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不同镇痛模式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50例,根据不同镇痛模式,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左布比卡因组(B组)和吗啡组(C组),每组50例.术后镇痛模式分别为:A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40 μg(PCIA);B组硬膜外注射左布比卡因0.28 g+舒芬太尼140 μg(PCEA);C组静脉注射吗啡14 mg(PCIA),各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40 ml.比较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和布氏舒适(BCS)评分,记录患者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2、24 h时,B组和C组VAS<3的例数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4 h时,B组和C组的BC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h和6h时,C组的Bromage分级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在12、24 h内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多于A组和C组(P<0.05).A组发生术后嗜睡12例,明显多于B组的4例和C组的2例(P<0.05).结论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采用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较好,优于单纯静脉舒芬太尼与单纯吗啡术后镇痛.
作者:路文胜;罗炜;刘京升;宋晓晖;李星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选择性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胸肋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胸肋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0例,年龄50~ 74岁,体重45~ 90 kg,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脉冲射频组(PRF组,n=20)和脉冲射频联合医用三氧注射组(PRF-O3组,n=20).PRF组依据其带状疱疹及疼痛区域神经节段分布范围行DSA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PRF-O3组给予相同的脉冲射频治疗,治疗毕注射40%浓度的医用三氧5 ml.治疗后如患者VAS评分>3,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0 mg,每次给药间隔8h.于治疗前1d,治疗后1、3、30、90 d时记录患者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记录患者加巴喷丁胶囊使用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SDS及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相同时点与PRF组比较,PRF-O3组VAS评分、SDS及SA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加巴喷丁使用剂量明显减少(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头晕、心慌、胸闷等并发症,PRF-O3组有3例患者注射医用三氧时出现注射部位胀痛,均可忍受,持续约5~10 min自行消失.结论 选择性神经根脉冲射频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患者胸肋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减轻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减少加巴喷丁用量.
作者:李圣洪;张光志;董庆鹏;周小军;杨小龙;王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药物配方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疼痛患者60例,病程<3个月,数字评分法(NRS)评分≥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组和无激素组,每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行责任神经阻滞及皮损区浸润治疗:颈椎、胸椎、腰椎椎旁神经阻滞;无激素组分别用浓度为0.4%、0.4%、0.8%利多卡因5 ml;激素组在上述配方的基础上加入地塞米松3 m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RS评分以及两组优效、良效例数及治疗次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及1年时NRS评分均显著下降,无激素组患者NRS评分由治疗前(7.2±1.1)下降为疗程结束后(1.8±1.2)、随访半年时(2.0±1.5)和随访1年时的(1.7±1.3);激素组由治疗前(7.5±1.4)降为治疗结束后(2.0±1.4)、随访半年时(1.8±1.3)以及随访1年时(1.9±1.2).NRS评分在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优效、良效例数及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时,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宋丽萍;郭寅南;王京慧;李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吗啡复合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鞘内连续注射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镇痛的疗效.方法 癌痛患者80例均接受椎管内镇痛药输注港皮下植入术,并随机分为鞘内泵入吗啡组(A组)、鞘内泵人吗啡复合右美托咪定1.0 μg/ml组(B组)、复合右美托咪定1.5 μg/ml组(C组)及复合右美托咪定2.0 μg/ml组(D组),每组20例.记录4组患者疼痛评分、满意度、吗啡剂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获得满意镇痛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C、D组鞘内植入泵后6、12、24、48、72 h时VAS评分降低(P<0.05),B、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D组鞘内植入泵后6、12、24、48、72 h时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和B组比较,C、D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升高(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对鞘内置入泵的总体满意度C组>B组>D组>A组,其中C组满意度高.B、C、D组72h内吗啡总量较A组明显降低(P<0.05),C、D组的吗啡总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鞘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后便秘、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显著减少.但D组患者嗜睡、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见呼吸抑制和高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鞘内连续注射右美托咪定1.5 μg/ml可加强癌痛患者鞘内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怀奇;李贺;刘纪文;韩卫东;任从才;钱自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医用三氧大自血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 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30例,年龄30~50岁,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医用三氧大自血法治疗组(B组),每组15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1)、治疗后10 d(T2)及治疗后3个月(T3)的TPRI、VAS评分、PPI、HAMD、FIQ及压痛点个数,同时记录住院期间患者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使用总剂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T2、T3时点TPRI、VAS评分、PPI、HAMD、FIQ均较低(P<0.05),压痛点个数较常规药物治疗组少(P<0.05);B组患者住院期间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使用总剂量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 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医用三氧大自血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效果确切,且能减少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使用剂量.
