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国际刊号:0253-357X
  • 国内刊号:10-1441/R
  • 影响因子:0.98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29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1年9期文献
  • 复方醋酸环丙孕酮与螺内醋干预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内分泌代谢的影响

    目的:比较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和螺内醋治疗以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表现的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和对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以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表现的非肥胖型PCOS患者80例,按随机化分组方案分为复方醋酸环丙孕酮(EE-CA)组和螺内6a(Sp)组,每组40例,分别口服相应的药物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多毛体征、痤疮程度以及卵巢体积,并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总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氮表雄酮(DHEAS)、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的水平,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多毛EE-CA和Sp疗效接近((P>0.05); EE-CA组治疗6个月后痤疮评分下降较Sp组作用明显(P< 0.05),在缩小卵巢体积方面显著优于Sp(P<0.05),降低血 LH、LH/FSH、T、游离雄激素指数(FAI)、DHEAS和升高SHBG的作用较Sp组显著(P<0.05,P<0.01); EE-CA组FINS、甘油三醋(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Sp组(P<0.05).结论:本研究用于治疗以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表现的非肥胖型PCOS的药物都是有效的;EE-CA降低高雄激素血症的效果优于Sp,但对高甘油三酯的患者使用要慎重;Sp亦有较好的降雄激素作用,且对糖、脂代谢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常翠芳;王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药生精散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及其在IVF-ET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药生精散对不育患者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及其在IVF-ET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因少、弱精子症行IVF/ICSI-ET治疗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2例,服用生精散治疗)和对照组(27例,未经生精散治疗).观察比较中药组和对照组精液常规分析(精子密度、活率、活力)、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中药治疗后精子活率及活力显著提高(P<0.05),且中药组DFI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胚胎种植率((31.11%)及临床妊娠率(45.45%)明显高于对照组(13.73%和18.51%)(P<0.05).结论:中药生精散可通过降低不育患者精子DNA损伤程度,改善精子质量,提高IVF-ET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伟;杨丽霞;于艳;管群;张琪瑶;营福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000IU hCG在控制性卵巢刺激过程中诱发卵泡成熟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估1000 IU低剂量hCG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诱发卵泡成熟的作用.方法:35例接受IVF/ICSI-ET治疗的患者进行35个周期的COs.在诱发卵泡成熟日,肌肉注射hCG1000 IU;并按照血Ez水平分为卵巢正常反应组(E2<3000 pg/ml,A组,12例)和卵巢高反应组(E2≧3 000 pg/ml,B组,23例),统计分析IVF/ICSI-ET结局.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成熟卵母细胞并进行了胚胎移植,平均获卵数为13.5±7.7枚,平均成熟卵母细胞数为11.6±6.7枚,平均受精卵数为10.8±5.6枚,平均胚胎数为10.0±5.6枚,平均移植胚胎数1.9±0.2枚,平均冷冻保存胚胎数为4.3±3.3枚,临床妊娠率A组为50.00%,显示高于B组(30.43%)(P<0.05),继续妊娠率A组为41.67%,显示高于B组(26.09%)(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无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A组与B组相比较,获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000 IU的低剂量hCG能够在COS过程中诱发卵泡成熟,不仅适应于卵巢反应高者,而且也适应于卵巢反应正常者.

    作者:傅永伦;汪云;任飞;洪青青;刘晓音;匡延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FSH受体基因多态性在中国IVF人群中分布及与卵巢反应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IVF-ET/ICSI患者中FSH受体((FSHR)基因多态性对控制促排卵中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行IVF-ET/ICSI的223例患者资料,其中长方案174例,短方案37例,微刺激方案12例.通过PCR扩增、纯化、基因测序分别测得223例患者FSHR体基因在外显子10上第680位及307位的基因型,根据不同基因型分为Asn680/Asn680、Ser680/Ser680、Asn680/Ser680;Thr307/Thr307、Ala307/Ala307、Ala307/Thr307各3组.比较223例患者不孕因素在各组的分布;比较174例长方案促排卵患者不同FSHR基因型亚组的卵巢反应及妊娠结局.结果:223例患者中,FSHR基因680位点上Asn/Asn组占52.0%,Ser/Ser组占12.1%,Asn/Ser组占35.9%,307位点上Ala/Ala组占12.1 %,Thr/Thr组占48.4%,AlafFhr组占39.5%.174例长方案患者中Ser680/Ser680组及Ala307/Ala307亚组的基础FSH值显著高于其它2个基因型组(P<0.05); FSH受体基因680、307位点多态性的改变在OHSS发生上无预测作用(P>0.05),但OHSS发生组中SS610的分布频率(4.6%)明显低于非OHSS组(15.1%).FSHR基因680、307位点多态性的改变与临床妊振率无相关性.结论:FSHR基因68、.307位多态性的分布存在差异,FSHR基因多态性Ser680和AA37可能与卵巢反应性有关,FSHR基因680、307位多态性与临床妊振率无关.

