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对急性油漆中毒患者诊断的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55例急性油漆中毒患者纳入病例组,以非接触油漆的57名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患者行TCCS检查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以及基底动脉(BA),测得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MCA、ACA、VA及BA的PSV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9612.5,W=8078.5,W=8253.0,W=9428.0;P<0.05);两组各脑血管PSV增高量比较,由高到低分别为BA、MCA、VA、ACA及PCA,其中PCA的PSV增高量小;两组MCA、ACA、PCA及VA的PI和RI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病例组BA的PI和RI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脑血管异常率比较,病例组为76.36%(42/55),对照组为12.28%(7/57),具有显著差异(x2=36.2,x2=17.38,x2=21.53,x2=23.60;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急性油漆中毒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于珊珊;冯克玉;李金珠;丁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血管针头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盲塞治疗中的新应用。方法:选取200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盲塞穿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过剪断一次性输血管软管端,只保留针头代替塞丁格穿刺针进行穿刺,然后再植入PICC导管。且两组患者治疗全程均予以相同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总成功率高达99.00%,且一针穿刺成功率达82.00%;对照组穿刺总成功率为85.00%,一针穿刺成功率为38.00%,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13.32,x2=40.33;P<0.01)。观察组治疗后静脉炎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x2=13.78,x2=29.48,x2=21.40;P<0.01)。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疗效确切。结论:一次性输血管针头代替塞丁格穿刺针进行穿刺植入PICC能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万晓书;孙利红;鲁爱芹;王雷;赵紫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静息、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桥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8例经多层螺旋血管造影(CTA)确诊的心肌桥患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检查所见及诊断结论。结果: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桥心肌缺血性改变15例,阳性检出率为53.57%(15/28);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17例,阳性检出率为60.71%(17/28),静息与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桥患者心肌缺血改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2,P>0.05)。超声心动图共检出心肌缺血患者19例,阳性检出率为67.86(19/28);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评价心肌桥心肌缺血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8,x2=0.311,P>0.05)。结论: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评价心肌桥心肌缺血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达到全面准确诊断心肌桥患者心功能情况的目的。
作者:钦建平;芦钺;郑义;赵明;李唯;钦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神经内科同期住院的64例非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和HCY水平的检测,其中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以及HCY,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的TC水平无显著差异;观察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2,P<0.05),TG、LDL-C、LPa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t=2.659,t=3.557;P<0.05)。结论:血清TG、LDL-C、LPa和HCY的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降低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相关性,TC的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左江华;孙春秀;王建民;张涛;李丽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全自动酶标仪检测经镇痛药物治疗后严重程度不同的急性痛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环氧合酶-2(COX-2)动态变化情况与结果。方法:前瞻性地选取90例急性痛风患者,按照痛风轻重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重度组、轻度组和缓解期组,每组30例。