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 国际刊号:1672-8270
  • 国内刊号:11-5211/TH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200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373
  • 全年订价:49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2016年6期文献
  •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11C-蛋氨酸(11C-MET)和11C-胆碱(11C-CHO)PET/CT对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33例胶质瘤患者,使用FXFDG、FXC合成器分别对各显像剂进行合成与质量控制;对脑胶质瘤患者行18F-FDG、11C-MET和11C-CHO PET/CT单独或联合显像,分析3种显像剂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3种显像剂联合使用进行胶质瘤诊断,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100%和97%。结论:3种显像剂均为常见正电子显像剂,合成方便,联合使用有利于脑胶质瘤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作者:王治国;左峰;张国旭;张宗鹏;石庆学;吴锐先;郭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肺动静脉血管畸形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1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MSCT肺动脉造影影像资料。肺动脉血管造影扫描数据传入GE公司AW4.4后处理工作站,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axIP)、小密度投影(MinIP)、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等技术显示肺动静脉畸形结构。结果:MSCT肺血管造影发现肺动脉畸形11例,其中10例为单发型,1例为多发型,共计12个病灶。结论:MSCT肺血管造影技术日益成熟,采用MSCT肺血管造影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提高肺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及检出率,并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作者:郑书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上尚无配套的堵管用具适配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试行堵管,研制一种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以解决拔管前的渐进式堵管、气道湿化给氧和防止异物进入气管等问题。方法:取一次性输液器茂非氏管,剪去一端,保留长约1.5 cm,在其顶端开一小口,在侧壁上开一窗口,多功能堵管器制作完成。结果:多功能堵管器应用过程中,给氧管通过顶端小口进入,固定牢靠,能够有效实现气道湿化和氧疗;同一个堵管器能顺利实现1/2、3/4直至全堵管的渐进式堵管;窗口开在侧壁,能避免灰尘、异物等直接掉入气道。结论:临床应用表明,所开发的多功能堵管器设计科学、制作简单及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芳芳;戴启凤;程炎芳;温丽芳;杨艳玲;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磁共振成像检查中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T2WI及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29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行轴位T2WI及中b值(b=1000 s/mm2)DWI扫描,其中21例同时行超高b值(b=2500 s/mm2)DWI扫描,由2位MR医师分别阅片并协商判定T2WI和不同b值DWI的诊断结果。结果:超高b值(b=2500s/mm2)DWI的前列腺癌确诊率为80.95%,中b值(b=1000 s/mm2)DWI的确诊率为72.41%,超高b值DWI的前列腺癌确诊率高。结论:超高b值DWI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左拥军;史丽静;张琨;林伟;谢雁;王楠;康静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模型研究

    目的:通过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研究二者心肌灌注显像的差别。方法:测量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的断层计数灵敏度,并对重建图像的信噪比、冷区对比度和边缘锐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断层计数灵敏度是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4倍;IQ-SPECT所得重建图像的信噪比优于LEHR-SPECT,且差异显著(t=2.346,P<0.05);IQ-SPECT所得重建图像的冷区对比度优于LEHR-SPECT,具有统计学差异(t=2.571,P<0.05);二者所得重建图像的边缘锐利度相比较无差异(t=1.494,P>0.05)。结论: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采集效率高于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其重建图像的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周翠红;王猛;金超岭;颜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后创面采用超声清创加常规敷料包扎换药;对照组术后创面采用生理盐水清创加常规敷料包扎换药,每日1次。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创面疼痛程度、细菌去除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1d、第3d及第5d换药后创面疼痛缓解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20 d后创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5,P<0.05);观察组创面细菌去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00,P<0.01)。结论:肛周脓肿术后创面使用超声清创具有缓解创面疼痛、去除创面细菌的作用,能够提高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疗效。

    作者:夏萍;曾攀;徐岩;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妊娠中晚期羊水监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羊水监测在妊娠中晚期围产保健的价值。方法:选取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13名妊娠中晚期产检超声提示羊水异常的孕妇,测量其羊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研究粪染羊水的ADC值与其羊水分级的对应关系,并与正常孕妇进行对比。结果:羊水粪染Ⅱ度和Ⅲ度均与正常组的羊水ADC值有显著差异,而羊水粪染Ⅰ度则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且ADC值与羊水分级具有相关性关系。结论:妊娠中晚期羊水性状的改变与羊水的粪染有关,而磁共振弥散成像能够有效监测妊娠中晚期羊水性状的变化,可及早提示羊水量及性状的变化,并为临床早期干预、减少羊水污染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以及提高围产期胎儿的存活率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志铭;陈焱淼;谭理连;张志兴;黄勇;余林;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8F-FDG PET/CT中病灶糖酵解总量判断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射治疗的预后价值

