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下午16:00,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于振坤教授带队,组织了以中层干部为核心的13人代表团,走进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科室运营、专科发展及青年医师培养等问题展开了深层次的交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王正敏院士、迟放鲁副院长与北京同仁医院的黄志刚副院长均参与了此次交流.
作者:陈威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13年1月9日中国医师协会成立11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会上指出,维权与自律是医师协会工作的主线,在维权方面,今后协会将着力提高医师自身维权的能力,强化医师在立法、司法中的发言权.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律师介绍,在为医师维权方面,中国医师协会先后开展了医师执业状况调研并向社会反映医师的执业状况,在立法中为医师权益呼吁,为个案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仅靠协会的力量远远不够,要提高医师行业的维权水平更需要广大医师的参与.邓利强说,近年来伤害医师人身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医师的医疗执业.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办公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小儿耳鼻咽喉科学(Pediatric Otolaryngology)是儿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的交叉学科,作为小儿耳鼻咽喉科医师应当接受全面的耳鼻咽喉科教育,能够完成这一领域的每一种手术,还应当具有儿科学知识,如儿童生长发育的机制,生长发育的病理生理学以及小儿的药物治疗学等.而且,作为小儿耳鼻咽喉科医师还应当有耐心的品格,以保证与患儿和他们的父母有良好的接触,这一点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荣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依照患者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是否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将变应性鼻炎(AR)分为轻度间歇性、中重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中重度持续性4种临床类型[1],但临床诊治的对象明显以持续性AR患者居多.尽管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R的循证依据已经非常充分,一直被ARIA指南推荐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尤其是针对持续性AR[1,2],但丙酸氟替卡松鼻用激素治疗持续性AR的临床研究报道仍很缺乏.为此,2011年我们开展了一项专项研究,前瞻收集100例持续性AR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等药物治疗3个月,显示出持续性治疗的明显疗效与临床意义.
作者:左可军;储宇宵;罗鹏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婴幼儿血管瘤是胚胎期血管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发病率占新生儿良性肿瘤的10%[1],部分血管瘤由于生长部位的特殊性,可能危及生命,如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subglottic hemangioma,SGH),具有血管畸形和肿瘤的双重特征,占先天性喉部畸形的1.5%.50%的SGH患儿可同时伴有皮肤血管瘤[2].婴幼儿SGH可能病因有:①雌激素水平增高,瘤体中有增高的特异性雌激素受体;②肥大细胞学说,肥大细胞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部分血管瘤患儿组织中肥大细胞有增多的表现[2].其病程发展包括3个阶段:第1阶段为快速生长期,发生在出生后6~1 8个月;第2阶段为相对稳定期,可持续数月;第3阶段为自然消退期,一般持续数月至数年[3].由于声门下瘤体的快速生长导致急性喉梗阻的危险,如诊治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是新生儿期罕见的重症之一,20世纪80年代国外文献报道达30%~70%[1].
作者:黄琦;贾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提出建立小儿耳鼻咽喉科专科协会的构想.60~70年代一些有志于此项专科的医师开始举办非正式的会议.至1973年小儿耳鼻咽喉协会(Society for ear,nose and throat advances in children,SENTAC)成立,该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跨学科专业组织,由耳鼻咽喉科医师、儿科医师、外科医师、小儿耳鼻咽喉科医师、语音病理学家及听力师等组成,致力于小儿先天性、获得性耳鼻咽喉常见疾病的诊治.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激光、内镜等新技术引入本专业领域,小儿耳鼻咽喉科的专科诊断和治疗得以迅速发展,1985年与美国耳科协会、喉科协会等同声望的美国小儿耳鼻咽喉科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ASPO)正式成立[1,2].
作者:吴皓;吕静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可高达5%~6%[2].据文献报道OSAHS的患病率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发生在2~8岁,主要由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另一个高峰出现在青春期,主要由于体重增加[3].因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医患双方的认知程度不同,往往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时机[4].
作者:张亚梅;徐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病因多种多样,有家族遗传性的,也有散发的.除外染色体异常造成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一般发生率大约是每万名新生儿0.76~2.35,单侧常见,约占70%,右侧多于左侧,为双侧病变的3~5倍,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数表现为耳廓畸形及外耳道闭锁或狭窄.由于外耳、中耳从胚胎发生上与内耳来源不同,故80%~90%的外中耳畸形不并发内耳畸形,但以伴发颌面部畸形多,其次是心脏畸形及肌肉骨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廓发育始于胚胎第5周,约在胚胎18周时定形,但出生后终生都在生长,10岁和50岁为2个高峰.行耳廓再造术时,要考虑到这个生长因素.
