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前应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到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及类别与术后早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0例术前致敏的肾移植患者资料,采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术前DSA,分析术前预存的DSA抗体类别及荧光强度与术后早期AMR的关系.结果术前预存DSA患者22例,单纯Ⅰ类阳性患者9例,单纯Ⅱ类阳性7例,Ⅰ、Ⅱ类均阳性6例,其中10例(45.5%)发生AMR.比较AMR阳性组和AMR阴性组两组间Ⅰ类DSA MFI值,Ⅰ类强阳性DSA(MFI≥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Ⅱ类DSA MF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Ⅰ类强阳性DSA的7例患者中有6例(占85.7%)发生AMR,而术前Ⅰ类DSA轻、中度阳性(1000
作者:赵杰;付迎欣;冯刚;莫春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原核体系诱导表达并纯化人类白细胞抗原-G1(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1)蛋白,研究HLA-G1分子对人B淋巴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究HLA-G1在肾移植受者中B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机制.方法通过原核表达体系,构建表达并纯化HLA-G1蛋白,经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鉴定后,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淋巴细胞内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38.2 kDa,符合HLA-G1蛋白的分子量;人PBMC与HLA-G1蛋白共培养后,随着HLA-G1蛋白浓度的升高(浓度梯度:0、50、100和200 ng/ml),B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别为0.1%、0.36%、0.57%、0.73%.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HLA-G1蛋白,纯度达95%以上,HLA-G1蛋白与人PBMC共培养后,可诱导B淋巴细胞表达IL-10,并具有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对肾移植免疫耐受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毕丽丽;孙玉洁;孔祥瑞;高钰;马锡慧;韩永;肖漓;石炳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离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联合Lifeport灌注处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肾结石后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DCD供肾结石,右肾结石5例,左肾结石5例.碎石手术全程供肾置于冰肾脏保存液中,低压、低温冲洗,钬激光功率为1.2~1.6 J/15~20 Hz.碎石后进行Lifeport机械灌注,而后行肾移植术,移植肾输尿管与受体膀胱常规吻合并留置6 F D-J管.结果 1例患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所有患者术后4周经膀胱镜拔除D-J管,术后随访3~2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移植肾积水,2例患者术后1年移植肾结石复发,但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 离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联合Lifeport灌注处理DCD供肾结石是扩大供肾池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王辉;宋文利;莫春柏;王智平;涂金鹏;赵杰;冯刚;史晓峰;王振;付迎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合并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膜性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认的2例肾移植术后AMR合并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总结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特点和预后,并对比2例患者之间的异同.结果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尿蛋白及血肌酐升高,血清中存在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肾脏病理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炎,免疫荧光示IgG沉积,呈颗粒状沉积于血管袢;免疫组织化学示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抗原染色阳性,电镜下示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基膜上皮侧中-高电子密度的致密物沉积,肾小球袢腔内偶见单核细胞浸润.病例1原发病为膜性肾病,血清抗磷脂酶A2抗体阳性,肾组织中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serum anti-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阳性;而病例2原发病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LA2R抗体阴性,肾组织中PLA2R阴性.结论肾移植术后AMR与MN可同时存在;二者临床及光镜下病理表现相似,但是血清中PLA2R抗体和肾组织中PLA2R抗体染色存在差别,有助于鉴别可能不同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雪;张明超;陈劲松;徐峰;倪雪峰;程东瑞;季曙明;文吉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分析病例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cut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AMR)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AAMR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2例为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阳性,2例为PRA阴性患者,其中3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来源供体,1例为亲属母亲供肾.术后出现尿少,血肌酐升高,经检测PRA、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al antibody,DSA)和移植肾穿刺活检联合诊断为AAMR,经过应用硼替佐米、血浆置换、输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后,其中2例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未能脱离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肾移植术后AAMR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栋;卢峡;朱兰;宫念樵;魏来;王大卫;陈刚;明长生;陈知水;张伟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方法.供体来源严重短缺是限制器官移植发展的一大瓶颈.积极开展器官捐献和亲属活体肾移植,是解决供肾短缺的重要途径[1-2].随着围术期和术后管理方案的不断进步,肾移植逐渐突破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配型和ABO血型的限制[3].
