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医院婴儿培养箱实施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使其处于安全、有效的工作状态.方法:根据医疗设备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应用FLUKEINCU婴儿培养箱分析仪检测婴儿培养箱性能参数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检测数据以及临床频繁出现故障的实例中显示,婴儿培养箱存在着温度、湿度及电气安全等参数偏离的现象,按照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及时进行调整.结论:婴儿培养箱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必要基础条件.加强婴儿培养箱购进使用前、使用后及维修后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医疗设备达到满足治疗的性能要求的主要环节,为增进医疗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者:严其云;周玉文;彭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部多排螺旋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X射线片、超声检查等临床基本检查:观察组实施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出的胰腺假性囊肿、蜂窝织炎、胃肠道并发症、胰腺出血及胰性胸腹水等急性胰腺炎并发症检出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62.0%,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4,P<0.05);观察组20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中有9例假性囊肿位于胰尾,6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小网膜囊,2例位于胰头,CT表现为病变区域出现类圆形液体样密度灶,边界清晰;蜂窝织炎的CT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且边界较为模糊,周围出现较大范围的不规则软组织样密度灶;胃肠道并发症的CT表现为胃肠道内出现模糊的点条状、片状的软组织密度影;胰性腹水的CT表现为腹腔内液体密度影.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腹部多排螺旋CT扫描可提高并发症检出率,可作为临床评估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冯黎明;杨大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宫腔镜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或阴道B超对剖宫产切口憩室(PCSD)诊断符合率的比较,为临床诊断提供检查方法及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有剖宫产史切口憩室的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先行MRI和经阴道B超两种方式检查,再予宫腔镜明确诊断;分别得出诊断符合率及漏诊率,测量憩室厚度及宽度,并对剖宫产术后PCSD分型,其中厚度<3 mm,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憩室切除修补术;憩室厚度≥3 mm,不予处理.结果:MRI和经阴道B超两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和85%,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经阴道B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75,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MRI检查是目前诊断PCSD佳方法.
作者:刘琴;邱慧玲;谢振芳;陈惠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分析评价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绩效.方法:分析2014-2016年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及数字X线摄影(DR)的数据,以设备在科研和教学任务的使用次数评价其社会效益.应用单机核算方法、投资报酬率法计算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结果:CT、MRI效益良好,总体效益稳步增长;DR总体效益下降,个别DR运行效益较差甚至亏损.针对效益不理想的设备,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及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持续改进方案和建议.结论:社会效益是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医疗设备绩效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对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懿恒;廖云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医学影像专业新生进行认同状况的调查分析,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提供依据.进而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学科社会地位.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填报本专业的主要原因、影像专业评价、性别因素3个维度获取医学影像专业新生专业认同度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加强教育引导建议.结果:本专业新生的专业认同度处于中下水平,对就业形势认识模糊,对职业评价较低,男生情况略差于女生.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议要重视专业认同度的引导、开发信息平台、完善奖励制度及提供多样化就业信息与指导.结论:面临影像学科快速发展和急需人才的趋势,分析新生专业认同度,对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影像人才素质,协助高校建立完善的就业引导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宇;施玥;滕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比较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丛集性头痛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丛集性头痛患者,采取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及单纯治疗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β-七叶皂苷钠及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β-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单纯治疗组仅应用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β-七叶皂苷钠对急性丛集性头痛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5,P<0.05).头痛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急性从集性头痛的平均发作频率、治疗后每次头痛发作的平均时间、达到头痛高峰的平均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332,F=-7.929,F=-7.002;P<0.05).结论:采用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丛集性头痛的效果优于β-七叶皂苷钠治疗和单纯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疗效.
