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老年疑似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低剂量CT(LDCT)扫描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行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和LDCT扫描检查后的121例临床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胸部DR片结果将其分为[DR(+)/LDCT(+)]组(84例)和[DR(-)/LDCT(+)]组(37例),分析两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胸部DR片和LDCT表现,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DR(-)/LDCT(+)]组37例患者胸部DR片呈阴性,LDCT表现分别为弥漫性支气管壁增厚17例,磨玻璃混浊5例,混合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和磨玻璃混浊3例,肺实变范围小者 7例,肺实变位于肺下垂部位6例.[DR(+)/LDCT(+)]组84例患者胸部DR片呈阳性,LDCT表现均为肺实变;肺水肿和胸腔积液分别占16.5%和30.6%;其住院例数、住ICU病房、静脉应用抗生素和病死率分别为84.5%, 22.6%, 95.2%和14.3%明显高于[DR(-)/LDCT(+)]组的54.1%, 8.1%, 2.7%和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5,x2=6.90,x2=9.97,x2=11.02;P<0.05).结论:LDCT扫描对胸部DR片阴性的老年疑似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断具有临床意义.胸部DR片阴性患者LDCT征象多表现为弥漫性支气管壁增厚、混合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和磨玻璃混浊、范围小的肺实变及位于肺下垂部位的肺实变.
作者:李先锋;姜(槟);徐海鹰;杨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碘125(125I)粒子植入术对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32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在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接受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对照组仅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后评价两组间疗效的差异,以肿瘤的影像学变化为依据评价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81,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可显著提高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不增加并发症.
作者:李铁莲;杨蕾;谢玲;陈泓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血流动力学和内瘘成熟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例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头静脉和桡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2个月,根据内瘘成熟标准将其分为成熟组(22例)和未成熟组(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血流动力学数据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和2个月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均有逐渐上升趋势;PSV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5,t=8.231,t=11.068;P<0.05);EDV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6,t=7.044,t=10.581;P<0.05);但术后1周、1个月和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8,t=0.857, t=0.694;P>0.05),血管阻力指数(RI)由术前平均值0.72降为术后2个月的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6, P<0.05);术后1周患者桡动脉和头静脉直径均有所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t=10.05;P<0.05),术后1周桡动脉血流和头静脉血流均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t=8.91;P<0.05).术后1周、1个月和2个月之间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直径和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t=0.93,t=1.02,t=0.85;P>0.05);术后2个月,动静脉内瘘成熟度为73.33%(22/30).术后,成熟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桡动脉直径明显增加.且术后成熟组PSV、EDV及RI与未成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8,t=8.17,t=12.36;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吻合口近心端桡动脉内径、术后、术后1周、1个月桡动脉内径变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广泛用于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对相关血管的评估,术后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够有效评估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
作者:赵楠;姚磊;张浩然;于欣欣;于艳萍;胡静;孙福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集,在皮肤黑色素瘤中进行神经母细胞瘤大鼠肉瘤(NRAS)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471例皮肤黑色素瘤病例数据集,统计患者临床信息、应用cBioPortal网站、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集进行突变分析、基因共表达分析、生存期及基因调控网络等分析.结果:在471个病例中,NRAS基因突变98例(占20.80%),其中Q61R为主41例,占41.84%(41/98),Q61K突变31例,占31.63%(31/98),Q61L突变10例,占10.20%(10/98),Q61H突变4例,G12A突变1例,G12D突变1例,G12R突变2例,G13D突变1例,G13R突变2例,其他突变5例.结论:NRAS基因突变在皮肤黑色素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占比20.80%,且以Q61突变为主,占比87.75%(86/98),此位点对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研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琳;倪楠;赵海鹰;姜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系统兆伏级CT(MVCT)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扫描条件的设定.方法:选取1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MVCT扫描时采用不同层厚与范围组合,将扫描和计划图像配准后,对配准部位的进出(LNG)、左右(LAT)、升降(VRT)及旋转(ROLL)4个方向的偏差值进行分析.结果:对于鼻咽癌等靶区长的患者,相同扫描范围4 mm和6 mm的不同扫描层厚在LAT、LNG、VRT和ROLL的4个方向偏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当不同扫描范围为颅底-下颏及喉-锁骨上时,在LAT、VRT和ROLL的3个方向的偏差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5.48,t=-2.56,t=-3.82;P<0.05).对于垂体瘤等靶区短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扫描层厚及范围,配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靶区较长的头颈部肿瘤,可选择较宽层厚减少扫描时间,需关注不同配准区域形成结果的差异;对于靶区短的肿瘤,可采用较窄的层厚提高图像质量,使其易于临床配准.