作者:张子健;胡小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为缓解移植器官完全依赖传统司法途径供体的窘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在2007年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陈忠华教授主持的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中国公民逝世后国际标准化自愿无偿器官捐献全国联合攻关项目》[1],在其指导下开始进行器官捐献的相关尝试.经过8年的不断探索,经历了国家对器官捐献工作的一系列调整、完善,本院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 OPO)团队目前基本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作者:董建辉;叶常青;孙煦勇;秦科;李海滨;蓝柳根;曹嵩;黄莹;李美思;李壮江;苏庆东;吴风富;黄晨;廖吉祥;高照;詹军;聂峰;谭庆;赵月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1 前 言体外光化学疗法(extracorporeal photopheresis, ECP)是一种细胞治疗方法,由Edelson于1986年第一次提出并且首次应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随后广泛应用于T细胞介导的疾病治疗[1].目前,ECP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包括心、肺在内的多种同种异体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疾病中[2].ECP的应用前景广阔,被认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疗法,与抗排异药物相比,它的应用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等特点.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ECP在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绍臻;杜国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1 供肾切取小儿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 DCD)供体器官的切取同成人基本一样采用整体切取法,腹主动脉插管注意尽量靠远端或从髂血管置入.输尿管连同膀胱一并切取,尽量保留输尿管周围组织.分离肝肾离断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时保留长度要适当,肠系膜上动脉开口留给供肾一侧.
作者:莫春柏;赵杰;涂金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全球首位,成为肝癌第一大国.肝移植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彻底、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外周血中残存微转移灶在手术过程和术后免疫抑制情况下的加速转移,术后复发率仍高达60%~100%[1]肿瘤复发已成为影响移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2-3].
作者:杨春艳;尹利华;田彦;白兰;王乐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迅速,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器官来源不足的问题[1].目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成为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器官捐献者家属做出捐献的决定往往要经历巨大的思想波动及心理斗争,加上因亲人去世的悲痛情绪,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一现象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的关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对106例器官捐献者家属在捐献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干预,使家属基本情绪稳定,积极面对逝者、家庭和社会.现对器官捐献家属的哀伤护理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杨春艳;尹利华;冯丽彦;白兰;王乐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胆道恶性梗阻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包括原发于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以及转移性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等侵犯胆管所致[1-2].因肿瘤生长快,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肿瘤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对于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为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解决胆道梗阻,而此方法并没有消除肿瘤组织,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4~6个月[3-4].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局部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同时使局部肿瘤组织的血供破坏,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5].利用射频消融技术联合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肿瘤,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6].
作者:金彦;刘子荣;张雅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The Banff 2015 Kidney Meeting Report:Current Challenges in Rej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Prospects for Adopting Molecular Pathology The ⅩⅢ Banff meeting, held in conjunction the Canadian Society of Transplantation in Vancouver, Canada, reviewed the clinical impact of updates of C4d-negativ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 from the 2013 meeting, reports from active Banff Working Groups, the relationships of donor-specific antibody tests(anti-HLA and non-HLA) with transplant histopathology, and questions of molecular transplant diagnostics.
作者:王政禄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尿毒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肾移植.自从美国Murry 1954年成功地进行了第1例临床肾移植以来,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程,全球有近百万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而获得第2次生命.随着肾移植的外科技术日臻成熟,组织配型技术的普遍开展、围术期抗体诱导治疗和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逐渐减少.尽管如此,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作者: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移植外科、移植病理学以及移植免疫学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促进了人们对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Halloran等[1-2]确立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抗体在移植肾排斥反应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石炳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