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肝移植领域,近10多年来先后产生过两个国际标准,米兰标准和美国标准。Milan标准规定,病人肿瘤直径超过5cm就不能进行手术,美国标准则把这一数据提高到6.5cm。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于2006年提出了新的“杭州标准”:只要病人累计肿瘤直径小于8cm,或者虽然大于8cm,但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400ng/ml且肿瘤组织学分级为高或中分化,其他检查指标符合要求,也能进行肝移植手术。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传统单纯纱布覆盖与加用碘伏纱布覆盖切口在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的100例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采用碘伏纱布覆盖切口,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单纯纱布覆盖。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的切口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0例,对照组切口感染4例;实验组患儿中切口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碘伏纱布覆盖切口预防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伤口愈合率,简单、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明;张勇;孙健;周东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施行结肠镜检查的478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给予吸入笑气与氧气混合气体以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观察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结肠镜检查的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以及检查结束后病人的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结肠镜检查的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检查结束后病人的腹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笑气吸入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好,操作简便、无创,而且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
作者:王奂生;崔晓倩;苑爱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在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对住院治疗的20例乳房脓肿病人使用传统手术方法脓肿切开引流、凡士林纱布填塞治疗作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对住院治疗的18例乳房脓肿病人结合VSD技术治疗乳房脓肿作为VSD组。两种治疗方法在脓肿的愈合时间、手术瘢痕长度、患者的满意度、医生工作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VSD技术组较对照组术后脓肿的愈合时间短,手术瘢痕短,患者满意度高,医生工作量明显减少。结论结合VSD技术治疗乳房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和非常实用的方法。
作者:邱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诊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施行门诊一期内口切开并挂线持续引流。结果术后72例病人痊愈,8例病人演变为肛瘘,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为90%,无肛门畸形、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门诊一期内口切开并挂线引流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治疗方式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明显。
作者:沈文龙;王钰全;骆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腔镜甲状腺手术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近期并发症的可能因素。结果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86例经胸或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大部或次全切除术,12例患者发生一种或几种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3.95%。术后近期并发症:皮肤灼伤1例,皮下气肿5例,皮下血肿2例,胸骨上窝积液3例;残留甲状腺结节1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颈、胸皮肤粘连发紧4例;血栓性浅静脉炎3例。12例并发症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均痊愈。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近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有关;把握好手术适应证,熟练的腔镜技术和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是减少和避免近期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罗超英;叶舟;丁锦辉;刘谨文;刘军乐;胡杨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内毒素、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测定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SAP患者80例,根据病人是否存在感染分为感染组(53例)和非感染组(27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24小时、48小时的PCT、内毒素、CRP水平,同时观察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比较入院24小时两组病人的数据,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明显增高,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和CRP水平增高,但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入院48小时两组数据,感染组PCT、内毒素、CRP均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入院24小时诊断为SAP合并感染者,PCT的敏感度为84.91%(45/53),特异度为92.59%(25/27),内毒素的敏感度为73.59%(39/53),特异度为74.07%(20/27),CRP的敏感度为67.93%(36/53),特异度为66.67%(18/27)。入院4小时内SAP病人合并感染PCT水平升高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对SAP患者进行血清PCT水平的测定,有助于对SAP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判断SAP早期合并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S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桑林涛;刘孝兵;王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本院外科手术后病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本院外科手术后病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利用WalkAway-96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和NC50鉴定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外科手术后病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痰液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5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或等于5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普深耐药率均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株、泛耐药株,在本研究中各占41.3%和1.7%。结论外科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出现多重耐药株或泛耐药株,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张海茂;江秀爱;陈耀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应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经验和应用体会。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和肝脏其他疾病32例。术前进行肝功能、肝脏储备功能的测定、肝脏预留体积的综合评估,影像学检查仔细研究肝脏肿瘤和肝脏血管、胆管的关系,恶性肿瘤要判断能否做到R0切除。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变化、手术后相关性并发症、疾病的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所有病人均完成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13.91分钟,术中出血量124.44ml。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1天AST、ALT、TBIL和白蛋白变化明显,至手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至正常,表明精准肝切除术对肝功能影响轻微。肝切除术后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1.87%,其中主要为发生肝功能衰竭、胆漏、腹水、胸水和肺炎。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精准肝切除符合肝脏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的原则,可以直观显示肝脏血管与肝脏病变的关系,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肝脏实质。