另选择3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秋水仙碱联合依托考昔对急性痛风患者进行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的血清IL-1β、TNF-α及COX-2水平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重度组在急性痛风发作第1d、3d、7d和10d时的血清IL-1β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5.26,t=8.15,t=3.74;P<0.05);重度组在急性痛风发作第7 d、10 d时的血清IL-1β水平与轻度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31, t=3.3192;P<0.05);重度组在急性痛风发作的第1 d、3 d、7 d和10 d时的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t=3.47,t=3.60,t=4.22;P<0.05);重度组在急性痛风发作第10 d时的血清TNF-α水平与轻度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 P<0.05);重度组在急性痛风发作的第1 d、3 d及7 d时的血清COX-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t=3.96,t=8.27,t=4.22;P<0.05);重度组在急性痛风发作第7 d时的血清COX-2水平与轻度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87,P<0.05);缓解期患者在急性痛风发作的10d血清IL-1β、TNF-α、COX-2的水平动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t=1.18,t=1.45;P>0.05)。结论:使用镇痛药物对急性痛风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IL-1β、TNF-α及COX-2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呈现动态变化,该研究为采用镇痛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患者的疗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苟静;张文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呼吸完全不能配合的患者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新方法,以期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方法:分析58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呼吸不能配合的特殊临床资料,通过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呼吸训练,并配合捏鼻干预法,比较常规屏气法和捏鼻呼吸干预法基础心率和检查成功率。结果:常规屏气法患者平均基础心率为(77.10±5.56)次/min,捏鼻呼吸干预法患者平均基础心率为(64.04±4.50)次/min,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P<0.05);常规屏气法患者检查成功率为0;捏鼻呼吸干预法患者检查成功率为1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000,P<0.05)。结论:捏鼻呼吸干预法配合呼吸训练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改善图像质量。
作者:方红;王萍;樊红霞;梁鹏;蒋瑞静;龚万沣;王春艳;田雨;祝红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肝病治疗仪辅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肝病治疗仪治疗,疗程为4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转肽酶(γ-G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x2=4.98,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ALT、AST、γ-GT及T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8,t=4.78,t=6.23,t=4.66;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能辅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并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张艳卿;童莉;李莉;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液配合耳鸣治疗仪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银杏蜜环口服液同时应用耳鸣治疗仪,对照1组采用单纯口服银杏蜜环口服液,对照2组采用单纯应用耳鸣治疗仪,观察3组耳鸣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经综合治疗后,均不同程度残留有耳鸣,耳鸣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耳鸣恢复两两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0,x2=5.952;P<0.05);听力恢复总有效率为27.5%,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621,x2=2.813,x2=0.827;P>0.05)。结论:耳鸣治疗仪配合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对耳鸣的恢复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赵颖;张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冠心病需行PCI治疗的患者,入院当日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治疗前焦虑及抑郁程度,然后根据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病情实施个性化的希望护理模式,至患者PCI术前1 d再次采用上述两种量表测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前SAS评分为(64.32±9.87)分,实施后SAS评分为(34.01±6.02)分;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前SDS评分为(66.20±7.45)分,实施后SDS评分为(33.21±7.98)分。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1,t=9.012;P<0.01)。结论:实施希望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前的焦虑及抑郁情绪,为顺利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玉兰;张英;王海燕;冬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评估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肿瘤灭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动脉成像(CTA)及CT增强扫描评价91例肝癌患者行RFA术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密度变化及凝固性坏死区范围,比较两种评价方法诊断肿瘤复发或残余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CTP联合CTA诊断肿瘤复发或残余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5.3%和96.2%;常规增强CT分别为33.3%、88.4%和78.8%。