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国际刊号:0253-357X
  • 国内刊号:10-1441/R
  • 影响因子:0.98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29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09年8期文献
  • 以宫腔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宫腔粘连性不孕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官腔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宫腔粘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均经宫腔镜下机械性粘连分离术及输卵管间质部插管通液术,术后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结果:67例宫腔粘连中轻度粘连24例,中度粘连25例,重度粘连18例.46例1次手术成功重建宫腔,21例2次手术.术后88.1%宫腔形态正常,79.1%月经恢复正常,输卵管通畅率72.1%.术后妊娠率50.7%,活产率85.3%.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对于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宫腔重建微创、有效.术中注意保护子宫内膜;疏通阻塞的输卵管对提高妊娠率至关重要.

    作者:冯苗;李素春;潘萍;刘标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产前胎儿超声异常标记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异常标记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由于产前超声检查见胎儿异常标记而行产前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750例,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率.对孕妇年龄<35岁(A组,n=658)与≥35岁(B组,n=92)、超声检查到胎儿有单项异常标记(C组,n=496)与胎儿有≥2项异常标记(D组,n=254),分别比较染色体异常率.结果:750例孕妇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44例,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5.9%.A组检出染色体异常率为4.6%(30/658),显著低于B组的15.2%(14/92)(P<0.01).C组检出染色体异常率为2.8%(14/496),显著低于D组的11.8%(30/254)(P<0.01).结论:胎儿超声异常标记作为侵入性产前诊断指征,会有较多的胎儿染色体异常被检出,但须合理和谨慎选择.

    作者:潘小英;唐斌;吴菁;钟燕芳;傅文婷;马小燕;朱伟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抗苗勒氏管激素(AMH)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及反应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对卵巢储备功能及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ELISA法对228例不孕症患者基础血清AMH蛋白水平(bAMH)进行检测,其中71例初次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分别检测IVF周期中FSH注射后各阶段的血清及卵泡液中AMH蛋白水平,分离并采用RT-PCR检测卵巢颗粒细胞AMH mRNA相对含量.结果:①228例不孕症患者bAMH水平与窦卵泡计数成正相关(r=0.907,P<0.01),与患者年龄、初潮年龄、初潮至就诊的年数成负相关(r=-0.833,P<0.01;r=-0.580,P<0.01;r=-0.783,P<0.01).②71例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bAMH与在FSH注射后各阶段血清AMH水平无明显差异(t=0.042,P>0.05;t=0.278,P>0.05;t=0.255,P>0.05).③血清、卵泡液AMH蛋白表达及颗粒细胞AMHmRNA相对含量与卵巢反应性有关,卵巢低反应组(获卵数<5个)与正常组(获卵数>5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获卵数与bAMH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1).颗粒细胞AMH mRNA相对含量与成熟卵数、受精卵数显著相关(r=0.479,P<0.01,r=0.529,P<0.01).⑤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bAMH蛋白水平较其他患者显著增高(t=3.173,P<0.01).结论:AMH的表达不受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影响,bAMH水平与患者卵巢的储备功能及卵巢反应性有关,可以作为评价卵巢储备功能及预测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的血清学标记物.

    作者:胡蓉;张晓梅;吴昕;包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哺乳类卵母细胞成熟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于哺乳类卵母细胞的成熟机制的研究,近几年在爪蟾等低等脊椎动物卵母细胞成熟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取得许多显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①哺乳类的促性腺激素介导的信号不同于两栖类.②随着原始卵泡过渡到初级卵泡阶段,卵母细胞内的cAMP水平升高,并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一直到卵母细胞长足.cAMP高水平维持需要多种因子参与,其水平的下降引发卵母细胞的成熟启动,即生发泡破裂,整个过程涉及复杂的机制.③MPF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卵母细胞成熟事件的关键因素,而MPF活性的自放大系统又受到多种信号途径的调控.

