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疼痛学杂志

实用疼痛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国际刊号:1672-9633
  • 国内刊号:10-1379/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200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河北省优秀期刊
  • 临床医学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及痛点注药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及痛点注药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顽固性肩周炎患者3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和肩周痛点药物注射的联合方法治疗,随访1年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1个月时,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145°±11°、92°±10°、49°±17°)均较治疗前(85°±13°、45°±9°、9°±4°)增大,VAS评分(2.6±1.2)较治疗前(6.9±1.4)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1例患者超声可见肩关节腔钙化灶,7例关节腔积液,治疗后1年时,5例钙化灶消失,5例缩小,1例无变化,3例关节腔积液消失,3例减少,1例无变化;治疗后1年时,优效患者12例,良效19例,可效4例,差效3例,有效率为92.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联合肩周痛点药物注射可以有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

    作者:孙国祥;周黎明;张卫平;何新斌;胡平;贺奇志;张赢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4例,A、B两组均在润肠药、肠动力药等基础上分别行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A组先行一侧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4 h后行另一侧治疗;B组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两侧交替,20次为1个疗程.于1个疗程结束后当日、3个月、6个月时评价两组症状积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A组症状积分降低(5.0±1.3)较B组(8.6±2.5)更明显(P<0.05);治疗结束后当日,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1%,79.5%,A组疗效优于B组(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疗效差异更显著(P<0.05),A组疗效更持久,穿刺次数显著减少,并发症更少.结论 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张继春;贾和平;郭英俊;刘翔洲;力仁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以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为对照评价新癀片治疗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以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为对照评价新癀片治疗热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热痹型KOA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塞来昔布组(A组)、双氯芬酸钠组(B组)和新癀片组(C组),每组30例.于服药前、服药3、7及14d时,分别进行膝骨关节症状、体征和关节指数评分评价不同药物临床疗效;于服药前和服药14d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化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并记录整个服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B组和C组治疗7d时和14d时症状总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14d时,B组和C组症状总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的关节疼痛时间、疼痛程度、晨僵和肿胀、上楼梯和下蹲困难状况、大步行距离和膝关节不稳定性8项症状改善均优于A组(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时间点3组体征评分和关节指数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7d时,C组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14d时,C和B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在整个治疗观察期间,仅B组出现5例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16.7%).结论 新癀片在改善热痹型KO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关节功能方面有良好疗效,与双氯芬酸钠均优于塞来昔布,但双氯芬酸钠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者偏高.

    作者:田金阁;徐永明;周瑾;浦少峰;张昕;吕莹莹;杜冬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部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117例,将其按照分层抽样法分为两组,术后静脉镇痛组58例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镇痛组59例采用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镇痛方式下的镇痛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1d时,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并于术后7d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硬膜外镇痛组、静脉镇痛组患者术毕及术后1d时血清IL-2明显下降,血清IL-10浓度明显升高,且在术后7d时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与静脉镇痛均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手术与麻醉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罗炜;王迎斌;李涛;张双银;石翊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官产手术的孕妇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术毕分别应用0.25%、0.375%、0.5%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各20 ml行双侧腹部TAP阻滞,术后各组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术后4、8、12和24 h时的动态和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切口压痛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及TAP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D组比较,A、B、C组4、8h时动态VAS评分、各时点切口VAS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降低,静脉镇痛药曲马多用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TAP穿刺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以低浓度(0.25%)的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可为剖宫产术后提供满意与安全的镇痛效果.

    作者:贺淑君;雷波;王雷;郭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

    目的 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浸润麻醉联合静脉自控麻醉(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30):浸润麻醉加PCIA组(A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评价术后不同时点静态与动态VAS评分,并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患肢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术后96 h内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用量.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术后6~48h静态VAS评分、12~48 h动态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时点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NB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且不影响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钟占鹏;胡维界;高彪华;薛小玲;李娜;吴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临床表现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病程发展受很多细胞因子影响.OA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肌力减弱等.本文现就不同细胞因子与OA临床表现的关联性作一综述.