RFA治疗后肿瘤复发或残余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CTP联合CTA高于常规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12, x2=7.121;P<0.05);特异度之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5,P>0.05)。结论:CTP联合CTA可准确地判断RFA后肿瘤有无灭活及程度,且优于常规增强CT,是RFA有效与否的有效评估方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刘玉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性介质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对转换为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治疗的96例常规MHD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同时记录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结果:①高通量聚砜膜透析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hs-CRP与β2-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P<0.05),spKt/V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P<0.05),而IL-6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1,P<0.05);②hs-CRP与ALB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463,r=-0.396, r=-0.402;P<0.05)。提示MHD患者的炎性介质可能参与了其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和发展,hs-CRP水平升高可能是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能够有效减轻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提高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辉;王建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治疗疗效,以评价临床疗效价值。方法:选取124例经超声引导下行腹腔脓肿穿刺引流及开腹引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术组与穿刺组,每组62例,探讨其操作方法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穿刺组疗效优者49例(占79.0%),良者11例(占17.7%),差者2例(占3.3%),优良率为96.8%;手术组疗效优者10例(占16.1%),良者31例(占50.0%),差者21例(占33.9%),优良率为66.1%,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19.270,P<0.01)。结论:利用超声引导穿刺能避免盲目穿刺造成的组织损伤,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以及疗效显著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薛前海;郭婧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缓慢连续性超滤(SCUF)治疗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液体平衡规律与治疗后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30例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深静脉置管后进行SCUF治疗,血流量为100~150 ml/min,治疗时间为24~48 h。同时利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进行血流力学参数监测及治疗前后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电解质的监测。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心功能有显著改善,心率、血压稳定,血氧饱和度上升且无低血压发生,电解质紊乱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出现并发症和病死的患者术后2d内总液体平衡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结论:SCUF治疗合并肾衰的难治性心衰安全有效,治疗后早期的液体平衡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董宏;张慧智;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Innova3100型心血管造影机,采用大尺寸晶体阵列数字化探测器,突破了传统的模拟/数字化成像技术,实现了完全数字化,与传统的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机相比,技术性能有着显著飞跃,可为冠心病检查及介入治疗提供清晰的影像资料[1]。该机的引进对于临床介入手术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帮助,现将近期出现的1例典型故障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志梁;王伟;王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在各大医院快速普及,各种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已逐步运用于临床,为保障其正常运行,维护工作甚为重要[1]。日本京都产AX-4030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具有多种分析功能,如颜色分析、浊度分析、全定量比重分析等[2-3]。浊度检测利用散射光比浊技术,另还设一个急诊位置(STAT),方便标本处理[4-5]。现将常见故障和维修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马宪礼;梁建;仲辉;丁蔚;杜梦楠;薛谭;杨彬;马筠;胡炎;杜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模拟定位机是放射治疗必不可少的设备,如同放射治疗的眼睛,能为医生提供有关肿瘤和重要器官的影像信息,据此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验证和模拟演练[1]。模拟定位机实际上是一台特殊的X射线机,主要作用是在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前,对需要照射的部位进行精确定位,然后做好标记,再由医用直线加速器执行放射治疗[2]。