作者:王薇;刘筱莹;王圣军;游雨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剂量监测与控制系统进行技术分析,探讨剂量学系统的质量保证调试方法以及日常维护维修中需要熟练掌握的机器物理逻辑和解决方案.方法:从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机电工程学角度,系统解析医科达Precise加速器和瓦里安高能加速器的剂量监测与控制系统,提出质量保证及维护措施.结果:在机器物理内涵和机电工程具体实现之间,建立以电离室监测为中心的质量监控系统架构,明确开放式和密封式电离室的异同,以及Precise加速器不用PFN伺服的原理.结论:在分析医用直线加速器电离室构造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剂量学系统的质量保证调试方法,为进而建立剂量学系统质量保证体系和维护维修工程学流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明槐;唐志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检查体位优化技术对减少颈部CT带状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因临床需要复查颈部CT患者,使用自身对照试验来对比优化体位与传统体位的差异.优化体位,即肩部外展上提法;传统体位,即标准摆位方法.对优化体位和传统体位的图像伪影进行三分制盲法评分,即严重伪影、中等伪影及轻度或无伪影,并使用秩和检验对评分进行比较.测量图像噪声值,记录检查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体位的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进行评估.结果:优化体位的评分为(2.94±0.243)分,显著高于传统体位的评分(2.0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96,P<0.001);优化体位的图像噪声(7.91±1.17)明显低于传统体位图像噪声(10.6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2,P<0.01);优化体位和传统体位的CTDIvol平均值分别为(8.80±1.29)mGy和(8.77±1.24)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4,P=0.763).结论:颈部CT检查中,通过外展上提肩部的优化体位可减少下颈部的带状伪影,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李丹妮;马亚光;崔湧;李晓婷;具海月;刘玉良;孙应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射频消融(RFA)与微波消融(MWA)分别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RFA和MWA联合TACE治疗的8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RFA联合治疗组(50例)和MWA联合治疗组(35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灶完全坏死率、3月内复发率、1年生存率以及两种治疗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RFA联合治疗组术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平均水平分别为(74.35±39.21)U/L和(118.47±50.45)U/L,MWA联合治疗组术后ALT、AST平均水平(108.82±75.74)U/L和(165.51±110.69)U/L,MWA联合治疗组术后ALT及AST水平高于RFA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5,t=4.631;P<0.05).RAF联合治疗组和MWA联合治疗组术后病灶总完全坏死率分别为77.5%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6,P<0.05).当病灶≥5 cm时RFA联合治疗组和MWA联合治疗组的完全坏死率分别为47.4%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1,P<0.05),且术后局部复发率MWA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RFA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2,P<0.05).当病灶在3~5 cm时RFA联合治疗组与MWA联合治疗组的完全坏死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76,x2=0.224;P>0.05);两组整体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5,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均无差异.结论:在治疗中大原发性肝癌时,MWA联合TACE在完全坏死率和局部复发率上优于RAF联合TACE治疗,但RFA联合治疗组术后比MWA联合治疗组术后肝功能损伤轻微.
作者:徐娟;赵晔;崔永慧;付晓丹;苏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过程中常见伪影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案,提高图像质量,获取优质的CT影像.方法:选取139例患者64层螺旋CT扫描后的影像资料,其中头部伪影38例、胸部伪影53例、腹部伪影29例以及盆腔伪影19例,对CT图像伪影的形态和成因逐一进行分析.结果:头部伪影包括:射线束硬化伪影24例、探测器故障伪影1例、斑马样伪影2例、运动伪影1例、金属伪影10例;胸部伪影包括:射线束硬化伪影8例、部分容积效应伪影9例、光子不足伪影9例、欠采样伪影1例、散射伪影3例、运动伪影21例、金属伪影1例、投影数据不完全伪影1例;腹部伪影包括:部分容积效应伪影10例、散射伪影5例、运动伪影4例、金属伪影10例;盆腔伪影包括:光子不足伪影5例、金属伪影14例.分析产生伪影的原因,主要为设备固有因素与检查技术因素两类;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的伪影与设备固有及成像检查技术的诸多因素有关,优化扫描技术参数,可有效消除、抑制或避免图像伪影,获得优质图像.
