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上海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国际刊号:0253-357X
  • 国内刊号:10-1441/R
  • 影响因子:0.98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29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5年10期文献
  • 米非司酮预防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宫腔镜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预防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DUB、具有宫腔镜手术指征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3个月内行诊断性刮宫术,并经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TCRE治疗.研究组在术后第1日起,口服米非司酮,剂量为12.5 mg/d,持续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处理.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的月经情况、血红蛋白(Hb)、子宫内膜厚度及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均闭经,停药后3例患者出现月经复潮,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对照组术后22例闭经,8例月经复潮,其中3例月经量与术前相当;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平均Hb量均较术前上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低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B患者TCRE后辅助口服米非司酮可减少患者月经量,甚至导致闭经,预防DUB复发,提高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保华;冯晓丹;郭洁;季静;李岚;司琼;顾丹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厚度差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hCG注射日子宫内膜上段和中段2个测量点的厚度之差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初次接受IVF-ET治疗的256例患者,在hCG注射日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大厚度、上段厚度(距宫底10mm处)、中段厚度(距宫底20 mm处)、上中段内膜差(ETD,即上段厚度-中段厚度).根据ETD将患者分为4组:A组(ETD <0 mm);B组(ETD 0~2.0 mm);C组(ETD 2.1~4.0 mm);D组(ETD>4.0 mm),然后以年龄35岁为界将患者分为2个亚组:≥35岁和<35岁,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继续妊娠率.结果:年龄<35岁患者总的临床妊娠率为59.16%,4组胚胎着床率分别是39.3%、38.3%、51.2%和27.5%,4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8 6).4组的临床妊娠率为59.1%、60.6%、67.7%和45.0% (P=0.525);继续妊娠率为52.3%、50.0%、54.1%和30.0%,C组高于其余各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296).年龄≥35岁患者临床妊娠率为43.8%,较<35岁者低,且不同ETD组间各种观察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患者ETD在2.1~4.0 mm范围时可能预示更佳的妊娠结局.

    作者:廖娇蕾;张琼;李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两种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中应用微刺激方案更合适的取卵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微刺激方案IVF/ICSI-ET助孕的POR患者共36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为来曲唑(LE)+尿促性腺素(hMG)+后半程氯米芬片(CC)组(A组)和全程CC+hMG组(B组).观察分析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不同取卵时机获卵情况及后续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患者的Gn使用天数、扳机日E2、取卵前日E2、MII卵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前日E2与扳机日E2相比上升者注射达菲林后33 h取卵获卵情况要差于35 h和36h取卵者(P<0.05),而取卵前日E2与扳机日E2相比下降者,下降比例≤1/3者获卵率要明显优于>1/3者(P<0.05).结论:POR患者应用微刺激方案时,取卵前日E2与扳机日E2相比,上升者,可注射达菲林后35~36 h取卵;下降者,下降比例≤1/3,可33 h取卵,如下降比例>1/3,则提示33 h后取卵获卵情况差.

    作者:李真;耿爱华;秦伟;孙丽君;管一春;王兴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男性其心理状况及治疗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男性其发生焦虑、抑郁情绪情况以及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名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患者,在治疗周期的第1日完成自行设计的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3个分量表,了解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情况.结果:接受IVF-ET男性抑郁发生率达49%,焦虑发生率达27%;焦虑、抑郁得分较高者IVF妊娠失败比例较高(P<0.001);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得分值较低的患者IVF妊娠失败比例较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住房面积、父母对IVF治疗态度、舆论影响、婚姻满意度、抑郁情绪与治疗结局相关.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普遍存在于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患者中,且与妊娠结局有关.因此,不孕生殖中心医务人员对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作者:陈丹;何瑛;李健;刘花艳;蒋玲;张静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对绝经后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无症状患者(无症状组)及同期绝经后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出血者(出血组)进行诊断性刮宫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的86例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44例(51.16%),良性病变42例(48.84%),无恶性及癌前病变;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的79例中,非器质性病变48例(60.76%),良性病变17例(21.52%),恶性14例(17.72%).无症状组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内膜厚度增加,其良性病变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组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内膜厚度增加,其恶性病变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无症状绝经后妇女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者中内膜病变与内膜厚度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不伴阴道出血时,多为良性病变,对于肥胖、内膜厚及绝经年龄较长患者更应重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出血时,恶性病变比例显著升高.

    作者:方庆仙;刘素萍;诸葛听;姚晓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半乳凝集素-1在母-胎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正常妊娠的维持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参与,如母-胎免疫耐受、足量的激素支持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半乳凝集素-1可以介导母-胎免疫耐受,并通过与黄体酮的协同作用参与正常妊娠的维持.而且,半乳凝集素-1与反复自发性流产(RSA)、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均有关联.对半乳凝集素-1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正常妊娠与异常妊娠,从而为妊娠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牛甜甜;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年轻早期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后的生育结局

    年轻内膜癌患者中尚未生育的比例高达70%,孕激素及含孕激素宫内节育器(IUD)治疗后的缓解率均较满意(76%~88%),但复发率也较高,为20%~38%.不同孕激素制剂治疗缓解后的妊娠率为33%~83%,特别是在使用了辅助生殖技术(ART)之后,妊娠率高于等待自然妊娠.在使用ART技术的内膜癌患者中,复发率并未增加.为减少刮宫对内膜的损伤,可6个月诊断性刮宫1次,如果2次内膜正常,则可试孕.复发的中位时间跨度较大,为4~102个月,多报道为24个月.为争取在复发前尽早妊娠,主张积极助孕.完成生育后是否切除子宫,仍有争议.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同时注重IR的评估和改善,这对防止内膜癌复发很有帮助.