    目的:利用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18F-FDG PET/CT)中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参数,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射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肿瘤TLG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将33例患者以TLG的中位值(55.3)为切分点进行分组,TLG<55.3为A组(16例), TLG≥55.3为B组(17例)。所有患者均以标准化摄取值(SUV)2.5为阈值,获得全身肿瘤的TLG。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预后危险因素和TLG的预后价值。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5和8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相关性(r=7.765,P=0.005);两组患者GTV剂量、治疗前CA19-9均有差异(x2=7.162,x2=10.476, P=0.05),且为影响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LG的参数为P=0.009,为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前CA19-9和GTV剂量均为影响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预后危险因素;TLG是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放射治疗前肿瘤原发灶的TLG参数在预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及早制定个体化诊疗计划,有望延长患者总生存。

    作者:张晖;夏廷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呼吸机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中的策略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心肺复苏中呼吸机管理及使用喉罩与气管插管的技术策略。方法:选取ICU中60例急性脑梗塞昏迷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喉罩;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插管所需时间为(11.2±8.0)s,对照组为(67.8±13.7)s,两组相比存在差异(t=4.32,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20例(占66.7%),一次性插管成功29例(占96.7%),对照组复苏成功11例(占36.7%),一次性插管成功20例(占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1.87,x2=0.56;P<0.05);观察组患者缺氧症状缓解或解除所用时间为(4.3±0.8)min,对照组为(7.2±0.7)min,两组相比差异较大(t=7.528,P<0.05)。24 h后,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浆脑钠肽浓度及肺动脉压力下降显著。结论: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能有效缩短插管时间,增加插管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卫华;王成中;胡金娥;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长期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乙型肝炎临床治疗,不服用核苷酸类似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清辅助T淋巴细胞1和辅助T淋巴细胞2(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肝内循环时间(HV-HA)相比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3, t=0.925,t=0.413,t=0.816,t=2.931,t=2.517,t=2.915;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及总胆红素等指标比较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7, t=1.681,t=2.041,t=2.113;P<0.05)。结论:长期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可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提高患者肝功能、平衡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胞因子网络,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巍;曹敏;张利伟;郑欣;杨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在分析颈内静脉置管技术与操作规范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时段置管对手术患者的影响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妇科手术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前1 d进行颈内深静脉置管术,置管后距离手术时间>12 h,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当日进行颈内深静脉置管术,置管后距离手术时间<2 h,并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和疼痛强度评估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不同的心理感受,并采取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置管后患者恐惧心理、疼痛和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79,x2=27.778,x2=24.310;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渗液和穿刺失败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4, x2=1.071;P>0.05),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观察组行颈内深静脉置管距离手术时间短,患者主诉少,可预防和减少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质量,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巩圆圆;孙雪松;王蕾;焦思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在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在救治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26例MODS患儿,记录患儿治疗时间、置换液用量及超滤出液体量等,监测患儿CBP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观察和比较患儿CBP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等血气指标以及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以及渗透压等电解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26例MODS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77±53)h,置换液平均用量为(18.4±15.8)L/d,平均超滤出液体量为(2630±1760 ml/d)。所有患儿在CBP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②患儿经CAP治疗后BUN和SCr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92,t=96.115;P<0.05), pH值、氧合指数(PaO2/FiO2)、HCO3-及BE等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0,t=20.105,t=11.209,t=54.840;P<0.05),Na+、K+、Cl-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CAP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各种炎性介质和毒素含量,改善肾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是治疗MODS患儿安全、有效及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伟;胡旭梅;王敬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气道管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气道管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实施前、后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66例患者,根据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实施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6例)。对照组为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实施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前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观察组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实施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后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口腔洁净度、治疗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口腔洁净度Ⅰ~Ⅱ度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6,x2=289.9;P<0.05),而洁净度Ⅲ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8,P<0.05);②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总时间、ICU收治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3,t=3.982, t=5.281;P<0.05);③观察组患者第1周、第2周、第3周VAP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4,x2=4.885,x2=4.331;P<0.05);④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及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14, P<0.05)。结论:实施综合气道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洁净度,缩短机械通气和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何娟;郑小妹;舒曼;屈倩倩;张扬;李静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MRI)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观察组152例患者的304个腕关节及对照组50名健康者的100个腕关节进行高频超声及MRI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RA腕关节早期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高频彩超对于RA患者腕关节滑膜炎、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和骨侵蚀检出率分别为100%、67.76%、61.51%和39.14%。MRI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9.41%、65.79%和56.58%。高频彩超与MRI对RA患者腕关节滑膜炎、关节积液和肌腱腱鞘炎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x2=0.191,x2=1.201;P>0.05),但对于骨侵蚀的检出率高频彩超明显低于MRI(x2=18.514,P<0.01)。RA患者的平均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8.59,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RA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的检出率与MR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RA腕关节早期病变首选诊断方法,而对超声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进一步给予MRI检查。