作者:钱根年;陈自谦;付丽媛;赵春雷;陈蕾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主动脉智能跟踪触发扫描腹部个性化方案的影响因素和强化效果.方法:前瞻性地选择165例上腹部病变患者行膈顶区智能追踪上腹部增强检查,触发点阈值设为100 HU,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剂浓度、流速、剂量、触发时间、延迟时间及扫描触发值,测量动脉期左右心室及腹主动脉上下区CT值,分析触发扫描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增强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触发时间受心率影响大;动脉期延迟时间与主动脉上、下CT值密切相关;采用二分类回归分析心率对腹主动脉强化幅度影响大;心率60~79次/min和心率80~99次/min用3 ml/s低流速,对比剂量略减少主动脉强化效果相对好;用4 ml/s高流速增加对比剂量能得到较好的主动脉强化效果;心率<60次/min,则主动脉强化效果好.结论:对不同心率选择适当的流速和对比剂用量,即可获得良好的腹部增强强化效果,又可减少造影剂流速、剂量不恰当使用给检查者带来的代谢负担.
作者:陈文静;孙亮;范海涛;徐蕊;张文馨;李学栋;张丽;燕桂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医院医疗设备巡查的基本方法、内容和措施,从而确保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方法:根据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制定医疗设备巡查制度,规范医疗设备巡查项目、巡查流程及巡查报表的模板.结果:通过巡查体系的改革,2015年医院设备经风险评估后需巡查的设备近5000台,巡查的不合格率逐渐下降,其中时钟、台账及标签的差错率显著减少.结论:应用JIC管理模式,有效保证了巡查工作落在实处,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风险得到及时控制,对构建规范的定期巡检体系,推动医院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海丹;彭文献;高思;王上东;陈朝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0为临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指标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及疗效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患有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收治时间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行有创通气方案至逐步脱离呼吸机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以GCS=10分时为标准拔除气管插管,将GCS<10分时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改为GCS≥10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无创通气方式,观察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及呼气末正压;观察两组患者在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住院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拔除插管前后比较血气分析指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6,x2=1.274;P>0.05);但PSV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2,x2=2.652;P<0.05);观察组患者少于对照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3,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63,P<0.05).结论:以GCS评分≥10为临界,对COPD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指标可以指导临床早期拔管,利于改善患者恢复状况及减少相关疾病发生.
作者:胡晓霞;何艳梅;努尔比亚·阿合依提;张建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应用3D打印技术,解决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因小配件损坏而导致设备无法使用的问题.方法:以监护仪按键的修复为例,通过3D建模、打印制作等步骤制作损坏配件.结果:经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配件可以替代原配件,其强度和性能均能满足临床科室需求.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零配件损坏缺失问题,在临床工程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作者:葛琴;续大伟;赵润萍;吉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双源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CT造影(DSCTV)与多普勒超声(DUS)诊断下腔静脉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诊断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对其进行DSCTV检查,其中原始图像数据均采用多模式图像重建分析;在DSCTV检查前、后一周,所有患者均需要实施下腔静脉和双下肢深静脉DUS检查;其中22例患者额外采取下肢深静脉X射线数字缩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DUS和DSCTV之间对DVT所得的诊断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其Kappa值=0.784.DUS对下肢DVT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3.4%、86.7%和91.6%,均低于DSCTV下肢DVT的灵敏度(97.2%)、特异度(91.1)和准确率(95.6%).