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 国际刊号:2095-6275
  • 国内刊号:10-1158/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201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急救医学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   2015年5期文献
  • 院前急救调度质量控制对救护车空返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调度质量控制对救护车空返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启用新制定的调度质量实施方法,选取统计其2012年和2013年院前急救出车情况,并比较两年的救护车空返率和调度质量。结果2012年共出车13639车次,2013年共出车13245车次,其中2012年空返率高于2013年(19.80% vs 1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2,P<0.001);2012年调度员接警摘机平均反应时间(4.3 s vs 4.1 s),平均受理时间(56.3 s vs 48.0 s)均高于2013年,其中2013年的受理时间大于90 s的次数明显下降(χ2=105.820,P<0.001)。结论通过完善院前急救体制和加强实施中心调度员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空返率、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效率。

    作者:李丽梅;刘菁;胡远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情景式模拟教学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情景式模拟教学在急诊实习医护人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诊科实习医护人员9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实验组教学方法为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3学时,然后由导师设计不同危重患者抢救现场,实习医护人员5人一组,演练抢救流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导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临床授课模式,集中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急诊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医护人员闭卷知识测试及演练考核结果,转科后临床信息反馈情况。结果闭卷知识测试分数为:实验组平均(92.98±2.71)分,对照组平均(85.29±6.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9,P<0.05)。演练考核:实验组6个优;对照组1个优,5个差。临床信息反馈:实验组43个优,2个良;对照组26个优,10个良,9个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75,P<0.01)。结论情景式模拟教学可提高急诊实习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进一步满足现代急诊教学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作者:苟君臣;汪庆;徐春梅;马杰;付成;陈安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案对家兔挤压综合征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筛选不同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方案对家兔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CS)损伤保护效应的佳时间窗。方法选取4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S组)及5个不同IPost方案组( IPA~IPE组),每组8只。建立CS模型,并于解压前游离双下肢股动、静脉,解压后IPA组给予阻断下肢血流5 s,再灌注5 s,共5个循环(即5×5 s/5 s),IPB组5×30 s/30 s,IPC组5×1 min/1 min,IPD组5×5 min/5 min,IPE组3×10 min/10 min,继续观察至解压后24 h。分别于建模前,解压即刻及解压后2、6、12、18、24 h时间点检测家兔血液中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CK)、肌红蛋白( myoglo-bin,Mb)、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的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各IPost组均可降低解压后CS家兔血清CK、Mb和NGAL的含量。在解压后6、12、18、24 h,IPC、IPD组各指标与S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IPC组各指标较IPD组低,但解压后各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CS家兔再灌注前给予1~5 min的肢体远隔IPost对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给予5个循环的1 min缺血,1 min再灌后处理具有佳保护效应。

    作者:王金墙;刘子泉;丁辉;樊毫军;董文龙;宋美娟;侯世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达芬奇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B组传统腔镜甲状腺手术,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T0),插管时(T1),切皮时(T2),开始使用CO2腔镜时(T3),分离瘤体时(T4),撤离CO2腔镜时(T5),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术中用药量,患者的清醒、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情况。结果(1)除T3外,其他时间点两组HR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各时间点两组MAP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A组T1、T3、T5的HR平均值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B组除T3外,其他时间点与T0的HR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除T3外,A组其他时间点与T0的MAP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各时间点与T0的MAP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4)A组的丙泊酚、阿曲库铵用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于B组,A组苏醒、拔管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芬奇甲状腺手术中采用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监测患者HR、MAP,减少全身麻醉用药总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安全性高,能较好地监测麻醉深度和肌松水平。

