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超声与机用环形钻针在拆除平行根管桩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人离体单根尖牙,截去牙冠后预备并接受预成钛桩修复,使用Panavia F树脂粘结剂粘固.10颗牙做为对照;10颗牙使用机用环形钻针在桩周围切割出4mm深的窄沟;另有10颗牙用超声器械处理10分钟.使用通用测量仪检测使桩脱位所需的外力大小,数据进行标准差分析.结果环形钻针可去除桩周围的复合树脂粘结剂,但相当困难.两种方法均不能有效地使桩脱位.
作者:周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作者:张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由于氢氧化钙的高碱性与其生物学活性相关,不同氢氧化钙类盖髓剂可能的pH变化成为主要的关注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定5种不同的氢氧化钙类盖髓剂在不同时段的pH水平.材料和方法被测试的材料分别是Dycal、Life、Calic、Dycal VLC和Calcident 450.样品按照厂家说明在塑料模型中调和;每种材料5个标准样本.将这些样本分别放入装有10ml去离子水(pH7.0)的独立小瓶中,并置于20°室温中.混合后1小时、24小时、3天、7天分别测定样本的pH值.记录每种样本在不同时间段的pH值变化,并计算其均值.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每个材料在不同时间段的pH均值都有显著差异.Dycal VLC在第一小时内的测量值高,Calcident 450在其他时间段内测量值高.材料的pH值在各个时段内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所有材料均使去离子水pH值升高.
作者:尹兴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是对这个领域中现有技术的改良.作者以其基本原理为出发点,结合物理学、建筑学以及工程学的知识对文中所描述的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褶皱原理、钢筋混凝土方法以及水泥压力技术等的应用,金属和瓷都会直接影响金属烤瓷桥的稳定性和强度.
作者:陈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获得适当的美学修复效果常见重建理想结构临床设计步骤的报道.虽然现有标准多适用于理想情况,但对复杂病例,尽管术前条件不够理想,其外观亦可明显改善.若分级系统既可反映牙齿美学问题又可反映理想情况,临床病例就可依此分类,则有望用于评价治疗效果.目前尚未见涉及此内容分类系统的报道,本文试图为牙齿美学改变作出分类.
作者:樊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于要进行复杂义齿修复的患者,要达到成功的治疗,就需要全面估计其现有的(牙合).为了把这种(牙合)与一个生理标准相联系,则要运用系统有条理的顺序,才能够使确定修复治疗计划的过程简化.对治疗这种病例的临床医师们来说,在同样有条理的顺序下,(牙合)重建能显著地提高治疗过程的受控性和确定性.在治疗中,需要评价和调整与(牙合)有关的6种密切相关要素.本文的第一部分将讨论(牙合)的2种要素,依次介绍下颌正中关系位和咬合垂直距离.
作者:马鹏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描述了一种修复系统,根据此系统可以制作出利用套筒冠固位完全不带金属基托的修复体,或根据具体病例通过与修复体整铸以使基托减至小.该设计理念同样也适合于种植体支持的上部结构.
作者:陈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学术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会展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报告了一例骨性Ⅱ类同时伴有颜面不对称畸形的成年错(牙合)患者的正畸治疗.医生为患者制定了两种治疗方案:一是通过外科手段矫正骨骼的不对称畸形,同时结合正畸治疗;另一个方案是先应用外科辅助的腭开展手术,再通过正畸治疗掩饰骨骼畸形.对患者的要求,费用的差异以及正畸治疗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讨论.
作者:朱胜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虽然延长临床牙冠的技术不少,但在功能与美观方面均有一些不足.本文报告了一种利用手术方法延长临床牙冠的临床和X线效果.对3例预计要大量去骨来达到牙冠延长目的的病例,使用一种专门设计的器械(Periotome)进行无创手术挺出患牙:颊舌侧翻开全厚瓣,在不损伤牙槽骨嵴和根尖的情况下将牙齿小心脱位并挺出到需要的位置.不用刚性夹板.术后一年多临床检查发现牙周所有位点探诊深度均≤3mm,无探诊出血;牙齿功能如常,动度接近正常.X线片显示根尖区有新骨形成,根周膜形态正常;未发现有牙根吸收或骨嵴吸收,也没有发现牙髓问题.本技术为牙冠延长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手术方法.该技术不会引起功能或美学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在前牙区.
作者:安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报告了一例患者经过牙周非手术治疗后,病理性移位的牙自动矫正及骨下袋深度降低.患者上颌中切牙之间3mm的间隙完全关闭;已发生病理性移位的下颌牙回复到合适的位置.临床检查发现探诊深度显著降低,伴有临床附着的增加及影像学证实的骨修复.
作者:钟金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简单回顾青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治疗青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本文主要基于循证医学的文献,也加入了斯堪的纳维亚学者治疗的3例青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和结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少年儿童很多都表现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但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儿童的患病率比较低,症状也比较轻微.轻度的、非经常性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并不都需要治疗.当需要治疗时,大部分的青少年儿童患者对简单保守的治疗(如教导、关节训练、颌间矫治器)的反应良好.
作者:张若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采用群体、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发展为频发性头痛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包括TMD各种症状和体征,同时也评估了头痛及TMD肌肉源性和关节源性体征对该样本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材料方法调查了4 255名个体的医疗史和牙科及社会人口统计参数,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参数与频发性头痛做相关分析,通过体格及精神健康问卷对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该样本人群中9%报告有频发性头痛.发现咀嚼肌群压痛、既往有咀嚼肌痛病史、耳鸣、颞下颌关节区压痛、睡眠障碍、身心失调、女性等因素在整个样本人群中的危险性比值比(OR)有显著性.肌肉压痛更显示有剂量效应关系.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发展为频发性头痛的危险性低.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和弹响史、吸烟、酒精滥用、使用避孕药、经济收入和慢性疾病史均未发现与频发性头痛有显著性相关.主诉有频发性头痛的患者其体格及精神健康分值有显著性降低.有肌肉压痛的个体,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生活质量指标均低下.结论除颞下颌关节压痛之外,肌肉压痛与频发性头痛的发生有显著相关.由于各种共变量都已包含在该模型中,因而该相关性是可靠的.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