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174
  • 国内刊号:37-1167/R
  • 影响因子:0.13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ASPT来源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3年2期文献
  • 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71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对71例经结肠传输试验诊断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术后观察患者便秘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71例中70例手术成功,术后便秘、腹胀、腹痛症状缓解,大便1~21次/d,6个月后1~3次/d;1例因吻合技术问题致吻合口梗阻,于次日行结肠造口.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泻,每日15次以上.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未见症状复发.本组无死亡、小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结果表明,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腹泻发生率低,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即可获得理想效果.

    作者:刘勇敢;郭惠娟;许震;武现生;高春芳;魏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骶尾部入路直肠腺瘤切除术

    为探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低位直肠腺瘤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总结24例距肛门4~10cm直肠腺瘤经骶尾入路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24例腺瘤切除彻底,近期无局部复发征象.结果表明,经骶尾入路局部切除中低位直肠腺瘤,具有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便、病灶清除彻底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卓;邓琴英;周丽;彭超;王险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全结肠切除并回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为探讨全结肠切除并回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对1996~2001年行此术式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3例作回顾性总结.13例均存活,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1例伤口感染;1例伤口部分裂开,再次缝合后痊愈.11例随访6个月至5年,排便次数为4次/24h(2~8次/24h).结果表明,全结肠切除并回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初步结果基本满意.

    作者:常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体位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为探讨体位对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性,保留灌肠时不同部位病变采取不同体位,治疗2个月.采取正确体位组1个月的治愈率达50.0%,非正确体位组为8.3%,两者差异显著(P<0.05);后者采取正确体位,第2个月两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和95.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应用中药保留灌肠,体位的变化直接影响疗效.

    作者:刘燕燕;李静;刘桂勤;马铁明;符丽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肠息肉137例临床分析

    为提高大肠息肉的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经纤维结肠镜行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137例.结果显示,腺瘤性息肉占80%,发病部位依次为左半结肠、直肠、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依次为腹泻、腹痛、便血、便秘、肛门坠胀.并就大肠息肉的形态特点、病理类型与大肠癌的关系进行讨论.

    作者:王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肠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63例临床分析

    为观察肠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采用微波治疗大肠息肉63例,痊愈62例(98.4%),显效1例(1.6%),有效率100%,无并发症.表明微波治疗大肠多发息肉、广基息肉,特别是直径<0.5cm息肉,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作者:李召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太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为探讨太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将活动期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35例,分别给予灭滴灵联合太宁或皮质激素保留灌肠治疗.疗程结束后,太宁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100.0%,皮质激素组分别为46.7%和93.3%,两组完全缓解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太宁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皮质激素组出现腹痛3例.结果显示,太宁保留灌肠治疗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较传统的激素疗法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

    作者:叶建忠;陈兆枢;王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内镜微波灼除大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经内镜微波灼除大肠息肉的疗效,对69例97枚大肠息肉,根据其大小、形态、数量和病人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体位、功率、时间,行经内镜微波灼除.治愈率100%.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0.5~1年复查,未发现息肉再生、肠腔狭窄及恶变.结果表明,经内镜微波灼除大肠息肉临床疗效显著,治疗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乔维臣;张振荣;杨秀荣;杨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西沙比利结合中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45例

    为探讨西沙比利结合中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将86例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内服中药和西沙比利(10mg,3/d)3个月,对照组41例口服西沙比利(10mg,3/d)3个月.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8.9%与9.8%(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3.3%与61.0%(P<0.01).结果表明,西沙比利结合中药治疗STC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金炎;卫忠妹;王美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9家系流行病学研究

    为探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正常人基因突变影响而发生黑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PJS)的可能性,该病累计发生率和发生密度及消化道息肉发展特点,对9例先证者居住的自然村和工厂,进行整体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1951年以前PJS发生的自然村不存在明显的化学及物理污染因素,居民无特殊生活习惯;1951年以后,晋中和冀中土壤及空气污染严重,却未发生PJS患者.(2)8个自然村20世纪的80年和1个工厂43年累计PJS发生率和发生密度分别为0.000135及0.003.(3)本组有6例发生肠梗阻而手术,占16.67%,年龄6~24岁.(4)3例PJS先征者,在3p14的FHIT基因第8外显子经DHPCC-DNA序列分析,其波形与母亲一致.结果表明,少数人群具有PJS遗传易感性,细胞结构和本身酶起决定作用,环境因素起次要作用.家系中首例PJS患者可能来源于母亲基因突变;消化道息肉小肠息肉30岁以后生长减缓或停止生长发展,而大肠息肉癌变则应高度重视.

    作者:康连春;朱铁雁;周永双;赵喜荣;康素海;陈竹;吕有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独一味胶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独一味胶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将UC活动期95例患者分为两组:独一味组48例,采用独一味1.8g,庆大霉素12万U加生理盐水100ml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4~6周.锡类散组47例,采用锡类散0.6g,庆大霉素12万U加生理盐水100ml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4~6周.同时两组均配合全身治疗,口服胸腺肽肠溶胶囊,补脾益肠丸.总有效率独一味组95.83%,锡类散组78.7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复发率独一味组22%,锡类散组42%(P<0.05),结果表明,独一味胶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锡类散保留灌肠.

    作者:李新民;张春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通过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定量测定34例STC患者和31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分析两者的差异,并将STC患者血清NO含量与结肠运输试验标记物排出率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34例STC患者的血清NO含量(90.23±7.48)μmol/L明显高于31例正常人的血清NO含量(69.79±10.23)μmol/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C患者血清NO含量与结肠运输试验标记物排出率呈线性负相关(r=-0.91 5,P<0.01).结果表明,肠神经系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在血中的过度表达可能与STC的发病有关.

    作者:郑雪平;丁义江;郑妙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果胶铋等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为探索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方法,用果胶铋等保留灌肠治疗UC,并与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作对照,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7.8%和76.7%(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小.结果表明,用果胶铋等保留灌肠临床治疗UC,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陈明星;龚惠芸;张芬芳;赵雪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结肠冗长症的诊断治疗

    为探讨结肠冗长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990~2000年收治的结肠冗长症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全部病例主要依靠钡剂灌肠X线检查诊断,其中全结肠型17例,乙状结肠型22例,横结肠型3例.合并急性乙状结肠扭转7例,结肠黑变病1例.外科治疗分别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17例,横结肠切除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0例,Hartmann手术2例.结果表明,临床症状和钡剂灌肠X线检查是诊断结肠冗长症的主要方法,手术是治疗结肠冗长症、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兵;孙海军;宋春芳;苏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尾部藏毛窦的诊疗进展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指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而言.这类窦道多见于肛门后方骶尾部,称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

    作者:司晋龙;尹华;马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炎症性肠病活动性标志物的实验室研究及其意义

    在炎症性肠病(IBD)即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疾病活动评估中,既往经典性标志物为红细胞沉降率(ESR)、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血清溶菌酶、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等,由于无创性,操作简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对IBD活动、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褚行琦;史肖华;郑家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肛门直肠压力检测

    肛门直肠测压是检测直肠肛门功能的重要方法,可测定直肠肛门在不同状态下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情况,直肠的感觉功能及顺应性,直肠肛门反射,排便的协调性等[1].

    作者:吴娟;李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2002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