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7-1040
  • 国内刊号:34-1154/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安徽省2006~2013年围产儿神经管缺陷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06~ 2013年度围生期神经管缺陷(NTDs)变化趋势,以指导今后开展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方法 对安徽省41个市(县)、123所县级及以上助产机构的神经管缺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2006~ 2013年度围生儿NTDs发生率逐年下降,与2006年度比较,2011~2013年度NTDs发生率降低49.79%~65.58%,显著大于2010年前的降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NTDs发生率为6.58/万,城市NTDs发生率为2.34/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74,P<0.01).结论 NTDs发生率逐年下降,农村地区是安徽省神经管缺陷高发地区,应进行重点干预,以进一步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作者:羊乐霞;孔圣华;张悦;张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合肥市高温中暑的发生情况,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Poissi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 2014年合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160例,男性114例(71.25%),女性46例(28.75%),其中轻症中暑115例(71.88%),重症中暑45例(28.12%).年龄16~86岁之间,平均(43.79±16.05)岁,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例占61.88%.中暑者主要为农民60例(37.50%)和工人77例(48.12%).其中7月份中暑病例达116例(72.50%),为中暑高发期.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人数与日高气温、日低气温、日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与日小湿度、日均湿度、日高气压、日低气压、日均气压成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日均气温与高温中暑呈正相关,随着日均气温的升高,发生高温中暑的风险也增加.结论 合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多为中老年男性,7月份为高发期,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

    作者:肖长春;李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芜湖市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芜湖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情况及型别,为防控提供依据并对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集2013年芜湖市手足口病标本490人份,提取病毒RNA,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对病毒RNA进行EV、EV71和CoxA16特异性核酸检测,并从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月份、病例类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90份标本中EV核酸阳性333例,总阳性率为68.0%.333份阳性标本中,EV71型阳性184份,占55.3%;CoxA16型阳性44人,占13.2%;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05人,占31.5%.阳性病原检出高峰在4~7月份,共检出218份,占65.5%;次高峰在11 ~ 12月份,共检出72份,占21.6%.0~5岁儿童EV阳性病例占95.5%.EV阳性病例中,散发病例为主,占85.3%,聚集性病例占14.7%,散发病例和聚集病例EV71、CoxA16、未分型肠道病毒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病例占54.1%,城镇病例占45.9%,农村与城镇病例EV71、 CoxA 16、未分型肠道病毒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年芜湖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株以EV71型为主,0~5岁儿童为高危人群,监测重点时间在4~7月份和11~12月份.荧光定量RT-PCR可快速诊断手足口病病原.

    作者:王共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赣州市2014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奥司他韦耐药株的筛查结果

    目的 分析2014年赣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变异情况,掌握其耐药特性,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赣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的2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One-step 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部分片段,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分析扩增的部分NA基因第275位是否发生组氨酸(H)到酪氨酸(Y)的突变.结果 2014年赣州市2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均为组氨酸,未发生变异.结论 2014年24株毒株均对Oseltamivir敏感,One-step RT-PCR-RFLP方法筛查甲型H1N1流感病毒Oseltamivir耐药株简便可行.

    作者:熊衍峰;李如;李健雄;施勇;胡晓军;廖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黟县2014年孕妇尿碘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监测黟县孕妇尿碘水平,了解辖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为孕妇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砷铈催化法对辖区2014年度100名孕妇随机尿样的尿碘进行检测,应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名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70.1 μg/L,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尿碘中位数≥150 μg/L),100名孕妇中检测到尿碘值<150μg/L的人数占到45.00%.在外务工和非在外务工的孕妇尿碘值<150 μg/L分别为65.79%和32.26%,有统计学意义(x2=10.70,P<0.01).孕妇家中烹调过程中,在菜刚下锅、烧菜中间和菜快熟时分别添加食盐,孕妇尿碘值<150μg/L分别为26.32%、57.69%和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3).结论 黟县孕妇存在一定程度的碘营养缺乏,应对孕妇实施科学补碘,满足孕妇碘营养需要.

