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和性格等有明显影响[1],可并发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发生OSAHS的主要原因,而首选治疗方法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OSAHS患儿的阻塞平面及呼吸道狭窄处均在腺样体平面,手术有效率为90%以上[2].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 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均采用经鼻腔0°小儿鼻内镜下,经口腔伸入鼻窦切吸钻60°弯刀头至鼻咽部,行可视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好勇;杨振发;安艳军;张晓阳;柴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许教授,很高兴您能接受采访.听力学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耳科分支领域,您是对中国大陆听力学影响大的专家之一,可以谈谈您有何机缘开始从事听力学研究?今天能和你们交流,我很高兴.听力学可以说是耳科学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一个交叉学科.听力学中既有耳科学的内容,又有声学、心理学、电声学、语音学、小儿科学和听力康复的内容.在国外,听力学可以归于耳鼻咽喉科学系,也可以归于心理学系或语言系.有的则成立了听力和交流障碍学院.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变应性鼻炎(AR)是临床的一大顽症,发病率高达11%,2001年问世的ARIA指南针对不同类型AR提出了阶梯治疗方案[1],经过两次修订,201 0年新版的ARIA指南应用了GRADE评价体系,将鼻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H1受体拮抗剂列为治疗AR的强推荐用药[2].根据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治疗AR理应取得不错的疗效,但临床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近半数患者认为医师与之交流时间过短;患者对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心存顾虑;患者中不严格遵医嘱的比例甚高[3~5].由此可见,AR当前的治疗缺乏规范性,总结为9个字就是:时间短、恐激素、不依从.那么,如何治疗AR更为有效?医患双方均应做到什么?这两个问题正是本次研究的目的:观察规范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探讨规范化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胸大肌皮瓣在头颈外科应用非常广泛,现已成为常用的修复手段之一.1979年Ariyan[1]首次报道利用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中缺损,因该组织瓣具有供应血管恒定、无需变动体位、成活率高、对放疗耐受性好等优点.随着功能性外科理念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现在头颈外科已经不再满足于缺损创面的一期愈合,供区及受区的功能保互和外形美观同样受到重视.传统胸大肌组织瓣的制作尚有如下不足:上胸部皮肤需要切开;肌皮瓣的蒂部附带很厚的肌肉组织,不仅颈部外观臃肿,还造成供区胸大肌功能障碍;文献报道[2,3]组织瓣发生坏死和局部坏死的比例在3%~63%,主要原因在蒂部肥厚臃肿,血管易受压;同时很厚的肌肉蒂妨碍皮瓣转移,尤其高位缺损修复时张力太大.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耳聋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困扰,同时耳聋的康复治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2亿多人患有中度以上听力损失.2006年第二次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004万人、言语残疾127万人,占各种残疾的首位,并以每年2~3万新生聋儿的速度增长.初步估算目前我国0~6岁听力障碍患儿约13.7万,重度聋以上听力障碍者占80%多.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有效治疗和康复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CI,全世界行CI患者已逾20万.
作者:杨仕明;刘军;李佳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晨星人工耳蜗系统由体内部分植人体CS-10A和体外部分处理器NSP-60B组成;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系统自2009年12月起开始成人组(6~65岁)临床验证试验,证实了该系统在成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 1年8月向诺尔康公司颁发了进入市场许可证.201 1年3月晨星系统人工耳蜗儿童组(12~71个月龄)进行临床验证,按照试验设计,植入9个月为临床试验终点,通过医学观察和听力及言语评估,证实晨星人工耳蜗系统在儿童组同样有效.
作者:于丽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给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福音,患者通过行CI可以实现听力重建.而术后通过对阶段性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进行评定,可以观察CI疗效及言语康复效果.1 耳蜗成人组的临床验证2010年3月17日~4月7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了10例成人CI临床验证,植入的耳蜗为诺尔康晨星人工耳蜗系统,由体内部分植入体CS-10A和体外部分处理器NSP-60B组成.
作者:李永新;石颖;崔丹默;王顺成;郑军;龚树生;陈雪清;刘博;刘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1 国产人工耳蜗技术发展背景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现代高科技在医学领域应用成功的典范,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完善,已经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其使完全失聪者重新建立了接近生理状态的听觉功能.大部分CI患者已经重新建立了人工耳蜗的听觉,进入了听觉语言的主流社会[1].曾经CI产品均来自国外,以AB公司的高分辨生物耳植入体HiRes 90K,科利耳公司配备薄型自弯电极CI24RE(CA)的Nucleus Freedom植入体,Med-EL公司的PulsarCI100植入体和SonataTI100植入体等为代表.3种产品在我国的临床中应用的大问题是价格昂贵,均在100000~200000元,使得大多数听力障碍患者由于经济问题而无法接受治疗.即便几年后积攒足够的费用,患儿却已经错过了佳治疗时间.