作者:赵守琴;王丹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是由于胚胎发育期因神经管闭和不全出现先天性骨缺损即颅裂,脑膜或脑膜脑组织经此裂突出于颅外,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颅内容物包含硬膜、蛛网膜及脑质,多从枕囟、眉间囟或其他部位突出于颅外.Suwanwela等[1]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5000活产婴儿,男性多于女性,部分患儿出生后即发现有畸形.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在小儿发病率较高,但很多耳鼻咽喉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不高,处理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姚红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喉气管狭窄是指喉内或气管内部分或完全性瘢痕狭窄,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后者更为多见.造成的原因以医源性损伤及颈外伤为主,其中以长时间麻醉插管或机械通气为常见.临床常表现出喘鸣和渐进性呼吸困难.狭窄部位多见于声门下或颈段气管,有时也累及声门.婴幼儿喉气管腔狭小,操作空间受限,治疗上较成人更为困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放式手术引入喉气管狭窄治疗中[1],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部分环气管切除术应用于重度儿童喉气管狭窄治疗[2],整体拔管率已有大幅提高,治疗周期也明显缩短.在国外个别有经验的医疗中心,治愈率可达95%.但对大多数医院而言,婴幼儿喉气管狭窄的治疗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作者:崔鹏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小儿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而麻醉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干预方式.由于小儿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加之气道疾病所带来气道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小儿气道手术给临床麻醉工作带来了非常特殊而又严峻地挑战.小儿围手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adverse events,PRAE)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显示,小儿年龄每增加1岁其PRAE的发生率降低8%;非儿科麻醉医师实施小儿麻醉的PRAE发生率增高1.7倍;因婴幼儿气道疾病高发的特点,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其他外科手术相比PRAE风险增高1.6倍.当缺乏儿科麻醉经验的医师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麻醉时,这两个风险因素的叠加导致PRAE风险增高了2.7倍[1].
作者:李静洁;王英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不伴有鼓室和乳突急性感染症状及体征[1,2].中耳腔的持续积液影响鼓膜动度,形成对声音传导的屏障,从而引起听力下降.儿童OME发病率高,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约90%的学龄前儿童曾患OME,常见于6个月~4岁儿童,25%的学龄儿童患OME,绝大部分OME可自行消退[2].到6~7岁时,随着咽鼓管功能正常化,其发病率显著下降.在美国,每年有2200万人次发作OME,是导致小儿听力损失的重要疾病之一.
作者:罗仁忠;王小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进入深化和全面推进阶段,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1].目前各地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转诊患儿大幅度上升,如何对转诊患儿(先天性听力损失)进行规范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已是摆在耳科医师和听力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未来这一问题还将更加突出.在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相继发布的《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项目原则和指导方针》2000年和2007年形势报告[2]及卫生部颁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3]都确定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原则是对所有婴儿应该在出生后1个月之内(我国是42 d)进行听力筛查;所有筛查未通过的婴儿,迟应该在出生后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评估;所有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儿都应该在诊断之后尽快接受早期干预服务,迟不能超过6月龄.
作者:黄治物;吴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儿童气道软化(airway malacia)涉及咽部、喉部和气管支气管,分别称之为咽软化症(pharyngomalacia)、喉软化症(laryngomalacia)和气管支气管软化症(tracheomalacia andbronchomalacia,TBM).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气道畸形联合发生,表现出复杂的症状.对该类疾病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对气道软化症诊断与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该类疾病.
作者:张天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12年玛雅人的预言终于过去了,证明这只是个预言而已.太阳照常升起,人们的脚却步依然匆忙,生活一如既往.翻检2012年的6期杂志,展示了一年里编妄们和专家们的辛勤劳动,读者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编辑们部全体成员工作的辛苦与甜美.我们精心为读者奉献6期不同内容的专题传达了新的学科技术与知识;组织了近200名中国医师赴德国参加第83届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会,与德国同道成立了中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承办了第三届全国耳鼻咽喉科医师大会,让来自全国各地近700名医师在上海交流学科新进展;分别在兰州和郑州召开了2次鼻内镜外科技术进阶课程的学习班,为更多的基层医师授业、解惑.
作者:《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社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