通过绘制两者的ROC曲线可得出DUS的AUC值为0.897,而DSCTV的AUC值为0.936,两者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43,P>0.05).结论:DSCTV具有独特的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在DVT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剑;陈光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呼吸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模式较传统持续指令通气(CMV)模式在机械通气效率上的优势.方法:采用气体分析仪对相同条件下的PRVC模式、V-CMV模式及P-CMV模式的机械通气情况进行参数测试,分析PRVC模式与CMV模式在通气性能上的差异.结果:在相同测试条件下,PRVC模式对比V-CMV模式可供给大致相同的潮气量,并提供更低的压力和更高的顺应性.PRVC模式对比P-CMV在相同压力下可供给更多的潮气量和略高的顺应性.结论:PRVC模式综合了CMV模式的优点,在保证目标潮气量的同时降低了气道压力,提高了回路顺应性,使得机械通气的效率更加高效,安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作者:司啸辰;王艳;秦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血管外光子照射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66例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进行腕部桡动脉及手掌部位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测定治疗前及治疗5 d、10 d后患者血压、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的数值,观察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高血压患者接受光子照射治疗5 d、10 d后有效率分别是51.72%、89.66%;高血脂患者接受光子照射治疗5 d、10 d后有效率分别是46.67%、86.67%;高血糖患者接受光子照射治疗5 d、10 d后有效率分别是48.08%、78.85%,照射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5 d、10 d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6.80,P<0.01).结论:血管外光子照射治疗能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操作简便、治疗无交叉感染、无不良反应,为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提供一种无创的、新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陈蓓蓓;曾攀;林瑞妍;候燕青;徐岩;张波;胡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为提升麻醉效率与安全性,设计肌松监测系统,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系统硬件设计基于STC89C52RC单片机,由开关电源、压力传感器、A/D模块、液晶显示器(LCD)1602显示屏以及微型打印机等组成主体结构,实现LCD实时显示压力变化及数据打印;软件设计包括系统主程序设计、压力传感器子程序、A/D转换子程序、LCD实时显示子程序以及打印机子程序等.结果:通过对系统的多次测试及改进,可确定该系统运行稳定,压力值在0~100 N之间准确显示.结论:所设计的肌松监测系统能有效地实时监测手术中患者的肌松指标变化,便于麻醉师进行有效的药物控制和改变,提升麻醉效率以及减少术后肌松剂残余的发生率.且外围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作者:齐天白;施惠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制医学计量管理信息系统,探讨计算机技术对医学计量管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建立医疗设备计量与质量控制检测数据库,构建计量质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设备计量质控相关信息的自动获取、传输、存储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医疗设备计量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医学设备计量质控的管理质量.结论:经实践验证,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可实现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信息化,显著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顾睿;李文斐;门述强;刘远;周锦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pCASL)技术评价穴位埋线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穴位埋线治疗前后患者双侧额叶、颞叶、颞顶交界区、顶叶皮质及海马区动脉自旋标记的灌注成像数据,计算其治疗前后相对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双侧额叶颞叶、颞顶交界区、顶叶皮质及海马区动脉脑血流量变化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t左-10.73,t右=-15.72,t左=-6.74,t右=-5.70,t左=-107.62,t右=-5.85,t左=-3.22,t右=-3.47;P<0.05),治疗后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增加,通过穴位埋线可以持续性激活脑部功能区,以达到改善患者功能区脑血流.结论: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以应用于穴位埋线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评价,为临床评估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提供可靠的影像评价指标.