    作者:顾艳琼;王健;孙兆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IL-10在妊娠中的研究进展

    IL-10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妊娠是一种以Th2细胞因子优势为特点的生理现象,这种免疫耐受的形成与IL-10有着密切关系,正常妊娠时IL-10的水平高于非妊娠状态,IL-10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维持妊娠的进行,如可抑制母.胎界面Th1型免疫反应,参与黄体的成熟和孕酮的产生等.在多种病理妊娠情况下,IL-10的水平降低,低水平的IL-10不能发挥相应的妊娠保护作用,不利于妊娠的进行.在对IL-10的通路研究中,JAK/STAT/SOCS通路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张玲;归绥琪;王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Na+/K+-ATP酶——影响精子运动的重要因素

    Na+/K+-ATP酶是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离子稳定及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蛋白酶.其主要的催化亚基α亚基有4个亚型:α1、α2、α3和α4,其中α4亚基是精子特异性亚基,可能直接参与精子运动能力的调节,对精子运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Na+/K+-ATP酶的天然抑制剂Ouabain能够通过Na+/K+-ATP酶介导的多种途径如NHE(Na+/H+-Exchanger)学说、血流动力学说、膜电位学说、信号转导学说等使精子运动能力降低.临床上弱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不射精症、逆行射精等射精障碍性疾病导致的男性不育也可能与Na+/K+-ATP酶的异常有关.

    作者:万艳;苏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致胎鼠隐睾发生过程中胰岛素样因子3的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诱发胎鼠隐睾的分子机制.方法:妊娠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DEHP实验组(A组)、玉米油(溶剂)对照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组和B组自妊娠12.5~18.5 d分别持续经口每天给予DEHP(500 mg/kg)或玉米油,C组不予灌药.结果:B组和C组睾丸组织中胰岛素样因子3(INSL3)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无差异(P>0.05);A组INSL3 mRNA的表达量约为B或C组的1/3,INSL3蛋白质的表达量约为B或C组的1/4,与B或C组比其差异显著(P<0.05).A组睾丸引带发育不良,睾丸位置异常.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EHP下调睾丸间质细胞INSL3基因的表达,影响睾丸引带发育,可能是DEHP诱发隐睾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吴盛德;朱静;李娅莎;甘立强;袁心刚;徐明灯;魏光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种玻璃化液对新生鼠卵巢的渗透反应及冻存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索适宜新生鼠卵巢保存的玻璃化液和冷冻方案.方法:观察新生SD大鼠卵巢在预平衡液及3种玻璃化液中不同时间段的表面积变化,冻融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成年SD大鼠肾被膜下异体移植后在体活力分析.结果:新生鼠卵巢在预平衡液中出现渗透性脱水变化,移入EFS40(A组)、EG5.5(B组)、EG5.5/30(C组)3种玻璃化液中,再次剧烈皱缩.3 min后,卵巢表面积分别为等渗液对照组表面积的63.2%、82.4%、70.8%.此脱水状态的卵巢玻璃化冻融后形态完整的卵泡百分率均与新鲜移植组(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体移植后,动情周期出现率和动情周期出现时间均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冷冻移植组存活移植物均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级卵泡,但卵泡数目少于D组,移植20 d时A组与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60 d时B组卵泡数少于D组,组间有差异(P<0.05);C组在各时间点上取材的卵泡教与D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在预平衡液中15 min、改良的EG5.5/30液中3 min的二步渗透平衡法适宜新生鼠卵巢的玻璃化冷冻.

    作者:王红燕;秦憬;朱万平;王燕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大鼠妊娠期和哺乳期染镉对雄性仔鼠性腺发育的影响

    目的:研究妊娠期和哺乳期染镉(Cd)对雄性子代性腺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孕鼠16只随机分为4组:2个染cd组(A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和阳性对照组(D组),每组4只.A组和B组于妊娠第9日、第11日、第13日及产后隔日腹腔注射氯化镉(CdCl2),剂量分别为每次1.2 mg/kg、1.5 mg/kg;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组于妊娠9~17 d及产后隔日皮下注射己烯雌酚(DES)每次100μg/kg.出生后30 d,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仔鼠睾丸形态及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睾丸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FSH、LH含量.结果:与C组比,B组睾丸质量和体积减小(P<0.05).A组、B组和D组睾丸生精上皮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发育阻滞和超微结构损伤,血清T和LH含量均较C组显著下调(P<0.001),间质细胞中P450scc表达减弱(P<0.05).B组、D组的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中ERα表达较C组有所增强(P<0.05).结论:Cd能对胚胎期至青春期前雄性大鼠性腺发育过程产生干扰.