    作者:万文博;周玲莉;王炎焱;李俊秀;唐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目的:研究慢性腹泻的中医辨证分型,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行大肠镜检的患者,按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为阴性慢性腹泻病例,对照组为无慢性腹泻病例,对比两组患者回肠末端黏膜10~20 cm处病变和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生情况。两组患者予中医辨证分型,对有回肠末端病变的患者给予甲硝唑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于15 d后复查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辨证分型脾胃湿热1例(占1.92%)、脾气亏虚2例(占3.84%)、肝气郁结3例(占5.77%)、气阴两虚4例(占7.69%)、寒湿困脾8例(占15.38%)、肝郁脾虚9例(占17.31%)、脾肾阳虚11例(占21.15%)、脾虚湿困14例(占26.92%)。观察组患者存在回肠末端黏膜病变(包括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37例(占71.15%),对照组为12例(占23.08%),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4.12,P<0.05);观察组患者的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生为38例、中位增生为18个,对照组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生为7例,中位增生为8个,两组相比有差异(x2=37.64,x2=21.31;P<0.05);观察组患者增生大小为4.5 mm,对照组为1.2 mm,两组相比差异显著(Z=13.05,P<0.05);观察组治疗后慢性腹泻症状消失46例(占88.46%),大肠镜检复查回肠末端病变增生改善26例(占70.27%)。结论:慢性腹泻中医证型及大肠镜检阴性的慢性腹泻患者往往在末端回肠发现病变,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会消失或得到很大改善,故大肠镜检阴性的慢性腹泻患者存在的末端回肠病变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标准加以推广。

    作者:田秀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四脑室原发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四脑室常见原发性肿瘤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弥散加权成像(DWI)小表观弥散系数(ADC)间的差异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四脑室原发肿瘤患者,对其行MRI检查,记录肿瘤实质平均小ADC值;对3种不同形态细胞瘤的平均小ADC值行方差检验,两两进行LSD-t检验,计算其结果;DWI受限高信号以平均小ADC值0.875×10-3 mm2/s作为阈值,比较其对四脑室髓母细胞瘤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43例髓母细胞瘤患者表现为小脑半球受压后移或小脑扁桃体下疝,DWI上肿瘤显示受限扩散高信号,瘤体ADC值小为(0.43±0.15)×10-3 mm2/s;3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表现为显著占位效应,ADC值小为(1.58±0.58)×10-3 mm2/s;24例室管膜瘤患者表现为MRI典型“融蜡”样变,瘤体ADC值小为(0.93±0.18)×10-3 mm2/s;3种不同形态细胞瘤的平均小ADC值检验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85,P=0.001);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其对四脑室髓母细胞瘤的特异度为98.5%,灵敏度为97.3%,阴性预测值为98.5%,阳性预测值为100%,将该结果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行抑制性检验,Kappa值为0.912。结论:将ADC及DWI与常规MRI联合用以诊断四脑室常见原发肿瘤,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其诊断效果明显,应用价值大。

    作者:肖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骨科创伤救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对提高护理人员创伤救治能力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骨科44名护士,按病区不同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22名。东病区为A组,采用情景模拟法培训创伤救护知识;西病区为B组,采用传统示教法培训。在培训内容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护士在培训后模拟考核成绩和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护士经情景模拟教学法培训后平均操作考核成绩比较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P<0.05);所用平均救护操作时间A组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2.276,P<0.0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应急环境下的分析判断、果断决策能力。结论:情景模拟在提高护理人员战创伤救护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也是对操作教学的一种创新,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仲艳;赵红;周密;樊丽洁;蔡月娥;冯晓玲;袁静;刘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库尔特Gen`s血球计数仪低负压故障检修

    Gen`s血细胞计数仪是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该机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及准确度高,可极大满足临床血常规检测的需要,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发生仪器提示“Low vacuum(低负压)”的故障,其故障现象、原因与解决方法如下。

    作者:李慧;丁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西门子ESSENZA磁共振RFIS_60原理及故障排除