作者:韩秉艳;宋娟;王皓;贾文霄;邓佳敏;王云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及对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例),对两组影响预后的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农民居多,41例(占97.62%),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主要症状为纳差、乏力、全身酸痛等,主要体征为淋巴结肿痛,肢体震颤,皮下出血.42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均有升高.其中21例淀粉酶升高,6例肾功能损害.治疗后42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1,t=12.979;P<0.001);其中存活40例,死亡2例.死亡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生存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281,P<0.001).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并常伴实验室指标异常;血小板显著下降、凝血功能及肌酶明显升高是导致SFTS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陈国胜;胡立芬;许夕海;李家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LAN)诊断的成像对比,并评价256层3D-CTA对LAN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在神经外科诊断疑似为LAN且均接受3D-CTA和3D-DSA检查的患者.以3D-DSA技术检查作为参考标准,来评价3D-CTA技术对发现LA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比较3D-CTA与3D-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上的差异.结果:3D-CTA与3D-DSA在LAN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3D-DSA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所见情况,80例患者中共有68例终确诊为LAN85个.其中单发动脉瘤46例,多发动脉瘤22例.动脉瘤直径为1.2~21.5 mm,平均直径为7.8 mm;<3 mm的动脉瘤23个(占27.1%),3~5 mm的动脉瘤38个(占44.7%),5~10 mm的动脉瘤18个(占21.2%),10~25 mm的动脉瘤6个(占7.1%).3D-CTA技术准确检出动脉瘤78个,漏诊动脉瘤7个(平均直径为2.8 mm);CTA诊断准确率为91.8%,灵敏度为88.6%~92.3%,特异度为90.7%~100%,阳性预测值为96.7%,阴性预测值为77.3%.动脉瘤CTA诊断的灵敏度<3 mm、3~5 mm和>5 mm分别为88.6%、92.3%和100%.结论:3D-CTA可以替代3D-DSA进行LAN术前的诊断以及术后的复查,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
作者:齐星亮;刘佳林;宋丹丹;李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超声造影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病理学检查不同分化程度的9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分为高分化组(30例)、中分化组(40例)、低分化组(20例),并对3组造影剂的开始增强时间、开始廓清时间及达峰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将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细胞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开始增强时间分别为(19.13±2.51)s、(19.36±1.58)s和(18.43±2.28)s;达峰时间分别为(35.16±2.25)s、(33.67±2.67)s和(31.79±2.63)s;开始廓清时间分别为(103.4±2.56)s、(76.34±3.78)s和(49.34±3.56)s;3组造影剂的开始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37,F=1.241;P>0.05);3组廓清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7,P<0.05).结论:肝细胞癌超声造影与病理结果对照相结合,能为临床肝癌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潘旭;刘政;何颖;王晓燕;谭开彬;卓忠雄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剂量少分次模式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TOMO)对胰腺癌患者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5例接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采用TOMA刀,PTV、CTV和GTV剂量分别为45~50 Gy、55~60 Gy和65~70 Gy,每周5次,3~4周完成治疗,共15~20次;检测放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和C肽指标;计算胰岛功能指数(HOMA-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放射治疗后胰腺癌患者FBG、HBA1c较放射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9,t=-3.037;P<0.05);HOMA-IR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6,P>0.05);HOMA-B与放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放射治疗前高血糖者(FBG≥6.1 mmol/L),放射治疗后FBG、HBA1c水平及HOMA-IR较放射治疗前升高(t=-2.760,t=-3.598,t=-2.810;P<0.05).放射治疗前血糖正常者,其放射治疗前后各项胰腺内分泌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结论:TOMO高剂量少分次模式放射治疗新发高血糖的胰腺癌患者短期内可导致FBG、HBA1c进一步升高,并诱导胰岛素抵抗增加,但放射治疗短期内不会导致胰岛功能受损.
作者:常远;任刚;何子杰;秦青;夏廷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构建伤病员急救信息平台,以解决海岛等边海防部队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医疗急救能力有限和医疗信息资源缺乏的问题.方法:设计由移动急救端、会诊端、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端、移动电子病历系统等组成的伤病员急救信息平台,并研制移动急救端与会诊端,建立双向远程通联,使战现场急救获得后方医院及时有效支持.将伤病员急救信息平台与后方HIS数据库端连接,实现有效数据挖掘,并建立移动电子病历系统.结果:伤病员急救信息平台将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的网络共享,对伤病员急救的全流程实施远程指导与技术支持,提升医疗救治质量与效能.结论:平时和战时在远离后方医院的急救环境下,伤病员急救信息平台可有效提升突发事件的卫勤保障效能,促进对伤病员的医疗急救质量.