由于已经结扎了所切除肝段的入肝血流,明显减少离断肝实质时的出血,可以不阻断第一肝门血流,对保留的肝脏实质无缺血性损伤,手术后肝功能损伤轻微,从而提高了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明显减少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汤海涛;张东生;董汉光;于江;邢雪;许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亦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通常所指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NI不仅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病床使用率,加大病人的家庭和社会的经济支出,并且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NI可分为两类:一是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也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源于病人本身,患者的自身正常菌群为主;二是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病原菌来源于患者自身以外,如患者生活生活区。伴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消毒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此项感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现在医院感染特点已由外源性感染向内源性感染转化,内源性感染在NI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对NI的疾病特点、预防和控制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邓乃梅;汤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由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刺激、诱导培养产生的一群异质细胞,CD3+CD56+细胞和CD3+CD8+细胞是其主要成分,其中CD3和CD56双阳性的细胞拥有强的细胞毒性。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CIK细胞基础临床试验的深入研究,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CIK细胞既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也可联合手术、放化疗、中医、靶向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大量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证明CIK作为新一代的肿瘤过继免疫疗法必会成为胃癌患者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龙(综述);毛伟征(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且广泛来源性,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干细胞可转化为胰岛素生成细胞修复病变胰腺组织,进而治疗糖尿病。此外,干细胞可广泛来源于胚胎组织,成人骨髓,胰腺干细胞和脂肪源性干细胞等。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因其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且微创手术使其较骨髓干细胞来源更为广泛,因此人脂肪组织干细胞有可能替代骨髓干细胞或者胚胎干细胞用于将来糖尿病临床治疗。
作者:刘艳国(综述);许评(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人体恶性肿瘤其生长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血供的丰富程度,肿瘤的生长、浸润均伴随并依赖肿瘤的血管生成。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调节依赖多种相关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其中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RTKs)的Eph亚族及其配体Ephrin是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国内外研究均证实,Eph/Ephrin通路在肿瘤生长及其血管的形成和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Eph家族与肿瘤的关系和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的新研究进展,以及Eph作为新型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作者:傅明杰(综述);邢雪(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肝胆外科手术后常需要放置引流以保证手术创面、吻合部位以及手术切口的安全愈合。合理的引流可以将组织间隙、体腔内、手术创面、吻合部位积聚的渗血、积液和脓液排出体外,由于这些渗血、积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可引起感染或使已存在的感染加重。有些渗出液如胆汁、胰液、胃肠液等对机体组织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能腐蚀器官和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坏死,继发性脓肿形成;渗出液积聚较多时还可压迫或腐蚀邻近器官,引起出血、内漏造成严重后果。合理恰当的引流可防止感染的发生或扩散,不必要或不正确的引流反而会增加感染机会和发生其它并发症,正确掌握引流的适应证,合理使用恰当的引流物进行正确的引流术为肝胆外科的基本原则。
作者:邢雪;汤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许多外科手术,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系统渗漏综合征。除了局部的水肿和渗出以外,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和血浆蛋白质渗漏至组织间隙,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其结果可进一步导致生命器官及微循环的低血流灌注状态。这种病理状态可致术野局部微循环灌注量减少16%,发生吻合口瘘者的局部血流量减少则更为显著。限制性液体治疗其基本做法是限制术后水、钠的输入,晶体液只用维持量使尿量不少于0.5ml/(kg·h),应用人工胶体溶液补充循环血量,保持机体整体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刘超;毛伟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病情隐匿难以发现,做出诊断时大多已经晚期不能手术切除,并且表现出较强的放化疗抵抗特性。目前研究发现肿瘤中存在一部分细胞,具有干细胞样表型,被称之为肿瘤起始细胞或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据认为是肿瘤发生、复发的根源。肿瘤干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产生化疗耐药,常规化疗药物仅可以杀死快速增殖的普通细胞,对肿瘤干细胞作用很差。明确肝癌干细胞耐药机制有助于寻找有效靶向肝癌干细胞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侯和磊;张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病人,女性,52岁,因反复呕血、黑便、左上腹部肿物3年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病人以往有乙肝病史30余年,未施行系统的针对乙肝的治疗。既往史:病人10年前因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进入我科治疗。入院后CT显示肝脏呈硬化状态,脾脏明显肿大,III级,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门静脉直径2.5cm,脾静脉2cm。胃镜检查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遂在全麻下施行脾脏部分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肾静脉远端分流术。手术中游离脾脏,离断脾脏周围的韧带,向外托出脾脏从下至上依次切断2级脾蒂的动脉和静脉,至2/3脾脏处,保留部分胃短静脉,离断脾脏实质,保留约1/5的脾脏上级约7cm×6cm×5cm,保留的脾脏实质血供良好,脾脏残面无渗血。仔细分离脾静脉远端约3cm,切开后腹膜,显露肾静脉的1/2周径长约3cm,应用三翼钳将两静脉端侧对拢,在肾静脉的前壁和长轴平行切开2 cm的静脉壁,用4-0的Prolene无损伤血管缝线施行脾静脉和肾静脉的端侧吻合,吻合口通畅,针孔无漏血。手术后进行随访,病人脾脏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年内多次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脾肾静脉远端的吻合口通畅。
作者:邢雪;汤海涛;张大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I)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以不同浓度的AngII对细胞进行药物处理并收集处理后不同时点的细胞,每组设3个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分别检测AngII处理前后HepG2细胞中bFGF的表达,同时应用CCK-8法检测AngII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ngII在刺激HepG2细胞增殖同时还上调细胞中bFGF mRNA的表达(P<0.01),其作用随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AngII浓度为10~7mol/L,时间为48小时,这种作用达到高值,且此作用可被AngII1型受体(AT1R)拮抗剂所阻断。结论AngII通过诱导人肝癌细胞中bFGFmRNA的表达,上调肝癌细胞中bFGF的含量,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肝癌的生长及转移。
作者:张大伟;邢雪;邓乃梅;谭雪莹;汤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NF-α重组慢病毒对胃癌细胞自分泌杀伤作用。方法 TNF-α重组慢病毒感染SGC-7901胃癌细胞为实验组,并设立阴性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3组细胞中TNF-α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3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CR实验观察到TNF-αmRNA荧光条带24h后稳定表达。测得三组培养液中TNF-α含量,实验组[(2.6926±0.7563) ng/ml]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0.9326±0.3091) ng/ml]和空白对照组[(0.8552±0.2768) ng/m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式细胞实验中,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重组慢病毒可以感染SGC-7901胃癌细胞,并在胃癌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自分泌TNF-α,诱导杀伤胃癌细胞。
作者:刘同运;刘春林;李谦;战淑慧;马贵亮;毛伟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13年1月,现为季刊,CN11-9331/R,ISSN 2095-5308,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三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青岛市市立医院承办。吴孟超院士、黎介寿院士、夏穗生教授担任顾问,赵玉沛院士、陈孝平教授担任名誉主编,李杨教授担任主编。本杂志集70余名全国著名专家担任编委并且共同推出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