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疼痛学杂志

实用疼痛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国际刊号:1672-9633
  • 国内刊号:10-1379/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200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河北省优秀期刊
  • 临床医学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年4期文献
  • 医用三氧关节腔注射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IL-1β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医用三氧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滑液和血浆中白细胞间介素IL-1β的影响.方法 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医用三氧组(O组)、玻璃酸钠组(H组)和未注药组(N组).O组膝关节内注入30 μg/ml医用三氧20 ml,H组膝关节内注入玻璃酸钠25 mg,N组未进行膝关节内注药.每周2次,4周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后1周时,抽取治疗侧膝关节滑液和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β的含量.3组患者均口服盐酸曲马朵缓释片进行疼痛治疗.并选择健康志愿者24例为对照组(C组).根据ISOA进行病情和疗效评估.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ISOA评分、滑液及治疗前后血浆中IL-1β含量均高于C组(P<0.05);治疗后O组和H组ISOA评分、滑液中IL-1β含量均比N组及治疗前降低(P<0.05).KOA患者IL-1β表达量与膝关节ISO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8,P=0.008).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医用三氧与玻璃酸钠均可抑制关节炎的炎性反应,减少关节腔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关节滑液IL-1β的含量.

    作者:林建水;林世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半数有效量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半数有效量(ED5o).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采用序贯法泵注右美托眯定,初始剂量为0.8 μg/kg,相邻剂量之差为0.1 μg/kg;C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泵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气管拔管后30 min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D组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经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ED50是0.51 μg/kg,95%可信范围为0.32~0.66 μg/kg.结论 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ED50是0.51 μg/kg.

    作者:杭黎华;束薇薇;陈远丰;孙文晋;施蕾蕾;蔡会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前入路不同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颈前入路不同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A组射频靶点为病变椎间盘患侧中后1/3部,B组射频靶点为突出物基底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与术后1、7d时疼痛程度;术后3、12个月时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行疗效评定.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7d时VAS评分减低,术后3、12个月时JOA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d时比较,两组术后7d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时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同时点比较,术后1、7d时VAS评分和术后3、12月时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病变椎间盘患侧中后1/3部和突出物基底部均是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靶点,两者临床近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魏建梅;王志剑;张达颖;张学学;章勇;刘小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于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于术后1年时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时优效、良效、可效分别为66、28、6例,优良率为94.0%(94/100例).结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作者:王晓英;魏辉;余鸿斌;陈虹帆;曹正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影响.方法 连续硬膜外联合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阻滞镇痛组和药物镇痛组.阻滞镇痛组术后给予持续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药物镇痛组术后按需给予哌替啶肌注.监测术后两组股静脉血流量(BF)、VAS评分及出血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BF术后各时点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6 d时BF均较高(P<0.05).与术前比较,药物镇痛组术后1~6 d时VAS评分升高;阻滞镇痛组术后3~6 d时VAS评分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4 d时VAS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较低(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增多,降低D-二聚体的升高,有利于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叶振海;戴燕;叶青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滑动性神经松动术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 观察滑动性腰神经松动术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松动组22例和按摩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腰椎牵引和腰部按摩,按摩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1次腰部按摩,松动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腰神经滑动性神经松动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 d.于治疗前、后1d分别按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内收位直腿抬高试验角度、下腰痛评定表(JOA score)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松动组患者疼痛、内收位直腿抬高角度和JOA评分改善均优于按摩组(P<0.05).结论 腰神经根滑动性松动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建红;施加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

    目的 观察神经妥乐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后残留疼痛、麻木及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后残留疼痛、麻木及肌无力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妥乐平组每日给予神经妥乐平3.6 NU肌注,连续2周;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口服0.5 mg,3次/d,连续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疼痛、麻木及肌力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疼痛、麻木、肌力程度较治疗前改善,且神经妥乐平组改善优于甲钴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妥乐平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后残留的疼痛、麻木及肌力下降.

    作者:杨娟;蒋劲;熊东林;罗裕辉;梁豪文;李卓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阻滞对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脑损伤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臂丛组(n=21)和常规组(n=21).臂丛组用0.5%利多卡因行患侧臂丛神经阻滞;常规组予口服止痛药、局部理疗、针灸等常规方法治疗,两组的功能锻炼相同.治疗后2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肩手痛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臂丛组优效率52.4%(11/21例)高于常规组14.3%(3/21例)(P<0.05),臂丛组有效率100%(21/21例)高于常规组85.7%(18/21例)(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臂丛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治疗肩手综合征,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肢疼痛,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作者:谢向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镇痛效果