作者:张道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目前能帮助他们改善听力的唯一方法[1].对语前聋SNHL婴幼儿,早期CI可帮助他们发展听力和言语,几乎获得和听力正常同龄儿童一样进入正规教育的机会[2,3].而对于语后聋SNHL青少年和成人,CI能帮助他们参与社会交流和工作,重返主流社会,显著提高生活质量[4].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人工耳蜗逐渐引入我国,人工耳蜗市场被3家国外公司占据,国外人工耳蜗价格昂贵,非普通家庭能够承受,尽管国家政府和民间慈善家对听力障碍人群进行了很大力度的资助,但仍有大量的重度和极重度SNHL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之中,无法得到救助.
作者:龚树生;郝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目前临床上针对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佳治疗手段.但长期以来由于人工耳蜗产品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使众多需要行CI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中国自主品牌诺尔康人工耳蜗的问世,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选择,并造福更多的国内耳聋患者.本文将对我科诺尔康CI患者进行初步的回顾性研究,为更大范围国产人工的应用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贺楚峰;梅凌云;田湘娥;陈红胜;陆小净;冯永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06年诺尔康公司在杭州成立.公司主要创办人、现任董事长李方平,是改革开放后的第1代浙商,原系温州著名的“八大王”之一.他虽历经创业之艰难,但始终不忘社会责任,毅然将经营的房地产产业转型,投入巨资开发当时中国技术空白的人工耳蜗.早在成立之初诺尔康就从美国加州大学、美国House耳科研究所引进先进技术,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开始人工耳蜗的研究及产业化探索.诺尔康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等科研单位及医院开展深度合作,组建了一支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团队,也为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诺尔康以为残疾人谋福利为己任,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多个国家、省、市重大专项.
作者: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从198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世界第1个商业装置起,人工耳蜗已让三十多万聋人走出无声世界,其中一半聋儿不仅能听会说,而且成功进入主流社会,但对其工作和贡献的认同却姗姗来迟,值得褒奖的人工耳蜗加州三剑客(洛杉矶的House,斯坦福的Simmons和旧金山的Michelson)己过世.2013年才把有“美国诺贝尔”之称的拉斯克奖授予了还在世的另外3位人工耳蜗研究者(澳大利亚的Clark,奥地利的Hochmair和美国的Wilson).人工耳蜗得诺贝尔奖的呼声很高,或许就在2013年.
作者:曾凡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人工耳蜗自应用以来已成为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方法.随着言语编码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声电联合刺激模式下言语功能优势的体现,人们对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有效性、安全性认识不断提高,CI患者的选择标准也发生着变化,有残余听力的患者亦被列为CI候选者.随着对CI术后原有残余听力损失机制的不断认识及研究,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残余听力的措施及手术技巧,如蜗窗膜径路或蜗窗膜前下径路应用、柔手术技术(soft surgery technique)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等,术后残余听力的保留率显著提高.
作者:戴朴;王翠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姜泗长院士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学家,又是一位目光远大、育人有方的教育家,他将人才培养视为学术的延续,精心培育了我国几代专业的优秀人才.更重要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在1949年初绕道南非,不远万里回到祖国我调到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工作,才有机会与姜泗长院士相识,他学识渊博令我景仰,我常到他办公室和府上请教问题,学到不少知识,将他视为自己的恩师.我在他手下学习和工作仅有十数年,除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更是得到支持和鼓励,而且使我近乎有一种“享受”的感觉.父亲的入室弟子、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中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只能仰望夫子不敢忝作学生”,这句话用于我作为恩师的学生适合不过了,我十分敬仰他,知道自己“不才”,不敢自夸是他的学生.
作者:顾之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今年是我的博士后导师、恩师姜泗长院士诞辰100周年.老师一生光明磊落、为人虔诚,不为名、不为利,为发展壮大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事业奋斗不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举人过己的无私情怀影响和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业界同仁.时至今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大学科建设已具规模,恩师的夙愿既成现实.回目卵翼之下恩师哺育成长的难忘岁月,心底感慨万千,充满了深切的缅怀之情.
作者:韩德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