作者:杨世伟;王建平;陈利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骨病热疗机是利用电感场加热源产生的物理能量分别作用于人体四肢骨关节的理疗器械。治疗时,人体组织中发生离子运动和偶极子的旋转运动,可引起体内离子的移动,从而引起欧姆损耗,达到产热的目的,热感深度可达5~8 cm。通过加热增加血液循环,提高免疫能力,加强代谢消除炎症[1]。由于该设备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工作性能稳定,治疗效果明显,成为各医院康复科、风湿科理疗室必备的常规理疗设备[2]。
作者:马晓新;凌海波;左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GE LCV PLUS是三轴系统设计的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设备。该系统的设备间包括的功能型控制柜有高压柜、X-ray控制柜、运动控制柜、系统柜、图像处理柜(DLX柜)[1]。我院自2001年投入使用以来,使用率较高,相对比较稳定。但随着使用年限增长,电路板故障率增加,故障分析和维修的难度也逐渐增大[2]。现报告3个典型故障案例的故障分析和维修工程实践。
作者:陈果;刘贻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研上海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部分,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对开展区域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量控制检查和标准实施的接受程度,从而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自设计的“医疗设备器械管理质控标准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92份,回收76份,回收率为83%,全部为有效问卷。结果:70%的人认为医学装备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是目前管理中遇到的主要的困难;97%的人认为质量控制工作对医学装备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及很大影响。对反馈问题和需求为集中的议题,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团队为基础、以专家为资源的协作模式,研究并制订规范要求和建议模板3项。开展为期4个月的技术强化培训,并获得一致好评。结论:问卷调研与分析获得了本市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效果与需求的客观数据,针对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提出的新要求及遇到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模式及对策。为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和培训模式巩固了基础。
作者:郑蕴欣;李斌;徐梓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改进和完善加速器物理特性质量控制工作,以实现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使用Daily QA3晨检仪、二维电离室矩阵Mapcheck、DOSE1、FC65-G指形电离室、固体水、三维水箱及胶片等工具,对医用加速器的物理特性进行质量控制监测。结果:通过对持续改进医用加速器物理特性的质量控制工作,使得输出量误差均在3%以内,有效监测出因部件老化而引起的物理特性的改变。结论:医用加速器物理特性质量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后,可规范和便捷地完成质量保证(QA)工作,并可认识和评估放射治疗中的风险,以防止或控制潜在隐患,有效保证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作者:杨玉刚;齐洪志;许林;尚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测试高频电刀功率误差曲线和标称负载符合性,分析与电刀使用安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厂商的新品高频电刀,按照统一的测试方法和工作模式,检测并分析实际功率输出值。结果:功率误差曲线的波动程度与高频电刀的输出稳定性一致程度以及负载符合性的优劣与功率误差曲线波动的一致程度均>80%。结论:加强高频电刀标准外参数的检测研究,可为进一步提升高频电刀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李捞摸;张庆勇;朱艳;赵彦忠;黄呈凤;孙喜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目前医学院校政府采购过程的分析,研究平衡计分卡在医学院校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平衡计分卡方法理论分析,将绩效考核目标分解为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客户及财务等4方面考核指标,打破传统单一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通过德尔斐法(Delphi)确定考核指标的相关权重。结果: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理论,提出医学院校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具体考核指标及相应权重,并经过实例得到验证。结论: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合理的评价绩效体系,将有利于提高采购资金使用的效益、效率和经济性,提高医学院校政府采购管理水平。
作者:张威;张海;朱飞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用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国外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分析医用导管连接错误常见类型及其发生原因,制订相应的风险预防策略。结果:临床上医用导管连接错误常见类型有13余种,其中静脉导管与其他医用导管发生连接错误属常见的类型。结论:医用导管连接错误的发生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威胁,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从引入导管接头新标准、完善操作技术流程、进行导管连接专项培训以及安全宣教等方面入手,制定预防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减少导管错误连接的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高建琼;王富兰;赵庆华;肖明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一款实用性强、使用方便及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活检取样装置。