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2-5月期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的RSA患者24例为RSA组,同期健康早孕流产患者26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患者绒毛组织中TNF-α、IL-1β、核转录因子(NF)-κB、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β、MMP-9和MMP-2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分析NF-κB、IκBβ、MMP-9、MMP-2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RSA组血浆中TNF-α水平为(2.84±0.62)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0.43) μg/L (P=0.047).②RSA组绒毛组织中TNF-a、NF-κB1、RelA、MMP-9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3、P<0.001),IκBβ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③RSA组绒毛组织中MMP-9、NF-κBp65和p50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01),IκB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外周血中TNF-α水平的升高,可影响绒毛组织中IκB蛋白的降解,活化NF-κB使其表达水平升高,进一步导致MMP-9表达升高,从而引起蜕膜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导致胚胎脱落,终导致流产发生.
作者:施林领;伯乐;李海燕;黄慧妙;奚星澍;滕云;茅彩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孕患者获1枚卵周期合理的授精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沈阳东方菁华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因女方因素不孕行助孕治疗且获卵数为1枚的965例不孕症患者共计965个治疗周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根据不同授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ⅣF)组(675个周期)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组(290个周期).比较IVF组和ICSI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受精率、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IVF组多原核(PN)率(7.11%)、多PN总比率(7.11%)均明显高于ICSI组(1.48%,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VF组移植周期率(34.22%)明显高于ICSI组(2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VF组可移植周期率和可利用胚胎率略高于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周期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流产率(15.38%)略低于ICSI组(41.67%)(P=0.05).结论 在仅有1枚卵细胞的治疗周期中,ICSI授精并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IVF授精是一种安全有效、又降低治疗成本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元杰;邵小光;王秀霞;任海琴;武学清;郭帅帅;张云山;赵志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抗体(ATA)阳性的复发性流产(RSA)患者未孕时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盛京医院门诊的未孕RSA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ATA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状态将其分组:ATA阳性86例,记为ATA+组,其中促甲状腺激素(TSH)≥2.50 mIU/L 36例,记为ATA+high组,TSH<2.50 mIU/L 50例,记为ATA+normal组;ATA阴性114例,记为ATA-组,其中TSH≥2.50 mIU/L 50例,记为ATA-high组,TSH<2.50 mIU/L64例,记为ATA-normal组.比较各组之间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①ATA+ high组CD1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增高的发生率(80.6%,29/36)高于ATA+ normal组(42.0%,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CD3+CD4+辅助性T(Th)细胞降低的发生率(41.7%,15/36)高于ATA+ normal组(1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②ATA+ high组CD16+CD56+NK细胞增高的发生率(80.6%,29/36)高于ATA-high组(54.0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CD3+CD4+Th细胞降低的发生率(41.7%,15/36)高于ATA-high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③ATA+组与ATA-组比较,ATA+normal组与ATA-normal组比较,ATA-high组与ATA-normal组比较,各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增高/降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TA阳性与轻度甲状腺功能受损同时存在时,未孕的RSA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存在异常,推测ATA阳性合并轻度甲状腺功能受损时,RSA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
作者:孙俊泽;侯悦;陈国庆;杨云;陈小斌;张凤悦;李媛媛;乔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脆性X智力低下(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基因已被证实是导致原发卵巢功能不足(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和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重要的单基因,其突变将导致脆性X相关的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脆性X相关的卵巢储备功能降低(FXDOR)和脆性X相关的原发卵巢功能不足(FXPOI).FMR1前突变携带者患有POI的风险高达20%,散发的POI患者中FMR1前突变携带者为0.8%~13%.目前FXDOR和FXPOI的发病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表明可能与FMR1 mRNA过度堆积、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相关mRNA调节异常、FMRpolyG内含子的泛素化调节、FMR1基因组蛋白修饰改变以及FMR1引起的卵泡发育相关分子及通路的异常表达相关.本文以卵巢功能相关FMR1基因为中心,对其引起卵巢功能不全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张美姿;邸建永;刘丽;徐凤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影响全球4%~12%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是导致女性发生不孕常见的因素之一.PCOS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在众多致病因素中,氧化应激(0S)被认为是PCOS发病的因素之一,且与其临床症状的发生及进展有密切关系.循环中异常增高的OS产物还会导致该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肿瘤的风险上升,甚至影响子代的健康.