    作者:金光辉;张忠心;谭楚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安徽省疾控中心2005~2013年实验室内部审核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内审结果,维持实验室管理体系良好状态.方法 对2005~ 2013年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覆盖管理体系全要素和所有活动10次内部审核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内部审核中共发现109项不符合项,均为轻微不符合;2008年以后不符合项大幅减少,2005 ~2008年与2009年以后不符合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5).设备和记录的控制不符合分别占所有不符合的26%和20%,是不符合的主要因素.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不符合占72%.结论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作者:何兰;许德;许雁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838名健康体检人群的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对合肥地区体检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分析,了解正常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合肥地区来本院体检的838例受试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年龄21 ~88岁,测定腰椎和股骨上段两个部位.结果 男性骨密度异常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女性骨密度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0 ~ 59岁和≥60岁两个年龄组,男女骨密度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岁之前,男性和女性骨密度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后女性骨密度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男性和女性体检者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异常率均增加,女性尤为明显.

    作者:李雪峰;陆思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浓度尿碘的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低砷快速测定高质量浓度尿中碘含量的测定方法,实现尿碘高于300μg/L样品的直接测定,适用于高碘地区高效开展大批量尿碘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结合生化分析仪,自动进样、加试剂和比色检测的优势,进行尿中碘含量的测定,开展相应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验证实验.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300~1 200 μg/L,取样量500 μL,对低、中、高3种不同含量的尿样,精密度实验CV%范围分别为1.86%、1.25%、1.84%.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0%、98.3%、104.5% (n =6),平均回收率为102.3%.结论 该方法仪器操作简单,环境适应性好,检测线性范围合理;亚砷酸的使用量仅为国标法的2%,自动化实验操作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及与有毒试剂的直接接触,使得检测工作安全、高效.该方法实现了自动化检测,检测速度快,适用于高碘地区尿样碘含量的检测.

    作者:徐署东;李卫东;赵立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江西省2008~2014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分析及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运行现状,探讨自动预警信息在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对预警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为完善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规范预警信息的填报,提高传染病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建立和整理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 ~2014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资料进行阳性预测值、预警信息处理质量分析.结果 2008年4月2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共发出79 068个预警信息,涉及43个病种,预警信号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痢疾和麻疹;经现场调查确认暴发/流行事件126起,预警信息阳性预测值0.16%;信号核实卡填报及时率为59.82%,现场调查表填报及时率为57.39%.结论 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运行良好,通过该系统的预警信息,有效地提升了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效率.但目前预警系统的功能有待改进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预警功效.

    作者:方继;胡玲玲;熊小庆;王晓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碘伏消毒液对家兔阴道黏膜刺激的试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碘伏消毒液对家兔阴道黏膜的刺激性.方法 实验组采用三种不同浓度碘伏消毒液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家兔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观察受试家兔阴道黏膜病理变化并评价其刺激强度.结果 5g/L、2.5 g/L、0.5g/L碘伏对家兔阴道黏膜刺激指数分别为2.4、1.7、0.5.结论 5g/L碘伏、2.5g/L碘伏对家兔阴道黏膜刺激强度均为极轻刺激性,0.5g/L碘伏对家兔阴道黏膜刺激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

    作者:杨同金;吴同俊;朱剑华;滕晶晶;叶林;冯学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芜湖市住宿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芜湖市住宿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后微生物污染状况,为住宿场所的卫生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依据国家相应标准,2012~2014年对辖区部分住宿场所开展消毒效果监测,分析各类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后的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共检测住宿场所各类公共用品247份,合格228份,合格率为92.31%.3年合格率分别为90.99%、100%和81.63%.各年度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1);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合格率为94.94%,普通宾馆合格率为87.64%,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7,P<0.05);各类被检测的样品中,毛巾和杯具合格率低,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82.50%和86.11%.结论 芜湖市住宿场所各类公共用品用具各项卫生指标合格率总体较高,普通宾馆用品用具合格率较低.

    作者:张艳;王毅;高朋;查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安徽省枞阳县2008 ~ 2014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来,防治血吸虫病效果.方法 收集枞阳县2008-2014年人群查病、急性感染、耕牛查病、钉螺调查、健康教育、改水改厕、淘汰耕牛等资料,统计分析有关疫情变化.结果 2004 ~2008年枞阳县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62%降至0.42%,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38%降至0,急性感染仅发生6例,2013年后无急性病例;钉螺感染率逐年下降,2013年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但活螺密度降低不明显.结论 枞阳县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地流行因素复杂,钉螺面积大,需继续坚持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作者:施淮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足口病多次感染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多次感染发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个案数据,对阜阳市2013年手足口病多次感染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阜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4 768例,其中多次感染病例511例,多次感染比例为2.0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5月达高峰;不同年龄组间手足口病多次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63,P=0.00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2岁年龄组,占90.80%;两次感染发病时间间隔短11d,长326d,平均(107±77)d,75%的病例再次感染发生在初次感染发病后5个月内;病原学分布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 手足口病存在多次感染现象,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

    作者:庄亚蕾;胡允凯;孙良;万俊峰;梁长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巢湖市流行性腮腺炎空间聚集性分析

    目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巢湖市流行性腮腺炎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巢湖市2010~ 2014年流腮流行病学监测资料,建立GIS数据库.应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对建立的GIS数据库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全局自相关分析提示,巢湖市2010~2014年流腮发病呈现空间聚集模式;2010 ~2014年流腮局部自相关分析共探测出10个高高聚集区,以市区街道为多.结论 巢湖市流腮分布呈现空间聚集性.

