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 国际刊号:1672-5042
  • 国内刊号:50-1162/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61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复术的手术配合

    肩袖损伤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多按肩周炎做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在骨科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1].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2].

    作者:冉小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专区收治地震后老年创伤病人的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大脑功能减退,对情绪活动的抑制作用显著减低,以致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故遭受自然灾害打击后容易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身心康复.

    作者:涂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侧多囊肾伴左肾双输尿管及左肾动脉变异1例

    单侧肾双输尿管变异常有报道,但同时伴有同侧肾动脉变异和双侧多囊现象并不多见[1].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该尸体双侧多囊肾畸形并伴有左肾双输尿管及左肾动脉变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永强;曹勇;张学佳;李少卿;马华明;朱星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居第二位,大脑中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7.6%,破裂出血的频度约为21%.因其发生部位特殊且多为宽颈和不规则状,间接手术的效果很差,因此颅内直接手术是好的选择[1].

    作者:陈蔚;鲜继淑;潘金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残胃癌22例临床诊治分析

    残胃癌早指单纯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内发生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将胃切除术后不论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切除范围,残胃内又发生的癌均称为残胃癌[1].

    作者:张荣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20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术的配合体会

    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进展,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胎术成为常用方法.我院妇科自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对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胎术,获得良好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脑血管造影术是神经内科近年来开展用于诊断脑血管病的一种新诊断技术,但其存在一定风险,并发症发生率为1.8%~10%[1].如何安全地度过围术手期,护理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实施脑血管造影术120例,现将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冉牛惠;钟代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广泛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子宫广泛切除手术范围大,容易伤及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导致术后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引起尿潴留[1].尿潴留一旦发生就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

    作者:颜梦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7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以结肠粘膜呈弥漫性密集分布的腺瘤性息肉为特征,以癌变率高而著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三万分之一,70%为父母遗传,30%为基因突变,男女均可患病,治疗原则为尽早切除病变的结、直肠,清除再生和癌变的危险[1].

    作者:刘春雨;张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胸骨下端正中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在临床上的逐步推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小的胸部切口进行[1-2].MIDCAB手术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小、康复快、费用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李岚;王云靖;娄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银屑病致缺血性结肠炎1例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由于肠系膜血管闭塞、狭窄或全身低血压引起结肠供血不足,肠壁缺血甚至梗死,继而并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结肠炎[1],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低血压、血管痉挛或肠管自身因素等相关疾病,临床上少见因银屑病本身导致缺血性结肠炎.

    作者:赵松;罗东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0例脑脓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所形成的脓腔,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疾病,也是神经外科病死率较高的常见颅内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病死率在CT应用后仍可达12.2%.据病因可分为邻近病灶播散性、血源性、创伤性、医源性及隐源性脑脓肿等5种[1-2].

    作者:谢丽娜;鲜继淑;潘金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中低温的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是目前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方法,因其创伤小、痛苦轻、留院时间短等优点,逐渐为大众所接受.由于该手术患者大多是老年人,自主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术中大量使用灌洗液容易发生体温下降[1],引起寒战、心律失常等.我们通过临床对比研究,发现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围手术期低温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霏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致老年人创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老年人常因行动迟缓、反应速度慢在参与社会活动时易发生各种创伤,其发生率呈增高趋势.据统计,每年有10%~15%的创伤病人属于老年人,创伤原因以跌伤、坠落伤为多,其中交通事故较多,其高发原因可能与道路交通状况和司机行人安全意识较差有关[1].

    作者:陈家琳;刘明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8例原发性胆囊癌病因分析与诊治体会

    胆囊癌是发生在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临床虽不多见,但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必须引起重视.作者将齐大山矿医院和双山医院于1995年至2008年间收治的38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现将病例分析与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闫晓刚;杨铁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地震截肢伤员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遭到了严重的身体创伤.伤员病情往往比较严重,若治疗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会影响伤员的治疗效果,增加伤员的痛苦.

