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对紧急入藏执行卫勤保障任务女兵月经及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lists,SAS)检测女兵精神焦虑状况;通过询问自觉症状、妇科查体及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女兵月经状况.结果 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25.1%,其中非现役人员占主要部分;发生月经失调的比例也较高.结论 高原环境能影响一部分女兵的精神状态,也导致了部分女兵月经失调.
作者:马珍珍;刘艳;刘杰;王锦波;吕宏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灾害心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62例化学品中毒患者和316名现场间接受到影响的群众进行灾害心理救援干预.结果 对比患者接受灾害心理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比现场群众接受灾害心理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受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影响的周围群众实施早期现场灾害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作者:邹圣强;王晶;眭建;魏超;朱世国;董露霖;王芝;陶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对灾害医学知识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方法 以甘肃中医学院全日制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有灾害医学知识学习经历者416人(78.94%),而从未接触过灾害医学知识者有111人(21.06%);不同性别医学生对灾害医学知识的认知情况无差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医学生对灾害医学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在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知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建立灾害医学教育体系,增强相关知识的讲座,培训学生自救互救技能是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作者:赵炳强;李丽敏;魏兴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学习和实施急救技能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昆山市3个企业的300名员工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员工学习和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学习和实施急救技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96.32%的员工自愿参加急救技能的培训,52.21%员工曾接受过急救技能的培训.81.99%的员工表示学习急救技能的动机是为了救命无所求;52.94%员工表示在现场实施急救技能有顾虑,认为只拨打120电话,依靠专业人员更合适.影响员工现场实施急救技能的主要原因是急救技能不自信,担心影响急救效果.结论 企业员工学习急救技能的意愿很高,多方原因致使急救技能在现场的实施率低.持续性、针对性组织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的活动,可满足员工学习掌握各项急救技能的意愿,有效降低现场实施急救技能的顾虑.
作者:管永青;陶秀萍;朱小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内陆救援集体紧急赴藏后4周内疾病发病情况.方法 由1769名人员组成的某内陆救援集体,于赴藏前3个月开始进行针对性的耐缺氧适应性训练.进入海拔4400 m的某模拟灾区后,收集赴藏后4周内发病人员的姓名、年龄、诊断情况等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五官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疾病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5.55%、12.49%、11.02%,疾病构成比分别为29.38%、23.61%、20.83%;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为4.92%,疾病构成比为9.29%,其中包含6例高原脑水肿患者;进入高原前2周内,发病人数较高,2周后发病人数逐步减少.结论 进入高原前针对性的耐缺氧适应性训练能够显著降低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进入高原后前2周内是疾病的高发期,也是急性高原病的高发期.
作者:魏国兴;王同聚;吕宏迪;王锦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是否可作为入藏前后医疗队员的筛查标准.方法 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与位相整续信号平均技术(phase rectified signal averaging,PRSA)对医疗队员进行DC的检测,同时动态检测不同DC值的队员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的变化.结果 以不同DC值进行分组,DC值在4.0 ~4.3 ms和4.3 ~4.5 ms之间的队员△SBP、△MAP、△HR值均不同程度高于DC值在4.5 ms以上的队员;△LVEF%值降低的程度大于DC值在4.5 ms以上的医疗队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4.3 ms和4.3~4.5 ms之间的队员各项指标比较,以及4.5~4.7 ms和4.7 ~5.0 ms之间的队员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原环境对DC值在4.5 ms以下的队员影响比较明显;可以以DC值4.5 ms为临界值,DC值低于4.5 ms的队员是高原低氧易感人群.
作者:唐峰;吕宏迪;王锦波;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建立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横断面整群选取实验组2012-03至2014-03进入急诊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100例和对照组2009-01~2012-01急诊科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或简明损伤定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3的88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开展急诊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及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将实验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重要环节(输血时间、急诊手术时间)、重要指标(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进入绿色通道后30 min内输血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其抢救室抢救成功例数(抢救成功率)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从入院到急诊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严重创伤急诊绿色通道及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患者的诊疗时间、抢救用血时间明显缩短,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改善了护士的护理质量.
作者:罗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根据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和跨区域机动高原卫勤支援保障演练的情况,对高原分类后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原地区灾害救援分类后送的特点,提出了改进高原地区分类后送的一些建议,希望对高原地区分类后送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军;朱祥悌;汤寅;王锦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根据高原卫生勤务的特点和要求,参考某平原地区医疗队近年来多次赴高原地区进行救灾和训练的情况制定70人医疗队灾害救援作业预案.该预案根据任务及功能的要求,可以将医疗队分为9个组,每组执行相对独立的任务.依据环境特点及发病规律制定作业预案是高原救援的基本要求,恰当的分组和协调可以提高整个医疗队的工作能力及效率.