作者:管秋;刘楠;连欣;李楠;姜斐;邱杰;张福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净化(CVVH)对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CVVH治疗的112例脓毒症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72 h采集血液样本,检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生化指标以及免疫细胞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同时评估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年龄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24 h,脓毒症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所改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41,t=30.457,t=51.390;P<0.05).治疗后24 h和72 h,患者CD3+、CD4+、CD4+/CD8+细胞的百分比增加,治疗后24 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8,t=14.750,t=5.575;P<0.05).治疗后24 h和72 h,患者凝血功能PT、APTT、TT、FIB、INR均降低,治疗后24 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8,t=15.631,t=3.613,t=6.745,t=4.872;P<0.05).治疗后24 h和72 h,患者CRP、BUN、Scr均降低,治疗后24 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03,t=13.186,t=5.721;P<0.05).患者经治疗后24 h和72 h,患者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4,t=7.919;P<0.05).结论:CVVH对于稳定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重建免疫系统稳态、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以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敏;田仁富;邓明强;刘俐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纤维肉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肝脏原发性纤维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肝脏原发性纤维肉瘤的临床、实验室资料、MRI及病理学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肝脏原发性纤维肉瘤的MRI成像特点.结果:肝脏原发性纤维肉瘤发病率低,发病年龄范围广,以男性多见,通常无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背景,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及低血糖症状;MRI表现为肝脏较大肿块,边界多清晰,内部可见坏死、囊变及出血,且无钙化多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少见;增强扫描表现为瘤壁、分隔及实性部分持续强化;病理学表现为梭形细胞肉瘤,免疫组化甲胎蛋白(AFP)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为(+),波形蛋白(Vimentin)为(+).结论:肝纤维肉瘤临床少见,其恶性度较高且预后差,提高对该病的MRI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诊断疾病.
作者:史芳芳;安维民;董景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将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分为观察组(48例),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对所有患儿均于发病15 d内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扫描以及血常规检测,记录并分析所有患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量及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量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观察组发生窦性心律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率异常和总异常人数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两组患儿动态心电图异常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12,P<0.05);动态心电图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异常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78,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冠状动脉扩张程度越大,患儿中性粒细胞数量越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4,P<0.05);且观察组轻度扩张患儿与对照组NLR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6,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改变诊断中存在重要意义.