方法:在传统的活检系统筒体上增加气动报警装置,医生抽动活塞杆过程中,当针管堵塞时,由于外界的压强大于筒体的压强,空气会推动密封盖打开,从气孔进入到筒体内维持压强平衡并触发气动报警装置报警;筒体内压强恢复正常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横杆带动密封盖封闭。结果:新型活检取样系统能够控制抽拉活塞杆的速度,且可在针管堵塞时自动排气和报警。结论:新型活检取样装置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菁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设计一款面向脑卒中患者的新型康复治疗系统,帮助患者在康复床上完成康复治疗。方法:通过机械技术设计治疗组合系统的基本构造,采用电路及无线控制系统实现其功能,运用3G、4G智能化原理将“全球眼”系统嵌入其中,以提高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结果:通过在多家医院进行康复理疗、护理康复、临床康复及临床理疗等的应用,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其应用效果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康复治疗师的认可。结论:智能控制多功能康复关怀脑卒中治疗组合系统,可用于脑卒中的辅助康复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护理费用,节约大量社会资源,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张博;李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量化统计法在医学图像低分辨率测量中的应用。方法:使用CTHD750对Catphan 500体模进行扫描,通过量化统计法和视觉观察法分析模体影像,评价CT的低对比度分辨率。结果:量化统计法结果显示,当准直器宽度固定时在相同管电流下升高管电压,能够提高CT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同样,在相同管电压下,升高管电流也可提高CT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且视觉评测结果与之趋势具有一致性。结论:量化统计法能够更加客观、稳定地评价设备的低对比度分辨率。
作者:张婷婷;白玫;吴天棋;卢东生;袁颖;何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依据国家医药卫生标准YY 0607-2007“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探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的输出特性。方法:解读“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及“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的测量”标准,并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进行多次检测,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出此类产品输出特性的特点。结果: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检测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理清检测条件,明确检测内容,提出合理的检测顺序;结合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产品的特点,从检测实际出发,使标准的条款操作更为合理。结论: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检测的研究,使输出特性的检测简便易行,并能够避免误检和漏检的发生。
作者:杨艳;王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评定分光光度计检测装置的不确定度、稳定性及重复性,确定标准检测装置的准确性,用于检定实验室的分光光度计。方法:通过计算标准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评定分光光度计检定标准装置的准确性。结果:依据国家标准,经过分析和计算,证明了标准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论:经过分析和评定,分光光度计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满足量值传递要求,测量重复性、稳定性符合建立标准的要求,可检测在用的分光光度计,确保该仪器的量值准确、可靠。
作者:李向东;崔骊;云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按照ISO技术规范及我国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国家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研究与建立用于照射指环剂量计标准曲线的X射线、γ射线标准辐射场,使各地的监测数据具有溯源性。方法:通过标准剂量仪测量不同能量X射线、137Cs及60Co标准源等3个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结合相关标准规范提供的个人剂量当量Hp(0.07)转换系数,确定了照射指环剂量计标准曲线的X射线、γ射线标准辐射场参考条件,并使用热释光(TLD)指环剂量计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棒模体上照射,完成验证测量。结果:测定的TLD标准曲线线性和能量响应特性,满足ISO和国家标准给出的标准装置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结论:建立的X射线、γ射线标准辐射场可以用于照射指环剂量计标准曲线的技术服务,并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条件,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作者:欧向明;赵士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不同扫描厚度和范围对扫描靶点位置、形状的影响,为肿瘤治疗中CT扫描精确定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源CT对TLD-T1型头模进行扫描,将头模水平放置扫描床行定位图扫描后取大直径5 mm扫描,扫描厚度分别设置为2 mm、3 mm、5 mm及10 mm,分析扫描厚度变化对扫描直径、形状和噪声值的影响。取扫描厚度5 mm,改变扫描视野,分析不同扫描视野在200 mm、300 mm和250 mm下靶点偏移位置。结果:①2 mm和3 mm扫描厚度靶区大直径均为6 mm,依照人体视觉分析,靶点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2 mm、3 mm、5 mm和10 mm;②改变扫描厚度,靶点形状出现变化,随着扫描厚度的增加,图像形状变化逐渐规律,2 mm图像评分显著高于10 mm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80,P<0.05);③噪声测量值逐渐减少,10 mm噪声测量值(3.52 HU)低于2 mm噪声测量值(9.06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6;P<0.05)。