作者:张光志;李圣洪;董庆鹏;周小军;郑婧;王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急诊室股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后疼痛缓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股骨骨折患者57例,年龄29~87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均在急诊室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记录股神经阻滞注药前、注药后10、20、30 min时患者VAS评分,注药10 min后VAS评分未明显下降者增加闭孔神经阻滞.结果 34例患者股神经阻滞组注药后10、20、30 min时VAS评分(4.2±1.2、2.6±1.1、2.4±0.9)明显低于注药前(7.3±1.7)(P<0.05),增加闭孔神经阻滞的23例患者,8例注药后20、30 min时VAS评分(4.1±1.1、3.8±1.2)明显低于注药前(8.0±1.6)(P<0.05),15例患者注药前后VAS评分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急诊室对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疼痛缓解有较好的效果,对股骨上段骨折效果并不太满意.
作者:姚猛飞;管永荣;姜雄华;卢承志;王秋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注射小剂量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关节镜诊治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R组、DR组、SR组(n=40);手术结束时,分别关节腔注射羟考酮2 ml(3 mg)联合0.25%罗哌卡因18 ml(OR组)、地塞米松2 ml(5 mg)联合0.25%罗哌卡因18 ml(DR组)和生理盐水2 ml联合0.25%罗哌卡因18 ml(SR组).于术后4、8、12、24、36h时分别观察静息VAS及运动VAS评分,记录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及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 与SR组相比,OR组和DR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升高、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和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与DR组相比,OR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和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SR组恶心呕吐发生较多(P<0.05),而OR组与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镇痛效果确切、持久和患者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汪涛;周巧林;陶凤禹;叶志虎;刘秀;严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亚甲蓝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骨性膝关节炎患者185例(236膝),其中男56例(69膝),女129例(167膝);年龄48~ 78岁;采用0.1%亚甲蓝20 ml联合透明质酸钠25 mg/2.5ml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全组随访时间3,6个月;对患者膝关节注射前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观察膝关节软骨破坏情况.记录注射前及注射后ld、7d,3个月、6个月时VAS和HS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于注射后6~8h下床活动,原有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P<0.05);注射后各时点VAS和HSS临床评分均较注射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亚甲蓝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邢建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室间隔缺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的患儿10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组(n=54)和常规组(n=54).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术后管理,镇痛组患儿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48 h内疼痛VAS评分、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和静脉镇痛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研究.镇痛组患儿术后12、24、36、48 h时VAS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组患儿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患儿未观察到静脉镇痛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自控镇痛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下直视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疼痛程度、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贺延法;王英;刘永辉;胡伟光;王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传统麻醉与精神药品管理方式存在诸多缺陷,本院引进麻醉与精神药品智能管控系统,使麻醉与精神药品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将其在麻醉科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作者:秦海庆;钱淑雯;薛霄云;祝雪莲;商慧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与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复合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工流产术的受术者60例,随机分为达克罗宁组和奥布卡因组,每组30例,两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后分别行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和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宫颈涂抹和宫颈管注射,记录HR、BP、RR、SpO2,比较术中体动反应、宫颈松弛度、异丙酚用量、术中出血量及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克罗宁组受术者体动反应例数、宫颈松弛度、异丙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奥布卡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应用复合异丙酚比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复合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术中具有镇痛效果好及异丙酚用量少的优点.
作者:朱晓昌;董春莲;张莲洁;徐曼;王宗;郭锡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在各种病因引起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变化中,本文通过微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微血管内皮损伤、微血管增生和微循环灌注障碍4个方面,讨论不同的微循环病变对慢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系统,对治疗慢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少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数据统计分析不当的现象在国内医学期刊中较为普遍,本文对其中几个常见问题作详细介绍.包括:样本量计算的重要性和需要考虑的因素、对秩和检验效力的评价、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应用、Bland-Altman图的一致性比较,以及数据位数的保留.
