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期《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J Clin)上刊登的一篇“美国癌症协会关于前列腺癌早期检测指南”的文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本文针对这篇文章提出环境等因素对前列腺癌的影响.我们撰写的Letter 被《CA CancerJ Clin》接受并在线发表.
作者:韦华梅;王剑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烧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对机体运动与感觉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由于神经损伤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烧伤后神经再生及重构问题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2010年8月,国际烧伤领域权威杂志《Burns》刊登了一篇综述,讲述了烧伤后神经的损伤机制,以及现阶段治疗策略及其局限性.我们研读该论文后,受益匪浅.然而,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我们认为血管性因素在烧伤后神经损伤与重构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血管再生与功能调节的研究有助于神经的再生与重构.
作者:陈瑞;李跃军;李学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便潜血检查是目前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常用方法,2010年9~10月出版的《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CancerJ Clin)上刊载了一篇题为“便潜血检查极具成为结直肠癌筛查工具的潜力”的文章,该文章就便潜血检查阳性率低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三点,并对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我们对该文章进行认真阅读后,就如何提高便潜血检查的准确率及公众的依从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得到编辑部的认可,由此撰写的Letter于2010年8月18日发表在《CA CancerJ Clin》杂志上.
作者:张荣怀;郭海涛;高建苑;裴建明;王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会导致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引流管的使用取决于医师的个人习惯.术后使用引流管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针对这个问题,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提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使用引流管可以显著地降低复发率和六个月内的病死率.
作者:马义辉;费舟;屈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外科”的英文为“Surgery”,源于希腊文“cheirergon”,其中“cheir”为“手”,“ergon ”为“工作”,说明外科是以手操作诊治疾ergon 病的学科,即外科医师用刀和其他器械诊治疾病.神经外科出现于19世纪末,是外科中年轻、复杂而又发展快的一门学科.在许多神经外科巨匠如Havey Cushing、Dandy、Yasargi等的执着努力和追求下,神经外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2].
作者:张建宁;费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从现代军事医学的战略转型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对我军心理学专业人员工作重心转移的思考,即从个体心理健康到组织心理健康理念的转变.文章分析了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人群的结构,提出了面向85%有心理问题正常人的心理服务观念;根据以往研究,提出了军队作战单元组织心理健康的概念、结构;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组织不健康在引发个体心理不健康中的意义;重点论述了组织心理健康对提升部队作战效能、维护心理健康和组织管理上的作用.
作者:路惠捷;苗丹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笔者从动物园“老虎吃人”事故分析可通过人机工效学的研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提出医学专业人员可通过学习和掌握工效学的知识和技术,采用人机工效学的科学方法研究医疗事故,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如何用工效学的方法研究“医师一医师(护士)”团队协作关系、“人-机-环境—任务”关系和“医-患”关系等,高效、安全和舒适地完成医疗作业任务,有效降低居高不下的误诊率和医疗事故,改善“医-患”关系,是我国医学界值得重视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难度医疗作业的开展,医疗工作呈现团队协作、人机匹配和高风险的特点,医学专业人员学习和研究人机工效学显得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在医学高校普及人机工效学教育十分重要.建议在军医大学开设人机工效学课程,力争教会医学生用工效学的观点、方法和技术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并加强人机工效学研究,预防军事作业过程中各种事故的发生,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而服务.
作者:胡文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伤害:一个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已被人们重视.根据WHO 1998年死亡率统计,各种伤害所造成的死亡每年达580万人.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瑞典和美国的综合数据显示:每发生1例伤害死亡时,就有约30人住院、300个急诊病例[1].我国每年至少有2~2.5亿人发生1次以上伤害,其中2.17%~4.51%暂时性失能和0.13%~1.10%致残,其中约100万人终身残疾[2].
作者:王兴泰;张戎;马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包含了两门科学,一是药物治疗学,一是药物经济学.在传统的思维和行为中,更多关注的是临床药物的治疗性,缺少了对药物经济性的顾及和考虑.在医疗费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的今天,不得不用药物经济学的观点重新审视过去的思维和行为.
作者:殷进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人类恶性肿瘤,由于其泛发性,各年龄组全覆盖,耗资巨大,难治性甚至不治性已成为百年来攻而不克的世界难题.近一百年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肿瘤的研究.其中突出的有四部分人做了三部分工作.一部分人刨根究底探寻肿瘤的真正病因或发生机制;一部分人想方设法思寻肿瘤的预警或早诊技术;一部分人不遗余力找寻肿瘤的根治方法;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样样都干,挖空心思、穷其所资、穷其所力、穷其所有,企置肿瘤于死地而后快.
作者:樊代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们课题组经过十余年的系统研究,率先研制出了国内首台能用于早期乳腺癌检查的电阻抗扫描成像乳腺诊断仪,是目前在该研究领域内全世界惟一获得完全市场准入的设备.该成果获得了200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但是,回顾整个研究历程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仍需我们继续刻苦攻关,向着更高水平的研究迈进.
作者:张雯;季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学之义,不在大楼之大,而在胸怀之大,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这是当年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所提倡的大学精神.其实,早他十五年当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早就极力推崇“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大学精神了.可见,北大、清华一创校就站在了学术立校的高起点上,于是,学术流派纷呈,学术思想自由,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自然纷至踏来,名师巨匠相继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科学民主的思想.
作者:胡先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我国医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医家都是因举业不成、国亡不仕或忤权罢官而改从医业终成名家的,正所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明代儒医万全就是这样一位因举业不成、家庭变故,弃举从医而成名的.万全(1499-1582年),名全,号密斋,我国明代著名的临证医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悬壶济世50余载,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病症著称于世,行医足迹遍及罗田、蕲水、英山、麻城、黄冈,远至武昌、郧阳等地,活人甚众,曾两度获知县和布政使赠予的“儒医”匾额.
作者:文颖娟;潘桂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由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董秀珍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十余年的艰辛探喜,在基于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的乳腺癌早期检测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AngelPlan - 1000型电阻抗扫描成像乳腺癌检测仪》于2009年10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该设备的核心技术具有完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并于2007年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国内首台用于早期乳腺癌检查的电阻抗扫描成像乳腺诊断仪.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全诗描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地展现了诗人对剑桥的追思与爱恋.的确,剑桥是一所宁静肃穆、庄严辉煌的世界级学术殿堂.
作者:张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民间常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是药三分毒”始终是中医药发展和病患施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中医药学是一个思想缜密、结构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既是一门技术,又富含哲学思想,在历史上为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中药的毒性呢?
作者:田瑞琴;田孝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当前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措施主要集中于活动期结核患者的快速诊断及治疗方面.虽然这一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肺结核仍然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一大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去寻找引发结核感染的风险因素及早期标志物,以便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并治疗.胰岛素不仅在调节细胞代谢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且能够影响其吞噬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胰岛素抵抗伴发于诸多疾病进程中,但是至今还没有评估胰岛素抵抗与结核感染风险关系的研究.我们认为,胰岛素抵抗可以增加结核感染风险,并且可以作为评判其发展为活动期结核的一种标志物.
作者:师长宏;毛峰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