以扫描视野200 mm为基准,250 mm和300 mm扫描视野靶点位置沿着X轴正方面偏移分别为1.5 mm和2.0 mm。结论:不同扫描厚度和扫描范围均会影响靶点位置,对放射治疗精确定位具有很大影响,随着扫描厚度的增加,图像质量降低,噪声测量值逐渐减少,故在CT扫描中应正确掌握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侯洪涛;张峰;曹玉林;魏福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脑肿瘤形状、位置及大小等多变性,提出一种适合磁共振成像(MRI)脑肿瘤分割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到脑肿瘤分割上,并针对脑肿瘤的特点,提出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SCNN),通过多尺度的输入与多尺度下的采样,克服脑肿瘤的个体差异,同时适应脑肿瘤不同图像层之间的大小位置差异,弱化肿瘤边缘与正常组织灰度相近的影响。结果:通过对30例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平均Dice系数为83.11%;平均灵敏度系数为89.48%;平均阳性预测值(PPV)系数为78.91%。结论:MRI脑肿瘤分割的改进方法可使分割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能自适应脑肿瘤的差异性,并准确有效地分割脑肿瘤。
作者:李健;罗蔓;罗晓;蓝威;周怀恒;陈荣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设计一种可移动的组合式医疗废物处理装置,便于使用者方便高效地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方法: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及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将医用锐器盒和垃圾桶有效组合为上、下桶体,L型托板的竖板内侧上端设有可调节的上桶体固定架。上桶体的剪刀可高效率按照要求处理医疗锐器;下桶体固定在L型托板上,托板的横板下表面设有多个万向轮,便于移动使用,下桶体的上盖可以方便的按要求开关活动盖。结果: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医疗废物处理装置设计合理,内部结构可分区,装置外观整洁,可节约空间,且操作简便,能够体现人性化关怀。结论:组合式医疗废物处理装置适用于临床及医学院校实验(训)室等场所,对于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具有实用意义及推广价值。
作者:陈宏;陈艳;张剑鹏;王轶丹;王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设计一种高效的压缩、存储和传输的图像处理系统,以满足高性能胶囊内窥镜对消化道疾病临床诊断的需要。方法:在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中引入在不同分解尺度取不同阈值的屏蔽函数和基于统计分析的优化编码方案,并对其进行专门测试。结果:通过专门的测试显示,用此图像处理系统的胶囊内窥镜的图像传输速率为12帧/s,景深0~50 mm,实现了图像数据的高效、高保真的压缩和高速的传输要求。结论:通过实现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在极大降低能耗的同时可较好地解决图像传输、还原的应用需求,并能够满足消化道系统监测与诊断需求。
作者:周丁华;姜汉钧;王月娟;吕晓娟;王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时间长、痛苦小以及保护静脉等优点,保障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在临床的应用不断推广,但患者带管回家休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增高。健康教育是患者和家属获得PICC维护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国内外PICC健康教育文献的回顾,就国内肿瘤PICC健康教育实施者现状、健康教育模式、方式及效果评价指标进行综述,分析目前PICC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探寻新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以提高导管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燕;何文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门急诊自助收费及结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Web服务的解决方案,实现医院收费接口的整合与共享。方法:采用一种面向服务架构(SOA)即开放的、松耦合的架构,所有协议均为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标准提供应用服务,集收费、划价于一体化。结果:基于网络服务(Web service)的集成平台能够应用复杂的异构系统,支持自定义的适配器连接,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程度,提高了系统数据的通用性。结论:该系统安全可靠,且有很好的共享兼容特性,能够进行升级和功能扩充。此集成技术的应用方便快捷、准确无误,将极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方便患者看病的同时,降低了医院的运行维护成本。
作者:曹彤;韦哲;王能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提出医院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云计算设计要求,选择网络计算方案,避免后期投入成本而造成巨大浪费,实现系统顺利上线。方法: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方法,编制适合医院的系统应用平台,详细描述其具体用例图、顺序图及类图。结果:通过使用大数据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检验科医疗设备的开机率提高10%,标本控制时间明显缩短,故障响应时间由原来的10 min缩短为1 min,质量控制指标全面提升16%。结论:基于云计算UML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设计应用,提高了医院检验设备的工作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曾莉;罗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设计甲状腺疾病患者随访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患者随访质量,进而提高诊断效率和诊疗效果,大范围的服务患者。