作者:韩佩荣;刘文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临床确诊为鼻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鼻骨侧位摄影及DTS摄影,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DTS技术对于鼻骨骨折明确诊断72例(占100%),常规DR摄影明确诊断63例(占87.5%),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P<0.05);72例患者采用DTS技术其图像均可清楚显示有线状骨折.结论:DTS技术的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常规DR摄影,对鼻骨骨折的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别克木拉提·马合木提;张钦瑞;哈热勒哈什·安曼太;依丽努尔·依力哈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方法对术后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以就诊时间的先后编号,采用电脑软件随机将其分为超声消融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每组60例.超声消融术组患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治疗,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超声消融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6,P<0.05),但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多,恢复时间明显增长,两组治疗手术时长、失血量和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0,t=1.975,t=1.896;P<0.05).而超声消融术组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消融术虽然在手术治疗有效率上低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但其恢复时间短,且术后妊娠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平;向玲;李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性(MDR)相关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CR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医院确诊为CRC的100例患者标本和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DR相关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拓朴异构酶Ⅱ(Topo-Ⅱ)在CRC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gp、Topo-Ⅱ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RC组织中P-gp、Topo-Ⅱ的阳性率分别为68.0%(68/100)和74.0%(74/100),均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P-gp、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15.0%(6/40)和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08,x2=25.901;P<0.05).P-gp、Topo-Ⅱ在CRC中的表达与CRC Duke's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3,x2=17.961,x2=7.981,x2=3.957;P<0.05),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1, x2=0.018;P>0.05).CRC组织中P-gp和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5,r=0.219,P<0.05).结论:P-gp、Topo-Ⅱ参与了CRC的发生发展,并与CRC多药耐药的发生有关,P-gp、Topo-Ⅱ与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
作者:廉蕊;刘少卿;郑纪宁;代俊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NeuViz 128层CT征象与病理表现关系,以提高NG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3例NG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128层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33例患者中共检出76个NG结节,其中囊性结节7个、实性结节18个、囊实性结节51个;28例患者为多发结节(占85%),其中结节包膜不完整67个(占88%)、钙化32个(占42%),15个(占20%)出现纤维化.增强扫描后显示,7个结节内无强化(4个结节周围见环形强化),4个结节轻度强化,8个结节中度强化,57个结节重度强化;在69个强化的结节中,均匀性强化9个,结节样强化27个,灶内岛状强化21个,灶内无规则不均匀强化12个.病理学证实NG为胶质潴留结节、增生结节或混合性结节,并伴囊变坏死、出血、纤维分隔以及粗大钙化,对应其CT表现分别为囊性结节7个,实性结节18个,囊实性结节51个.结论:NeuViz 128层高端CT能够清晰地反映NG多样的病理学表现,通过对CT轴位扫描及三维后处理征象分析,可以反映NG的病理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高飞;周辉;王传彬;李乃玉;董江宁;王婷婷;魏欣扬;曹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前精细化训练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采用基于术后加速康复(ERAS)的超前精细化康复训练方案.分别于术后3 d、7 d和12 d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ROM)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 d、7 d和12 d的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3,t=-37.27,t=-35.85;P<0.05),VAS评分以及ROM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5,t=22.06,t=22.39,t=-17.43,t=-27.97,t=-35.26;P<0.05).结论:超前精细化训练和传统训练均能有效改善TKA术后的膝关节功能,但超前精细化训练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赵书恒;刘映芬;朱俊志;覃正杰;李良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站立桌辅助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更为积极的上肢作业治疗模式.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偏瘫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能维持静态站立≥30 min的患者,将其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站立桌辅助患者站立位上肢作业功能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坐位下上肢作业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上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对照组治疗2周后仅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2,P<0.05),而FMA、BBS评分均无差异;治疗4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t=5.832, t=5.812;P<0.05).