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昆明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模式和小鼠体外受精模型探讨罗比卡因与利多卡因对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1)2-细胞期胚胎培养:取4~6周昆明雌鼠,下午4~6时腹腔注射孕马血清(PMSG)5 IU,48 h后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 IU超排卵,随即雌雄合笼.次日早上9时检查阴栓,阳性者于注射hCG 42 h后取2-细胞期胚胎,分别放入含1、10及100 μg/ml不同浓度的罗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的M16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加入输卵管上皮,72 h后观察桑椹胚或囊胚形成率.(2)体外受精:从F1代(C57×CBA)杂交雄鼠附睾和输精管取精子,从昆明雌鼠取卵母细胞,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前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罗比卡因30 min,统计体外受精率.结果:罗比卡因只在高浓度100 μg/ml时对2-细胞至囊胚期的胚胎发育产生明显抑制影响.利多卡因则在1 μg/ml的浓度即对2-细胞期胚胎发育产生明显抑制.而10和100 μg/ml的利多卡因和罗比卡因均未对体外受精率有明显影响.结论:提示罗比卡因可能用于体外受精技术中有关配子和合子取出或植入时的麻醉.
作者:汪凡;黄文起;窦云凌;陈宇;黄冰;邓新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南沙参多糖对老龄小鼠及果蝇性活力作用及其与清除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观察用药前后老龄小鼠阴栓数和交配次数及血清皮质醇、睾酮含量;药物对黑腹果蝇的交配频率的作用,并观察药物对老龄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体外直接清除自由基的影响.结果:南沙参多糖可显著抑制老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的生成,提高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增加血清睾酮含量,降低血清皮质醇含量;2.0 g*100 g-1南沙参多糖明显增加黑腹果蝇的交配频率.结论:南沙参多糖有明显增强小鼠及果蝇性活力的作用,其作用与该药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李春红;李泱;李新芳;李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精子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生殖道UU、CT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精子凋亡情况.结果:CT、UU阳性和阴性组精子凋亡率(PAS)分别为(14.54±3.90)%、(8.37±6.30)%、(15.26±6.56)%、(9.25±4.03)%,CT+UU双阳性精子凋亡率高达(22.21±6.52)%,各组与正常生育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阳性组与相应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殖道UU、CT感染可明显增加精子凋亡,提示引起男性不育的诸多因素可能因精子细胞凋亡所致.
作者:周曾娣;王光荣;葛争鸣;赵明俊;马丽;苏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在诱发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观察原因不明的不育妇女在克罗米酚(CC)促排卵治疗同时自月经第1~20天连续服小剂量aspirin 75 mg/d,于黄体期取血测定血栓素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值,超声测定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及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aspirin组TXA2/PGI2比值、子宫血流RI明显低于单用CC组(P<0.05,P<0.01).子宫内膜腺体面积、周长、间质面积、腺/间比值及雌、孕激素受体的数目均明显大于单用CC组(P<0.01).结论:小剂量aspirin可改善促排卵时CC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作者:郭玉琪;刘义;丁玉莲;孙永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输卵管细胞对精子存活的影响.方法:人精子与人输卵管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并以Earle's平衡盐液培养的精子作为对照.每日观察精子存活情况,并以伊红染色检测精子的存活率.结果:在共培养组,人精子存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组精子在9、24、48 h的存活率分别为(90.82±1.94)%、(71.46±6.19)%、(46.64±5.59)%;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存活率(83.55±5.36)%、(46.46±4.59)%、(18.36±4.11)%,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人输卵管细胞及其培养液能延长精子的存活时间.
作者:周寒鹰;姚元庆;尹国武;黄飞;杨瑛;罗亚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利维爱治疗对Turner综合征患者身高增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Turner综合征患者使用利维爱治疗后身高的改变.结果:利维爱治疗3个月后的身高平均增加(2.2±1.4) cm,治疗24~36个月后平均增加(9.6±2.7) cm;身高增加的幅度与治疗持续的时间有关.患者身高的增加和终身高可能与利维爱治疗持续的时间、剂量和开始的年龄有关,并且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利维爱治疗是增加Turner综合征患者身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和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作者:田秦杰;葛秦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辅助生殖技术开展后,多胎妊娠明显增加,进而使不良妊娠结局亦增加,危害母儿健康.多胎妊娠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胎高3~7倍,胎儿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单胎高4~10倍.医源性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涉及排卵药物的应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和辅助孵化技术以及宫腔内人工受精等技术.多胎妊娠预防首先应严格掌握促排卵药物应用指征;其次,控制移植胚胎的数目.选择性减胎术是改善多胎妊娠结局的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作者:马艳华;邢福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以旁分泌形式调节精子发生的微环境并影响精子发生.VEGF可能影响卵泡内血管通透性和血管发生,并参与排卵过程.胚胎着床期着床胚泡处的腔上皮细胞和腔上皮下的基质细胞中VEGF表达明显增加.子宫增殖期间VEGF表达的不断增加和VEGF受体2的高表达可能与月经后子宫内膜重建时快速的毛细血管增生有关.
作者:石建军;肖丽娟;杨增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3年开始采用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育80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树丽;赵淑香;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34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5个月,性交后出血1个月,于1998年10月就诊.妇科检查:宫颈重度糜烂,子宫增大如6周孕,表面不平、活动,双侧附件阴性.宫颈细胞涂片:巴氏II级.阴道镜检查:宫颈肥大,外形规则,2/3以上面积呈乳突状糜烂,6点处见粗大的血管、接触出血.醋酸试验:糜烂面上皮肿胀呈葡萄状,6点处粗大的血管无明显收缩,10点处见散在腺开口.复方碘试验:糜烂面不着色.于6及10点处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宫颈6点处非何杰金淋巴瘤,T细胞来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细胞标记(+++),B细胞标记(+),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图1).
作者:徐茹兰;罗立华;尤广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发现,EM的发病与细胞因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EM发病中的作用,观察了白细胞介素(IL)-6和IL-8两种细胞因子在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变化.
作者:马彦平;杨燕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操作已成为诊断和治疗输卵管性不育的主要方法[1].现将我科收治输卵管性不育113例诊治的相关问题作一分析.
作者:孙燕;蒋晓莉;江莉;李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控制性促超排卵(control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治疗中,为了预防因过早出现的内源性LH峰导致的取消周期,近几年发展了不同的降调节方案[1-3],但结论各异.本中心应用达必佳(Dycapeptyl)短方案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与Buserelin长方案降调节进行了比较.
作者:苏迎春;孙莹璞;郭艺红;陈秋菊;陈爱军;刘新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的原因,约50%~60%与免疫因素有关,其中约2/3原因不明.近年来研究发现,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向Th1型偏移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蜕膜局部T细胞亚群及Th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SA的免疫学发病因素.
作者:卢士燕;李瑞珍;吴燕菁;王振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育症的过程中,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监测卵巢基质血流及卵泡血流有助于用药前预测卵巢反应性、排卵的发生、获卵率及卵子质量等.这对于指导用药、挑选高质量胚胎移植、提高妊娠率等都具有一定意义,是一种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无创伤、准确率较高的检查方法.
作者:孙莹璞;刘美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国妇科内分泌专业的创立与发展,充满坎坷与挑战.1956年林巧稚大夫指派我创建妇科内分泌专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时缺乏诊断手段和治疗药物,我们必须从零开始,从文献中学习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由于当时激素制剂都很昂贵,而大多数患者经济困难,为此需要寻找简单、价廉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说走我们自己的道路.
作者:葛秦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