作者:栾震涛;石磊;王锟;韩敏;牛军;丁鸿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案设计,大限度发挥医疗设备的应用效益.方法: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管理过程中各参与科室的需求,设计一套面向全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系统方案.结果:从设备维修、设备档案及设备效益3个方面论述该系统的优势.结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快了医疗设备的维修进程,提高了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意识,提升设备报废处置的透明性,为医疗设备的论证及购置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作者:朱亚红;张红丽;陈冠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B/S)架构放射科工作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根据放射科工作实际流程,通过对放射科工作量统计的需求分析,设计系统各项功能模块,保证工作量统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方法:采用C#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前台界面使用ASP.NET技术设计,利用ADO.NET实现对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连接、查询、插入、更新及删除等操作.结果:以阳性率工作量统计功能模块为例,详细说明阳性率工作量统计模块的数据库及功能模块具体实现过程,并以时间段和设备类型为检索条件,测试系统阳性率工作量统计功能.结论:该系统资源共享性高,易于后期扩展升级,基本实现了放射科工作量统计工作无纸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管理,降低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国军;姬星;郭佑民;杨宏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制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实现将电动助力、防雨、备用电源以及氧气瓶固定等功能与普通医用平车整合.方法:在普通医用转运平车功能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电动助力控制技术、直流逆变技术、防雨装置及氧气瓶固定装置,研制出一款易于操控、速度可调及安全刹车功能齐全的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结果:该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有效解决了普通医用平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因费力经常需要多名转运人员,用力时方向不易控制,雨天转运不便,以及转运过程中缺少供电、氧气支持等问题和不足.结论:研制的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具有新颖性、创新性及使用性,且操作方便,保障安全.
作者:李玉琼;莫群;田君鹏;陈永生;颜燕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利用鱼骨图从管理、物资、时间、财务和人员等要素中发掘存在问题并分析要因,提出有关信息化管理举措,为建立完善的医院科研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福建省某三甲医院2015年各科研组科研试剂消耗量,对其采购金额和占比进行分析.运用RCA并绘制鱼骨图分析科研试剂供应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结果:福建省某三甲医院2015年科研试剂采购金额约为255万余元,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高占23.32%,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高占6.85%,经费支出金额大,且各申购科室根据自身学科发展情况,所购试剂及占比也不尽相同.RCA结果表明存在试剂供应不及时和常现缺货现象、物资管理平台数据库无法实时共享和更新、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人为因素制约信息化管理进程等问题.提出用户为导向、加强科研试剂管理部门间协调、完善物资管理平台功能、周期调价数据共享及科研试剂信息化质量管理与控制5个方面改进对策.结论:科研试剂信息化供应管理与服务模式在医院软实力建设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鉴于目前医院临床和科研部门众多,科研试剂具有使用零散、专业跨度大并分散,难以形成准确溯源、动态追踪及灵活调配的机制,推进综合信息化管理有关资源,优化结构配置,控制成本,保障质量成为科研试剂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作者:林洁;张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手机移动远程会诊终端临床应用中,获得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分析手机移动远程会诊终端的技术基础以及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对手机移动远程会诊与其他方式远程会诊在服务、模式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手机移动远程会诊终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解决患者就医负担、推动落实分级诊疗的积极作用和优势.结论:手机移动远程会诊终端的应用,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投入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随着未来互联网远程会诊、卫星接入会诊和手机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在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博;戴捷;董晓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检验一种通用型slit模体及SPECT质量控制通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方法:使用此种通用型SPECT质量控制通用检测系统和通用型slit模体对两个生产厂商的3台SPECT机型的主要固有性能进行测试(自测),并与厂商专用slit模体及软件的测试结果(厂测)进行对比.结果:①固有空间均匀性:自测与一个生产厂商的厂测结果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与另一生产商的厂测结果差异较大,但分析差异表明自测结果更可信;②固有空间分辨率:3台设备的自测和厂测结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一致;③固有空间线性:3台设备的自测与厂测结果一致性较差,但是自测结果介于两厂商之间.结论:通用型slit模体及SPECT质量控制通用检测系统可靠,且测试结果准确.