    介绍西门子ESSENZA磁共振[1-2]RFIS_60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同时对两例维修案例进行分析,供同行维修参考。1 RFIS_60的组成和功能在西门子ESSENZA磁共振设备上,RFIS_60为射频系统主要部件之一,其为外围和功能插件板的公共接口,主要有以下3部分[3]。

    作者:李水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GE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故障维修2例

    GE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操作控制台主要由HP8200工作站、数据采集重建控制系统DARC、扫描数据磁盘阵列(scan data disk array,SDDA)以及图像重建器IG等组成[1]。DARC系统类似于一个小型主机,主要由采用Intel双核CPU的主板、2 GB DDR内存、1块系统硬盘、原始数据采集卡(DAS interface processor,DIP)以及千兆网卡等组成,具有强大的硬件及先进的临床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做到快速、准确检诊全身多脏器和多期扫描,使其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宽,GE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现已成为很多医院的主力机型[2]。现就其应用中的两例故障进行分析。

    作者:雷勋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病房中央监护工作站常见故障及处理

    GE中央工作站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安装在护士站和医生工作台,中央工作站是通过交换机将多台监护仪的信息连接至中央工作站主机系统,医护人员在中央工作站上可以实时监测多个患者,也可回顾性的查看床边监护仪上患者波形和生命体征等数据[1]。ICU中央工作站的应用,使医护人员现有的工作方式发生变革,为了能使医护人员更加熟练的操作GE中央工作站,现将使用中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归纳。

    作者:王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结核防治水平评价模型,探讨综合评价结核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结核疾病防治工作的评价目标,同时利用成对比较判断优选矩阵确立各评价指标权重,从而得出综合评分指数。并利用建立的结核防治水平评价模型,对北京市3家区县级结核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将结核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评价目标分解为3层子目标,门诊工作质量、疫情报告质量、化验室工作质量、宣传督导及组织管理等5个方面作为第一层子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对北京市3家区县级结核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65.6、54.2及57.7。结论: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技术,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简单性等优点、是适合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评价的一种良好方法,在综合考虑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同时有效利用结核病预防控制系统,可成为结核预防控制管理工作者的有效工具。

    作者:王佳佳;陈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医院资源规划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构建

    目的:建立医院资源规划(HRP)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医院医疗设备的高效管理。方法:利用HRP系统建立基本信息、设备资产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折旧管理、使用期管理、档案管理及查询统计管理的7个医疗设备管理模块,对医疗设备从购置计划申报至使用后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管理。结果:实现了医疗设备管理流程规范简洁且透明度高,有效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结论:基于HRP系统的医疗设备管理能够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与利用效率,减少设备成本,提升医院社会效益。

    作者:张和华;唐昊;向华;吴旋;尹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JCI标准的高值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

    目的:探讨医院医用耗材的职能管理部门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认证全过程中的管理模式。方法:遵照JCI标准不断规范和完善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的配供流程,以大限度地减少占用资源,降低管理成本,以供应链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医用耗材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高值医用耗材为切入点,分析目前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通性问题。结果:通过分析医院实际医疗耗材供应中的问题,结合JCI标准中倡导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实现对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的应用,创新性提出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模式。结论:基于JCI标准的高值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为促进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提供可行方案,对于医院高值医用耗材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包黎刚;易利华;徐海波;祝艳;许敏音;陈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培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讨高效的手术设备器械使用技能的培训教学模式,以增强医学生和年轻医师显微神经外科设备器械操作技能。方法:分析目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综合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环境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结果:找出培养教学模式被动、缺乏手术显微镜下手眼配合训练、器械原理及相关技术知识不足等现存问题。提出重视理论基础、加强手术显微镜下的配合性训练与模拟环境操作进行镜下训练、实地技能应用等系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培训教学模式。结论:新培训教学模式,相对现存培训教学模式具有系统化、高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模拟环境操作与实地技能应用相结合等特色,可帮助医学生和年轻医师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手术设备器械的操作技巧,为其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宇伦;王磊;杨辰龙;刘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使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方法:对医院普外科246例患者在使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工程学与管理学改进措施。结果:操作不规范或失误发生率为6.10%,注射泵故障、出现输注速率不准的发生率2.03%,注射泵附件不配套发生率1.22%,静脉炎0.41%;操作规程不规范、微量泵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医护使用人员技术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定期质量控制检测、做好患者宣教等解决方案。结论:微量注射泵操作流程要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及时正确处理出现问题,对保证微量注射泵临床应用、避免故障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振环;张海燕;李铁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排队论模型的医院MRI设备资源配置分析

