调摄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红艳;李满意;娄玉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系统评价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已发表的文章,查找所有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2015年第8期,其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年到2015年8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通滞苏润江胶囊联合西药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优势;单用通滞苏润江胶囊与单用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也无明显的优势,但与单用痛风定胶囊比较总有效率高。实验室指标,通滞苏润江胶囊与西药组比较,在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具有优势,但对降低C-反应蛋白没有明显优势;与单用痛风定胶囊中成药比较,在降低血尿酸和24 h尿尿酸方面具有优势,但在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方面无明显优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组比较,在减少胃肠道反应方面有优势,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明显优势,且其与单用痛风定胶囊中成药组比较也无明显的优势。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周俊;肖微;吴锐;石小乐;赵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皮肌炎(DM)属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以水肿、红斑为皮损特点,伴有肌无力和肌肉炎症、变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血管,常伴有关节、心肌等多器官损害,只有肌肉症状而无皮肤损害称为多发性肌炎(PM)[1]。张鸣鹤教授对治疗皮肌炎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见解,主张“因炎致痹”[2],以清热凉血解毒,健脾益气为原则辨证治疗皮肌炎,现选取典型病例2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峰;付新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