    作者:李路;夏丽娜;杜晶;张兆奉;孙晓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基因芯片筛查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源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脂肪细胞中的差异基因

    目的:筛选出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相关的特异表达基因,以期阐明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本实验室自主建立的PCOS来源和非PCOS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hESCs)系定向分化成脂肪细胞,应用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的晶芯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检测不同来源脂肪细胞中的差异基因.结果:PCOS来源和非PCOS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均成功诱导分化成了脂肪细胞,共筛选出2种脂肪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153个,其中PCOS来源脂肪细胞上调表达91个,下调表达62个.挑选上调表达的6个基因进行Real-time PCR验证,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PCOS和非PCOS来源hESCs分化的脂肪细胞在基因表达上有差异,这些差异基因很多涉及糖、脂代谢,并与甾体激素相关,进一步研究后有部分基因可作为PCOS发生、发展的候选基因.

    作者:王芳;孔慧娟;苏迎春;郭艺红;刘卫卫;李婧;孙莹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类DNA甲基转移酶蛋白3田DNMT3L)基因SNP rs207O565多态性与少精症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类DNA甲基转移酶蛋白3 (DNMT3L)基因rs207O565多态性与少精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在198名少精症患者(少精症组)和249名正常的男性个体(正常对照组)中,对.NMT3L基因rs207O565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调查.结果:在少精症和正常男性中rs207O56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少精症组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7% vs 14.9%,P=0.03).结论:DNMT3L基因rs207O565位点的多态性与少精症相关,等位基因A可能增加少精症的易感性.

    作者:徐晓博;阿周存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精液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属于条件致病微生物,可从精子生成、精子形态和活力、免疫性不育、附属性腺功能、脂类代谢等方面影响男性生育功能.UU根据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成2个生物群或者14个血清型,近年来,UU基因分型(生物群)有取代血清学分型的趋势,但t用分型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简单、快捷的液体培养基检测方法联合固体培养基检测,能提高UU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降低UU的耐药性,将成为UU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作者:周运恒;曹广亚;刘风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BMP-6对卵巢功能和生殖能力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而BMPs又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近年来发现,BMP-6在与生殖有关的多个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BMP-6及其受体在卵巢内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中均有分布,通过其在卵巢内的信号途径来调节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对于不同种属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增殖具有不同的作用.从这两个角度讲,BMP-6对于雌性的生殖能力是有影响的.但目前关于BMP-6影响雌性生殖能力的研究具有矛盾性,仍需更广泛和更深入地研究.

    作者:王喜艳;徐邦生;高银峰;刘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精子顶体小泡蛋白-1(ACRV1)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

    目的:研究精子顶体小泡蛋白-1(ACRV 1)在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将4 d、9 d、18 d、35 d、54 d和6月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的ACRVI基因.采用RT-PCR方法检测ACRVI基因在小鼠不同日龄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RVI蛋白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定位.结果:对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杂交结果分析后,筛选得到1个差异表达杂交点,通过在NCBI网站与小鼠全基因组序列Blast分析可知该差异表达基因是ACRVI基因.RT-PCR结果表明ACRVI mRNA呈小鼠睾丸特异性表达,在出生31d小鼠睾丸开始高表达,在成年前达到高峰.ACRVI蛋白主要定位在睾丸圆形精子和长形精子细胞.结论:ACRVI基因存在发育的表达调控,为小鼠年龄依赖性表达基因,其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有很强的一致性,且具有睾丸特异性表达的特征,因此推测该基因可能在精子发生中具有关健作用.