    目的 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硬膜外和静脉术后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方法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组(N组),硬膜外术后镇痛组(E组),静脉术后镇痛组(Ⅴ组),每组25例.于术后各时点记录3组患者的VAS评分、HR、MAP和呼吸频率(RR),以及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与运动时VAS评分、HR、MAP和R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早于E组和V组(P<0.05);Ⅴ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N组和E组(P<0.05).结论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可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炳强;毛庆祥;闫红;刘宿;陈力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PLDD)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术后6个月时采用VAS和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时优良率为93.7%(75/80例).结论 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作者:宋德伟;吴玉东;李凤磊;崔新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颈肩痛的发病机理及运动疗法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慢性颈肩痛患病率的逐年升高和对该疾病认识的逐步加深,关于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疗效的研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其康复作用逐渐受到康复医学界和体育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新相关文献,对慢性颈肩痛的发病机理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颈肩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康复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彭金凤;黄强民;朱传芳;薄成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癌症晚期/生命有限患者的姑息性镇静治疗(五)

    一旦作出镇静治疗的决定,还要进一步考虑诊断逼近死亡,尝试应用预后指数作为指导.患者逼近死亡时必须同时对家属提供支持,“给死亡以机会”是理性的.后事的关怀包括出具死亡证明书等,以及对家属的难题提供专业化的帮助.照护者也需要支持,对各种照护者都必须提供相同心理的对待;要与他们进行优良的交流,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反映事件发生的机会.患者死亡之后帮助他们回顾反省完整的经过,分析和找出能够提高的地方,从而提升整体的关怀质量.

    作者:李金祥;陈慧平;谭芳;周静波;龚琴琴;彭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加入世界麻醉医师联盟大事记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加入世界麻醉医师联盟是几代麻醉学人的夙愿.世界麻醉医师联盟成立于1955年,是全球公认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当时中国的麻醉学会还不是国际麻醉协会、亚太麻醉协会的成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自从谢荣教授于1981年赴德国参加第七届世界麻醉学会议以后,我国大陆麻醉界与世界各国同行的往来逐渐密切,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活动的数量和人数也日益增多.

    作者:李树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记李树人教授从医事迹

    李树人教授从医50多年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满腔热忱,对生命无限敬畏,对医术精益求精.在麻醉的岗位上,他精心地演绎着白衣使者的绚丽人生,把默默无闻的麻醉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出类拔萃.“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在患者眼里,李教授就是一位态度和蔼、医德高尚,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在学生眼里,李教授是一位平易近人、学术精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好老师;在同事眼里,李教授又是一位爱岗敬业、兢兢业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好大夫.李树人教授虽年逾七旬,至今仍然活跃在麻醉的医教研工作中,也是麻醉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作者:李彦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努力探索我国疼痛医学发展之路

    我国卫生部2007年227号文通知“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即确认疼痛医学为医院的一级临床专科.卫生部发文后7年来,我国疼痛医学迅速发展,据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4月,我国已有5 422家二级以上医院成立了“疼痛科”,从事疼痛诊疗业务的医师有21 688人,其中专家469人.我作为从事疼痛诊疗工作多年的一名老“战士”,对这一进步感到十分振奋.但纵观国际疼痛医学的现状和仔细审视我国目前情况,我国疼痛科作为一个一级临床专科才刚刚起步,仍是一个弱势专科.疼痛医学要成为真正独立的一级临床专科和二级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谭冠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神经毁损药局部注射对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神经毁损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对坐骨神经形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n=15):正常对照组(C组)、阿霉素组(Ad组)、无水乙醇组(Aa组)、8%酚甘油组(Pg1组)、10%酚甘油组(Pg2组)、12%酚甘油组(Pg3组)、庆大霉素组(Ci组).在左侧坐骨神经分叉处分别注射各药0.2 ml,各组依次为0.9%生理盐水、5%阿霉素、无水乙醇、8%酚甘油、10%酚甘油、12%酚甘油、400 U/ml庆大霉素.分别于术后7、14、21 d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观察组织学改变、超微结构改变,并于21d时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结果 1、组织形态学:7 d时,除C组外,各组均出现不同炎性改变,并且Ad组、Ci组、Aa组、Pg1组、Pg2组、Pg3组逐渐加重.其他时点除C组、Ad组和Ci组外,各组均较前加重;2、超微结构:各时点除C组外,各组均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变化程度和趋势同组织形态学,Ad组轻于其余组;3、各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均接近为0.与C组比较,各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均降低(P<0.05);与Ad组比较,Aa组、Pg1、Pg2、Pg3及Ci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均降低(P<0.05).结论 与无水乙醇、酚甘油和庆大霉素相比,5%阿霉素在毁损感觉神经的同时,对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及造成的炎性反应较轻,提示其更适合作为神经毁损药物.

    作者:李志华;宛春甫;张建;李志斌;刘小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疼痛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资格认证

    通过对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发展现状与资格认证标准的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急需建立一支适合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模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疼痛专科护士队伍,探讨我国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的模式与标准.

    作者:邓琼;杨晓秋;陈世玉;谭地方;李青;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