    作者:伍红平;杨晓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金属及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模拟人体髋关节,用以替代严重受损的关节,从而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重建手术.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对38例患者实施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精心的护理均达到了预期手术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9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19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碎石率、排石率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56.2±18.1) min;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94.4%(185/19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4±3.2) d.术后发热33例次;所有患者均有轻度血尿,3~4 d可消失;随访1~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97.8%(181/185),4例未排净结石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治愈;4例改开放取石术,7例结石上移入肾盂,留置双J管,后行外冲击波碎石后治愈.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高效、微创的碎石方法,并发症少.

    作者:陈士洲;邓大溢;林长丰;庞工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鼠肾移植模型技术的改进

    目的 对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技术进行改进,为开展器官移植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供者主动脉、下腔静脉分别与受者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在受者膀胱上剪去一个与供者相同大小的圆瓣,然后进行一层膀胱吻合.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0%左右,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管吻合口出血、麻醉过深、休克、血栓形成以及膀胱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结论 通过技术改进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设备,可在常规条件的实验室开展.

    作者:孙建军;陈国勇;曲青山;苗书斋;蔡文利;邢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D2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人胎阑尾的发育

    目的 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阑尾内CD20阳性B细胞在各胎龄段的发育.方法 收集13~28周人胎22例,测量各胎儿顶臀长(CRL).按Patten法确定胎龄,取其阑尾,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13~16周阑尾上皮已经完全演变成为单层柱状,胎儿阑尾绒毛出现,结构分层逐渐明显,淋巴细胞散在分布,淋巴小结雏形逐渐形成;14周CD2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出现,数量少,单个分布于结缔组织内;17~20周CD20阳性反应细胞增多,成群分布;23~28周粘膜固有层内CD20阳性细胞参与构成淋巴小结.统计学处理证实随胎龄增加,CD20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P<0.01).结论 14周CD20阳性细胞出现,随胎龄增加数量增多,主要参与构成淋巴小结.

    作者:苏敏;杨宇;李红;胡蓉;姜俸蓉;许庭良;黄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在关节镜直视下使用探针及克氏针进行撬拨复位,再使用直径1.0 mm克氏针从膝关节髌韧带旁经皮穿入,钻入胫骨髁间撕脱骨折块;选用3 mm空心钛加压螺钉顺克氏针钻入固定骨折处,钉尾埋入韧带内,清除关节内游离的碎骨块;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也同时处理,术后进行康复锻炼. 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8~12个月随访,全部获骨性愈合,20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关节镜直视下治疗胫骨隆突骨折,手术创伤小,切口瘢痕小,骨折复位好,并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其他病变,术后功能恢复快,花费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正刚;郭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及术后肘关节功能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其手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住院行手术的36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Mehne和Matta分类法A型11例,B型8例,C型4例,D型5例,E型4例,F型4例.行经尺骨鹰嘴手术入路切开复位重建双钢板内固定、髁间行螺钉固定,手术后软组织条件好即行肘关节功能练习,对伤后待术时间、骨折分型与手术后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后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标准,优11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6.11%.结论 尽量缩短伤后待术时间,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合适的内固定,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肘关节功能恢复很重要的因素.

    作者:王嘉明;姚仁福;罗向东;王彦亭;李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11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1例病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4例误诊为宫内早孕;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而给以化疗.阴道大出血4例给予子宫动脉栓塞后行清宫术;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6例,4例成功,2例失败后行开腹局部病灶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HCG值至正常.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CSP的简单可靠方法;子宫动脉栓塞可以迅速止血,栓塞后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刮宫术前需用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有效地杀胚治疗.

    作者:黄艳芳;谭红;张峰莉;张艮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160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空腹血钠指标,按照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损伤原因等因素分组,比较上述因素对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不同颈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各组别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损伤原因各组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是否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损伤程度越重,节段越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合并有感染或者颅脑外伤的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李克俭;贺晓兵;丁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风湿性心脏病与成人先心病围手术期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目的 通过对风湿性心脏病(RHD组)和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HD组)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探讨不同病种的手术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44例成人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其中RHD组24例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CHD组20例患者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手术前1 d、术后1 d、3 d、5 d和8 d分别取静脉血,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HD)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 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2~11倍(P<0.01),术后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到术后8 d,除两组的LDH和HBHD仍高于术前外,其它酶的释放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心肌酶的释放量RHD组较CHD组为高(P<0.05).结论 择期手术的RHD和CHD患者术前心肌酶的释放量在正常水平.术后两组心肌酶释放的高峰时间及心肌酶的恢复次序是一致的,术后RHD组患者心肌酶的释放量较CHD组患者高.

