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精浆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的意义.方法:93例不育男性分为:阻塞性无精子症组(12例);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组(15例);少精子症组(21例);弱精子症组(19例);少弱精子症组(16例);少弱畸精子症组(10例).18例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采用HPLC检测生育与不育男性精浆MDA含量.结果:生育组精浆MDA值除与阻塞性无精子症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各不育男性组间精浆MDA值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HPLC检测精浆MDA水平是诊断活性氧产生过高所致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商学军;李克;叶章群;陈永刚;余虓;黄宇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通过测定妊高征患者及正常孕妇蜕膜组织中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活性,探讨妊高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结果:实验组淋巴细胞转化率、IL-1、IL-2、TNF-α活性均比对照组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IL-2活性升高与淋巴细胞转化率存在明显的直线正相关.结论:蜕膜组织中的细胞因子异常升高及T细胞可能处于高免疫激活状态参与了妊高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作者:郝淑维;崔澂;黄丽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唐氏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Biotin标记的DSCR21q22.3探针与经处理的20例唐氏综合征患者标本外周血中期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进行原位杂交,统计杂交信号数量.结果:14例唐氏综合征患者出现3个杂交信号的细胞,染色体和间期细胞核杂交平均出现率分别为98.79%和98.46%,与染色体检测的结果一致;其余染色体核型检测为嵌合体的6例患者,染色体和间期细胞核中3个杂交信号细胞平均出现率分别为75.33%和73.50%,2个杂交信号细胞平均出现率分别为22.67%和21.33%.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唐氏综合征具有快速、敏感度高、信号强、背景低、直观安全等优点,故FISH技术在临床遗传病检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作者:刘永章;董杰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镉离子(Cd2+)是致癌重金属离子,生物半衰期长,雄(男)性生殖系统是Cd2+的易感部位.Cd2+可致睾丸内分泌功能下降和精子生成障碍,影响精子附睾成熟,造成生育力损害.工业污染生态环境及香烟烟雾是人体吸收Cd2+的主要来源.治疗药物以螯合剂为主,抗氧化剂和锌剂有预防功效.
作者:苏念军;朱伟杰;李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1ike grouth factors,IGFs)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uth factor,EGF)对卵泡发生的启动,生长,成熟,闭锁以及卵泡发育异常均发挥了重要作用.IGFs和EGF在卵巢内与受体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类固醇激素分泌、FSH和LH的表达,间接地调节卵泡发育.同时,它们的过量表达,又可能引起卵巢囊肿、卵巢肿瘤等生殖疾病.
作者:张利军;王根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沙眼衣原体为衣原体属中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女性不孕与其热休克蛋白(cHSP)的产生及其免疫学效应密切相关.cHSP60、10、70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不仅可激发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亦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其与女性盆腔炎、输卵管不孕和异位妊娠的发生密切相关.抗cHSP60抗体亦可能影响体外授精-胚移植结果,抗cHSP10抗体更可能与女性输卵管积水相关,而抗cHSP70抗体可能与抗输卵管疾病的保护性免疫相关.
作者:张红烨;陆金春;黄宇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人早孕期绒毛细胞滋养细胞(villous cytotrophoblasts,VCT)及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cytotrophoblasts,EVCT)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利用不同的胰酶消化条件,收集人早孕期绒毛组织的VCT及EVCT并分别培养.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VCT及EVCT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来源及纯度.结果:胰酶短期、温和消化获得的EVCT,可生长于Matrigel包被的培养器皿上,并表达特异性标志物c-crbB-2;延长消化时间、增加胰酶浓度获得的VCT,种植于塑料或玻璃培养器皿上可聚集并融合形成合体滋养细胞.VCT不表达c-crbB-2.结论采用不同的胰酶消化及体外培养条件,可简单、快捷地分别获得高纯度人早孕期VCT及EVCT.
作者:吴霞;李大金;袁敏敏;王明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对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转录调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妊娠模型(CBA/J×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2J)CBA孕鼠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各10只)于孕d 4、d 6、d 8腹腔注射大鼠IgG;干预组(各10只)于孕d 4、d 6、d 8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6 mAb.孕d 9竞争性半定量RT-PCR测定各组母胎界面组织中Th1型(IL-12、IFN-γ)/Th2型(IL-4、IL-10)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孕d 12比较两种模型各组的胚胎吸收率.结果:正常妊娠模型中,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对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及妊娠预后均无显著影响(P>0.05).自然流产模型中,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能够升调节母胎界面局部Th2型而降调节Th1型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并显著改善其妊娠预后(P<0.05).结论:于孕早期干预CD86协同刺激信号能够调控母胎界面局部Th1/Th2型细胞因子转录,形成维持正常妊娠所需的Th2型免疫偏倚,诱导母胎免疫耐受.