作者:姚树林;耿建华;陈英茂;徐白萱;刘亚强;马天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PECT(-CT)场所选址和布局设计,为医疗机构核医学建设中的SPECT(-CT)场所选址和布局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管理政策、SPECT(-CT)技术特点、工作流程及工作经验,讨论SPECT(-CT)场所选址及布局设计相关问题.结果:在医疗机构核医学科建设中,给出了合理进行SPECT(-CT)场所选址及进行各功能区域的布局设计原则及方案.结论:SPECT(-CT)检查需要使用放射性药物,其场地选址与布局设计不同于一般场所,故医疗机构在核医学科建设中除了考虑其工作特点及流程外,还需考虑放射防护的特殊要求,合理进行SPECT(-CT)场所选址和布局设计,为SPECT(-CT)场所放射防护优化提供基础.
作者:耿建华;陈英茂;陈盛祖;田嘉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粉刺性乳痈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征,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27例粉刺性乳痈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增强扫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局限型、单纯型、复杂型的临床分型,观察分析与其相对应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限型、单纯型和复杂型三种临床分型.MRI影像下病灶于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抑脂信号下呈高信号或等高信号,边界欠清晰,增强后病灶全部明确显示.其中局限型8例,局部皮肤无明显水肿增厚表现,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脓肿显示清晰;单纯型11例,患侧乳房较健侧明显增大,可见乳头内缩,增强后病变部位明显强化,脓肿清晰显影,脓腔范围较大,可见胸筋膜轻度强化;复杂型8例,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范围累及整个乳房.结论:MRI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侵犯范围和病情进展程度,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于淼;吴雪卿;万华;邵士君;瞿文超;姜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Philips大孔径CT由系统模体自动化扫描的图像质量数据与Catphan 504模体手动扫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图像质量保证自动化实现的可行性.方法:对2种模体以Philips内置条件扫描,并对Catphan 504模体增加一组标准条件扫描,分析图像的CT值、均匀性、噪声、高分辨率、低分辨率以及层厚等数据之间的差异,并比较时间效率.结果:以内置条件扫描2个模体的CT值为1.53 HU和17.00 HU;均匀性为-0.7 HU和-1.7 HU;噪声为0.61%和0.55%;高分辨率为5.4 lp/cm和6.0 lp/cm;低分辨率(0.3%)为4.6 mm和5.0 mm;层厚(1.5 mm)为1.74mm和1.45mm.标准扫描条件下Catphan 504的CT值为16.30HU,均匀性为-1.3HU,噪声为0.33%,高分辨率为6 lp/cm,低分辨率(1%)为2.0 mm,层厚(9.0 mm)为8.63 mm.除CT值有较大差异外,其他结果均满足厂商验收标准或国家标准.两种模体扫描分析所需时间分别为9min和45min.结论:Philips CT自动扫描分析结果能够满足临床对CT图像质量保证的要求,并极大缩短扫描数据分析所需时间,为临床物理师提供方便快捷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具.
作者:殷旭君;李富华;王新;侯娟;刘中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医院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等急救设备的清洁消毒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医院的科学化管理和长远发展.方法:分析集中管理后,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和输液泵的清洁合格率及各科室对其满意度情况.结果:医院对急救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后,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和输液泵的清洁合格率分别是99.25%、99.78%、99.47%及98.94%,各科室对设备使用、设备调配及设备回收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2013年的情况(t=4.18,t=4.62,t=3.86;P<0.01).结论:清洁消毒中心实行对常规急救设备的集中管理后,设备清洁合格率及各科室的满意度明显提升,集中管理模式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俞丽敏;邹萍;于守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引导下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以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3D-DSA引导下介入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产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4.3±3.3)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7.2±5.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3,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2.3±3.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3.7±42.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9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产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92,P<0.05);术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92,P<0.05).结论:3D-DSA引导下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同时可极大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伊超;李丹;秦向英;李佳;刘增良;刘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放射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的表达,动态检测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诊断、疗效以及生存相关性.方法:选取136例NSCLC患者,将29例Ⅰ~Ⅱ期NSCLC患者纳入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组,采用射波刀治疗,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每日每次DT 48~60 Gy,8~15 Gy,1次/d,共3~6次.