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人卵子体外受精后单原核(PN)和多原核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正常受精率探寻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 004个IVF周期和250个ICSI周期,共计15 364个卵细胞资料,研究胚胎原核形成与体外受精方式、女方年龄、生育史、获卵数的关系.结果:①ICSI周期的1PN率明显高于IVF周期,而3PN和4PN形成率则明显低于IVF(P<0.05).②当女方年龄>35岁时,1PN、3PN和4PN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年龄≤35岁者(P<0.05);当女方年龄在28~35岁时2PN(-正-常受精率)生成率高(P<0.05),此年龄段的患者施行ICSI时3PN生成率也高(P<0.05).(③女方无生育史的1PN形成率上明显高于有生育史患者(P<0.05).④获取6~10枚卵组,2PN形成率明显高于1~5枚卵组和>20个卵组(P<0.05);而对于1PN、3PN、4PN形成率,获11~15枚卵组明显高于其他获卵数组(P<0.05);而在获卵数>20枚时ICSI组2PN(正-常受精率)生成率显著降低.结论:人体外受精正常与否受到受精方式、女方年龄、生育史和取卵数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正常受精率,降低异常受精率.
作者:习海涛;陈华;葛红山;单丹;吕杰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多重置换扩增(MDA)联合荧光PCR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性别诊断的方法,为开展性连锁遗传病的性别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行IVF-ET助孕的患者中,选取废弃的第3日新鲜或冷冻后的2PN受精胚胎.通过显微操作活检得到单个卵裂球细胞,采用MDA方法对单个/2个卵裂球细胞行全基因组扩增,然后采用荧光PCR方法对AMEL、X22、SRY和XHPRT4个性染色体相关基因或STR位点进行扩增,对其扩增产物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分析电泳结果确定植入前胚胎的性别.以父母的外周血单个淋巴细胞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①采用蛋白酶K法(n=21)和碱法(n=17)对卵裂球细胞进行裂解行MDA,扩增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85.7% vs 82.4%,P>0.05);单个卵裂球组(n=15)和2个卵裂球组(n=23)MDA扩增成功率亦未见统计学差异(80.0% vs87.0%,P>0.05).②利用MDA方法对15个胚胎的单个/2个卵裂球进行扩增,扩增成功率为86.7%(n=13). 13个胚胎中7个为男性,6个为女性,性别检测成功率100%;等位基因脱扣(alleledropout,ADO)发生率为7.7%.结论:PGD中MDA是有效且可靠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MDA结合荧光PCR可以用于性连锁遗传病的性别筛选、致病基因检测和对胚胎进行HLA分型.
作者:罗海宁;张印峰;张云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HOXA 10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EMs合并不孕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8例,A组),以同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8例,B组)、正常生育组(15例,C组)为对照.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从mRNA及蛋白质水平检测HOXA10基因在EMs不孕症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以及对照组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HOXA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C组的内膜较高;B组稍低于C组,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在位及异位内膜表达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0.01);但A组的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OXA10基因在EMs不孕患者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可能是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进而引起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邓凯贤;郑玉华;柳晓春;罗润环;胡路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由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在卵泡生长发育中发挥负性调节作用.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介导了PCOS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了AMH的生物学特征,PCOS患者的AMH分泌水平与AMH基因表达,以及AMH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
作者:江欢;朱伟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研制由女性自主使用的、兼具避孕和抗生殖道感染双重功能的外用避孕药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和热点.目前国内外有一系列的候选药物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其中,醌类和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具有作为双功能外用避孕药的研发潜质,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带来新的突破点,但仍面临 很多挑战,亟需建立剂型研究、生殖道黏膜免疫炎症反应评价、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等关键技术.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检测分析多重剪接RNA结合蛋白2(RNA binding protein with multiple splicing 2,Rbpms2)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资源分析Rbpms2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情况以及Rbpms2蛋白的功能结构域;通过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分析Rbpms2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生物信息学检索显示Rbpms2 mRNA在卵细胞及受精卵中高表达,其蛋白具有一个RNA识别结构域.免疫印记法证实Rbpms2蛋白在小鼠卵母细胞中高表达,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信号主要集中在卵母细胞胞质中,免疫荧光显示在早期胚胎中,Rbpms2的信号集中在细胞核中.结论:Rbpms2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呈高水平表达,提示其可能在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崔婷;张平;郭雪江;霍然;毕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构建靶向人类白细胞抗原G1(HLA-G1)的小干扰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UPERHLA-G1),并检测其在滋养细胞系HTR-8/SVneo中的敲减效率.方法:将设计的HLA-G1 siRNA寡聚脱氧核苷酸链与真核表达载体pSUPER连接,构建重组pSUPER-HLA-G1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入HTR-8/SVneo细胞系中.pSUPER-HLA-G1质粒转染后采用RT-PCR检测HLA-G1在HTR-8/SVneo细胞中的基因转录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HLA-G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SUPER-HLA-G1可在HTR-8/SVneo细胞中表达,HLA-G1 mRNA和其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4.85±7.43%和71.07±6.11%.结论:构建的人HLA-G1 siRNA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SUPER-HLA-G1有效地沉默了HLA-G1在HTR-8/SVneo滋养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为今后以HLA-G1为靶点的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会俭;刘学渊;顾蔚蓉;李笑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者子宫内膜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IVF-ET患者共67例,均由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IVF-ET种植失败,再次行IVF-ET治疗时随机分为研究组(加用GH治疗,32例)和对照组(未使用GH治疗,35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患者Gn用量、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31.4%)及临床妊娠率(39.5%)明显高于对照组(15.7%和19.8%)(P<0.01),早期流产率明显减低(14.6% vs 21.4%)(P<0.01).结论:对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IVF-ET治疗时加用GH可能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
作者:罗国群;邓伟芬;马文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应用自然周期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 100个AID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736个,促排卵周期364个,比较两者的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及多胎率.结果:①自然周期妊娠率为24.45 %(180/736),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为23.9%(87/36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然周期早期流产率为9.4%(17/180),而促排卵周期早期流产率为19.54%(17/87),显著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促排卵周期多胎率为13.8%(12/87).结论: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供精人工授精的妊娠率相当,但其早期流产率和多胎率较自 然周期明显升高.
