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恙虫病致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柳州市人民医院2009-01至2014-07诊断的恙虫病患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 168例患者中,死亡16例(9.52%).发生2个器官系统损害100例(59.52%),3个器官系统损害44例(26.19%),4个器官系统损害15例(8.93%),5个器官系统损害8例(4.76%),6个器官系统损害1例(0.60%),器官损害数量越多,病死率越高.其中,肝、肺、血液系统容易受累.157例多器官损害患者单用多西环素抗病原菌治疗,144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1.72%.结论 恙虫病极易引起多器官损害,及时进行病原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曾诚;张剑锋;黄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等静脉补液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 将390例妊娠中晚期因羊水过少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和对照组A、对照组B,各130例.治疗组采用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等静脉补液,对照组A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等静脉补液,对照组B则采用单纯补液,治疗周期皆为1个疗程(7d),记录治疗后三组的羊水指数、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以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A与对照组B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18%、54.46%及33.08%,三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三组妊娠结局不同(P <0.001),两两比较均不同(P=0.039,P<0.001,P<0.001).三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361).结论 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等静脉补液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传亚;孙秀丽;文彩玲;杨海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为OVCF佳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06至2013-06收治的OVCF患者120例,其中行PVP治疗68例,保守治疗52例.对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应用Stauffer-Coventry(SC)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定.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h、2周、6周、12周及6个月VAS评分及SC评定结果,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h及2周后PVP手术组VAS评分明显下降,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88,P<0.0001;t =5.866,P< 0.0001);PVP手术24h后SC评价优良率(79.41%)与保守治疗2周后(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80,P< 0.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8,P=0.004).结论 与传统保守疗法相比,PVP能够迅速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患者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范兆阳;刘永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山楂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下简称药动学)特征.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山楂叶提取物,在不同的时间点眼后静脉丛取血,预处理后测定血浆中的槲皮素的浓度,经3P97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山楂叶提取物中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二房室模型,槲皮素能在体内较快地被吸收,且有双峰现象的出现,给药后0.25h即达到峰浓度,峰浓度(Cmax)为(1.209±0.298) mg/L,且在3h时出现二次吸收,主要药动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B)=(35.461±13.75)h、周边室到中央室速率常数(K21)=(1.135 ±0.462)/h、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K10)=(0.193±0.252)/h、中央室到周边室速率常数(K1z)=(8.067 ±4.658)/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1.209±0.298) mg·h/L.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浓度准确、简便,适用于山楂叶提取物中槲皮素的药动学研究.槲皮素双峰现象的出现,表明槲皮素在肠道中存在重吸收.
作者:汪慧;顾亚琴;舒燕;钱巧珍;王静;郦红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模型.方法 基于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特点,借鉴美国危机事件应激管理(CISM)体系干预技术并结合救援人员的组织特点,探索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模型.结果 (1)提出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模型的“四级”组织结构;(2)提出心理救援模型“三阶段”干预的运转方式.结论 该心理救援四级组织模型有利于救援人员心理救援管理.
作者:刘秀华;王晓礽;崔红;冯杰;杨清风;刘晓慧;郭渝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作业的洁肤产品.方法 采用GB l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军用洁肤液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军用洁肤液pH值5.82,使用方便,节约用水,符合GB l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对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菌率均达到100.00%;无皮肤急性毒性,无过敏.结论 军用洁肤液是一款适合部队野外执行任务的洁肤净肤产品.
作者:谢红;赵国平;孙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四肢急性创伤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四肢急性创伤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患者96例,采用单盲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组(试验组)48例和曲马多组(对照组)48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来评价疼痛的严重程度及止痛效果.观察比较给药后0、15、30、60、120、180、240 min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评价给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用药后15、30、60、120、180、240 min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083);试验组用药后15、30、60、120、180、240 min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083);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开始缓解平均时间分别为(15.9±10.2) min与(40.8±14.5) min;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组患者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除脉搏外,其他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四肢急性创伤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镇痛效果明确、安全可靠、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志蓉;刘月丽;吕传柱;韩希望;吴国平;彭磊;张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44例以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及其救治方法,并总结救治经验.结果 颅脑损伤中急性硬膜下血肿多,有21例(47.73%),急性硬膜外血肿9例(20.45%),脑挫裂伤7例(15.91%);合并伤数量多的为骨科损伤,共25例(56.82%),其中为四肢骨折多,共18例(40.91%);术后三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恢复良好23例(52.3%),轻度残疾6例(13.6%),重度残疾3例(6.8%),植物生存7例(15.9%),死亡5例(11.4%).结论 优先处理中-重型颅脑损伤,及早手术控制颅内高压,其他部位损伤采取损伤控制手术,积极防治低氧、低血压和创伤致死三联征是治疗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
作者:刘红军;任大力;李海;张茜;李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回顾分析昆明3·1暴恐事件中云南省急救中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做法,提出院前急救信息报告的特点,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突发事件的院前急救和信息报告水平.
作者:李云波;车颖华;孙卉;罗茜;高银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笔者从坚持融合原则、加强“一案三制”及开展科研训练角度总结了军民融合发展提升指挥管理能力、专业保障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和精确救援能力等方面的实践.分析了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生成过程中的经验,以期为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的生成模式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王华;任小东;吕广生;王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亚低温治疗被公认对心脑肺等重要器官有一定保护作用,因而其在心脑肺复苏中应用的比率逐年增加,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临床地位.近年来,亚低温对心脑肺复苏的治疗机制及实施方案是研究热点,虽然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其治疗机制和方案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造成临床研究结果无法横向比较,笔者就亚低温在心脑肺复苏中的治疗机制及方案做一综述.
作者:姚富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所采用的初急救措施,尽早、有效、规范的CPR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对影响CPR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提高CPR成功率、减少致残率,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作者:苟君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报道1例血液透析患者睑裂转移性钙沉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转移性钙沉积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咪;吴志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灾难医学救援基本技术培训又称灾难医学救援的“在职教育”.笔者简要介绍了灾难医学救援基本技术的内容,包括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检伤分类、紧急救治、医疗后送等技术,并对国内外培训的理念和做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作者:赵中辛;Philipp Dussmann;刘中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前,美国创伤救治系统被认为是系统、高效的创伤救治模式之一.笔者首先分析了美国创伤救治体系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从创伤流行病学特征的角度,探讨我国创伤救治体系不能“生搬硬套”美国经验的原因;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创伤医学尚未列入我国学科体系,并已成为制约创伤临床救治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人才培养角度,结合美国创伤医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创伤医学体系建设的未来规划提出建议.
作者:张岫竹;张连阳;陈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埃博拉,本是一条美丽而静谧的河流.如今,它却演化为一种“超级病毒”的代名词.2014年5月,这种丑陋而又凶残的病毒悄无声息地潜入西非塞拉利昂.所到之处,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惨遭吞噬,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家庭支离破碎!
作者:王锦秋;洪建国;张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回顾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对乙基酰胺酚中毒患者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等方面的临床护理经验,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柳雅君;全金梅;燕朋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救援人员的首要任务,而野外生存是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笔者以所在医院灾难医学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为基础,探讨了在灾难教育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的方法和意义,为如何开展开放式的灾难医学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王瑛;赵中辛;李光;李增春;罗怡玮;张欢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