方法:采用客户机和(或)服务器(client/server, C/S)架构、Visual Studio C#开发语言以及 SQL sever2012数据库,开发一套适合于医院甲状腺疾病患者使用的随访管理系统。结果:甲状腺疾病患者随访管理系统实现了集患者随访系统集数据管理和随访统计的综合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平台。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随访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诊疗效率,便于医生统计分析及进行科研工作,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田书畅;徐磊;刘成友;蒋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基于HTML5-Web APP程序,构建放射治疗服务平台。方法:①采用navigator online和online/offline在线模式,实现注册与登录栏数据同步进行;②使用Offline App Cache将放射治疗服务平台信息文件离线缓存;③在localstorage数据库存储本地数据;④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访问web数据库,增强多媒体的能力;⑤在治疗结束反馈栏目中调用API函数。结果:构建放射治疗服务平台,实现了用户的注册与登陆、放射治疗流程与注意事项、饮食与营养、心理辅导及治疗反馈等功能。结论:放射治疗服务平台的构建,可开展全方位的放射治疗服务,能够使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3个环节中将放射治疗延伸到身心关怀,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艾念;李俊;方勇;陈飞;岳小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心血管专业医疗单元数量配比、医疗设备配置与建筑设计要求,探讨急重症病房的建设与配置。方法:结合慢性病流行趋势与既往医疗统计数据,对医院新建大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设置心外科专业医疗单元配比,外科总床位数、术后ICU和手术室配比为25∶5∶1;设置心内科系统配比,内科病床与DSA导管室比例为30∶1。心脏急重症病房配置包括固定类和移动类2种,并应充分考虑吊塔或者综合带的空间需求。心脏急重症病房基础建设除必须的净化环境外,应充分考虑心脏病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对强、弱电的特殊需求。结论:心血管专业具有不同于常规综合性医院的特殊要求,在医疗单元配比、设备配置以及基础建设过程中,均应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配置。
作者:宋晓东;张慧慧;程芳甸;赵辉;田雪晴;李志远;胡道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根据国家医疗器械行业的法令法规,分析医疗器械资质审核的依据、要点及方法,指导医疗器械配置管理实践。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法令法规和部门规章,医疗器械风险程度按照从低到高的管理类别依次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并分析第一、二、三类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消毒用品等所应具备的资质证件及其关键要素。结果:明确了各类医疗器械资质审核的工作重点及控制措施。结论:加强对医疗器械产品和厂商资质证件的审核,确保其完整、合法及有效,是实施风险管理、保障临床诊疗安全的必要手段。
作者:王晓;张健;王军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院呼吸机的不良事件信息管理方法,降低呼吸机故障率。方法:针对呼吸机的维修与管理现状,提出医疗设备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呼吸机不良事件的信息。结果:医疗设备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对呼吸机不良事件信息进行管理,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呼吸机的维修管理进行指导。结论:医疗设备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加强医疗设备故障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以及提供再利用的手段与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的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有助于保障呼吸机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
作者:唐昊;周俊;张和华;朱敏;梁秋;徐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参加全国职业卫生实验室间盲样比对检验,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技术问题,以提高本实验室处理各种样品的能力及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组织的2012-2014年全国职业卫生实验室间盲样比对检测项目的作业指导书,对全国职业卫生实验室间进行盲样比对检验。结果: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反馈信息,比对判定条件∣Z∣<2为考核满意。2012-2014年中所有参加的甲醇、正己烷、乙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四氢呋喃、锡和镍项目均通过计算判定。所有项目满足∣Z∣<2,在3年的盲样考核中成绩均为满意。结论:通过参加全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能力盲样比对检验,保证了实验室检测质量,检测准确度、精密度和总体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作者:王芬;郝建梅;魏强;任有霞;麦迪娜·肖开提;尹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医学院校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在信息通信类专业中设置医疗信息化培养方向,为社会培养医疗卫生知识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及应用型特色人才的教育模式。方法:确定信息化特色专业的培养方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实践体系。结果:构建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创新模式,确立并实施医疗信息化系统使用人才、医疗信息化系统技术服务人才及医疗信息化系统研发人才三方面的培养目标。结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人才,开拓毕业生的就业面,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发展以及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兆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我国医院设备采购方式的探讨,充分认识各种采购方式的优缺点、利与弊,合理选择采购方式,优化采购模式,达到规范采购管理的目的。方法:采用类比分析法比较4个主流采购方式,通过对比分析,明晰各个采购方式的适用范围。结果:公开招标采购方式适用于5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国库支付的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适用于5万~50万元人民币采购项目,询价采购方式适用于5万元以下采购项目,信息类采购项目优先选择政府采购方式。结论: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并适当加以优化,对规范采购管理意义重大。