②观察组治疗2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t=5.945, t=4.945;P<0.05),治疗4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2,t=7.123,t=6.123;P<0.05),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③治疗2周后两组FMA、BB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8, t=6.778,t=2.010;P<0.05);治疗4周后两组FMA、BB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t=5.871, t=4.276;P<0.05).结论:站立桌辅助患者站立位上肢作业功能训练与传统坐位下上肢作业功能训练相比,上下肢一体化的上肢作业治疗模式能提高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作者:宋振华;林夏妃;随燕芳;余丹;汪良;甘春苗;张黎;张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及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检查技术,评估子宫肌瘤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多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满足HIFU治疗指征并自愿接受HIFU治疗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4~8周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ARFI检查,根据治疗后4~8周时超声造影和ARFI结果将患者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并根据患者基础资料、一般病情等研究HIFU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各种因素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96例患者中显效42例,有效4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79%.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不同靶皮距、肌瘤位置、肌瘤类型以及肌瘤体积HIFU治疗显效率与非显效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28.254,x2=30.982,x2=31.630,x2=23.670;P<0.05);患者超声造影不同增强类型以及ARFI指数对治疗显效率与非显效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6.402,x2=6.590;P<0.05),但不同年龄、二维超声回声强度对HIFU治疗显效率的影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3,x2=6.29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靶皮距、肌瘤位置、肌瘤类型、超声造影强度、ARFI值与HIFU治疗显效率具有明显相关性(OR=0.128,OR=0.143,OR=0.177,OR=3.695,OR=3.557;P<0.05);而年龄、肌瘤体积则与HIFU治疗显效率无关(OR=0.071,OR=0.052;P>0.05).结论:结合超声造影以及ARFI检查可准确评估子宫肌瘤患者HIFU治疗效果,并且发现患者肌瘤体积、靶皮距、肌瘤位置、肌瘤类型、超声造影强度以及ARFI值均对子宫肌瘤HIFU治疗显效率存在影响,且靶皮距、肌瘤位置、肌瘤类型、超声造影强度以及ARFI可作为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曹辉;牛犇;王海燕;周少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机组冬季冻裂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分析实验室空调供暖系统的基本情况,针对空调设计、热媒温度、水流速、防冻报警及冷风渗透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分析,找出了产生冬季发生冻裂原因为空调机组以制冷为设计参数、热媒温度过低、水流速过低、防冻报警存在误差、新风阀密闭性差以及表冷器排水不彻底等因素.采取空调分冬夏季模式设计、保持热媒一次出水在70~90 ℃、定期维修保养循环泵、加装水过滤器、设置排气装置、使用保温密闭型新风阀、机组彻底排水以及设置旁通等措施后,科学有效地解决了空调机组冬季冻裂问题.结论:针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机组冬季冻裂的问题采取有效可行的对策,能够取得较好的改进效果,提高生物安全实验室保障水平,为今后生物安全实验室空调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谷鑫;李雪柏;王晓雪;崔琮琪;郭晓敏;王欣儒;谭吉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为检测医疗设备电气安全,建立医疗设备电气安全管理办法,确保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的安全、有效和可靠,完善目前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方法:根据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的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标准和国家标准建立电气安全检测系统,针对电气安全性,对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拟定出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结果:按照检测计划完成医疗设备电气检测324台次,合格率为87.6%.对不合格的医疗设备电气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和维护措施.结论:医疗设备电气质量控制方案可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缺乏电气安全环节而出现的各种不规范问题,从而规避由此引出的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张晓峰;曹扬;潘能艳;邹庆辉;汤瑶;姜明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体外诊断试剂冷链温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临床诊疗提供安全可信的检查依据.方法:应用冷库和院内冰箱远程监控及报警平台,对体外诊断试剂入库温控验收、温度验收以及对不合格品种的差异化处理,保证有冷链要求试剂的温度可控性.结果:通过对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的管理,体外诊断试剂在医院得到了有效的监管,其在使用中全程有记录,可追溯,为临床医疗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结论: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和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体外诊断试剂全流程冷链管理不失控,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效保障医院诊疗的安全.