    作者:颜秋霞;唐爱发;葛颂;余州;李文杰;陈静;蔡志明;桂耀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三种胚胎期药物诱导大鼠隐睾模型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比较

    目的:探讨邻苯二酸二丁酯(DBP)、己烯雌酚(DES)、氟他胺(Flu)宫内诱导SD鼠隐睾对生殖母细胞(Go)发育的影响.方法:SD孕鼠于妊娘1221 d每日给予Flu (25 mg/kg,n=15).DES(1.5 gg/kg,n=15)皮下注射,DBP (500 mg/kg,n=10)灌胃,仔鼠出生后第1、10、20、80日取仔鼠睾丸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ALRT-PCR检测神经母细胞黏占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在睾丸中的表达差异.结果:DES、DBP诱导大鼠曲细精管NCAM表达与玉米油溶剂对照(n=6)和空白对照组(n=6)一致,出生后第1日(PD1)曲细精管管腔内生殖母细胞(Go)位于管腔中央且均呈阳性表达;PD10Go迁移至基底膜,NCAM表达明显减弱至消失;PD20、PD80隐睾及下降睾丸曲细精管内NCAM阴性表达.Flu诱导PD10及PD20、PD80隐睾组织中可见位于管腔中央的Go残留,NCAM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Flu诱导PD10仔鼠睾丸及PD20隐睾的NCAM mRNA表达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P<0.05).结论:仅Flu诱导的隐睾组织在各时间段均可见Go残留,且NCAM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该模型更适宜于研究隐睾Go发育缺陷.

    作者:马超;何大维;赵丹;何文飞;张永波;魏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半量GnRH拮抗剂方案对IVF-ET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半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杭剂(GnRHA)方案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行IVF-ET治疗的患者,半量GnRHA方案组((A组)共136个周期和GnRH激动剂(GnRHa)长方案组((B组)136个周期.比较2种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的Gn使用剂量、使用天数、获卵数、胚胎种植率和多胎率均小于B组(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及临床妊振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正常卵巢储备的患者COH后行IVF-ET结局而言,半量GnRHA方案可以取得与标准GnRHa长方案一样的效果,并可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剂量,减轻患者的负担.

    作者:欧俊;张慧琴;朱旻;佘立平;松迪;惠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输卵管妊娠应用腹腔镜3种保守手术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比较3种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初次、未破裂输卵管妊振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268例,均符合腹腔镜保守治疗标准并能够配合随访,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术式包括输卵管切开取胚术(n=147)、修补术(n=85)和挤压术(n=36),术后随访2年,比较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结果:应用输卵管修补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和妊振率均显著高于切开取胚术及挤压术(P<0.05).结论:对于合适的输卵管妊振者应用输卵管修补术治疗能够保留患侧输卵管并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万忠艳;王丽;王泽曼;朱伟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PCOS患者IVF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IVF中的应用.方法:将行NF-ET的不孕患者分为3组:PCOS长方案组((A组,n=31),PCOS微刺激组((B组,n=23)和非PCOS长方案对照组(C组,n=25).比较3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口服避孕药后基础内分泌及IVF结局.结果:①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FSH)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bLH、bLH/bFSH、bT在A组和B组中均明显高于C组(P<0.05);用口服避孕药后A组和B组LH、LH/FSH、T明显降低,使3组间内分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9) A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低于C组(P<0.05); Gn使用天数、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C组((P<0.05); Gn使用总量、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A,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0③ B组受精率、卵裂率低于C组((P<0.05); 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C组明显减少((P<0.05);获卵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高于C组(P<0.05); B,C组间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B组Gn使用总量及Gn使用天数比A组明显减少(P<0.05); B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等指标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B组hCG注射日E2水平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A组(P<0.05),但种植率、临床妊娘率、流产率等方面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口服避孕药在调整PCOS患者内分泌,降低PCOS患者LH、T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能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环境;② PCOS患者行NF时采用克罗米酚(CC)加hMG微刺激可降低hCG注射日E: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③CC加hMG微刺激方案对PCOS患者行IVF促排卵可能是相对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孙丽君;孙慧霞;钱秋然;王兴玲;管一春;李薇薇;娄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促排卵后孕16周五胎妊娠减胎1例

    目的:报道1例门诊促排卵后五胎妊娠减胎术.方法:28岁女性,PCOS史,门诊hMG促排卵治疗,卵泡成熟后注射hCG.自然受孕,孕15周就诊,B超提示五绒毛膜五羊膜囊五胎妊娘,于孕16周在B超引导下,使用脐静脉穿刺针穿刺进入胎心,向2个胎心分别注入100 mg/ml KC 1行减胎术,3d后同法再减一胎.结果:顺利减灭三胎,无不适主诉,无腹痛、阴道出血等.孕36+3周顺产二子,体健.结论:PCOS患者促排卵应采用低剂量FSH,缓慢加量,排卵后应加强随访.减胎术可降低多胎妊娘的不良影响,但更应避免其发生.

    作者:黄家佳;滕晓明;孙路明;李昆明;杨颖俊;杨健之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