    目的:通过建立排队模型,研究华东某地区医院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MRI的检查时间进行统计,建立排队模型,分析7所医院MRI的配置使用情况,计算出等待队长、平均队长、逗留时间和等待时间等参数。结果:某地区内的7所医院MRI检查平均等待时间为0.403 h。其中2所医院的等待时间>40 min;3所医院的等待时间<20 min;2所医院的设备利用率较高,空闲率为11.9%~16.4%,2所医院的设备利用率较低,空闲率为52.3%~58.9%。结论:通过建立区域MRI检查中心并辐射周边区域,以解决设备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

    作者:姜宏涛;王明刚;毛英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迈瑞iPM-9800中央监护系统联网故障排除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中央监护系统联网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实现联网的中央监护系统安全运行。方法:针对时间校准服务器、中央监护系统联网条件进行分析,并对迈瑞iPM-9800床旁监护仪与监护中央站联网的常见故障给出具体维修和维护方法。结果:对于床旁监护仪与监护中央站联网的故障,可以从网线、监护仪本身的网口模块、监护仪接收情况、监护仪床号是否冲突、IP地址以及网络交换机等方面解决。中央监护系统联网安全运行,可同时对多个床位患者的生理学参数进行监测,极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时间校准服务器的应用,实现联网的床旁监护仪的时间同步,可保证患者实时监测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医院维修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实现联网的中央监护系统安全运行,可保障患者实时监测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医院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作者:李永;田金;许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

    目的:探究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的方法学与实际应用,以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投资中的盲目性,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医院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本管理的全成本核算法、经济效益的投资回收期法和投资回收率法、社会效益的统计分析法,以本单位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医用直线加速器(LA)、数字化X射线摄影装置(DR)、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激光准分子治疗系统等大型设备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CT、MRI、LA、DR、高档彩超和激光准分子治疗系统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5年、3.5年、2.7年、1.9年、2.3年和2.1年;CT、MRI、LA、DR、高档彩超和激光准分子治疗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6.6%、28.3%、33.2%、51.6%、43.8%和48.7%;效益,CT>DR>激光准分子>高档彩超>LA>MRI。结论:对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分析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追踪分析,可为医院购置医疗设备提供科学依据,在得知医疗设备效益的同时,结合医疗服务需求评估设备的配置管理,降低大型设备投资中的盲目性。

    作者:董兆华;王蓬勃;孙春堂;董艺丹;张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综合指数测评的多维度医学装备管理方法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测评的多维度医学装备管理方法,解决目前医学装备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片面性问题。方法:结合医院医学装备使用情况,提出综合指数测评的医学装备管理方法。分别以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及设备购置项目申报情况为评价指标,对医学装备运行管理流程进行多维度客观评分,以定量分析取代定性分析。结果:综合指数测评方法量化了科室业务能力、设备使用及综合管理水平;涵盖了设备购置后科学管理数据,可准确反映各科室及设备使用间的具体差异。按科室设备收入能力排名,有效防止盲目采购医疗设备的现象。结论:基于综合指数测评的多维度医学装备管理方法有助于对医疗设备进行合理评价,为医院管理人员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管志祎;凌颢;袁博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强中医外科研究生专利教育探讨

    目的:研究中医外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专利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提出研究生专利教育的基本路径,评价改进效果。方法:分析中医药相关专利的特点以及研究生对中医药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在对中医外科研究生教学中增设专利课程或讲座,将专利授权作为研究生评优的重要指标,同时建立完善的经济激励政策。结果:初步建立研究生专利保护意识,加强措施在激励学生开展科研的同时训练成果专利保护的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有益于培养更多专业化、复合化的中医药人才。结论:对中医外科研究生进行专利教育可防止本单位科研成果流失,为科研创新提供动力,对中医外科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有重要实际意义。

    作者:何秀娟;林燕;薛妍;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公共卫生专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目的:建立一个能够覆盖本单位公共卫生专项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简化人工管理流程,实现公共卫生专项工作网络化管理。方法:依据本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能与任务,分析公共卫生专项工作业务开展及流程的需求,组织开发与设计本单位公共卫生专项信息管理系统。结果:组织建设了本单位公共卫生专项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统计报表、查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系统管理5个模块,实现了公共卫生专项的项目申报、项目中期考核、项目总结及相应审核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搭建了公共卫生专项工作的申报、监督和综合管理平台,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全国放射卫生与核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结论:该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本单位科技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为推进放射卫生与核应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平台和现代化手段。

    作者:习聪;王宏涛;王晓刊;韩艳清;范瑶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高值耗材管理的应用

