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阴道局部给药的黄体支持方案血清低孕酮(P)水平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激素替代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的624个周期,按照移植后黄体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地屈孕酮组,348个周期)和B组(黄体酮针剂+地屈孕酮组,276个周期),比较组间、组内移植14d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血清P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①移植14dA组中妊娠者与非妊娠者血清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 05),B组中妊娠者血清P水平[(74.08±24.80) nmol/L]明显高于非妊娠者[(62.28±29.3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妊娠者的P水平[(16.07±9.40) nmol/L]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③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应用于胚胎移植术后,与肌肉注射黄体酮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其具有子宫首过效应,血清中表达水平低,无需进行血清P水平的监测.
作者:周媛萍;吴晓云;朱玉蓉;徐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表达水平的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与先兆流产的关系.方法 ①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早期正常妊娠(n=35,均因非意愿妊娠而要求人工流产)及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人工流产后的蜕膜和绒毛组织中CRT蛋白及mRNA的表达.②分别转染合成并经检测的质粒mEmerald-CRT与CRT-siRNA至BeWo细胞中,检测CRT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可见CRT阳性信号定位于绒毛两层滋养层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上,先兆流产组染色比正常早孕组深、面积大;q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CRT表达量在先兆流产组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组中mRNA表达量为正常早孕组的1.2倍(P<0.05).q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CRT与Caspase-3表达量在质粒(mEmerald-CRT)转染组高于对照组,质粒转染组中CRT及Caspase-3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5倍与2倍(P<0.05),在si-RNA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CRT及Caspase-3的表达量分别si-RNA组的5倍与2倍.结论 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生可能与CRT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并介导凋亡相关.
作者:邓小月;柳长柏;熊焱强;秦琪;李志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短方案在高龄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年龄>38岁女性的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超短方案组和微刺激方案组.比较和分析2种促排卵方案的疗效.结果 超短方案组的获卵数(5.8±0.3)、正常受精数(3.5±0.2)、优质胚胎数(2.5±1.8)和有效胚胎数(2.6±0.2)均高于微刺激方案组(2.4±0.1,1.5±0.1,1.0±1.0,1.7±0.1)(P<0.001),患者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超短方案组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40.00%)和累积活产率(8.41%)均高于微刺激方案组(30.00%,7.52%)(P<0.001),新鲜胚胎移植取消率(47.00%)明显低于微刺激方案组(99.56%)(P<0.001).结论 对于高龄IVF患者进行促排卵时使用超短方案,可以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和有效胚胎,增加每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和活产率,并且通过降低新鲜胚胎移植取消率,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高龄IVF患者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作者:童婧;郑中;孙赟;洪燕;高敏芝;赵晓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受精能力的预测以及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期间本中心正常受精的短时体外受精(IVF))患者1 630例作为对照组(短时IVF组),因短时受精失败行补救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130例作为研究组(R-ICSI组),检测并分析两组精液的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浓度、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①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总Gn用量、Gn使用时间以及获卵数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R-ICSI组的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63.8±17.4)%]显著低于短时IVF组[(71.8±13.6)%](P<0.01),并同时伴有精子浓度和正常形态率的明显下降(P<0.05),但其均值却仍然高于精液常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③R-ICSI的正常受精率(70.8%)、总受精率(76.2%)及优质胚胎率(50.0%)均显著低于短时IVF组(76.01%,85.0%,59.0%)(P<0.01);④R-ICSI组平均移植胚胎数(2.0±0.2)显著高于短时IVF组(1.9±0.3)(P<0.01),但种植率(36.6%)却仍然低于短时IVF组(490%)(P<0.05);R-ICSI组临床妊娠率低于短时IVF组,胚胎停育率高于短时IVF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对IVF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合常规参数,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低于63.8%时,受精失败风险增加,但其对于妊娠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雪莲;赵焕;罗宇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妇女在促排卵过程中孕激素对抑制素水平的影响,分析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的内分泌特征及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方法 93例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随机分到研究组(PPOS组,n=60)和对照组(短方案组,n=33),测定促排卵过程中(月经周期第3日、第10~12日、诱发排卵日、诱发排卵次日)激素水平、抑制素A和抑制素B表达水平.所有患者采取全部胚胎冷冻的策略,分析后续FET周期的结果.结果 在研究组,抑制素A和B的水平随着促排卵过程的继续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诱发日的抑制素水平[抑制素A为(1.416.4±924.7) pg/mL,抑制素B为(1.188.5±819.1) pg/mL]较基础水平[抑制素A为(29.7±23.4) pg/mL,抑制素B为(82.5±49.4) pg/mL]均有明显增加(P<0.05),诱发排卵次日的抑制素A水平较诱发日明显增加,达到(2.046.7±1.280.5) pg/mL(P<0.05),而诱发排卵次日的抑制素B水平较诱发日略有下降(P>0.05).获卵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随后的FET周期中,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促排卵过程中的高孕激素水平没有影响卵泡周围颗粒细胞分泌抑制素.安宫黄体酮(MPA)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进行PPOS可以获得具有发育潜力的胚胎,在随后的FET周期中,可以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作者:叶静;陈秋菊;何雯;张洁;叶红娟;傅永伦;吕祁峰;匡延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对单胎足月分娩新生儿的胎盘及胎盘总DNA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单胎足月分娩的患者,ART子代为ART组,自然妊娠子代为对照组,两组按孕妇年龄、孕周等进行配对后,比较两组胎盘质量、新生儿体质量、胎盘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胎盘总DNA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方法检测胎盘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家族和去甲基化酶(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家族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ART组新生儿体质量[(3 650.50±393.84)g]、胎盘重量[(633.05±98.58)g]显著增加,且高于对照组[(3 339.50±377.01)g,(563.00±85.60)g](P<0.05).②ART组胎盘总DNA甲基化水平(1.22%±0.45%)显著低于对照组(2.08%±0.98%)(P<0.05).③ART组DNMT3B、TET1、TET2、TET3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61±1.06、4.66±1.06、4.99±1.09、4.92±1.13,显著高于对照组(1.23±0.55、1.27±0.56、1.47±0.50、1.41±0.61)(P<0.05),DNMT1、DNMT3A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RT会导致人类妊娠晚期胎盘过度生长,总DNA甲基化水平降低,DNMT3B、TET1、TET2、TET3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胎盘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的机制.
