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东营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病人一般情况及存在的营养风险。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调查东营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肝胆外科、胃肠外科住院患者2936例,进行登记,排除住院时间不足1天、两腺类疾病、疝气静脉曲张等其他类疾病、年龄<18岁者、严重胸腹水无法称量体重者及不愿参加研究的病例,共准入患者1364例。嘱患者于第二日清晨空腹、免鞋、着病号服量身高、体重,并运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患者进行风险筛查。结果在1364例准入患者中,患病年龄为(50.40±15.827)岁,BMI为(20.622±2.7597)kg/m2,其中胃肠类患病年龄为(50.87±18.274)岁,肝胆类患病年龄为(57.53±15.362)岁。胃肠类疾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1.2%,肝胆类疾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6.1%,且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外科有一定量的住院病人存在营养风险,特别是胃肠外科病人营养风险较高(31.2%),且与性别无关。
作者:王林林;张建;樊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手术后发生输出袢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1例为空肠-空肠套叠,4例为空肠-胃套叠,引起套叠的原因目前还不是特别明确。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胃手术后输出袢肠套叠多无器质性病变,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许传波;刘磊;刘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平肾腹主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病人均诊断为平肾动脉主髂动脉闭塞症。全麻后行完全腹腔镜下腹主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及腹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术中人工血管栓塞,行人工血管切开取栓;1例术后CTA发现左肾梗塞灶及腹主动脉残余狭窄,再次行腹主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分别随访14及10个月,人工血管保持通畅。结论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平肾腹主动脉闭塞症创伤小,疗效好,值得推广。结合介入技术可以术中监测疗效,及时进行合理治疗。
作者:齐立行;谷涌泉;郭连瑞;佟铸;武欣;郭建明;张建;汪忠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CD)术,2~3天后开始行窦道扩张,每周扩张1~2次,逐渐扩张到16~18F号,然后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取出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结果14例胆囊结石病人及5例胆囊息肉病人及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病人均通过经皮经肝胆道镜治愈。结论对于小于0.5cm的胆囊结石、大于0.5cm的胆囊息肉可以通过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到达保胆的目的。在临床工作中有比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寒竹;江志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经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的18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合并其他腹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术后恢复顺利,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下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普及。
作者:韩宏光;孙晓东;郑向群;杜文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腹膜后脂肪肉瘤(liposarcoma, LS)是罕见的间叶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等特性,本文按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学分类分别对各型脂肪肉瘤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介绍基因芯片技术及微小RNA研究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新进展。
作者:徐常力(综述);邱法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简要阐述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严重营养消耗和分解代谢紊乱性疾病,营养支持治疗是SAP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是,SAP营养支持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以往,胰腺的“休息治疗”曾认为是理想的治疗方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SAP营养支持治疗的禁忌。近年来,EN受到重视,因其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防止肠黏膜萎缩、肠内菌群失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二次感染的发生。SAP患者已存在内毒素和菌群失调,而肠黏膜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会加重菌群移位及二次感染,因此单纯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已不满足治疗的要求,EN的实施为SAP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及方法。
作者:汤海涛;综述邢雪;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对比增强检查序列,是一种用于检查组织磁场属性的新技术。SWI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为基础,对磁敏感物质的显示极为敏感。磁敏感度不同的组织在SWI相位图上可以进行非常容易的区别。SWI对于肝脏铁含量的量化分析、肝硬化结节的癌变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常规MRI相比,SWI可清晰显示肝脏肿瘤内微量出血、肿瘤内的静脉,为肝脏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冯磊;马千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量研究证实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现代治疗理念为以重症监测为主的综合措施。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 EN)在SAP的治疗中已经逐步显示出优越性。但是,SAP病人对早期EN措施的耐受程度和对机体免疫力影响程度如何尚无深入研究。胰腺“休息”作为治疗SAP常规的观点已经存在争议,尽管SAP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被认为是禁忌,但近年愈来愈受到重视,基本共识是SAP病人可以应用EEN,此种措施在维持正氮平衡、临床耐受性方面与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 PN)几乎相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
作者:邢雪;许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的发生率为5%~15%,出血后1天内的再出血率可达30%~50%。若未经治疗,60%的患者于首次出血后1~2年内发生再出血。胃静脉曲张在门脉高压中的发生率为10%~50%,其中大多为食管及胃静脉曲张并存。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低,但危险性更大、病死率更高。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把积极抢救,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放在一切治疗措施的首位,其他方式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治疗和外科手术。
作者:耿长新;谢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吗啡鞘内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现况,探索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高的护理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安装吗啡鞘内泵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采用家庭护理模式护理,应用评价工具VAS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来研究两组患者的感染率、脱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日常生活质量及镇痛疗效的差异。结果家庭护理模式护理组感染率、脱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其日常生活质量及镇痛疗效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家庭护理模式护理吗啡鞘内自控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患者,减少了感染率、脱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镇痛效果。