作者:查磊;戴建荣;蔡建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学实验室用水净化前、后的水质纯度。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分别从pH值、电导率、可氧化物质、吸光度、蒸发残渣和可溶性硅的含量6个指标检测分析。结果:实验室净化前的纯水pH值为7.4、电导率为0.07 mS/m、可氧化物质含量为0.07 mg/L、吸光度值为0.008、蒸发残渣含量为0.8 mg/L、可溶性硅含量为0.015 mg/L,符合二级水质标准;而经设备纯化后的纯水pH值为7.18、电导率为0.006 mS/m、可氧化物质含量为0.06 mg/L、吸光度值为0.001、蒸发残渣含量为0.6 mg/L、可溶性硅含量为0.01 mg/L,符合一级水质标准。结论:实验室纯水净化前水质为二级水,而净化后水质符合一级水标准,净化后水质显著提高,可满足医用实验室的要求。
作者:刘晓婷;向代军;邵安良;王成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样本库转化实验平台建设及其在基础实验室和临床上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方法:通过文献评阅,确立转化医学实验平台的功能、作用与双向转化路径;根据功能区进行硬软件功能配置,制订管理规范。结果:实现了样本库转化实验平台支撑基础与临床相互转化的运行机制。结论:样本库医学转化实验平台在基础实验室与临床之间建立起一个双向转化路径,有效启动样品收集、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作者:张鹏飞;张鹏;张硌;满秋红;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水疗槽对大鼠肉芽创面浸浴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奇偶分组法分为单纯浸浴组(A组)、20 kHz超声浸浴组(B组)、30 kHz超声浸浴组(C组)以及40 kHz超声浸浴组(D组),每组12只;在大鼠背部造成4 cm×7 cm的皮肤缺损创面,隔日换药,分别在伤后8 d、10 d、12 d及14 d进行浸浴治疗,每次浸浴治疗后观察浸泡液细菌计数、创面细菌清除率,并抽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酐(Cr)等指标,伤后15 d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超声浸浴B组、C组和D组浸泡液细菌计数,创面细菌清除率及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其中,30 kHz超声浸浴组各项指标改善为明显。同时,ALT、CK-MB及Cr等指标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超声浸浴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肉芽创面,较普通浸浴能更好的清除创面细菌,从而达到清洁创面、促进创面生长修复的目的。
作者:阮兢;郝健明;田君鹏;蔡少甫;郑建生;郭毅斌;邵建川;严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检测双酚A(BPA)致精母细胞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GC-2小鼠精母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10μmol/L、100μmol/L的BPA,一同培养3 h后使用荧光探针JC-1对3个组样本分别进行标记,采用LSCM检测胞内线粒体内JC-1荧光强度的变化。利用LSCM专用软件分析荧光强度,通过荧光颜色的转变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红绿荧光的相对比例衡量线粒体去极化的比例。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红绿荧光的比值有着显著差异。BPA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剂量组的胞内线粒体膜电位较低剂量组低。结论:BPA对精母细胞有损伤,且随着剂量加大,损伤越严重。LSCM技术方法灵敏度高,能够实时监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作者:王丽婷;孙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信息技术对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影响。方法:研究信息化管理在提高医疗设备计划配置、采购执行、安装使用、绩效评估、库房管理、计量质控、维修、巡检以及保修等方面的实施方案。结果:信息化可促使医疗设备管理实现闭环控制、公开透明、提高效率、模块管理及大数据分析等。结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促使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相关部门提高协作水平,实现职能融合,“医工”结合,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作者:张璐璐;田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网络技术与成人教育教学进行融合的模式,发展和开展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组成包括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课程和学生在线考试的教学框架。结果: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在试题难易度、考试形式等评价指标上反馈明确,满意度较高。网络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首都医科大学2014级医学专业成人教育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实践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结论:网络化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专业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文艳;潘清;杜菁;沙飞;杨淼;袁国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