    作者:巩晶;高成杰;刘健;王建;王惠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72例视神经脊髓炎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分析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NMO)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神经内科72例NMO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程进展和脑脊液等相关检查,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平均发病年龄(36.2±10.3)岁,复发-缓解型病程66例,以视神经炎为首发症状40例;(2)血清AQP4抗体的阳性率为90%,脑脊液AQP4抗体的阳性率为69.4%,30%NMO患者自身抗体谱异常,19.4%患者的脑脊液电泳可见寡克隆区带;(3)脊髓核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胸髓、颈髓、腰髓受累率分别为84.7%、69.4%和19.4%。结论 NMO以中年女性发病为主,病程多为缓解-复发型,血清和脑脊液中AQP4抗体多为阳性。

    作者:房效莉;张进进;吴士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眼表综合分析仪与传统 SchirmerⅠ试验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眼表综合分析仪方法与传统SchirmerⅠ试验方法的检查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干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72只眼)干眼患者依次询问症状,行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和SchirmerⅠ试验检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眼表综合分析仪与SchirmerⅠ试验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双侧检验)。结果观察的患者中,SchirmerⅠ试验滤纸条湿长≤5 mm/5 min的10只患眼中,9只眼眼表综合分析仪测试分级>2级。 SchirmerⅠ试验湿长>5 mm/5 min的62只患眼中,40只眼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分级>2级。23只眼眼表综合分析仪测试分级为2级,但患者有明显的干眼症状。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干眼患者的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等级越高,SchirmerⅠ试验滤纸条湿长越短,两者呈负相关(rS =-0.314,P <0.05)。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和SchirmerⅠ试验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诊断干眼,并客观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其中,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的指标更多,而且无创伤、重复性强,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海华;吴志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出血并发症的急诊处理分析(附27例报告)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 )出血并发症急诊处理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复杂性结石32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3286例患者,27例并发明显出血(0.82%)。出血原因主要为穿刺道选择不理想,有17例(62.96%)。术中出血13例,术后出血14例,反复迟发性出血3例;全组输血共7例,占25.93%(7/27);无中转开放手术及行肾切除病例;24例经局部压迫、输血、抗炎、利尿、止血、绝对卧床休息等治疗痊愈,3例急诊行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治愈。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出血是一种少见且难以预测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需急诊处理,准确判断出血的原因并掌握术中预防出血的操作方法可使其并发症风险明显降低。术后反复出血首先应考虑肾迟发性出血的可能,急诊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解决此类出血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袁超英;黄苏溪;袁杰;闫东;海拉提·阿不都力江;肖华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武警新疆总队医院第一支队卫生队收治的120例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组(对照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组(实验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液量、病死率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G)、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等实验室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输液量为(846.6±230.4)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输液量(2835.1±26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130,P<0.0001);实验组病死率为11.67%(7/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3,P=0.0225)。实验组患者HBG、PLT、HCT均高于对照组,而P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未控制失血性休克能有效改善并维持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徐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讨中国医疗救护员独立从事院前急救的可行性

    通过总结中国现行急救单元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立以医疗救护员(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EMT)+EMT为主要急救单元的院前急救模式的意义,从中国院前急救疾病谱、检伤分类统计结果、急救车空返率与急诊呼叫仅需转运等多种角度,分析了医疗救护员独立从事院前急救的可行性。

    作者:郑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空中医疗救援无缝式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启示

    以北京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空中医疗救援无缝式绿色通道的建设为着眼点,探讨空中救援无缝式绿色通道体系实施和完善的措施。空中救援无缝式绿色通道建设是管理、技术、设备、人员等多方面优化组合的综合体现,空中医疗救援预案的制定及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是提升急救效率、缩短衔接时间,为危重伤病员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

    作者:张新蕾;宋娟;魏建民;程艳芳;魏彦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提高新疆武警总队反恐维稳任务卫勤保障能力探讨

    新疆暴恐事件频发,驻疆武警部队反恐维稳任务繁重。卫勤保障工作难度大,存在反应不够灵敏、联合行动不够协调和救治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反恐维稳任务中卫勤保障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李会同;蒲志贤;赵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现代应急救援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应急救援食品是一种为应对突发事件而设计的食品,能满足绝大多数人对能量和营养的基本需求,缓解饥饿给机体带来的疲劳感,笔者就国内外现代应急救援食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毕珣;王志宏;孙文军;段晓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自制简易呼吸器按压装置和手动吸痰装置救治气管插管呼吸衰竭患者1例