作者:王锦波;李军;吕宏迪;常永庆;汤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研究了灾害中各种不同眼外伤的临床特点、相应的急救处理流程及救援现场建议配备的眼科便携式检查设备.希望能提供合理的眼外伤处理临床路径以应对不同情况下的突发灾害,进一步降低灾害所带来的伤害.
作者:柳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固定种植修复已经成为口腔修复的一种趋势.然而,种植义齿的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粘结固位种植义齿,如何对骨结合界面及上部结构的破坏损伤降至小且能完整的取下牙冠,即可拆卸性非常重要.检索国内外文献,本文从粘结剂种类与可拆卸性、粘结剂的粘结力和可拆卸性、不同拆卸方法对可拆卸性的探索、可拆型实验研究的局限性等方面对粘结固位种植义齿粘结剂与可拆卸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美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分析l例外伤性睫状体全周脱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及其治疗效果,得出结论:并非所有睫状体脱离都必须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孙海华;吴志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笔者采用阿是穴齐刺针法治疗肌肉拉伤4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操作简单,痛苦少,希望可以在灾害救援过程中帮助官兵解决伤情更好的开展救援工作.
作者:顾丹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国消防安全环境严峻,消防员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安全的威胁.如何大限度降低我国消防员的战斗减员,培养高素质的消防队伍,以适应当前消防安全形势的需要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我国消防员培养方面存在的专业消防救援力量欠缺和愈发突出的消防员素质等问题,提出了扩充和调整消防员现役编制、加快和推动消防部队职业化,以及落实和促进消防员职业健康等策略.
作者:樊新海;闫国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正视灾害医学紧急救援工作,积极探讨与之相关的对策措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军队卫生系统参与不同类型的救援工作,系统提出了努力构建与救灾实践相适应的组织指挥、保障力量、救援装备、保障理论体系的对策建议.
作者:周袖宗;李会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4年5月8~9日,为期两天的2014第三届中国航空医疗应急救援国际会议在上海大剧院圆满落幕.此次会议在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交通运输部海上救捞局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和上海峰仕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1 会议目的及与会者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中国航空医疗应急救援事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本届会议主要围绕“中国航空医疗及应急救援的发展动态”和“航空医疗在中国的发展”两大主题展开.来自政府主管机构、国际航空救援组织、医疗转运服务提供商、专业航空医疗与救援装备提供商、直升机、固定翼与轻型飞机公司、航空与通航运营公司以及各地方应急办、救援中心、医院等,国内外近200个组织机构、300多位国内外行业高层及精英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航空救援的前沿发展,共同建立联系促进合作.
作者:中国航空医疗应急救援国际会议组委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非常感谢邹圣强教授对于这篇文章的肯定,很荣幸能有这次交流的机会.首先,我要申明:关于PBL教学法的调查研究的所有数据都是基于我们灾难医学教育[1]实践,并且都是真实有效的,确实值得推广.尽管PBL教学法目前在国际上较流行,但由于PBL教学法取消了讲授过程,因此在我国学生长期习惯于讲授教学模式的教育国情下,PBL教学法目前在国内还难以推广.现就邹圣强教授提出的两个问题回答如下:1 在PBL教学实践中是否遇到困难?
作者:杜鑫淼;胡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迎接联合国国际救援队能力分级复测(INSARAG External Reclassification,简称IER),中国国际救援队经过前期精心筹备以及4月2~8日的专项培训,于4月9日下午3时启动了36小时的第二次自评估演练.此次演练由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对外灾难援助办公室现场协调专家杜伊(Dewey Perks)全程监督指导,并对演练流程、组织指挥和搜救技术细节等进行严格考核.笔者参与了医疗分队演练的全过程,现将演练的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王晓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回顾总结了某内陆救援医疗队在高原执行灾害救援任务时,将柔性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包括任务分配、日常生活谈心及交流等.柔性管理的应用,使护理人员的跨区高原灾害救援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护理团队氛围和谐,积极向上,圆满完成了高原救援任务.
作者:陈静;王锦波;李军;李重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探讨了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立体医学救援的理念和模式,旨在提高灾难发生后院前急救、空中医疗救治、野战外科手术及后送的医学救援能力,力求在短时间内展开高效的立体医学救援.
作者:刘健;王宝成;许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20例急性高原脑水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海拔地区现场救治急性高原脑水肿的方法和疗效.所有患者均给予氧疗、脱水、利尿、激素等综合治疗,有效率100%,无一例致残及死亡.表明综合措施治疗高原脑水肿疗效明确,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快速转运至低海拔地区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同聚;王锦波;苏峰;李军;何明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