将107例Ⅲ期NSCLC患者纳入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组,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并联合同步加序贯化疗,PTV处方剂量DT60 Gy,每日每次2 Gy,每周5次;将SBRT组和IMRT组内患者分为sPD-L1表达值高变化率组和sPD-L1表达值低变化率组.同时选取61名健康体检志愿者纳入健康组.提取全部受试者初始状态下和两组NSCLC患者放射治疗中、治疗后不同时间节点血清,行ELISA法检测其sPD-L1表达的浓度水平.结果:初始状态下血清中sPD-L1的表达在健康组、SBRT组和IMRT组分别为176.97 pg/ml、188.44 pg/ml和208.44 pg/ml,非参数检验提示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38,P<0.01).SBRT组和IMRT组患者sPD-L1表达水平在放射治疗后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79,Z=252.161;P<0.01).Kaplan-Meier法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SBRT两亚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9,P>0.05),IMRT两亚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1.427,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证实sPD-L1表达值降低幅度大,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HR=0.381,P<0.05).结论:检测sPD-L1表达对诊断NSCLC有参考意义,放射治疗前后sPD-L1表达值降低幅度大,且是独立、良好的预后因素.
作者:郑伟;刘兵;刘毅;康静波;温居一;杜锐;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Dialog血液透析机(德国贝朗)是一款设计理念较为先进且成熟度较高的透析机.但由于其使用频率高,运行时间长,机内部分管路受酸碱腐蚀和高温消毒等情况的影响,进而导致故障率增加.现就日常维修过程中遇到的消毒失败、消毒温度问题等故障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林江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肿瘤患者数量的日益增长以及对治疗增益比要求的不断提高,放射治疗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目前,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广泛用于肿瘤放射治疗,可极大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效地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而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是IMRT设备中的主要部件之一,由于MLC使用率较高,其故障率较高.因此,做好MLC的日常维护保养,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是保障IMRT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设备使用率,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1-2].
作者:叶柳清;洪文松;李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2000年设计定型的WYD2000野战手术灯主要适用于战地、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以及卫生单位应急手术照明,其具有光源稳定,实用性广等优点[1].随着电子和原材料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部队使用、维修人员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该型手术灯在电源部分尚存在的缺点是:电路系统方面电源线路板的直流外接插口容易发生误操作烧坏电源板;电源电压使用范围窄,援外情况下无法适应交流电110 V的国家和地区,尤其在野外电压和频率不稳情况下手术照明效果欠佳[2].
作者:梁津国;胡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飞利浦IE33彩色超声成像仪是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高端超声诊断设备,具有功能全面,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我国应用广泛[1].临床应用中,当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后,电源故障较为常见,通常呈现开机掉电、开机不上电,甚至涉及到关机信号流的控制等故障现象.现将日常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提出电源非常规故障的解决方案.
作者:谢鹏程;谢卫华;卜祥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野战医疗设备的合理有效管理对于医疗设备的充分使用、妥善保养及平战合理结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在部队的普及,卫勤部队的信息化水平亦越来越高.为实现野战部队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增强卫勤力量以及提高野战医疗效率,对近年来有关野战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的研究做以综述,分析野战医疗设备现状与不足,对加强野战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
作者:江选东;王怡琤;熊光星;刘雅克;严振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脊柱开放性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部位感染已逐渐成为脊柱外科医生不容忽视的一大并发症.如何快速、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切口愈合,是目前脊柱外科医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创面的治疗,对于控制局部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应用被越来越多的文献所报道.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效果评价、应用优势及使用注意事项.
作者:李振;李海峰;石磊;郭子明;何勍;阮狄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利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微核、核质桥、核芽、核分裂指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等细胞组学指标,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探讨不同人群结构、环境、职业暴露等因素对基因组不稳定性、染色体断裂、丢失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的常用方法.现将利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多种细胞组学指标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做以综述.
作者:蔡恬静;刘青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