作者:翟文雯;李民;李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Horace Wells是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Hartford,Connecticut)的一名执业牙医,他被推崇为手术麻醉的第一人.1844年在一次应用笑气(laughing-gas)的巡回演示中,他指出俗称“笑气”的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具有止痛功能.在这个意外发现之后,Wells将一氧化二氮用于开展他的无痛牙科工作,特别是无痛拔牙.1845年1月Wells得到波士顿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的许可演示他的麻醉方法,不幸的是当时他所应用的一氧化二氮的剂量对这个患者的疼痛无效,这使Wells遭受了无尽的鄙视.
作者:郄雅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五、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疾病主要包含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两大类,而后者是难治性疼痛,也是疼痛科的核心疾病.通常认为周围或中枢感觉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会发生神经应激反应,后续则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目前我们对临床上发生的极其复杂的这种异常改变的相互联系、影响,以及所产生的继发性变化过程和结果了解甚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改变和发生机制目前仍然不完全明了,多种机制被认为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这些机制包括离子通道数目和密度变化介导的中枢和周围性敏化,还包括皮层重塑、神经环路脱抑制、神经损伤诱导免疫反应,进而引起细胞和分子的改变.
作者:王家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脉冲射频(PRF)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CI)疼痛模型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假PRF组、PRF-120 s组、PRF-480 s组、PRF-720 s组,每组18只.CCI模型建立成功后,假PRF组仅置入射频针而不进行脉冲射频干预,另外3组分别给予120、480、720 s作用时间的PRF干预(电压55 V、频率2 Hz).测定大鼠制模前、模型成立时及PRF后1、4、7、10、14、17、21d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与热缩足时间(TWL).结果 制模前和模型成立时各组TWL和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成立时各组TWL和MWT均较制模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PRF组比较,其余3组在PRF后4、7、10、14、17、21d时TWL值和MWT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PRF-120 s组相比,PRF-480 s组、PRF-720 s组在PRF后21d时TWL值和MWT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RF-480 s组比较,PRF-720 s组在PRF后21 d时TWL值和MWT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能明显提高大鼠CCI模型的机械痛阈与热痛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明确的镇痛效应;在120~720 s之内,延长PRF作用时间可以提高PRF对CCI大鼠的镇痛效应.
作者:王晓东;薛朝霞;杨保仲;耿宝梁;宋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10月中旬的一篇封面论文,题名为《台湾及亚洲地区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在很大程度上与肝癌相关》,此种中药成分广泛应用在感冒药、止咳药和除湿镇痛药.由此将马兜铃酸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医学界及广大群众中引起了高度重视,引发热议.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于今年10月31日明确表示,“所有把含马兜铃酸药材作为原料生产制剂的企业,都要对其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限期提供评估结论,逾期未能提供评估结论,要停止生产,注销药品批准文号;有评估结论的,要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经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后,对获益大于风险的修改完善说明书,对风险大于获益的予以淘汰.”
作者:柴叶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日间手术向介入、放射和基层延伸,日间麻醉需求不断扩大并逐渐向非麻醉科医生(护士)放开,但令人关注的是麻醉深度的认同和掌控尚未取得共识.日间麻醉是全麻还是镇静/镇痛?选用什么药物进行配伍?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厘清.早在2002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专门制定了《非麻醉医生镇静/镇痛工作指南》[1],将麻醉细分为轻度镇静/镇痛(抗焦虑)、中度镇静/镇痛(清醒镇静镇痛)、深度镇静/镇痛和全身麻醉4个档次.优化镇静/镇痛已成为日间麻醉的佳选项[2].
作者:夏涵;邓硕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作者去年在本刊曾发表《用“右美+”驱动创新镇静/镇痛升级版》的述评文章,原因是近几年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简称右美)从辅助局麻、全麻到术后镇静镇痛,从器官保护、抗炎到改善免疫功能,从临床到基础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我始终倡导的是“右美+”,反对把右美当麻醉主药[1].为引起大家对正确使用此药的重视,现报道因右美使用不当导致术中知晓1例,希望这个跨界药物的使用能回归正确的轨道,防止出现不良事件.
作者:邓硕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一、背景难治性癌痛(refractory cancer pain or intractable cancer pain)又称顽固性癌痛,约占癌痛患者的10%~20%[1].目前,难治性癌痛在国际上尚无公认统一的定义、诊断与评估无统一标准、无明确诊疗流程,且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患者痛不欲生,专科医生束手无策.是临床亟待解决的一类顽固性疼痛.
作者:刘红军;金毅;陈映霞;王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