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参的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近年来药残问题是导致我国人参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人参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是导致药残超标的直接原因.因此,规范人参种植过程中的安全、合理用药是实现人参安全生产、提升人参生产产业化水平的关键和主要环节.本文试图通过我国人参生产中常用农药国内外残留限量标准的比较分析,就如何规范我国人参安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合理用药进行探讨和对策研究.
作者:章强华;董国堃;姚晗珺;孙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人参在表型和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其表型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形态特征;DNA多态性是研究多的,RFLP、RAID和AFLP等分子标记已广泛用于人参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并根据国内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保护人参多样性和采用新方法研究人参基因的建议.
作者:许永华;宋心东;周经纬;杜跃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对龙牙楤木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食用价值进行综述取.
作者:孙涛;张国荣;王彦;张树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对辽宁省本溪县北五味子示范园内三年生成熟期北五味子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及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分析,并在遗传相关的基础上对产量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果穗数、平均穗重、产量、地茎、穗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育种选择潜力大.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果穗数分别与地茎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重问呈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有果穗数、平均穗重、果穗长和比叶重,其中比叶重对产量为负向效应.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主要相关的5个性状中果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效应值大,总间接正向效应值小;果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总间接效应为负,且直接效应绝对值大于总间接效应;果穗长与地茎对产量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均为正向,且总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比叶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值均为负,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数值相差不大.
作者:刘清玮;余春粉;高延辉;王秀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改变煎煮时间,研究黄芩苷的提取工艺,从而确定佳条件.方法:选用单因素水平法,考察提取时间对黄芩苷收率的影响.利用HPLC法测定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黄芩在提取2次,提取时间均为60min的条件下,黄芩的出膏率和黄芩苷的含量高.结论:水提方法合理,收率高,成本低,适用于黄芩苷的提取.
作者:孙仁爽;于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舒心通脉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千年健、丹参、降香、冰片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可靠,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可行,适用于舒心通脉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于丽梅;王明芝;于淑莲;刘玉琴;陆明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文以一年生人参为材料,研究三种生物菌肥不同剂量配比改良农田土壤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生物菌肥配用可提高人参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其中,可提高根重5%~17%,提高总皂苷含量6%~12.1%.
作者:李佳睿;黄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林下山参是人工将人参的种子播种于山林下土壤中,自然生长多年的一类人参产品.生长数十年的林下山参其根形与内在质量可与野山参相媲美.
作者:郑殿家;赵晓龙;田永全;崔东河;朴承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又称刺芹侧耳.具有杏仁香味,菌肉肥厚似鲍鱼,因而得名杏鲍菇.
作者:王秀;刘玲;王厚龙;刘华;刘继霞;陈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据史书记载,人参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参药用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人参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作者:李斌;朴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人参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人参不仅是我们伟大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也是我们的祖先为世界卫生保健事业提供的极为珍贵的药物.
作者:陈福顺;孙文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人性,人类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人参的人性文化,即人参所具有的像人的本性文化.
作者:魏本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