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缝合与并且填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鼻中隔偏曲患者205例,均行鼻中隔矫正术,2014年3月前术后均行鼻腔填塞,其后均行鼻中隔缝合,其中缝合组95例,填塞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缝合组的鼻部疼痛、头疼、流泪、吞咽困难、出血及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较填塞组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缝合组也明显降低.结论 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黏膜缝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牛春生;杨强;孟昭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新生儿听力联合基因筛查在国内开展已近10年,对筛查得到的大量宝贵数据进行准确解读和分析,针对每个新生儿及其家庭进行精准的遗传咨询,是早期发现先天性聋或迟发型聋患儿、后期有效干预手段选择的技术保障,也为我国聋病的规模化防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王秋菊;韩冰;兰兰;王大勇;李兴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儿童迟发性听力障碍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为儿童言语发育和家庭带来较大困扰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单一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并不能发现这些潜在的迟发性听力障碍儿童.携带GJB2基因p.V37I纯合突变儿童是迟发性听力障碍的易感人群,我们可以利用高分辨溶解曲线的方法对新生儿进行p.V37I的突变筛查,从而有效预测迟发性听力障碍的发病并及时干预.
作者:吴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聋病基因筛查,可以相互补充单一筛查时的局限性,既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先天性听力损伤并及早干预和治疗,又可以第一时间确定迟发性遗传性听力障碍高危人群,通过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减少或延迟遗传性听力障碍的发生,不失为更全面高效的听力筛查策略.
作者:马秀岚;张东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2007年聋病防控专家提出新生儿听力联合基因筛查模式的基础上,2014年5月~2015年6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共完成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检测443例.基因筛查结果阳性104例.GJB2基因突变为52例,SLC26A4基因突变为50例.MT-RNR1(12SrRNA)基因突变为2例.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意义重大,但普及开展尚有难度.
作者:云中燕;沈碧云;王艳华;朱娜;杨瑞;于彦萍;杨左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耳聋是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近年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补充应运而生.自2012年北京市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工作以来,筛查未通过者不断增多,这不仅给家长带来了困惑,也给临床医师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者的遗传咨询进行了初步探索,摸索出一套实用的方案,以供借鉴.
作者:黄丽辉;杜亚婷;崔庆佳;程晓华;赵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近10年来天津市开展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与诊治工作成果.方法:天津市出生的新生儿,在知情同意前提下,接受听力和耳聋基因筛查.筛查位点为GJB2、GJB3、SLC26A4及线粒体基因的20个突变热点.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99%以上;听力障碍儿童检出率2.10‰.听力基因筛查率达80%;致病突变阳性率5.55%.对确诊听力障碍患儿6个月时均实施了有效的干预;85%聋儿经过早期语言康复已进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继续学习.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筛查相结合,两者相互补充对照,是目前为有效的筛查策略,为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亚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本文回顾了2007~2015年湖北地区新生儿听力与基因筛查模式的转变与发展.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的探索与建立;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模式的形成与完善;听力筛查诊断技术领域的开拓与研究.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遍开展和深入,其筛查技术和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注入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筛查模式,可发现部分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高危聋对象和迟发性聋新生儿,对实现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智楠;李隽;胡艳玲;陈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自2007年我国学者开始实施新生儿听力联合筛查以来,通过基因筛查可发现遗传性聋患者,有效确保及提前遗传性聋的确诊时间,通过规避诱发因素减缓减轻耳聋的发生;可以发现药物敏感性聋基因携带者,通过用药警示预防耳聋;科学制定听力随访计划,避免言语发育期听力损失的忽视;明确大批耳聋基因携带者,以遗传咨询门诊作为阵地,对携带者及家族成员进行婚配生育方面的指导.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实施,必将为减少我国耳聋残疾人起到积极的贡献.
作者:陈晓巍;高儒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ING4是生长抑制因子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ING)重要成员之一,大量研究证实其为抑癌基因,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肿瘤产生抑制作用.现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国威;吕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内耳畸形(inner ear malformation)是导致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主要病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先天性聋患儿,其中有很多已知或未知原因,本文从内耳的发生、内耳畸形的分型、内耳畸形与相关疾病及内耳畸形的治疗等方面探讨内耳畸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方式、电极类型选择及判断术后疗效等方面提供帮助.
作者:王玲;周永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影像导航系统(imaging-guided system)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患者术前CT或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术中定位系统,对手术器械在术野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术者参照显示在计算机监视器上的三维影像(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观察手术器械的实际位置.
作者:王聪;佘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眼眶的内侧壁——纸样板,同时又是鼻腔鼻窦外侧壁,当原发眶壁或鼻腔鼻窦的肿瘤累及眶壁时,其修复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羟基磷灰石或钛板等异体人工组织修补眶壁,外用血管化的自体组织包裹移植物体,一旦移植物裸露,鼻腔分泌物就会污染移植物,终被迫取出,导致修复失败,这在术后放疗的患者尤为常见.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美国睡眠医学会于2014年制订了儿童呼吸暂停的新的诊断标准,依据新标准,儿童呼吸暂停不仅包括以往的呼吸暂停低通气,还把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和阻塞性通气不足的患儿都纳入到了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范畴.本文中把新标准的各项概念做了详细解读.
作者:林忠辉;马艳杰;杨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