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1-1307
  • 国内刊号:11-2249/R
  • 影响因子:0.20
  • 创刊:198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97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鼻窦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9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鼻窦轴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其中93例上颌窦黏膜增厚、54例筛窦黏膜增厚、23例蝶窦黏膜增厚、9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鼻窦炎合并息肉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腺样体肥大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鼻咽癌5例.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为鼻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为经蝶窦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清晰手术路径,为鼻内镜手术提供了佳的术前信息.

    作者:张爱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并分析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鉴别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120例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其临床病理特点、X线、CT、超声、病理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病理类型以高分化型为主,共110例,占91.67%,黏液细胞构成比重较高,表皮样细胞分化良好,核异形、核分裂极为少见,往往存在淋巴细胞浸润;低分化型黏液表皮样癌共10例,占8.33%,其黏液细胞构成比较低,通常低于10%,多由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构成,存在核异形、核分裂情况,且细胞浸润性较强.CT、超声对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但不及病理细胞学、病理组织学,病理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结果较为接近,需与腺样囊性瘤、多形性腺瘤进行鉴别诊断.结论 耳鼻咽喉黏液表皮样癌多分布于中老年男性人群,病理类型多为高分化型,其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特征也不同,临床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并注意与腺样囊性瘤、多形性腺瘤进行鉴别区分.

    作者:侯宫宇;张美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三期分治序贯疗法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药三期分治序贯治疗法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两组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两期分治,观察组接受三期分治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哮喘复发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疗的有效率是96.4%,对照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是90.9%,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远期治疗有效为94.5%,对照组的远期治疗有效率是74.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喘息和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中医药三期分治序贯疗法在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方面具有安全可靠的治疗优势,并且可以帮助减少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庄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观察凉血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酒糟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凉血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酒糟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酒槽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凉血四物汤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酒槽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凉血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的观察组酒槽鼻患者,从治疗2周后开始,皮损程度明显低于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凉血四物汤联合西药对酒槽鼻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任彩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在诊断和鉴别鼻及鼻窦肿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鼻及鼻窦肿瘤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及鼻窦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鼻腔行CT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15例患者,良性肿瘤组45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情况和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情况.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恶性肿瘤组的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侵犯性破坏、肿瘤对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情况都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诊断能够对鼻及鼻窦肿瘤的病变范围进行有效观察,且可以鉴别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能够用于临床的鼻及鼻窦肿瘤诊断检查中.

    作者:段虎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观察

    目的 探究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956例痰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 956例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481例病原菌,检出率为50.3%.其中革兰阴性菌301株,占62.6%(301/481);革兰阳性菌120株,占24.9%(120/481);真菌60株,占12.5%(60/481).在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比高,占21.2%(102/481);革兰阳性菌中,肺炎链球菌的占比高,占12.5%(60/481);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的占比高,占6.6%(32/481).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的是氨苯西林(92.12%)、头孢曲松(79.63%)及头孢唑林(79.85%);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的是头孢曲松(88.25%)、头孢唑林(87.36%)、氨苯西林(85.69%)及头孢噻肟(79.2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的是头孢曲松(89.69%)、头孢噻肟(85.69%)及头孢唑林(84.62%).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药性严重的是红霉素(1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及四环素(79.63%);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严重的是红霉素(1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及四环素(91.63%);肺炎链球菌耐药性严重的是红霉素(10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98.63%)及四环素(93.63%).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革兰阴性菌的占比大,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的病原菌,致病菌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各不相同,应该根据具体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斌斌;于蕾;何佩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训练所致爆震性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训练所致爆震性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训练所致爆震性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跟踪随访1年,测量患者双耳听力,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结果 跟踪随访1年,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训练所致爆震性聋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静;李谊;张亚戈;邢培梅;张灵敏;麻文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11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出现几率及肠源性感染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0.91%(50/55),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血消化道穿孔、胰周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有2例出现腹胀、5例出现腹泻,观察组腹胀、腹泻各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几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肠源性感染指标中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撑能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发生几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李振臣;张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纳米碳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现况研究

    头颈部肿瘤是人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国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45%.现阶段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手段仍是外科手术,而术中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尽可能保留较多的正常组织,将大大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极大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这对于头颈部肿瘤外科手术来说是十分重要.纳米碳-卡纳琳作为新一代淋巴结示踪剂,不仅可将注射区域内的前哨淋巴结染成黑色,便于术中区分;并且在载药化疗方面具有一定拓展应用.现阶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因此,本文就纳米碳材料在头颈部肿瘤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徐弘扬;何晓光;杨曦;吴晓光;石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喉肌电图在各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人类喉部肌肉的运动关乎发声、吞咽、呼吸等功能.喉肌电图是一种通过检测喉部肌肉的肌电图而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系统状态的检查,能够为临床多种疾病诊断、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虞鹏程;孙广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喉气管狭窄的治疗进展

    喉气管狭窄是目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较为常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儿童喉气管狭窄,其在治疗上较成人更为困难.本文对喉气管狭窄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进行概述,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予以较详细的介绍.

    作者:姚婷婷;傅跃先;李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肿瘤预警与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原发性肿瘤脱落进入循环系统,并且作为引发癌症转移到远端的种子,目前CTCs已成为多种类型癌症,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直肠癌等诊断、预后和预测的生物标志物,但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CTCs的特性、检测手段及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进行回顾.

    作者:朱瑾;胡丹;王琪;薛惠文;罗庭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咽梅毒误诊3例及文献复习

    随着性方式的改变,梅毒(syphilis)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时有所见,其临床特点也不断变化,表现为生殖器以外的梅毒病变逐渐增多.咽喉部是性器官之外较为常见的发病部位 [1,2],各期梅毒均可在咽部发生且较多见,且大部分为二期梅毒,但该病相关临床报道较少,易被误诊.

    作者:杨娜娜;孙彦;王姿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s,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同一部位反复自发性出血,以鼻出血为常见.本文对HHT伴鼻出血1例进行报道.

    作者:王贝贝;张庆泉;张芬;赵元阳;柳忠禄;康莎莎;王春雨;李志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累及上颌窦或鼻底的上颌骨囊肿开窗切除术

    目的 探讨采用低温等离子刀行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经下鼻道或鼻腔底开窗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3例累及上颌窦或鼻腔底的上颌骨囊肿,术前行鼻窦、上颌骨CT扫描三维重建,了解囊肿与上颌窦、鼻底的关系,采用低温等离子刀鼻内镜引导下经下鼻道或鼻腔底开窗切除术,术后复查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面部软组织肿胀及面部、牙龈麻木牙齿酸痛、牙龈瘘及咀嚼功能下降等,囊肿术腔黏膜于术后8周左右上皮化.随访6~18个月,囊肿无复发.结论 采用低温等离子刀鼻内镜下经下鼻道或鼻腔底开窗切除累及上颌窦或鼻底的上颌骨囊肿,较传统的术式具有视野清晰、微创、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李永湘;张武宁;毛海燕;姚清文;钟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亚低温疗法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状况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亚低温疗法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52例心脏骤停患者分别采用亚低温及常温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3.5±1.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0.8)分,存活率为53.8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9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状况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锋;王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前往我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及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13.3%,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心率、血压无明显差异,不同麻醉时段指标数值相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数值更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且不会大幅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谢庆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