    作者:王咏;肖颖彬;王学锋;陈林;钟前进;刘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成分输血在25例外科手术患者大出血的应用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大量输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择期手术组和急诊手术组,统计分析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CRCs)、新鲜冰冻血浆(FFP)、浓缩血小板(PC)和冷沉淀(Cryo)等成分血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25例大出血患者经成分输血抢救后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并获得良好的疗效;输注量大的血液品种是红细胞悬液,两组大量输血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成分输血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大出血时应用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为手术继续进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在各种成分血液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成分血液.

    作者:赵珍;向国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免疫组化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在良恶性胸腹水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常规HE染色在临床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患者胸腹水标本50例,制成细胞学蜡块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50例标本中恶性肿瘤细胞32例,反应性间皮细胞13例,结核5例.结论 传统细胞学涂片对于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较困难,应用免疫组化作鉴别诊断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余琦;李宁;刘成龙;罗焕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股沟斜疝层次结构显示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局部手术解剖学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形态学资料.方法 连续逐层解剖显示斜疝标本腹股沟区局部层次并观察腹股沟管、疝囊及周围组织.结果 腹股沟区各层结构分层、明显延续为阴囊壁各层次;除腹环明显外,未见典型的腹股沟管围成结构;由腹膜形成典型的疝囊;腹膜鞘突上段闭锁不完全形成疝囊后壁的鞘突腹膜前、后层.结论 认识腹股沟斜疝后腹股沟区和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改变是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股沟管重建成功的基础.

    作者:陈海芳;张剑凯;李雪鹏;苏开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偏远地区高频电波刀诊疗宫颈病变5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在偏远地区宫颈疾病诊治中的疗效、价值及近远期并发症. 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517例经LEEP治疗或行宫颈锥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的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患者,对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517例患者中,LEEP治愈率为97.29%.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完全符合者占75.05%,术后病理级别下降占9.86%,术后病理级别上升占15.09%;LEEP术的平均出血量为71 mL,平均手术时间为6.9 min. 结论 LEEP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

    作者:田艳;杨碧香;雷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SRC-1)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 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海马内SRC-1的表达情况.结果 SRC-1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但是在某些核团,尤其是与运动调节有关的核团,可以在细胞核外表达,如胞浆、胞膜甚至突起内.强表达见于基底前脑的斜角带垂直部、下丘脑弓状核与网状外侧核;高水平的表达见于前嗅核、海马、丘脑和下丘脑部分核团、桥核、脚间核与小脑浦肯野细胞;中等水平的表达见于大部分大脑皮质结构和杏仁复合体以及丘脑,低水平的表达见于中脑、脑桥和延髓大部份.结论 SRC-1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表达比较广泛,可能参与了对多种重要脑功能的调节,如学习记忆、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神经内分泌与神经免疫、生殖、信息整合与感觉和运动.另外,在大部分脑区SRC-1可能以经典的基因型方式发挥作用,但是,在部分核团也能以通过第二信使的非基因型方式发挥作用.

    作者:边晨;张东梅;苏炳银;张吉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5例临床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特别是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由于复位固定困难,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的恢复[1].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我科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武;张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良缝合方法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治疗陈旧性锤状指21例

    指伸肌腱在末节指骨背侧的部分由两侧束汇集而成,为伸肌腱I区,此区域的指伸肌腱断裂导致末节手指不能伸直,呈现屈曲畸形,称为锤状指[1].锤状指在临床多见,但由于病人不重视常常延误就诊,造成陈旧性锤状指,增加了治疗的困难性,且术后容易复发.