作者:徐智勇;鲁军;高小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腔镜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完善泌尿外科器械管理流程,强化器械的清洗和保养措施;比较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术前腔镜器械准备差错率、零部件遗失例数及医生满意度.结果: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降低了术前腔镜器械准备差错率,零部件遗失例数减少,医生满意度提高,与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351, x2=4.033,x2=67.944;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护理管理模式加强对泌尿外科腔镜器械规范化的管理,能够降低术前腔镜器械准备的差错率、减少零部件遗失例数,并有效提高医生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燕;曾明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历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研究医疗器械故障类不良事件一键上报功能,避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过程中重耗材应用、轻设备故障管理的现象,为患者安全就医提供保障.方法: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为依托,探索研究在医疗机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中增加自动提取医疗设备故障维修信息、一键生成不良事件报告并上报国家监测系统的功能.结果:一键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项目提高了医疗器械故障类不良事件的上报数量和上报效率,确保了不良事件信息的及时、完整和准确,提升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质量,有效对接医疗器械故障维修管理.结论:医疗器械故障类不良事件一键上报系统功能与维修管理对接,为不良事件上报提供了便利途径,实现监管、生产、使用和患者四方受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博;李旭;古凯;孙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大规模脑卒中初筛数据分析,研究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规则模式.方法:采集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控数据中心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初筛数据,运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研究大范围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选择小支持度为0.1%,小置信度为10%,挖掘脑卒中发病的模式规则.结果:在初筛表列举的9个危险因素中,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和脑卒中家族史与脑卒中发病呈弱相关.TIA、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是影响脑卒中发病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当年龄>60岁时,年龄则成为影响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在21个大概率导致脑卒中发病规则模式中的一些危险因素组合此前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规则模式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作者:孙文桥;石磊;何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规范风险控制手段降低呼吸机的临床使用风险,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运用临床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社会技术系统模型等方法,对在用的79台呼吸机(8个品牌,21种型号)呼吸治疗过程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风险调控指标.结果:在从5个维度分析呼吸机临床使用风险的基础上,相应制定出使用操作风险控制规范,使临床工程师从呼吸机、呼吸管路材质、临床使用环境、人为因素等多环节进行风险控制,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临床工程部门应利用技术管理手段对呼吸机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并从临床工程层面进行风险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的临床使用风险,促进呼吸机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作者:严其云;吴剑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图像处理实现磁共振成像(MRI)信噪比及图像均匀性的自动检测,为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检测提供可靠数据.方法:扫描美国体模实验室Magphan SMR 170体模获取图像,采用Matlab平台进行编写迭代法实现图像二值化,并对其执行形态学等操作得到圆形区域边缘,再对其边缘进行细化,计算出圆心坐标,确定感兴趣区域位置后计算其均值和方差,处理数据得到结果,并与手动测量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基于统计学原理,自动检测方法和手动检测方法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且自动检测简便实用、耗时少,人工干预少.结论:基于Matlab的MRI信噪比及图像均匀性自动检测方法客观程度高,可应用于MRI质量检测中,为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检测提供可靠和稳定的数据.
作者:孟奥;赵庆军;徐桓;刘振芹;毛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比较Horn-Schunck光流法、Demons算法、加速Demons算法、水平集算法以及快速自由形变算法5种常用弹性配准方法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例行盆腔放射治疗患者,采集其放射治疗定位时CT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CT图像,利用5种常用弹性配准方法,通过自主编程实施弹性配准,并对配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种常用弹性配准方法平均小均方误差(MSE)减少6.7%~26.0%,平均相关系数(CC)提高2.6%~3.7%,平均配准时间为107.5~220.8 s.结论:Horn-Schunck光流法、Demons算法、加速Demons算法、水平集算法以及快速自由形变算法5种弹性配准方法均取得较好的配准效果,推荐使用Horn-Schunck光流法对放射治疗CT图像进行弹性配准.利用弹性配准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模拟器官运动,是监测危及器官个体化剂量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庞皓文;孙小杨;杨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仪常规质量控制主要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及其意义,使显像仪器处于佳的运行状态,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利用符合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标准的锝99(99Tcm)点源、四象限铅栅模型和Jaszczak断层模型来检测能峰、断层均匀性、能量分辨率、系统灵敏度、中心视野(CFOV)固有积分均匀性、固有线性以及固有空间分辨率等参数,监测仪器运行状态.制定当日、月、半年质量控制方案,对SPECT-CT仪合理质量控制和定期规范化保养,运行系统自带校正程序进行校正.结果:通过近5年对SPECT-CT仪所测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显示,所有性能参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仪器运行正常,能够保证图像质量和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随着仪器使用年限增长,其性能有逐年降低趋势.结论:制定合理及有效的质量控制计划,可有效保证SPECT-CT仪正常运行和图像质量.