作者:朱晓勇;李大金;严缘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发现的人睾丸组织中与精浆蛋白BSP相关的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HBRP转染人胚肾HEK293细胞,建立稳定的真核表达细胞系,并用放射自显影检测该细胞系的PKC活性.结果:HBRP蛋白对PKC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确定了人新的精子结合蛋白HBRP的功能之一是抑制PKC活性.
作者:张杰;刘莹;宗志宏;惠答美;刘奕;于秉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小鼠恢复生精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精原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间隔24 d 2次腹腔注射白消安建立小鼠生精恢复过程的动物模型.根据第二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随机分为1、2、3、4、6、8、10周共7组(8只/组),8只正常小鼠作对照组,分别于相应时点取材,进行光镜和电镜的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间GDNF mRNA的表达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mRNA表达定位.结果:2次给药后第1~2周,GDNF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在第2周达到高峰;在给药后第3~4周明显下降,并在第4周达到低谷;随后几周内表达又逐渐增强,于第10周恢复到正常水平.原位杂交显示,GDNF由Sertoli细胞表达.结论:在小鼠生精恢复过程中,GDNF的高水平表达促进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对于维持生精上皮干细胞数量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传义;张茨;王则胜;王玲珑;杨嗣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病例:35岁,平时月经正常,结婚12年未避孕未孕.1996年4月和2000年5月分别在上海和广东行腹腔镜检查,诊断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肌瘤,并于2000年5月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电凝术,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朱亮;孔令红;葛明晓;李红;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诊治的特性.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2年妇科门诊158例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8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是息肉98例,黏膜下肌瘤4例,恶性肿瘤4例(内膜腺癌3例,内膜间质肉瘤1例),结核1例,息肉状腺肌病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其中7例为简单型增生过长,1例为复杂型增生过长,1例为复杂型伴不典型增生过长).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是良性病变,但也不能排除恶变或恶性肿瘤的息肉样变,而宫腔镜是直视下的手术,可尽早发现病变,避免病灶遗漏.
作者:黄冰清;冯缵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在胚胎着床前即对其遗传物质进行分析,检查胚胎是否有遗传物质异常的诊断方法,需要结合显微操作技术、胚胎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 sutu hybridization,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其中,FISH技术由于其在诊断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和性别鉴定方面的优势,在PGD中广泛应用.
作者:陆小激;冯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精子功能检测是男性不育与生育基础研究和临床评估必需实施的测试.精液常规检查了解精液、精子和精浆的一般性状,精子功能检测则是评价精子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状态.由于:1)精液常规检查预示精子受精潜力的局限性;2)受精过程和机理的复杂性;3)精子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4)精子缺陷发生通常是合并性;5)迄今仍未发展出一种精确检定精子生育力的方法.故此,在常规精液检查的基础上,还需借助(通常是)一组精子功能检查试验来认识男性不育可能的病因和综合评价男性生育潜力[1].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主要精子功能检测类型作一评述.
作者:朱伟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男性不育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夫妇同居1年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男性生殖环节很多,主要的有男性生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睾丸的精子发生,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精子排出过程中与精囊、前列腺分泌的精浆混合成精液,精子从男性生殖道排出体外并输入到女性生殖道内,精子在女性输卵管内与卵子受精等等环节,若这些环节受到疾病或某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都可发生生育障碍.因此,男性不育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某一种或很多疾病与因素造成的结果.
作者:王益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性行为相关资料的可靠性.方法:在上海6所妇幼保健院(所)招收接受婚检的男女青年718对,随机分为自填问卷与面对面调查两种方式开展调查,4~6周后随访了其中的市区对象399对,调查方式与初访相同,计算性相关资料的一致率和Kappa值.结果:是否发生性行为和首次性行为年龄的两次调查间一致率和Kappa分别为90.11%,0.762和70.49%,0.804;是否发生性行为和性生活频度的男女间一致率和Kappa值分别为88.75%,0.733和41.83%,0.505.两种调查方式相比,面对面调查首次性行为年龄的两次调查间一致率高于自填问卷.结论:性行为相关问题等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受所调查内容敏感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应充分估计各种因素,以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才能得出可靠、正确的结论.
作者:袁伟;林侠;窦丽霞;刘英惠;楼超华;高尔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男、女用避孕套的临床可接受性.方法:以40名健康育龄期妇女自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设计,每人使用男女用避孕套各5个,每使用完一种后填写评价性调查表;使用完两种后,填写总结性调查表,对两种避孕套进行比较.结果:在避孕套的取出/取下、性生活中阴茎的插入、以及性生活中是否感觉不舒服(疼痛、烧灼感)等方面,对两种避孕套的评价基本相同.男用避孕套的主要优点是易学、易用,而女用避孕套可使性生活更有兴趣和感到更安全.总的说来,女性对使用两种避孕套的态度没有明显差异,而男性则比较喜欢使用男用避孕套.结论:通过适当的推广和改进,在我国会有一定比例的育龄妇女接受并使用女用避孕套.
作者:姜宝法;郭秀英;付萍;徐晓菲;Maurizio Macaluso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