    目的:优化医院高值耗材物流管理流程,科学、高效地管理医院高值耗材的流通环节。方法:运用戴明循环(PDCA)管理方法,利用条形码结合科室的二级库房管理系统模式,对高值耗材物流过程全程跟踪管理。结果:实现条码的唯一性保证了高值耗材的物流过程可全程溯源;避免了临床科室再出现库存积压的现象,有效提高了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水平。结论:医院高值耗材全程跟踪管理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采用条形码结合二级库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高值耗材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可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周子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高校学科与实验室建设中院系基层党建路径分析与探索

    目的:对国内近10年中文期刊所载高等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文献计量及文献评阅,探析高校基层党建研究的聚焦领域与发展趋势,结合医学高校院系工作实践探索基层党建在学科建设中的基本路径。方法:以多重查询方式检索2006-2015年间中国知网(CNKI)、万方文献数据库高校基层党建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截取高频关键词以及高频关键词词篇分析,结合文献评阅研究我国高校基层党建研究的热点专题与趋势;循证本单位工作实践、找出发展路径。结果:获得样本文献2284篇,年发文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对高频关键词及相关文献的文献评阅分析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基层党建研究集中在“工作模式与创新”、“学生党建”、“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和“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4个主要方面;基层党建如何与科研、教学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学科建设体系结合是值得延拓的专题。结论:高校基层党建实现服务型与教学科研型的功能定位,需要深入学科建设实际找准位点及适宜路径,设置党建与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等诸项工作的系统规划和实施项目管理,在践行群众路线中发挥战斗堡垒与先锋作用,服务于学校总体发展。

    作者:王勇;祝妍;赵国衡;魏敏杰;崔泽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安全分析及措施

    目的:分析移动医疗系统网络安全现状,探讨移动医疗信息网络安全与相关措施。方法:分析接入安全隐患、易受攻击路径、WiFi软件干扰等网络风险因素,面向现代医院需求,提出采取覆盖医院信息系统(HIS)无线网络建设、软件系统、数据库以及移动终端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结果:医疗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方法可保障医疗信息运行安全,预防外来因素的入侵和攻击。结论:强化安全措施及实施解决方案,可大幅提升移动医疗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性。

    作者:罗宇红;段少军;张二松;李子涛;王华磊;申月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呼吸机系统定标误差对机械通气性能影响的分析及质量控制

    目的:测试呼吸机系统定标误差对于临床机械通气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安全性。方法:基于呼吸机的系统定标原理,采用气体分析仪对产生定标误差的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性能检测,分析机械通气参数与系统定标误差的相关性。结果:呼吸机系统定标所产生的压降值升高与顺应性降低误差会使机械通气潮气量、平均气道压及呼气末正压(PEEP)值等参数受到影响,是不安全因素。结论:呼吸机使用前的系统定标是呼吸机质量监测与控制的重要环节,坚持技术规范,将系统定标误差控制在限定范围中,保障呼吸机在临床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更加安全、准确和高效。

    作者:司啸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量注射泵的计量校准及安全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的校准、计量及安全机制,以精确地控制药物输入量,从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微量注射泵切换到注射速度和注射压力校准界面进行校准,采用称重法和对比法对注射速度进行计量。结果:对微量注射泵注射速度、压力等技术参数进行严格的校准、计量等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微量注射泵的精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微量注射泵须建立质量管理、安全监测体系与质量控制技术流程,定期进行校准和计量,保持稳定的压力和速度方能够高精度准确地输注药液,以确保其安全可靠使用。

    作者:蔡莉;周卫华;李菲;张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河北省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安全柜性能抽样检测研究

    目的:调查和分析河北省医疗卫生系统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现状,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的省、市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计81台实验室生物安全柜进行现场检测,运用SPSS 18.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生物安全柜中噪声的合格率为98.77%,照度合格率为50.62%,洁净度和下降气流流速的合格率分别为53.09%和60.49%,高效过滤器完整性合格率为79.01%;常规进行年检的生物安全柜为0台。结论:所有被检测生物安全柜合格率偏低;生物安全柜未按标准进行年检。提示亟待加强生物安全柜的管理、维护和监督工作,推广操作技术规范。

    作者:师闻欣;崔泽;卢振敏;王茜;孙克勤;燕阔;张世联;张子翔;安鸿;卢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生物安全柜前窗气流速度模拟及优化