作者:李宁;姚忠强;廖光星;杨鸿宇;杨志;陆静佳;方建芸;肖国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18F-FDG PET)-CT对复发性宫颈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治疗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在行IMRT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在3周之内行CT或MR等常规影像学检查,分别根据常规影像(CI)及18F-FDG PET-CT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靶区,对比二者的体积差异.结果:在36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复发宫颈癌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1%,100%和97.2%.18F-FDG PET-CT改变了61.1%(22/36)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14例患者仍进行了IMRT,但放射治疗靶区因PET-CT而发生了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对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是一项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的治疗前再分期诊断手段,改变了部分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林琳;郑容;吴令英;吴宁;李晔雄;张雯杰;刘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酶免疫分析法的自动化程度及精确性显著提高,其在生物医学和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动化仪器依赖性越来越高.科学合理的使用与维修保养可有效地提高仪器性能,延长使用期限,一定程度上降低维修成本[1-2].
作者:万庆;高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吸氧流量计通常安装在高压氧舱外,由于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患者不能准确了解氧气情况,在舱内治疗过程中会询问舱外工作人员吸氧情况,甚至怀疑未吸到氧气,从而引发纠纷现象.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1月安装舱内吸氧流量计后,实现吸氧状态可视,患者可自行监控,并根据流量计显示调整吸氧方式方法,从而达到佳吸氧状态[1-2].
作者:杜晓芹;谢全;张杨;李丽;李帅明;张加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手工清洗手术器械程序繁琐,灭菌质量难以保障,使用清洗消毒器可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减少残留物质对器械的损害,延长器械使用寿命,为患者健康负责,避免发生医疗事故[1-3].同时,减轻了手工清洗的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减少了医院内感染.
作者:刘宇静;唐辉;钟子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健康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日常检查和治疗.目前我国的健康服务市场主要采用以医院为主,以第三方健康运营机构为辅的模式.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性地将健康信息运营服务机构与医院信息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实现健康信息运营服务机构数据中心与医院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疾病预警和预测,通过患者主索引(EMPI)作为线索将患者病历、健康、消费、服务、反馈等信息进行串联,为患者建立全维度信息库,以一体化健康档案为载体,为业务及服务的联动提供信息基础支撑,既能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体验和延伸的医疗服务,也能为医生提供临床诊疗参考和临床科研数据,是一种新型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应用.
作者:范晨皓;郑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设计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应用软件,以实现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各模块功能的运用.方法:以嵌入式Linux系统和数字媒体开发包DVSDK作为系统软件平台,采用系统分层设计,便于按模块实现不同功能.系统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子系统、视频处理子系统、用户交互子系统、存储卡访问子体系及电量监测子系统等.结果:经过临床测试,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的软件系统能够采集JPC格式的图像,分辨率≥1600×1200,视频的H.264格式≥1280×720,实现存储32 GB的图像或者视频,可实时回放观看.结论: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的软件画面清晰,色彩还原性强,能够满足便携式内窥镜视频系统的运用.
