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科技厅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4-6376
  • 国内刊号:12-1409/R
  • 影响因子:1.19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中药体外抑菌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目前利用我国中医药宝藏进行抗菌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药因其作用独特日益受到关注.体外研究是新药开发的第一步,抑菌试验方法应进行标准化,使其更为方便和灵敏,为准确评价药物作用提供重要依据.回顾了近年来研究中药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试验方法.

    作者:马建凤;刘华钢;朱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肠吸收动力学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药口服制剂的开发及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评价药物肠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①体外试验法;②在体试验法;③体内试验法.目前中药肠吸收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为大鼠原位肠灌注模型、Caco-2细胞模型和血药浓度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黄酮类、皂苷类及生物碱等单一活性成分,而中药整体或复方的研究甚少.现介绍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中药肠吸收研究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作者:朱容慧;赵军宁;毕岳琦;吴懿;杨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香加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香加皮为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综述香加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临床应用等,为香加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超;潘桂湘;何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理论及研究进展

    目的:阐述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MSW)及该理论新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通过近年报道的体内外实验结果证明MPC和MSW是评价抗菌药物防细菌耐药能力的新指标.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缩小突变选择窗,力争遏制和延缓细菌耐药突变.除选择更理想的药物、调整约物剂量外,联合用药在理论上讲也是一条安全、有效的用药途径.AUC24/MPC,Cmax/MPC作为防止耐药突变的预测指标优于AUC24/MIC.根据防耐药突变理论选择应用抗感染药物为延缓耐药提出了新的策略.

    作者:宋秀杰;刘又宁;王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药生殖毒性试验规范性操作介绍

    生殖毒性试验是毒理学试验中较为复杂和繁琐、技术要求较高的试验.现从实验技术人员资质要求、试验前准备、试验期观察、试验记录、供试品、对照品的配制和给予、亲本动物的剖杀和检查、与专题负责人沟通确认等方面介绍作为技术人员如何做好安全性评价中的生殖毒性试验工作.

    作者:刘雁;吴纯启;施畅;廖明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思路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现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思路,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许海玉;张铁军;赵平;朱雪瑜;许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研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的思考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建立早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近50年来人们相继运用药物、激素、手术等方法建立了基于两医病理和中医病机的两大类多种肾阳虚动物模型.现有模型研究尚不能完全反映中医肾阳虚证的本质,且造模方法不规范,缺少模型方法学、造模影响因素、造模机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继而影响了温补肾阳药物的合理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肾阳虚证的本质和提供更好的温补肾阳药的评价工具,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临床肾阳虚证的表现为依据,结合现代病因、病机研究,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孙蓉;杨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识别药物小有效剂量的逐步方法

    在药物的第二、三阶段的临床试验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测验的主要指标.Hsu和Berger在药物各个剂量组的方差σ2都相等这一假设下,提出一种识别小有效剂量的逐步置信区间方法.而方差齐性假设条件通常是不合理的,本文主要利用Stein两阶段抽样方法,给出方差无任何限制条件下识别小有效剂量(MED)的逐步置信区间方法.

    作者:唐晓清;王汉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狭窄冠脉致犬心肌缺血模型在清醒与麻醉状态下的比较

    目的:比较狭窄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模型犬在麻醉和清醒状态下的差异,及药物治疗的差异.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给犬心外膜安置心电电极、血压导管、信号发射器并分离冠状动脉前降支,放置动脉压迫环.手术恢复期后,动物按正交设计给予处置:分别在清醒与麻醉状态下狭窄冠状动脉,进行模型组和硝酸甘油治疗组的观察.主要监测心外膜心电图ST段、血压、心率、体温.结果与结论:麻醉犬心率明显高于清醒犬,冠脉狭窄后麻醉及清醒犬心电图ST段均明显升高;硝酸甘油治疗的效果,清醒犬较麻醉犬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作者:徐向伟;王维亭;赵专友;何小云;汤立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癀片皮肤外涂给药抗炎镇痛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新癀片外涂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制作炎症及镇痛模型,观察新癀片外涂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新癀片外涂给药对小鼠耳肿、大鼠角叉菜胶足肿、棉球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小鼠水浴甩尾、小鼠醋酸扭体等温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非常显著的镇痛作用,且在相同剂量下,外涂给药和ig给药的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癀片外涂给药同ig给药一样,对各种肿痛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胡金芳;刘静;王春凤;申秀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何首乌中鞣质对大鼠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何首乌中提取出的鞣质对大鼠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每天按不同剂量(分别相当于成人每日30 g/60 kg体质量临床用量的25、50、100倍)ig大鼠1次,连续给药90 d,恢复期15 d.分别于第60、90、105天采取动物血液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给药60 d时大鼠血清中ALT大剂量组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升高(P<0.05);ALP中、小剂量组有所降低(P<0.05);TG大剂量组升高(P<0.05);GGT大、小剂量组升高(P<0.05);TBIL大、中、小剂量组均显著性降低(P<0.01).给药90 d后大剂量组人鼠血清ALT、GGT均升高(P<0.05).恢复15 d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何首乌中提取的鞣质长期ig大剂量对大鼠肝脏有损害,中剂量短期内对肝脏有所损害,小剂量无明显肝损害,但其对肝脏的损害在停药后均可以恢复.

    作者:胡锡琴;李娅琳;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康宁抗骨质疏松药理研究

    目的:观察骨康宁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im地塞米松(DEX)导致大鼠形成骨质疏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康宁明显升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质量、骨密度、骨强度、骨体积(TBV)、灰质量、骨钙、骨磷,明显降低尿钙.结论:骨康宁对大鼠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作者:岳南;李勇;只德广;赵益桂;苏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连续静脉/腹腔交替注射刺五加注射液产生的毒性反应与靶器官损害的可逆性.方法:通过血液学、血液生物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注射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及程度.结果:连续静脉/腹腔交替注射刺五加注射液4周,动物全部存活,高、低剂量组动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停药后各剂量组均未见迟缓性毒性发生.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连续静脉/腹腔交替注射对大鼠体重增长率、各主要器官脏器系数、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未见毒性病理改变,停药后2周亦未见延迟毒性,即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无明显毒性.

    作者:宋艳春;刘湘梅;李秀娟;宋士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的非临床评价方法

    近年来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射用辅料引发的类过敏反应是导致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可用于评价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的非临床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作者:李佳;黄芝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麦注射液渗透压和溶血率现状的调查

    目的:为做好参麦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渗透压测定采用冰点测定法,对样品原液及其稀释液进行渗透压测定,并计算与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的比值;溶血率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样品原液及其稀释液进行溶血率测定.结果:渗透压测定,样品原液均为低渗溶液,渗透压值在96~180 mOsmol/kg,1→4~1→8稀释后与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比可达0.9;溶血率测定,样品稀释倍数在小于1→16时,样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血(溶血率>5%),1→32倍稀释时,溶血率均小于等于5%.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参麦注射液的渗透压和溶血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增加渗透压和溶血率测定来控制其质量.

    作者:朱社敏;匡荣;王丹;蔡菲;倪维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9年度FDA批准上市新药回顾榜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