    作者:邓俊;扶世杰;张磊;张诗意;何浩;周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模式镇痛对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文献综述

    多模式镇痛的概念已成为患者多模式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之有效的多模式术后镇痛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利于机体预后.不同组合的多模式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多模式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强;黄文;周维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疼痛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许多慢性疼痛管理指南指出,在慢性病管理中,没有患者的主动参与,医疗服务不能独立发挥有效性.目前我们对慢性疼痛自我管理的性质和作用缺乏了解和研究.本文就慢性疼痛自我管理策略的性质、有效性证据以及哪些自我管理方式可以促进慢性疼痛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作者:崔晓;王德强;高勇;谭树颖;刘晓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述常用治疗药物和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多由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PHN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较多,但常用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未做归纳总结.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治疗PHN提供参考.

    作者:叶小龙;张爱民;陈云婷;蒋宗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介入技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超声成像技术在疼痛介入治疗领域的应用逐年增多.其主要优势包括可避免患者及操作者的放射线暴露,以及可实时呈现软组织结构,包括神经、肌肉、肌腱和血管等的图像.后者明显提升了超声引导致痛神经阻滞及关节注射的精准性和安全性.由于骨性声影的存在,超声成像技术在用于轴神经阻滞时存在一定局限性.然而在经椎间孔硬膜外腔注射及选择性神经根注射治疗方面,该技术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崔旭蕾;袁青;费昱达;徐仲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亦师亦友 “疼痛”先驱:追忆丁昌汉主任

    我1982年12月毕业于武汉职工医学院,现在叫江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然后留校到附属医院工作,被分配到了麻醉科.从此便有机缘与丁主任相识相知.既是领导又是师友的丁昌汉主任虽然说,经过医学专业五年本科的系统学习,我当时仍然对麻醉不太了解,是不太情愿来的.可想而知,当时整个国内医疗界对“麻醉”学科的认识并不高.

    作者:刘志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国疼痛治疗的先驱之一:丁昌汉主任介绍

    丁昌汉(1934-2004),湖北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武汉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治疗学组委员,《实用疼痛学杂志》编委.擅长老年危重病麻醉和疼痛治疗,参与了我国第一部《疼痛治疗学》一书的撰写,多次参加全国性的疼痛治疗学术会议,撰文交流和发表《慢性疼痛医疗——麻醉科的另一业务项目》、《植物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学中的应用》等论文多篇.借鉴国外的经验应用麻醉学的理论和手段,探讨各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

    作者:柴叶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谁来抚平患者手术后的伤痛:一位资深麻醉科医师的忧患

    “一个疼痛患者的背后,站着一群爱他/她的人们——一个人的痛是一群人的痛,帮助一个人实际上是帮助了一群人!”——写在IASP 2017年镇痛年主题“抗击术后疼痛”发布之际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官网正式发布,2017年世界镇痛年主题为“抗击术后疼痛”.为期1年的活动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术后疼痛的关注并为疼痛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各种资源.

    作者:张咸伟;王聪;孙娇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局麻下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呼吸性碱中毒1例

    局麻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术,术中疼痛诱发呼吸性碱中毒1例,予以低流量二氧化碳吸入后转归良好.

    作者:苍成友;彭星;段瑞;刘鹏飞;李辉喜;钟诗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疼痛本身是一种疾病,故疼痛是术后普遍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转化为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甚至引发抑郁症.应激反应和疼痛在术后第一日达到顶峰,两者相加会导致应激性激素分泌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会发生心血管事件.术后疼痛妨碍患者翻身、咳痰和早期离床活动,也会增加呼吸并发症.2010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发布《术后疼痛管理的专家共识》[1],当时多模式疼痛管理的路径并不清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并未与术后疼痛挂钩,因此有必要就术后疼痛的机制和多模式镇痛管理进行梳理[2-3].

    作者:夏涵;邓硕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无痛医院的建设与实践

    20世纪初,国外提出建立无痛医院的概念.2005年韩济生院士提出加强疼痛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无痛医院在国内开始萌芽.无痛医院是指采用多种技术消除或减轻各种疼痛对伤病员的困扰,其终目的是让人们在医院的整个诊疗过程中远离疼痛与恐惧,让患者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享受舒适的服务.

    作者:钱自亮;陈秉学;曾维安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