    作者:宋玉华;孙美兰;刘益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接种脊灰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例调查分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a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特点为四肢肌肤散布瘀点、瘀斑,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等,主要病因为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目前认为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同时免疫因素也是ITP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2].

    作者:汪思银;钱帮群;葛轲;於秀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芜湖市市区2011年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处在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下设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四个市辖区,目前市辖区常住居民约为157万.为了解芜湖市市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现对2011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为科学制定癌症控制规划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作者:鲍慧芬;朱君君;吕金伟;孟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安徽省2013年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病防控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作为评价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框架的六个主要模块之一[1-2].在中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由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及专业防治机构等组成慢性病防控系统共同实施,其中疾控机构在慢性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疾控机构的慢性病防控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是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慢性病预防控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条件[3].本文旨在分析安徽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现状,比较不同层级疾控中心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差异,为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依据.

    作者:刘志荣;徐伟;吴庆生;查震球;陈叶纪;邢秀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安徽省肿瘤随访工作思考

    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一直居于人类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前列,近些年来更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 000万,现患病例3 000万.在我国肿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四分之一[1].据估计我国2011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 372 175例,发病率为250.28/10万;死亡病例2 113 048例,死亡率为156.83/10万[2].有文献[3]预测我国在未来20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徐辉;吴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山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现状分析及监管对策

    餐饮具集中消毒是一种改变传统餐饮单位各自自行对餐饮具消毒的新型清洗消毒方式,有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统一配送、使用、回收、清洗、消毒、包装、配送等循环的过程.为加强黄山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管,根据原卫生部《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安徽省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基本卫生要求》的规定,于2014年9月对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状开展了一次调查,并对已消毒的餐饮具随机抽样进行检测,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唐厚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芜湖市2014年度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生缺陷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出生缺陷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有遗传和环境因素两大原因,大部分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出生缺陷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和心理负担.为了解芜湖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现将芜湖市2014年度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牛琦娟;王幼玲;张安慧;郑欣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入世10年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状况与防控策略

    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控,我国主要人体寄生虫感染率均降低至较低水平.截止2012年,我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已有上海、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和江苏3个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4个省业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血吸虫病人数已从防治初期的1 000余万降至2012年的24万余例[1];2012年全国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仅182例,表明已经启动的疟疾消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淋巴丝虫病取得的防治成效进一步巩固,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进一步降低[3].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人口流动的日渐加快,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也在逐渐增多.这些寄生虫病病例作为输入性传染源进入我国境内后,必将对已经取得的防治成果带来严重威胁.现就入世后前10年来我国的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李启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病毒)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可以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内脏和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可以转变为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被认为是自脊髓灰质炎病毒消除后,一个重要的嗜神经组织的肠道病毒[1].EV71病毒自1969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以来,在很多地区和国家出现散发病例或小规模的暴发,21世纪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在亚太地区出现大的流行,目前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经历了每两年或三年发生一次的周期性流行.我国自2008年安徽省报告EV71病毒引起HFMD暴发疫情以来[2],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传染病.本文将对EV71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重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陈国平;张进;史永林;曹明华;吴家兵;夏志才;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节水型塑料座便器研制报告

    当前水资源污染和短缺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千家万户和各种公共场所的陶瓷座便器每天要消耗很多水,研制节水型塑料座便器,对我国的节水事业将是一个重大贡献.为此,经过十多年反复探索研制成功节水型塑料座便器,一是解决北方寒冷地区因水箱里的水与坐便器下部的S弯道冻结而阻塞不能正常使用;二是解决农村无自来水和有自来水因停水停电不能正常使用自动水冲装置,可在座便器旁边放置一个水桶,使用水飘舀水冲洗;三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妇女,下蹲如厕有困难的人群提供一种方便如厕装置.该节水型塑料座便器于2014年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乃林;徐业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