作者:孟静;刘志梅;于树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银离子敷料是一种新型敷料,是根据湿性愈合理论研制,研究证实湿性愈合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环境快1倍。银离子敷料的基本成分是具有开放网络结构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含量为1.2%的银。具有吸收创面渗液形成凝胶的特性,起到保持创面适宜的温湿度、支撑创面、与外界污染隔绝和保护裸露神经末梢、减轻疼痛的作用,能加速创面愈合。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糖尿病足、压疮等复杂性难愈合创面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作者:李梅;周珑;张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胃结核是人体各器官结核病中罕见的疾病,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的,本院2013年6月收治1例,现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韩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基本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下肢肿胀2周,加重伴疼痛、活动受限1天而于2013年8月30日急诊入院。病史:患者20天前在西藏拉萨大量饮酒呕吐后第2天出现头疼、颈项强直等症状,随即返回当地医院就诊,外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右侧颞叶出血,上矢状窦、乙状窦血栓形成。经对症治疗1周后好转出院,头疼、颈项强直症状减轻。出院后即出现双下肢肿胀疼痛,四肢浅静脉呈硬条索样改变,伴有疼痛。同时伴有发热(38.5℃)、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患者再次到西安就诊,诊断为下腔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未行特殊治疗再次返回当地。1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加重,下床活动不能,精神差、乏力、高热,体温38.8℃,遂急诊入院。查体:左下肢红肿、压痛、皮温高,双下肢浅静脉条索样改变,无曲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但淋巴结无融合。腹壁静脉无明显曲张。双上肢浅静脉亦呈条索样血栓性静脉炎表现,疼痛不明显。颈项无强直, Kernig征阴性。自觉左眼视力近期明显减弱,视物重影。
作者:袁东;李志勇;周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因“右上腹部隐痛半年,皮肤巩膜黄染2周”入院,入院时B超检查显示为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由于患者入院肝功检查示:ALT 98U/L ,AST 76 U/L,胆红素升高(TBIL 68μmol/L,DBIL 58μmol/L),术前行MRCP检查,考虑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拟先行ERCP取胆总管结石后急行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LC)。结果ERCP取石失败,留置鼻胆管引流,暂停手术。2天后再次行DSA下的胆总管旋转造影。术前MRCP及第一次ERCP造影均显示结石位于胆总管内,2天后胆总管造影显示结石位于胆囊管末端,所以ERCP下的胆管造影虽然能看到结石好像位于胆总管,却取不出结石(图1~3)。
作者:毕永辉;孙邵伟;林鑫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13年1月,现为季刊,CN11-9331/R,ISSN 2095-5308,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三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肠梗阻指数对肠梗阻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18例,应用改良肠梗阻指数评分,单项评分为13分或积分≥13分者行手术治疗,积分<13分者先行非手术治疗。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以及癌性肠梗阻等患者确诊后即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治疗的39例中,采用改良肠梗阻指数评分单项13分3例,积分达24分者为6例,积分15分者为16例,积分14分者为8例,积分13分以下为6例。单项13分的3例患者分别是肠扭转坏死2例,肠系膜血管血栓1例。积分13分以下的6例患者分别是结肠癌性梗阻3例,肠套叠2例,嵌顿性腹外疝1例。结论改良肠梗阻指数为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提供了量化指标,为临床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提高了诊断率,提高了临床效率。
作者:王廷刚;王野;张圣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彻底治愈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设计了一种开放式的肛瘘瘘管的全程剔出术。彻底剔除高位肛瘘的所有瘘管,并且将创口开放。结果所有高位肛瘘的病例全部痊愈,没有复发,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开放式瘘管全剔出术是彻底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义瑞;李亚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TriVex系统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适应证、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43例(267条肢体)经过均行顺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证实深静脉全程通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TriVex系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长随访时间已达8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与传统的手术后相比均自我感觉舒适,活动灵便,局部色素沉着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TriVex手术创伤较小,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静脉曲张的较好选择。
作者:王坤;于振海;张曙光;李光新;秦士勇;王明海;王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腹水的合理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60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60例病人中,腹水基本吸收41例(68.33%),好转12例(20.00%),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7例(11.67%)。结论卧床休息、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是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腹水治疗的基础处理。综合治疗有助于恢复肾脏对利尿剂的反应,增强利尿剂的疗效。腹水消退后,适当延长利尿剂的使用时间,对症处理各种诱因及并发症,有助于预防腹水的复发。
作者:左传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大鼠的肠外营养建立一条快速、长期和有效的输液方法。方法应用清洁级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20只,戊巴比妥钠麻醉诱导,仰卧位固定于大鼠固定台,解剖手术区组织,暴露颈外静脉,玻璃分针挑起颈外静脉,阻断远端的静脉回流。将导管的楔形面垂直于操作台,进行血管穿刺,当有突破感时,垂直位改为平行于血管,将导管置入静脉,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后固定导管。结果20只SD大鼠置管成功率为100%,术后3天导管脱落1只,术后7天(67%导管)血液回抽受阻,但注射生理盐水无阻力,术后15天(100%导管)血液回抽受阻,注射生理盐水无阻力。结论此种置管方法操作简单,能明显提高大鼠颈外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并且缩短了置管时间。
作者:汤海涛;邢雪;张大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在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下已经创刊一周年了。一年来,在各位专家、各位编辑、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它就像是一棵幼苗,破土萌芽,经阳光雨露沐浴,茁壮成长,已经成为国内同道所认可和关注的一本学术刊物。在此,我向一年来积极支持和参与杂志的撰写和编辑、出版发行和推介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李杨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