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目前半月板损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半月板修整成型或半月板缝合,效果并不是很明确.半月板移植受到来源等问题限制,开展不多.随着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在骨科的应用,人工半月板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可用于人体的有部分半月板假体,即CMI和Aci-fit,以及临床试验永久型全半月板假体NUsurface,其中Acifit和NUsurface主要材料就是聚氨酯.所以本文将聚氨酯材料在人工半月板中的应用做一个详细综述,为人工半月板的研发提供思路.
作者:陈尚钧;沈先月;左建林;高忠礼;刘潼;肖建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身体活动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闲暇时间身体活动是指脊髓损伤患者选择进行的身体活动,被推荐为健康干预措施.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身体活动需要克服多重障碍,在遵循身体活动指南的基础上,医疗相关人员应制定适合脊髓损伤患者个体的活动计划.
作者:王玉明;宫慧明;孙青;宋杰;陈仁雪;赵合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河北省5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就诊的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数字化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60岁以上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记录并比较其性别、年龄、AO分型等数据,分析两年间河北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42例.其中男性984例(45.9%)、女性1158例(54.1%),男女比例为1:1.18;左侧骨折1117例(52.1%)、右侧骨折1025例(47.9%).年龄61~99岁,平均年龄(65±8)岁,各年龄段骨折中以71~80岁组所占比例高(45.0%),按照AO分型,31-A2型所占比例高(59.1%);31-A3型所占比例低(12.3%).结论 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同期全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7.7%,占同期60岁以上所有骨折患者的13.4%.女性普遍多于男性.71~8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高;31-A2型骨折所占比例高.
作者:邵佳申;刘勃;李佳;吕红芝;朱燕宾;刘松;陈伟;张英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海门市人民医院骨科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25例,术后在骨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维持量0.5μg/kg/hr;对照组25例,仅给予骨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谵妄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5 d,平均(10.0±1.4)d.右美托咪定组谵妄的发生率(6%)与对照组(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谵妄的发生时间为术后(26±6)h,晚于对照组的(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P<0.05).右美托咪定组谵妄的持续时间为(2.4±0.8)d,短于对照组的(6.2±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2,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延缓谵妄的发生,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但不能显著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作者:江晨;崔华;龚江峰;徐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顺势牵引微创治疗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分析其复位技巧和闭合复位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创伤骨科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治疗的58例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张氏牵引复位器闭合复位治疗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选择接骨板经皮置入或髓内钉内固定.采集闭合复位成功率、术后感染率、神经血管并发症、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平均(11±4)个月.在顺势双反牵引辅助下,所有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均获得成功,36例胫骨平台骨折有21例闭合复位成功,15例有关节面塌陷的骨折结合阶梯钻和顶棒复位成功.1例切口出现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没有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获得愈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复位丢失等并发症.53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52例患者恢复到伤前生活或工作状态,1例工伤患者未回到工作岗位.结论 在下肢骨折的治疗中,顺势微创技术是一种简单迅速、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涛;鲍飞龙;亢世杰;江涛;黄东生;高伟;耿立杰;胡义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hIGF-1基因改良修饰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法 综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鉴定.通过X-tremen HP介导将含hIGF-1基因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IGF-I转染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后荧光蛋白的表达,计算转染效率,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上清液中hIGF-1的含量变化,免疫荧光与RT-PCR检测hIGF-1在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结果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表达CD105(99.93%)、CD90(99.85%)、CD146(73.63%),不表达Anti-HLA-DR(1.38%)、CD45(0.13%)、CD34(0.11%).hIGF-1基因可在X-tre-men HP介导下转染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48 h转染效率为(29±8)%.转染后48 h分泌的hIGF-1多,为(34.89±0.38)ng/ml,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细胞可检测到hIGF-1 mRNA、蛋白以及Ⅱ型胶原表达.结论 hIGF-1基因可通过X-tremen HP介导改良修饰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促进hIGF-1和Ⅱ型胶原的表达与分泌.