    目的:探究生物安全柜前窗气流的速度大值和优值,为规范生物安全柜检测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理论建立数值模型的方法,对Ⅱ级生物安全柜前窗气流速度进行模拟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得到柜体内气流分布及流动变化图,确定了前窗气流和柜体内部气流速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前窗气流速度为1.0 m/s时,标准偏差小,气流稳定性好。结论:前窗气流的上限速度为1.4 m/s,优速度为1.0 m/s,数据结论对生物安全柜检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范秀娟;吕林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院手术室电气控制面板的改造设计与应用

    目的:利用医院手术室原有的电气执行设备,改造设计医院手术室内各类照明灯、无影灯、温度、净化等电气装置的控制电路,代替原有故障的电气控制板,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使用。方法:在分析原手术室电气控制原理及线路的基础上,采用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研制新的电气控制板(即手术室面板),无缝对接并控制原有的电气执行设备。结果:使用新改造涉及的电气控制板无需改变手术室墙体等原有建筑结构,无需更换手术室面板,使医院20余间手术室面板复用,为医院节省近百万余元购置手术室面板设备费用,间接节省数百万手术室墙体改造费用。结论:通过实施医院手术室电气控制板的改造设计,不仅解决了因手术室面板故障需要手术室整体改造而影响手术室使用问题,同时为医院节省大量资金,并可为其他医院手术室面板故障改造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作者:朱兴喜;汪长岭;申倩;毛靖宁;张联飞;曹勇民;沈华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脚踏式负压控制开关,可对手术负压吸引管路进行开关控制,解决手术高峰经常出现负压吸引系统吸力不够、手术间噪音大及频繁更换真空泵的难题。方法: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由踏板、底板、管夹、硅胶管、负压管接头及复位弹簧组成等部件构成,硅胶管放置在管夹中,硅胶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负压管接头与负压管路相连接,当需要负压吸引时只需踩下踏板,负压吸引就能顺利进行。结果:采用研制的脚踏负压控制开关能够保持手术过程中的负压吸引管路的负压压力,降低手术室噪音,使用时只需将此开关串入负压吸引系统吸引管路即可。结论:研制的脚踏式负压控制开关具有无需消毒、寿命长、价格便宜及更换方便等优势,可使负压泵的运转时间减少70%左右,并可降低能源消耗与设备维修频次及其费用,适用于各级医院手术室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等科室。

    作者:李信政;王延辉;杜泓;宋和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回吸检测器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与口腔综合治疗台相连接,用于检测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回吸量的检测器,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有效量化检测仪器。方法: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制作回吸检测器接头和刻度尺,用软管连接接头并用粘接剂固定在刻度尺上。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应用回吸检测器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回吸量进行检测。结果:经在天津市16个区(县)110家医疗机构对337台口腔综合治疗台回吸量进行检测,其合格率为83.7%,使用时间与回吸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腔综合治疗台的医院级别、进口与否等因素对水路回吸量存在影响。结论:研制的回吸检测器结构简便,使用快捷,易于推广,被检测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回吸合格率较好;填补了目前尚无商品化检测工具的空白。

    作者:纪学悦;费春楠;沈芃;刘军;刘贺;宋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Android平台的母婴智能呵护系统设计

    目的: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母婴云端智能呵护平台、设计移动智能监护终端,通过不同的模块实时显示和存储母婴的各项生理参数,并将监护数据发送给医护人员进行诊断和分析,实现孕妇和医生的远程医疗以及母婴健康信息管理。方法:在分析移动监护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评估运用Android系统的可行性;以Android SDK和Eclipse为开发平台,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设计,通过手机、计算机及多媒体的“三网合一”技术,实现母婴信息采集、传输互联、共享、临床诊断以及疾病科学预防等信息管理。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界面友好,运行情况良好。结论:本设计完成了面向母婴个体、临近社区医疗卫生和大型综合性医院集团的综合信息医疗协同平台的构建,通过互动交流模块用户可以与医生进行实时在线交流。

    作者:麦海涛;任婉莹;张慧连;李成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自设计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放射治疗文件的读取和显示

    目的:设计软件实现脱离治疗计划系统(TPS)读取和显示CT和RT结构集(RT Structure)文件,并实现初步的新轮廓勾画功能。方法:独立显示医生勾画的轮廓信息需要将CT图像与RT Structure进行匹配后进行CT与RT Structure的同屏绘制,在RT Structure中添加轮廓则需要首先交互式地获取坐标,将坐标点连接后赋予轮廓内区域唯一的标识,实现新轮廓勾画功能。结果:软件实现了脱离TPS读取和显示数字成像和通信医学(DICOM)格式的CT和RT Structure文件的功能,并可实现新轮廓勾画的功能。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软件可为提高放射治疗剂量的精度奠定基础。