作者:李冬兰;杨丽娟;胥杜娟;范荷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囊胚培养与囊胚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卵裂期胚胎延长体外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囊胚形成率及质量,分析卵裂期胚胎质量与囊胚形成的关系及囊胚形成与临床妊娠的关系.结果:387例患者3 513个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共获得1 489个囊胚,囊胚形成率为42.35%.Ⅰ~Ⅱ级胚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Ⅲ~Ⅳ级胚胎(P<0.01);移植第5、6、7日囊胚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囊胚冷冻移植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低于卵裂期冷冻胚胎移植(P<0.01).结论:①对一些形态学上认为无冷冻价值的非优质胚胎也可延长体外培养时间培养至囊胚,筛选出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从而可以大限度地利用胚胎,减少患者的损失;②移植第5日形成的囊胚可获得更高的妊娠率;③囊胚移植可有效防止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高梦莹;李永刚;马艳萍;邓莲;邵静宜;邓波;李明颖;钟俐;相立峰;敖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的佳终止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中期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状态终止妊娠病例,按胎盘位置分为边缘型组(A组)、中央型组(B组),每组再按孕周大小分为<16周组、≥16周组,比较各组引产结局.结果:①采用依沙吖啶、天花粉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成功率A组分别为100%,80%,88.9%;B组分别为93.3%,100%,66.7%;孕周≥16周组分别为100%,94.1%,75%;孕周<16周组分别为90.9%,88.9%,92.4%.(②采用天花粉引产时各组的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少,引产与住院时间均长(P<0.05).③引产出血≥300ml者共10例,分别为A组4例(药物组l例,依沙吖啶组3例);B组6例药物组1例,依沙吖啶组3例,天花粉组1例,小型剖宫产1例);引产失败6例,分别为A组4例(天花粉2例,药物组2例)及B组2例(依沙吖啶1例,药物组1例).④依沙吖啶注射及药物引产2种引产方法的急诊手术(钳胎盘术及清宫术)率分别为27.1%和28.6%,天花粉组急诊手术率低(3.8%).结论:①终止边缘型胎盘前置状态中孕患者<16孕周可首选药物引产,≥16孕周可首选依沙丫啶引产;②部分及完全型胎盘前置状态中孕患者可首选天花粉引产;③钳刮术是引产失败及急诊处理出血的佳方式之一,宫腔纱条填塞能有效止血;④宫颈条件差、孕周偏大(孕周>20周)的完全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可选用小型剖宫产术.
作者:李晓翠;徐蓓芬;方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轻创对下一个周期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冷冻胚胎移植的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个周期黄体中期行子宫内膜轻创(轻创组),114个FET周期未行此项干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轻创组临床妊娠率为62.07%,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4.35%,前者有明显的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自然周期准备内膜(n=70)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n=44)的临床妊娠率分别是48.57%和38.64%,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于FET的前一个周期的黄体中期轻创子宫内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妊娠率.FET时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其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孟庆霞;李建芬;陈世荣;邹琴燕;李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接触四类媒体性信息与未婚外来务工青年性相关态度以及性相关行为的关联.方法:本研究对上海某工厂15~30岁未婚外来务工人员四类媒体的使用情况、性相关态度以及性相关行为开展调查.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共纳入270名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247份.研究中采用接触媒体性信息量(sexual media diet)得分来测量对象对四类媒体性信息的暴露量.结果:对象接触网络性信息量得分的中位数为7.52,其次是杂志(4.73)、电视(3.06)、电影(0.06).接触杂志性信息越多的男性越不愿发生一夜情,接触网络、电视性信息越多的对象对恋人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宽容度越高;接触电视性信息多的对象发生性行为时较多地使用避孕套,接触杂志性信息多的对象较少或不使用避孕套;接触电影性信息与对象性相关态度及行为之间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不同媒体的性信息量和性信息分布不尽相同,网络、电视、杂志是外来务工青年使用时间较长的媒体,同时也是他们接触性信息较多的媒体,接触网络、电视、杂志性信息与未婚外来务工青年的性相关态度及行为有一定的统计学关联;未婚外来务工青年对电影性信息的暴露量较少,接触电影性信息与他们的性相关态度及行为之间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子亮;程艳;楼超华;余春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