    作者:倪仁敏;杨冬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体与辅助生殖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人类辅助生殖中,经促排卵体外获得的卵母细胞中,有滑面内质网聚集体(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clusters,sERC)形成者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卵母细胞终发展为非整倍体的比例较高,影响随后的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近年来研究显示:卵母细胞胞质内sERC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是Ca2+浓度变化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卵母细胞sERC的形成会导致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降低及胚胎质量的下降,使得妊娠率显著降低;然而,也有多项报道已证实含sERC的卵母细胞可以正常受精并获得后代.因此对于那些临床助孕治疗中获得sERC+胚胎或者胚胎数目不足的患者,移植sERC+胚胎或sERC+/sERC胚胎不失为胚胎移植的一个选择.

    作者:张亚楠;韦多;刘琦;殷宝莉;宋小兵;张翠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PV58型E2蛋白表达纯化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表达纯化重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8型E2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b-E2,转化至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包涵体洗涤后经镍柱亲和层析分离得到纯化目的蛋白.用纯化的重组E2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HPV58型E2蛋白多克隆抗体,ELISA分析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免疫印迹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达纯化了重组HPV58型E2蛋白,制备了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结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对HPV58型E2蛋白进行精细B细胞线性表位鉴定.

    作者:姜文婷;程一航;唐海平;谢毅;连文博;詹建民;徐万祥;顾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症不孕模型制作

    目的:探索制作慢性输卵管炎致不孕模型.方法:小鼠阴道内接种1×109/ml金黄色葡萄球菌,选取不同时间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观察输卵管病理学改变和受孕情况.结果:各模型组TNF-α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001).造模28 d,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大部分坏死,可见裸露细胞核,黏膜皱襞基本消失,管腔极度增大,纤毛完全脱落.造模28 d受孕率与相应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阴道内接种l×109/ml金黄色葡萄球菌,28 d可成功建立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性不孕模型.

    作者:陈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蛋白激酶B(PKB/AKT)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对CDC25B定位及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PKB/AKT)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过程中对CDC25B定位及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KT对CDC25B定位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DC25B在AKT mRNA显微注射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改变.结果:CDC25B主要位于GV期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GVBD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膜,然而当使用AKT的抑制剂处理卵母细胞时CDC25B的分布一直停留在细胞核;在AKT mRNA显微注射组,CDC25B的表达在GVBD期明显增加.结论:AKT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过程中可以调节CDC25B的定位及表达.

    作者:邓欣;王洋;聂志伟;崔城;刘艳春;李亘松;曹宇;于秉治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7例不孕症妇女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不孕症女性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7名不孕女性的焦虑抑郁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488,95%CI=1.174~1.886)和既往治疗费用(OR=1.635,95%CI=1.202~1.223);而居住地为城镇是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OR=0.400,95%CI=0.194~0.825).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不孕年限(OR=1.532,95%CI=1.315~1.785)和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高中及中专(OR=3.227,95%CI=1.578~6.599),大专及以上(OR=2.528,95%CI=1.242~5.367).结论:年龄、既往治疗费用、居住地、文化程度、不孕年限是不孕妇女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作者:方舟;孔伟;闻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妇女的临床特征和受孕结局

    目的:寻找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妇女的实验室和临床特征.方法:110名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有生育意愿的妇女为研究组及330名月经正常有生育意愿的妇女为对照组,B超观察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特征,如内膜厚度、内膜类型、肌层回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以及内膜血流,同时测定黄体中期血雌二醇(E2)、孕酮(P)水平,血凝水平和抗体指标,并对妇女1年内的受孕情况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妇女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评分低于对照组(9.41±3.02 vs 15.67±2.63,P<0.01),黄体中期E2水平较低(172.35±27.54 ng/L vs 220.27±30.28 ng/L,P<0.01).研究组1年内自然受孕率低于对照组(60.0% vs 72.1%,P<0.05),孕早期自然流产率(33.3% vs 12.9%,P<0.01)较高.结论: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妇女表现为子宫内膜容受性差,1年内自然受孕率低,建议在孕前给予黄体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检测.

    作者:王哲蔚;洪向丽;朱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辅助生殖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围产结局比较——附152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辅助生育技术(ART)是否会增加双胎妊娠的产科并发症和围产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检查及分娩的760例辅助生育受孕双胎孕妇(ART组)和764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对照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RT组孕妇平均年龄(32.7±3.5岁)高于对照组(30.0±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择期剖宫产率为85.52%,高于对照组(80.09%),其急诊剖宫产导致早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先天畸形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T在双胎妊娠中会增加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但并不增加其他产科主要并发症及围产儿风险,因此,辅助生育受孕双胎孕妇并无预防性减胎的必要.

    作者:潘漪莲;张艳;陆海茜;于静波;王彦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3例原发性腹腔妊娠的诊治报道

    目的:探讨腹腔妊娠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腹腔妊娠3例的诊断和处理.结果:腹腔妊娠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后果凶险.结论:腹腔妊娠是产科灾难性事件,剖腹探查是重要的治疗方式.

    作者:黄苗苗;王小芹;魏兆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