    作者:杨柏;姜恒;马岩;胡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4例分析

    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后常常造成复位丢失,出现桡骨短缩及骨折再移位,导致骨折畸形愈合,腕关节功能障碍.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我科应用手法加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亚平;孙文阁;钱红兵;韩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治疗效果观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内有关调查显示Hp感染者其溃疡发生率约为13%~23%,显著高于不伴Hp感染者;实践证明根除Hp可有效治愈消化性溃疡,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1].

    作者:陈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T引导水冷循环微波消融在肺癌治疗方面的应用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并且有逐渐上升趋势,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采用化疗放疗等其它方法,由于其毒副反应及耐药等原因使治疗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安仲军;谷有良;李东风;裴艳志;张家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方肿节风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护理体会

    急性扁桃体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粘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小儿常见病,易并发鼻炎、中耳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应引起重视[1].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复方肿节风Ⅰ号雾化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乐艳芝;余德立;张燕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硬膜外导管在治疗渗出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慢性渗出性中耳炎多由急性渗出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反复发作迁延转化形成,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病程达3~6个月的中耳炎性疾病[1].本病以小儿发病率较高,成人慢性渗出性中耳炎多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不恰当擤鼻,细菌或病毒经咽鼓管途径逆行感染中耳,治疗不及时或反复感染引起.一旦形成慢性炎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李俊科;顾文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乳腺肿块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高频彩超在对乳腺肿块的检出,对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以及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

    作者:万培娟;王微;吴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2 600例病理形态观察与分析

    原发生肺癌的各级支气管和肺泡上皮为癌变提供了良好的形态、分子和基因方面的研究材料.了解和掌握肺癌的病理形态,对肺癌发生的病理学研究相当重要.因此我们在现有肺癌病变形态理论指导下,对支气管上皮病变的病理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作者:刘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将介入治疗学引入内分泌临床教学的方法探索

    介入治疗技术的引入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方向,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我科将介入治疗学引入内分泌临床诊疗领域,面对这一全新的教学领域,我们在对既往临床教学经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对将介入治疗学引入内分泌临床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郑宏庭;吴蔚;陈卫;徐梓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手术带教体会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经皮肾镜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的医院越来越多.相对于开放手术取石,经皮肾镜具有微创、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经皮肾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毗邻脏器损伤、脓毒性休克等可能造成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1].

    作者:王洛夫;靳风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医学检验专业解剖学双语教学实践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各医学学科的先导课程,医学名词中有1/3以上来源于解剖学.因此熟练掌握解剖学英文名词是学好医学专业英语的重要基础,掌握了解剖学的英文专业名词,对学习后续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英文专业名词,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作者:张本斯;王勇;杨新文;何红云;王剑华;杜赵康;成家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病例导入式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受发病机制、损伤部位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定位、定性、定因的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同时结合神经解剖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多方面知识,才能够较好的掌握本门课程.

    作者:张艳玲;王英;张映琦;史树贵;陈康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术学教学中无菌观念的培养

    外科手术学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的教学重点是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进入临床实习前所必须具备的手术无菌观念和手术操作基本技能[1].

    作者:罗亚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美国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全球资质认证的进行,要求医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医学教育要满足全球大多数国家发展的需要.笔者有幸到美国学习,在此期间对美国的医学课程,特别是人体解剖学进行了了解,美国已逐渐形成了如下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式的课程模式(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ICM)、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organ system-based curriculum model,OSBCM)和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 model,DBCM).

    作者:王春旭;李正莉;赵虎;肖海涛;周厚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科手术学教学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带教体会

    外科手术学时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为学习外科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每一位医学生来讲,熟练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入临床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者:马如梦;赵佐庆;马进;马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浅谈虚拟现实在桥脑小脑角区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核心内容是在大程度处理病变的同时要尽大可能保护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因此要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局部解剖学知识认识和掌握有很高的要求.

    作者:崔高宇;冯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和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干细胞移植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并有望成为促进神经损伤再生积极有效的方法[1-3].

    作者:李玉美;余资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植物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放疗和化疗存在骨髓和免疫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1].因此,如何减小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减少患者痛苦,发挥患者自身机体的抗肿瘤作用,科学家把目光投向植物等天然药物或有效成分以及能增强患者免疫能力的药物.

    作者:白赟;张楠;袁吉振;王晓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局解手术学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