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2095-4174
  • 国内刊号:10-1073/R
  • 影响因子:1.21
  • 创刊:201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36-363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2016年3期文献
  • 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口服联合骶髂关节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口服。2组1个疗程均为24周。采用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综合评价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组患者的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和BASDAI、BASFI、BASM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脊柱痛评分、夜间痛评分和BAS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ASDAI、BAS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两者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骶髂关节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效果,可在短期内显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作者:游玉权;陈长贤;许超尘;李中钦;蔡美美;刘联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筋展络通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筋展络通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选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筋展络通胶囊。2组1个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有改善(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筋展络通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长坯;韩文朝;杨利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膝关节不同进针点注射玻璃酸钠并留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膝关节不同进针点注射玻璃酸钠并留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92膝)和对照组75例(102膝),治疗组在膝关节内外膝眼穴注射玻璃酸钠并留针30 s,对照组在膝关节其他部位(髌骨外上缘等)注射玻璃酸钠并留针30 s。2组均为初次注射,每周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第1,2周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3,4,5周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膝关节内外膝眼穴注射玻璃酸钠并留针疗效好,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优于在膝关节其他部位(髌骨外上缘等)注射玻璃酸钠并留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业崇;颜丽桥;吴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强骨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骨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碳酸钙D3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强骨胶囊。2组1个疗程均为半年。分别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髋部骨密度、空腹血清中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N-MID升高、β-CTX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N-MID、β-CTX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3可通过增加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来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密度,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作者:白玉;程慧;周锋涛;张国永;王葳葳;马富强;史炎鑫;王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手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手痹是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命名的风湿病三级痹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手痹的描述,之后众多医家分别在各自的著作中提及手痹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通过对不同时期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系统整理了手痹的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李满意;许平英;娄玉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肾论治膝关节滑膜炎

    中医学认为,肾脏的生理机能对筋骨关节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从肾论治膝关节滑膜炎,以调理肾脏功能为治疗中心,通过中医辨证,从不同角度治疗,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扩展思路。

    作者:陈磊;郝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诊治骶髂关节炎浅析

    由于骶髂关节疾病的复杂性,骶髂关节炎引发的疼痛具有多变性,不同个体之间的临床表现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根据中西医诊断治疗方式,对骶髂关节炎中西病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分析。

    作者:吴昊旻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痰、毒、瘀论治难治性痛风体会

    难治性痛风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几乎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系;但与肝、脾、肾三脏关系为密切。肝郁气滞血瘀,脾虚生痰,肾虚无以蒸腾气化,痰湿久蕴成毒,日久痰、毒、瘀互结,阻滞关节,气机不畅,关节持续剧烈疼痛,病情持续活动不能缓解或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其本质在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其标在于痰毒瘀阻络,而痰毒瘀贯穿于难治性痛风始终。

    作者:钟琴;马武开;刘正奇;杨良山;安阳;周静;万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口服类西药及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展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目前,治疗本病主要以西药为主,有些西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还有些西药疗效不太理想。中医药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则有一定特色,能够有效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中西药联合运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而今后在单独运用中药以及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仍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作者:陈翔;林燕萍;贾晓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通过整理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现状,突出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阐明甲氨蝶呤、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明确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联合用药的优势及安全性,以期在治疗中能够大程度把握效益与风险的平衡,兼顾个体化原则。

    作者:刘禹全;吕新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临床运用广泛的一线抗骨质疏松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增高骨密度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但此类药物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也会抑制骨形成,由此可见,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论证。为此,对近年来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运用进行综述。

    作者:邢帅;高延征;高坤;余正红;施新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膝骨关节炎可造成关节活动障碍,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膝关节疼痛是常见、突出的症状。目前,关于膝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将结合文献,就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史鹏博;赵如意;赵利敬;李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刘健教授临证治痹常用药对举隅与学术渊源

    药对是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具有内在的组合变化规律与丰富奥妙的科学内涵。刘健教授研究痹证20多年,临床治疗痹证,擅用药对,宗仲景,桂枝、芍药协调营卫;崇王焘,羌活、独活祛上下湿;淑丹溪,陈皮、半夏二陈化痰;承文垣,山药、茯苓从脾论治;继杏轩,黄芪、当归重扶正气;秉仲奇,桑寄生、狗脊强筋补肾等,多获奇效。