作者:王斌;汤栋生;张志芳;许新建;毛坤剑;周文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从结肠CT影像及其高阶偏导图像中提取三维Haralick特征并进行特征寻优,以用于结肠息肉与正常肠壁组织的准确鉴别.方法:从111例确诊的结肠息肉患者的CT结肠镜(CTC)影像数据中共提取387个结肠息肉和387个正常的结肠壁组织作为三维感兴趣区域(ROI),并对其进行三维梯度和曲度变换.从每个ROI的CT图像、梯度图像和曲度图像中分别计算共生矩阵,并从这三类共生矩阵中分别提取60个Haralick纹理特征,共计180个特征.利用基于随机森林(RF)的特征选择策略进行特征寻优,并使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RF和K-近邻(KNN)4种不同的分类器验证优子集的分类性能.结果:对180个特征进行特征筛选,获得37个特征作为优特征子集,利用优特征子集与4种不同分类器进行验证,其区分肠壁和息肉的平均灵敏度均在0.99%以上,平均特异度均在0.98%以上,平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99.结论:基于灰度、灰度梯度和灰度曲度的纹理特征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鉴别结肠息肉与正常肠壁组织,对基于影像的结肠息肉临床筛查与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作者:孟江;卢虹冰;徐肖攀;徐桓;张国鹏;梁正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基于LabVIEW的生命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对手环式监测终端所测量的体征信号进行采集、处理、提取及显示,以对监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救护指导.方法:采用递进式结构进行设计,利用LabVIEW中的TCP/IP协议搭建体征信号接收模块,实现对体温、心电及血氧饱和度信号的处理,并使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心电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结果:系统通过对下位机的生理信号接收并对其进行降噪处理,在血氧饱和度测量方面进行无创检测的尝试,使该系统达到监护人员的要求.结论:通过LabVIEW中的模块能够实现对体征信号的处理,并实现体征信号的存储与读取,使得到的数据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韦哲;董思凡;吕克难;王能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于MIM软件的模板数据库中病例数对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影响,指导临床选取佳病例数构成自动勾画数据库.方法:选取15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在MIM软件中建立a、b、c、d对应的四组患者的数据库,数据库包含CT图像和医生手动勾画的危及器官轮廓信息,另选取10例非数据库患者的头部CT图像进行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与医生手动勾画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采用形状相似性系数(DICE)、豪斯多夫距离及Jaccard距离3个指标评价自动勾画的危及器官.结果:四组数据库自动勾画的危及器官DICE值在0.5~0.9之间,眼球、内耳、口腔、腮腺等器官勾画结果DICE值均在0.8以上.眼球、内耳、颞颌关节、晶体等危及器官或组织的豪斯多夫距离(标准差)均值<0.2.Jaccard距离值随模板数据库包含病例数增多而减小,其中内耳、颞颌关节、晶体和视神经均值<0.4.结论:模板数据库包含病例数越多,眼球、内耳、脊髓、视神经等器官DICE值越高,眼球、内耳、视神经等器官的豪斯多夫距离(标准差)值越小,各危及器官的Jaccard距离值越小.眼球、内耳、脊髓、视神经等危及器官宜选用病例数多的模板数据库进行自动勾画,模板数据库中包含的病例数对脑干、颞颌关节、晶体、口腔、腮腺等危及器官或组织的自动勾画无明显影响.
作者:谷珊珊;田娟秀;王运来;宋明永;王金媛;王晓深;鞠忠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治疗依从性,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信息平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远程诊疗服务.方法:利用无线移动网络,通过蓝牙技术采集经可穿戴家用医疗仪器所获得的患者生理信息数据,使用APP系统进行远程医患在线多渠道沟通,并建立健康档案.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控制达标率从原来的33%提高到70%,患者就诊人数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从原来的29%升高到85%.结论:通过多渠道多媒体的互联平台的应用,整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数据,保证患者能以少的流程完成就诊,方便医生与患者实时沟通,极大提高糖尿病管理的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低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陈皓;郑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为贯彻放射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研发一款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的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应用程序(APP),以方便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信息查询.方法:个人剂量监测信息应用程序在安卓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设计开发,通过手机安装应用程序的方式,访问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数据库接口,读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设计应用程序模块,实现个人监测数据的在线查询功能.结果:设计研发的一款人剂量监测信息APP,可用于手机客户端进行业务操作的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并在部分省市进行初步试用,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放射工作人员能够准确了解自己的受照情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结论: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APP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评价防护效果、提高放射防护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胜男;邓君;王拓;刘晓惠;孙全富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