因此,OS在PCOS患者病情的进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OS在PCOS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中的发病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刘莹;高雪林;丁媛;张学红;王一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和关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的目的是避免遗传相关的染色体相关疾病的发生,而随着人们对着床率、活产率等要求逐渐提高,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应运而生,即避免非整倍体胚胎移植流产以及反复胚胎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复发性流产.随着PGT的普及,生殖医学从业者需要对该技术进行充分的认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本文回顾了PGT在近30年发展过程中活检技术、检测技术方面的发展,并总结了不同时期活检的妊娠结局,对PGT技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同时,我们还对PGT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高畅;杨蕊;王颖;乔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目前的干预治疗欠针对性,还没有确认有效的确切治疗措施,如何使这部分人群获益是目前生殖领域的一大难题.孕激素对妊娠的维持至关重要.然而,在妊娠12周前添加口服孕激素是否将增加有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史的妇女的活产率尚不确定,但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重点关注孕激素类药物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方案和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作者:王竹晨;钱卫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的发现,以及胎儿游离细胞(有核红细胞、滋养层细胞)分离技术的成熟,为无创产前诊断(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借助各种分子诊断技术,对cff DNA或游离细胞进行胎儿染色体疾病和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迅速成为热点.本文对cff DNA的发现、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和胎儿游离细胞在无创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段梦梦;郑华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纳米银对小鼠睾丸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有关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15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30 mg/(kg·d)]、高剂量组[125 mg/(kg·d)],阴性对照组未做干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纳米银混悬液连续灌胃90 d.HE染色及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测定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抽血测定生殖激素,分离附睾测定精子浓度及精子活力.体外实验: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精原细胞系(GC2),用不同浓度纳米银干预(Ctrl、5 mg/L、10 mg/L、20 mg/L、40 mg/L和80 mg/L)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纳米银沉积和线粒体结构,免疫荧光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纳米银导致睾丸组织排列紊乱、间隙增宽,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增加,小鼠精子浓度降低、活力下降;体外研究显示,20 mg/L以上纳米银干预后GC2细胞生长明显受抑,细胞凋亡率比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5),且线粒体结构异常,DNA损伤特异蛋白(γH2AX)染色明显增强.结论 高剂量纳米银可导致小鼠睾丸组织结构异常和细胞凋亡率增加,可能与纳米银导致线粒体结构异常和DNA损伤有关.
作者:何俊琦;王恩银;欧阳璐;孙莹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促排卵组(CS)、过度刺激组(OS)、低剂量褪黑素组(LM)、中剂量褪黑素组(MM)和高剂量褪黑素组(HM)共5组,其中OS、LM、MM和HM4组采用10 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联合30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法建立OHSS小鼠模型,在建模期间分别对LM、MM和HM组注射低、中和高浓度(10 mg/kg、20 mg/kg和40 mg/kg)的褪黑素.比较各组间卵巢体比、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卵巢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因子(cft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mRNA表达水平、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含量.结果 ① OS组的卵巢体比(0.228%±0.023%)、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1.722±0.248) g/L]、vegf mRNA表达水平(470.94±132.43)、血清中E2[(188.81±16.40) ng/L]和AⅡ的含量[(919.36±62.39) ng/L]显著高于CS组[0.120%±0.012%、(0.892±0.221)g/L、1.32±0.54、(17.84±1.20) ng/L、(173.65±20.60) ng/L](P<0.05);②HM组的卵巢体比(0.169%±0.004%)、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0.650±0.228) g/L]、vegf mRNA表达水平(10.36±3.92)、血清中E2[(66.78±15.16) ng/L]和AⅡ[(399.12±37.60) ng/L]的含量显著低于OS组[0.228%±0.023%、(1.722±0.248) g/L、470.94±132.43、(188.81±16.40) ng/L、(919.36±62.39) ng/L](P<0.05);③HM组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vegf 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E2的含量与C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HSS小鼠建模成功,高浓度的褪黑素可抑制OHSS诱发的卵巢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卵巢中vegfmRNA表达水平、血清中E2和AⅡ的含量,有望缓解OHSS的症状.
作者:任艳萍;许世博;张嘉乐;胡俊凯;王承贤;孙贵芳;雷小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卵巢低储备患者卵泡液中透明质酸水平与取卵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34个未获卵卵泡液(研究组)和39个获卵卵泡液(对照组)的透明质酸和孕酮等指标,并测定人群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结果 研究组血清AMH[(0.55±0.37) μg/L]水平低于对照组[(0.75±0.42) μg/L,P=0.033],卵泡液透明质酸浓度[(274±65) tg/L]低于对照组[(347±86) μg/L,P<0.001],孕酮水平[(91.4±25.3)×103 n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81.3±15.6)×103 nmol/L,P=0.042].结论 卵巢低储备人群获卵失败与卵泡液透明质酸不足存在相关性.