    作者:邹聪;廖晓岗;石之虎;李庆春;毛胜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对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活化的β-连环蛋白(active 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化的β-连环蛋白(active β-catenin)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孕第2日(d 2)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A组:孕d 2单次背部皮下注射0.1 ml米非司酮(1.2 mg/ml);B组(溶剂对照):以等量1,3-丙二醇代替米非司酮;C组:不作任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性、定量、定位检测3组小鼠在妊娠d 3~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B、C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活化的β-连环蛋白于孕d 3在腺上皮和腔上皮、基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妊娠d 4在腔上皮细胞质和细胞膜强表达,并达高峰;妊娠d 5~7在腺上皮、血管内皮,腔上皮下基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且B、C组间在妊娠d 3~7各时间点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小鼠妊娠d 3~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表达较B、C组显著降低(P<0.01),在妊娠d 4表达量未见高峰,且表达部位局限于基质细胞,腔上皮无表达.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而下调活化的β-连环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黏附性,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而阻碍胚胎顺利着床.

    作者:陈世知;何俊琳;刘学庆;丁裕斌;黄静;陈雪梅;王应雄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用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排卵障碍者的促排卵研究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功效.方法:10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女性排卵障碍并接受超促排卵及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口服来曲唑(LE)+hMG,B组(50例):口服氯米芬(CC)+hMG,分别监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E2、P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A组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较厚.直径>17 mm卵泡数组间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用LE或CC促排卵,其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用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作者:王婕;赵丽萍;牟红新;常云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ET治疗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二甲双胍(Me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W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IVF-ET长方案治疗的PCOS患者,按是否预先服用Met分为Met组(M组)66个周期和对照组(NM组)58个周期.结果:①M组与NM组间获卵数(19.9±10.7 vs17.8±10.1)、卵裂率(93.43±16.48% vs 92.18±15.73%)、移植胚胎数(2.1±0.9 vs 2.3±0.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hCG注射日E2值(9 358.65±1551.10 nmol/L vs14777.44±1799.63 nmol/L)、优质胚胎率(40.07%VS 30.61%)、临床妊娠率(39.40% vs 20.69%)、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9.09% vs 22.41%)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et在PCOS患者IVF-ET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降低OHSS发生率.

    作者:李慧蓉;魏兆莲;曹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卵泡期地塞米松应用对克罗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联合地塞米松(DEX)对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将50名CC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月经第3~7日口服CC 100 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12日口服DEX 1.0 mg/d;B组CC的应用同A组,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12日口服叶酸片0.5 mg/d.月经第8日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有1个卵泡直径≥18 mm或2个卵泡直径≥17mm时,肌注hCG 10 000IU,36h后性生活.观察2组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天数、月经周期第22日孕酮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A组注射hcG日的成熟卵泡教、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第22日血清中孕酮水平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促排卵天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CC抵抗的PCOS患者,DEX可以促进排卵,改善CC对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李春洋;吕杰强;薛亚梅;黄朝霞;程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Y染色体单倍群与精子发生相关性

    Y染色体上存在众多精子发生的相关基因.在Y染色体进化过程中形成可稳定遗传的碱基突变位点:SNP位点.根据Y染色体SNP位点不同,把全球人群分为153个单倍群(haplogroup).大量研究显示,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基因重组引起的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常见的缺失类型为AZFa、AZFb、AZFc、AZFbc、AZFabc,以及AZFc区的部分缺失:gr/gr缺失、b2/b3缺失.目前研究表明,Y染色体单倍群不但与精子发生相关,而且与Y染色体微缺失相关,即某些单倍群易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而导致男性不育.

    作者:刘玉林;朱晓斌;李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氨甲蝶呤(MTX)局部注射联合复方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引导下局部注射氨甲蝶呤(MTX)加口服复方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方法:90例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阴道彩超引导下局部注射MTX加口服复方米非司酮;B组:静脉注射MTX加口服复方米非司酮:C组: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比较各组治愈率和输卵管复通率.结果:A、C组的治愈率和输卵管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A、B组间治愈率和输卵管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注射MTX+复方米非司酮保守疗法对异位妊娠是一种经济、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玉冰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