作者:郭翔宇;贾青鸽;陈书强;董杰;王鑫;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皮下埋植避孕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在60例确诊为EMS的患者中,选择接受放置Ⅱ型皮下埋植避孕剂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1;选择腹腔镜保守手术和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痛经、盆腔痛、性交痛方面的疼痛均有缓解.试验组在减缓盆腔痛和性交痛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减缓痛经方面显著优于试验组(P<0.05);EMS患者生存质量调查表(EHP-5)自评分数评估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均改善了相应的症状,其中试验组在情绪状态、社会支持、自我形象、完成工作、照顾孩子、性生活、医学专业人员、治疗效果、不孕等9个方面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下埋植避孕剂能有效缓解EMS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柳金梅;马旭鸿;张文辉;董瑞;杜蔚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前已报道的与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有关的雄激素受体(4R)基因突变超过500个,95%的完全型AIS(CAIS)携带有AR突变基因.部分型AIS(PAIS)检测显示AR突变基因的比例占28%,同一基因型患者性别的养成和雄性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异,辅助活化因子及第1外显子CAG重复数量差异被认为是造成表型差异的原因.轻型AIS(MAIS)相关的AR基因突变有44个,大部分患者出生时具有正常男性表型,仅仅表现为不育.第1外显子是MAIS突变热区,CAG重复数目超过正常可引起轻微的雄激素抵抗及生育力下降.本文就3种类型AIS相关的AR基因突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若骛;谢梅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伴随生育年龄推迟及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有生育需求的高龄女性显著增多.而与其他器官相比,卵巢易受年龄的影响.女性年龄相关的卵母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共同决定了卵巢衰老.线粒体与卵胞质成熟密切相关,是卵巢衰老的决定要素.进一步了解线粒体与卵巢衰老的关系及探索改善卵母细胞质量的可能措施,将有助于为高龄女性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提高高龄女性的妊娠率.
作者:田海丽;李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巨噬细胞是母-胎界面第二大类白细胞,在宿主防御、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和组织重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母-胎界面异常激活的巨噬细胞会影响滋养层细胞功能以及胎盘发育,引发早产、先兆子痫等妊娠并发症.本文就母-胎界面巨噬细胞的特点及其在正常妊娠和病理妊娠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锦丽;尹太郎;杨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母-胎免疫失衡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等多种妊娠并发症有关.在母-胎界面,介导免疫耐受的调节性T细胞(Treg)和具有促炎作用的Th17细胞,起源上有同源性,功能上可能互相拮抗,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表达失衡可能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关.本文就Treg、Th17细胞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钱金凤;李大金;王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香芹酚(CAR)对注射环磷酰胺(CTX)化疗损伤后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将15只Fischer344大鼠随机分为3组,通过腹腔注射不同浓度CAR(10 mg/kg、50 mg/kg、100 mg/kg)在不同时间点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②64只Fischer344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AR组、CTX组和CTX+CAR组,每组16只,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后第60日和第90日,检测E2和FSH水平,同时称量各组大鼠卵巢重量、计数卵泡数量以及卵泡直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卵巢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结果 50 mgkgCAR组能有效降低E2[(0 9±0.2) pg/mL]及FSH水平[(1.3±0.3) U/L],与10 mg/kg CA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00 mg/kg CAR组无统计学差异(P>0 05).实验第60日质量[(38.5±4.1) mg]显著低于CTX+CAR组[(72.9±5.6) mg](P<0.05),CTX组大鼠卵泡总数(1 250±95)显著低于CTX+CAR组(1 75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各组大鼠卵巢ERα、ERβ、PR以及AR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R可通过降低E2及FSH水平,提高卵巢重量和小卵泡数量而减轻CTX对大鼠卵巢功能的损伤.