作者:徐维海;舒静;张岭;张琳;李施施;金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芬吗通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9月期间在本院经宫腔镜检查、按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标准诊断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60例,按用药方法分成A、B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补充雌激素治疗3个月,A组给予芬吗通1 mg/d,阴道给药,B组给予芬吗通2 mg/d,阴道给药,用药前后均检测血雌二醇(E2)及监测内膜厚度,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药物不良反应,3个月后行宫腔镜二探术,了解宫腔恢复情况.结果 A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用药后血E2分别升至(501.67±127.04) ng/L及(550.38±135.46) ng/L,内膜厚度分别增至(7.01±0.57) mm及(6.28±0.51) mm,B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用药后血E2分别升至(1 099.70±97.88) ng/L及(1 196.25±169.56) ng/L,内膜厚度分别增至(6.65±0.60) mm及(5.70±0.47) mm,B组用药后E2升高较A组明显(P<0.001),在中度粘连患者中内膜增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B组的E2升高明显(P<0.001),内膜厚度增长不如A组(P=0.019);在临床疗效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药物不良反应较A组明显增多.结论 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不可盲目加大雌激素用量,因其并不能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临床疗效,且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作者:王玲玲;邱慧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在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治疗中的适应证.方法 以腰围80 cm为界,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13例PCOS患者分为中心性肥胖组(腰围≥80cm)和非中心性肥胖组(腰围<80 cm),给予二甲双胍(1.5g/d)治疗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及月经周期,收集外周血测定治疗前后生殖内分泌和糖脂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后,中心性肥胖组和非中心性肥胖组的排卵率分别为59.7%和56.1%,月经周期改善率分别为83.8%和8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心性肥胖组和非中心性肥胖组内分泌指标中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T)、游离雄激素指数(FA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糖代谢指标中,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仅中心性肥胖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脂代谢指标中,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均改善(P<0.05),且肥胖组载脂蛋白A(APO-A)显著上升(P<0.05).结论 二甲双胍不仅适用于中心性肥胖PCOS患者,同样适用于非中心性肥胖PCOS患者.
作者:刘湾湾;唐玲丽;李东海;罗雪珍;张玲珊;史颖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初步开发的妊娠意愿量表信效度进行评价,以了解该量表在当前中国背景下,测量女性妊娠意愿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 在定性研究构建好的妊娠意愿概念模型基础上,形成预试量表,并对2016年8月20日-11月25日期间在湖北省2家地市级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产后访视或行人工流产手术的438名女性进行调查.量表信度使用Cronbach's α系数和条目与总分间相关系数进行评价;结构效度评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研究假设验证.结果 研究后形成了含12个条目的妊娠意愿量表,女性妊娠意愿的强弱和计划状态通过一系列分值呈现(0~24).量表Cronbach's α=0.777,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均>0.2.结构效度较好,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1.86%,且各条目在其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0.4,量表得分分布满足所有研究假设.结论 该量表对于妊娠意愿的测量是可靠的、有效的,易于被中国女性接受.该量表能够定量评价多种不同妊娠状态女性的妊娠意愿,加强我们对中国妇女妊娠意愿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为妇女避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提供服务.
作者:吴美琴;张秉政;马君瑞;陈秋杏;年云鹏;余景芳;邹甜甜;田琴;贺安琦;吴慧文;喻妍;滕菲;俞婷;黄黎敏;邹宇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获得自己遗传学后代的可能性.方法 一对夫妇因女方原发性不孕、右侧输卵管梗阻,男方多次精液常规检查示无精子,染色体47,XXY,诊断为克氏综合征,要求行ART助孕,给予女方超促排卵治疗,并于取卵当日男方行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成功获得精子,结合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获得可用胚胎.结果 该不孕夫妇经睾丸显微取精术成功获得精子,经ICSI受精后,受精率为76.19%(16/21),获优质胚胎6枚、囊胚7枚,行冻融胚胎移植(FET)后成功妊娠.结论 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可成为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实现生育自己遗传学后代的可能.
作者:彭丽英;杨丽娟;张明亮;刘淑娟;蒋文辉;余裕炉;李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对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CBM文献,检索时限截止至2018年1月1日.纳入FET周期中行hCG宫腔灌注相关的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823个周期,其中实验组819个周期,对照组1004个周期.经分析,试验组胚胎种植率(OR=1.41,95% CI=1.04~1.91,P=0.03,I2=0%)、临床妊娠率(OR=1.56,95% CI=1.26~1.94,P<0.000 1,I2=12%)和持续妊娠率(OR=2.41,95% CI=1.37~4.21,P=0.002,I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化妊娠率(OR=1.88,95% CI=0.85~4.17,P=0.12,I2=0%)与自发流产率(OR=0.67,95% CI=0.33~1.35,P=0.26,I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G宫腔灌注可以提高不孕患者FET周期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对其妊娠结局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高明霞;冯彦栋;蒋祥彦;李丽斐;马晓玲;张学红;杨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人类精子核内含有残留胞质(INCR).INCR起源于精子细胞变态过程的早期,是核内含有细胞质的一种隐匿性核异常类型.INCR是人类精子核内多见的超微现象,存在于精子核空泡内,具有大小、形状、数量、成分、位置和分布的多性样.畸形精子症的精子标本中,INCR发生率与精子头畸形率呈正相关.INCR可能通过多重机制对受精后的父本基因组活动和合子、早期胚胎发育产生负效应.应重视INCR可能对受精后生殖活动的影响,围绕INCR开展相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朱伟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送别了满载收获的2018年,带着激情和梦想迎来了2019.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向长期以来指导、支持和关心本刊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编委、广大读者及企业界的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发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作者:乔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