    作者:周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硬化性胆管炎包括一系列以肝内外胆管炎症、纤维化和狭窄为特征的慢性及进展性胆汁郁积性肝病。硬化性胆管炎可以分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和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前者病因未明;后者致病原因不同,包括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缺血性胆管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胆管炎和嗜酸性胆管炎。本研究在文献评阅的基础上,综合了不同系列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表现,强调用系统方法鉴别诊断,提示支持诊断恶性胆道狭窄而非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特征为:①门静脉期相对肝实质明显强化的狭窄节段;②长的狭窄长度(>12 mm);③明显的胆管壁增厚(>3 mm),不清楚的外边缘;④管腔不规则;以及不对称狭窄(70)。排除恶性胆道狭窄后,才是区分PSC和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还应结合人口统计、实验室检查和患者既往病史一并考虑。同时也讨论了磁共振胆管造影和内镜胆管造影在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作用以及治疗选项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艳;董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模拟训练模型的环境保护设计现状及改进初探

    分析医学模拟训练模型环境保护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从配件设计、模块设计、模型体积设计、模型回收以及制造材料5个方面阐述医学模拟训练模型的环境保护设计存在的缺陷,探讨改进方式。通过省略多余配件、设计可更换多模块的综合嵌入式全身模拟人模型、缩减模型体积、建立回收渠道以及使用可降解材料等方法,通过多环节优化实现目标,可以使医学模拟训练模型更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作者:郭璐;钟春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子筛制氧机在医院氧气供应中的应用

    探讨分子筛制氧机制氧在医院氧气供应上的可行性,基于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技术与深冷法制氧技术的原理,比较两种制氧方式在国家法规、安全性、方便性及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劣。与传统钢瓶供氧与液态氧集中供氧相比,分子筛制氧机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寿命长、可避免传统供氧方式的诸多缺点。比较分子筛制氧与钢瓶供氧及液态氧集中供氧的资金投入,以中型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年氧气消耗量约180000 m3,钢瓶供氧氧气价约为5.5元/m3,10年氧气费为990万元人民币;液态氧购置单价约2000元/吨,折合成氧气约5元/m3,10年氧气费用约900万元人民币。因此,分子筛制氧机为新一代制氧设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医院氧气供应提供更好的选择。

    作者:金鑫;章玲;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

    目的:基于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结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特点,设计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预防性维护、维修辅助决策、维修配件管理、故障库、实践培训、成本分析及工作量统计等环节存在的管理难题。方法:利用VBA应用程序编程技术,实现数据库交互,针对解决建立标准化维修过程、电子化文档管理、科学物资保障、综合人员管理、成本分析及智能统计与辅助决策五大问题。构建设备维修管理标准化流程,循证存储的信息,指导设备维修管理活动。结果:该系统实现了设备维修全过程管理和综合性决策分析,为医院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使医院设备维修遵循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求。结论: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医院设备的维修管理过程,对于实现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巍;徐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联体项目重要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索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推进分级诊疗模式,通过区域信息共享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整理目前我国医疗联合体进展情况及国外区域分级医疗的聚焦专题,着重分析我国医疗联合体项目在筹建及持续运营方面存在的诸如引导患者分级诊疗、医学科研数据利用、保障医疗质量以及整合医疗数据等关键问题,并就医疗联合体的筹建及高质量运转提出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合理分配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能,引导患者分级诊疗,建立疾病专科数据中心,通过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保障医疗质量,制定信息标准、整合医疗数据可为医疗联合体项目提供有效支撑。结论: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及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义春;王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砂仁、虎杖及桂枝萃取液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筛选具有体外抑制脂肪酸合酶活性的天然产物,研究中药砂仁、虎杖及桂枝萃取液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细胞株按照不同中药萃取液处理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分为虎杖组、白藜芦醇组、虎杖苷组、砂仁组以及桂枝组;对照组以无血清RMPI1640培养液代替药物。采用CCK-8法观测不同浓度的砂仁、虎杖及桂枝以及其主要成分白藜芦醇和肉桂酸,作用24 h后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砂仁、虎杖及桂枝中60%乙醇提取物IC50分别为24.86μg/ml、153.67μg/ml及178μg/ml;白藜芦醇的抑癌活性强于虎杖,IC50为61.75μg/ml;桂枝的主要成分肉桂酸在低浓度时抑癌活性强。结论:砂仁、虎杖及桂枝60%乙醇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生长,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其中砂仁活性强,效果显著。

    作者:赵光;李珺;杨捷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