作者:孙一;李大伟;张海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能够持续稳定表达音猬因子(Shh)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为体内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使用Gateway Technology构建pDown-DsRed-Shh,贴壁培养法获取SD大鼠BMSCs,慢病毒转染法将pDown-DsRed-Shh、pDown-DsRed报告质粒转染进BMSCs,分为DsRed-BMSCs组(A组)和Shh-DsRed-BMSCs组(B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sRed表达,判断转染效率.48 h后使用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hh基因的表达情况,7 d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28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情况.结果 慢病毒转染24 h后Shh-DsRed-BMSCs的转染率约为90%.同A组相比,B组能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Shh mRNA和蛋白,同A组相比,B组的ALP活性更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65,P<0.05),B组的茜素红染色表达情况明显高于A组.结论 慢病毒转染音猬因子的骨髓间充值干细胞可以导致Shh的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并具有很高的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为骨质疏松的体内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贾祎佳;孙吉平;刘强;郝海虎;朱剑;吴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测经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等知名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文献追溯相关文献,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04月国内外已发表两种手术入路的对照研究文章.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数据资料,运用RevMan5.3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项对照研究,共789例患者.结果分析显示:经劈三角肌入路和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在手术时间(95%CI:-26.56~9.77,P<0.00001)、术中出血量(95%CI:-73.79~-19.54,P<0.00001)、住院天数(95%CI:-1.35~-0.60,P<0.00001)、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95%CI:4.38~6.92,P<0.00001)、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95%CI:0.27~2.02,P=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95%CI:-1.66~6.74,P=0.24)、12月Constant评分(95%CI:-7.01~7.73,P=0.92)、术后12个月ADL(95%CI:-0.18~1.49,P=0.12)、上肢功能评分(DASH)(95%CI:-4.91~2.47,P=0.52)、并发症(95%CI:0.55~1.34,P=0.51)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劈三角肌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减短、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更好.但在并发症发生率、晚期上肢功能等方面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有明显差异.
作者:陈韬予;王少伟;王小健;韩鹏飞;李鹏翠;卫小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视频化健康教育联合回授法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3月至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患者206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2例和干预组10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和视频,并运用回授法实施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评价两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95.2%)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4%,χ2=12.702,P<0.01),且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99%)亦高于对照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5).结论 视频化健康教育联合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常规的健康教育,而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翠翠;胡靖;郑林宏;惠慧;薛舒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验证D-二聚体质量浓度监测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敏感性,确定行D-二聚体测量的佳采血时间.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8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术前测定全部患者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DVT,将D-二聚体质量浓度>(年龄×10)μg/L者分为阳性组,其余为阴性组.术后监测D-二聚体质量浓度并行彩超检查.对两组的BMI指数、年龄、手术出血量、性别,以及术前、术后1 d、3d、5d、9d、14d的D-二聚体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d、3d、5d、9d、14d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1700±124)μg/L、(2318±246)μg/L、(1985±435)μg/L、(1752±221)μg/L、(1322±158)μg/L,阴性组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分别为(343±98)μg/L、(372±79)μg/L、(356±59)μg/L、(345±76)μg/L、(226±102)μg/L,不同时间点阳性组D-二聚体质量浓度均大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彩超检查发现阳性组中2例出现下肢DVT,阴性组浓度始终<500μg/L,无DVT发生患者.结论 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对DVT的发生具有敏感性,患者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达到峰值,是预测DVT发生的佳采血时间.
作者:信鸿杰;申雅文;王琳;史俊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葱白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预防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30例、艾灸组(B组)31例、葱白穴位贴敷联合艾灸组(C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次日晨拔除保留导尿管后予心理疏导及指导饮水、鼓励排尿等常规护理方法诱导排尿.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艾灸灸神阙穴.C组在A组上述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葱白敷贴于神阙穴并联合艾灸.治疗结束后,对比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尿管重置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5 d,平均(3.6±1.0)d.B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2.5%、重置尿管率为19.3%,C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0.0%、重置尿管率为6.7%,A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43.3%、重置尿管率为36.7%,B组与C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重置尿管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A组66.6%,B组83.8%,C组96.6%,B组C组高于A组,同时C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重置尿管率又低于B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葱白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拔除保留导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艾灸治疗及常规护理的患者,且术后尿管重置率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朱琳华;张园园;陈晓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