    因受台风“威马逊”影响,海南省人民医院供电设备受损,长时间停电导致呼吸机、心电监护等相关仪器不能工作。因此,总结该医院自制简易呼吸器按压装置和手动吸痰装置成功救治1例气管插管呼吸衰竭患者案例,期望为以后相似情况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王家岸;宋维;黎敏;王莹;杨杰;张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分析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治疗转归。针对ET患者出现胸痛症状的情况,应高度警惕AMI的可能。对已确诊病例,及时药物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孟繁;张剑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治疗应用于重度百草枯中毒的抢救1例

    通过分析1例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 continuous 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治疗应用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以期为此类患者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李霞;全金梅;燕朋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义无反顾,奋勇抗埃--浅析中国援塞医疗队救援实践

    2014年9月16日至1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在塞拉利昂埃博拉疫区开展为期60天的医疗救援,对当地医院进行改造,培训当地医务人员,设计规范的防护、诊治和服务保障流程,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医疗救治任务。笔者分析此次救援的医疗救治措施、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策,为进一步提高烈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供参考。

    作者:秦恩强;贾红军;李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埃博拉病毒病的支持治疗与挑战

    2014年,风声鹤唳的埃博拉病毒病( Ebola virus disease, EVD)疫情在西非肆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的一部分,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派出医务人员于2014年11月15日到达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展开为期60天的抗击EVD的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笔者就EVD的暴发之源、临床特征、支持治疗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经验总结。

    作者:王耀丽;张晓华;刘蕾;刘丁;杨文群;周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关于“救援医学”的英文翻译问题

    1996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纪念唐山抗震救灾20周年救援医学报告会》上,提出了创建、发展现代救援医学的倡议。1999年1月,由李宗浩教授主编的《现代救援医学》经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成为救援医学领域的第一本专著。2001年1月,国家民政部批准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下成立救援医学专业委员会,同年4月,选举产生了由国内从事救援医学的专家组成的救援医学专业委员会。至此,我国救援医学专业及队伍在正常轨道上运行。2001年4月,温家宝同志亲自授旗组建了我国第一支国家级救援队--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参与了国内外若干次重大灾害救援行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郭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抗击埃博拉日记--纪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援利比里亚医学救援队

    跟随着中国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医生们,我被选中并分配到在利比里亚,蒙罗维亚的中国医疗队,并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利比里亚人民携手共同抗击埃博拉病毒病(图1)。

    作者:Joseph Help Gilman;王耀丽;周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型 H1 N1流感病毒感染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

    报道1例甲型H1 N1流感病毒感染合并溶血性贫血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经过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分析表明:对于H1 N1病毒感染可能合并溶血性贫血病例,临床给予血浆置换、机械通气和持续肾脏替代联合治疗(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可有效治愈。

    作者:李国强;李国锋;燕朋波;魏路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Mediflex 加强臂夹持器辅助单人3 D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1例

    通过对1例采用Mediflex加强臂夹持器辅助单人3D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探讨一种“廉价机器人手术”的可行性。 Mediflex加强臂夹持器代替持镜助手能避免图像抖动,提供清晰、稳定的图像,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手术效率并降低手术风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姚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第三届中以大规模灾难事件卫生系统防范与应对研讨会

    背景简介:《2015年第三届中以大规模灾难事件卫生系统防范与应对国际研讨会》(简称:第三届中以医学应急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25日至6月26日在中国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办。会议为以色列国外交部国际发展合作计划(马沙夫计划)2013年意向批准项目,是《自然灾害、疫情暴发、突发公共事件及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大规模人员伤害事件区域性医疗卫生系统防范与应对研究》的一部分,由高峰论坛、中国专场、临床交流及培训科目等内容组成。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