    作者:郭锦晨;刘健;汪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谢兴文主任医师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

    谢兴文主任医师在甘肃陇中正骨学术思想和上海石氏伤科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探索创新出一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总结谢兴文主任医师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作者:吕立桃;谢兴文;王春亮;顾玉彪;黄晋;蒋国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润燥灵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脾脏干预初探

    目的:探讨润燥灵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脾脏的影响。方法:将9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泼尼松组和润燥灵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各组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各治疗组予润燥灵高、中、低剂量中药及醋酸泼尼松灌胃治疗,用药4周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后无菌取出脾脏,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并采用MTT法检测脾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结果:脾脏病理切片观察显示,模型对照组脾脏较空白对照组脾脏结构广泛破坏,白髓广泛增生,红髓萎缩,脾血窦结构不清。润燥灵高剂量组及醋酸泼尼松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润燥灵中、低剂量组脾脏白髓呈不同程度增生,红髓呈不同程度萎缩。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OD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1);除润燥灵低剂量组外,其余3个治疗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润燥灵能够抑制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Con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修复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脾脏的免疫损害。

    作者:曾苹;侯雷;和秀丽;王莹;马武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唑来膦酸对钛微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 264.7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钛微粒诱导的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 264.7分化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假体周围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制备钛微粒, MTT法检测绘制RAW 264.7细胞增殖曲线,寻找唑来膦酸佳干预浓度。将RAW 264.7分为3组:Ti微粒组(0.1%体积比钛微粒+含质量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培养基)、Ti+唑来膦酸组(0.1%体积比钛微粒+含质量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培养基+佳浓度唑来膦酸)和对照组(含质量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的常规培养基)。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的浓度,生化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RAP活力,用qPCR法检测TRAP、基质外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碳酸酐酶Ⅱ(carbonic anhydraseⅡ,CAⅡ)、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l)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RAP、RANK、CtsK蛋白的表达。结果:钛微粒能刺激RAW 264.7分泌促破骨细胞分化的因子,并能促进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唑来膦酸可明显下调钛微粒诱导的RAW 264.7RANK的表达,以及TRAP、MMP-9、CAⅡ、NFATcl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唑来膦酸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RAW 264.7分化,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下调RANK、TRAP等破骨细胞特异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疏松的药物。

    作者:张怡元;林煜;肖莉莉;王武炼;冯尔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肘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种较少见、性质介乎炎症和良性肿瘤之间的滑膜疾病,绒毛型更近似炎症,结节型似良性肿瘤[1]。本病常以单个关节发病,因双膝滑膜占全身滑膜的1/2,且为负重关节,故膝关节PVNS为常见[2]。本病全身症状不明显,患者基础症状显示正常,血象无明显变化,炎症指标表现也不典型,容易误诊。笔者诊治PVNS患者1例并行左肘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现报道并综述如下。

    作者:高晨鑫;龚旭鸣;肖涟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社区护理饮食干预在原发性痛风间歇期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饮食干预在原发性痛风间歇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72例原发性痛风间歇期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护理饮食干预。2组均干预观察2个月,对干预前后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治疗组在控制饮食、低嘌呤饮食、血尿酸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性痛风间歇期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饮食干预,能使患者控制饮食,坚持低嘌呤饮食,降低血尿酸。

    作者:李秀华;辛巧;于文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相关文献,同时筛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收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灸对照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合并RR =1.05,95%CI =[0.97,1.13];针灸对照雷公藤多苷片,类风湿因子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9),合并WMD =-5.04,95%CI =[-10.89,0.81];针灸对照DMARDs治疗,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合并RR =1.23,95%CI =[1.07,1.40];针灸对照DMARDs联合NSAIDs,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3),合并RR =1.29,95%CI =[1.12,1.49]。结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可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解决类风湿关节炎的部分问题有效。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部分质量较低,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作者:苏慧媛;杜元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侧记

    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年会于11月6日至11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和之前的ACR年会一样,今年的年会依然是一个世界风湿病领域学者和医生交流的平台,依然是一个人潮涌动的盛会(参会者超过16000人),依然是一个知识信息传递的纽带(超过450节讲座,讲者及展示人员超过1000人)。

    作者:俞建钰;林星;陈晗;陈祥芳;吴茂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