作者:蔡静;张丹;张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六盘水市彝族、汉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水平,为指导当地孕期叶酸补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期间进行孕期体检的育龄女性1 054例(汉族950例,彝族10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脱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受检者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并通过与西南地区已报道的其他少数民族进行比较,获得本地区彝族、汉族上述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布特征.结果 六盘水市彝族女性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当地汉族、思南苗族、思南土家族、大理白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MTHFR 677CT,677TT基因型频率均低于其他民族.结论 六盘水市彝族与汉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位点多态性特征有所区别,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当地民族特征的个性化叶酸补充方案.
作者:王辉;鲁衍强;王宏;田艳;胡秀颀;涂传荧;彭秋菊;杨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血脂代谢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检索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ochranc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检索语言为英语,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2017年3月.检索词为gestational diabetes,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clinical trial.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知网,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2017年3月,检索词为妊娠糖尿病、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临床研究.纳入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添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进行研究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5篇英文文献,来源于2个不同国家的高质量研究.n-3组的胰岛素释放(I2=92%,95% CI=-4.95~-1.03,Z=2.99,P=0.00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I2=0%,95% CI=0.07~0.58,Z=2.94,P=0.003),n-3组新生儿住院率低于对照组(I2=0%,95%CI=0.07~0.64,Z=2.78,P=0.005),n-3组的血清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I2=82%,95% CI=2.39~10.61,Z=3.1,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FPG)(I2=100%,95%CI=-9.87~16.98,Z=0.52,P=0.6)、血清甘油三酯(I2=99%,95% CI=-40.69~20.85,Z=0.63,P=0.53)、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比例(I2=0%,95%CI=0.05~2.16,Z=1.16,P=0.25)和巨大儿比例(I2=9%,95% CI=0.11~1.45,Z=1.38,P=0.1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不足以证明n-3脂肪酸对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母代妊娠结局有益,但对新生儿健康状况有益作用.
作者:曹婧然;滑丽美;郭玉文;郭建超;华绍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大学生的生育意识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制定性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3所综合性大学抽取1 100名大学生进行生育意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生育意愿、生育问题意识、生育知识来源途径、不孕不育情况下的行为选择等内容.结果 问卷回收率为93%,大学生预期生育第一个和后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8.6±1.8)岁和(35.1±3.8)岁.86.4%大学生对生育力开始下降的年龄不甚清楚,74.3%的大学生高估了体外受精(IVF)的成功率,90%的大学生想在未来要1~2个孩子,5%的大学生在未来不想生育孩子;对于拥有孩子的重要性,大学生的评分平均为8分(评分范围为0~10分);57%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生育知识.结论 大学生基于对女性生育力的错误认知,做出延迟生育的决定可能会增加未来不孕不育的风险,导致非自愿无子女的发生.
作者:宋晓艳;罗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羊水中的酰基肉碱及有机酸用于丙酸血症(propionic acidemia,PA)产前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2016年40例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产前诊断且生育过PA患儿的孕妇作为PA母亲组.从同期进行常规产前诊断孕妇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对照组.2组孕妇均于妊娠16~20周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采用串联质谱检测羊水丙酰肉碱(propionylcarnitine,C3)、乙酰肉碱(acetylcarnitine,C2)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羊水甲基枸橼酸、3-羟基丙酸水平,部分羊水细胞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PA母亲组4例孕妇羊水C3[9.53(6.06~11.45) μmol/L]、C3/C2[1.03(0.62~1.43)]、甲基枸橼酸[3.15(2.05~4.58) mmol/mol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4(0.52~3.40)μmol/L,0.11 (0.05~0.22),0.00(0.00~0.34) mmol/mol肌酐],提示胎儿为PA阳性患儿,检出率为10%;其中3例进行了基因突变检测均检测到突变位点.3-羟基丙酸在对照组与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孕妇再生PA患儿的几率为10%左右,可利用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羊水中的C3、甲基枸橼酸水平,对先证者为PA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作者:韩凤;鄂慧姝;韩连书;季文君;徐烽;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顾学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1例多器官发育缺陷的新生儿进行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与分析,再对可疑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为胸廓发育畸形伴先天性心脏病和肝脾肿大,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其存在DYNC2H1基因c.8512C>T(p.R2838*)及c.10163C>T(p.P3388L)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结论 根据测序结果结合临床表现,鉴定该患儿为DYNC2H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ATD).
作者:王莹;李晓梅;杨小萌;张开慧;刘毅;盖中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舟山冻融胚胎移植纠纷诉讼一案引发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和讨论.不仅创下浙江省乃至全国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例的第一个成功记录,焦点更在于冷冻胚胎能否作为遗产被继承、给类似的“单身女性”继续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是否违背法规、有无影响到将来孩子的成长等法律和伦理问题.本文从该案例判决的争议焦点出发,综合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案例来探讨一方去世后冷冻胚胎的归属权和处置问题,并认为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死者家属应享有对冷冻胚胎的处置权和生育权,体现了社会法制的进步,医院人文的关怀,给伦理学带来了实践示范意义.
作者:曹文丽;姜雯;叶飞君;夏邦世;周伟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