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殖医学杂志

生殖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生殖医学
  • 主办单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4645/R
  • 国内刊号:11-4645/R
  • 影响因子:1.24
  • 创刊:199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41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6全国计划生育科技期刊质量评比获优秀期刊
  • 妇产科学
生殖医学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体重指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IVF-ET/ICSI治疗、年龄<35岁的不育患者为对象,共449个周期.按BMI分为三组:低体重组(A组),BMI<18.5 kg/m2,共45个周期;正常体重组(B组);18.5 kg/m2≤BMI<25 kg/m2,共356个周期)、超重组(C组),BMI≥25 kg/m2,共48个周期.比较三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 C组Gn用量显著高于A和B组(P<0.05),hCG日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A、B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B组 (P<0.05);三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I过高会导致IVF/ICSI治疗过程中Gn用量增加和hCG日血清E2水平降低,早期流产率增加,对IVF的结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者:宋小敏;姜宏;张文香;黄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对新生儿甲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孕妇妊娠期间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对新生儿甲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68例Graves病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放射性受体法(RR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分别检测孕妇妊娠期间血清、脐血及新生儿出生5~14 d的血清T3、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TRAb水平.结果 妊娠晚期孕妇血清TRAb与脐静脉血TRAb呈正相关(n=68,r=0.8494,P<0.01),与新生儿血清TRAb也呈正相关(n=68,r=0.8286,P<0.01).新生儿甲亢的发生率为11.8%(8/68),8例甲亢新生儿出生后两周内血清TRAb均高于正常3倍以上;其中2例新生儿出生后(7~14 d)血清TRAb水平高于正常15倍以上,出生6个月时,其甲状腺功能及血清TRAb水平仍未恢复正常状态.结论 妊娠晚期血清TRAb水平增高是发生新生儿甲亢的一个危险因素.孕妇血清TRAb水平与新生儿甲亢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赵志英;田健;朱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细胞凋亡与热休克蛋白70、P53的表达

    目的 观察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集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的蜕膜组织,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蜕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P53的表达.结果 (1)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与正常早孕蜕膜组织相比,凋亡显著增加(P<0.01);(2)蜕膜组织中HSP70、P53表达,自然流产组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结论 蜕膜组织凋亡过度可能为自然流产发生机制之一,蜕膜细胞凋亡的增多与P53表达上调具有一致性;HSP70不能抑制蜕膜细胞凋亡,可能对蜕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燕;王玉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中废弃胚胎发育潜能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中废弃胚胎的发育潜能,及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患者共76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47例,为A组,拮抗剂方案29例,为B组.收集D3胚胎移植、冷冻后剩余低质量废弃胚胎共274枚(包括异常受精胚胎),序贯法囊胚培养(A组有囊胚形成者为A1组,无囊胚形成者为A2组;B组有囊胚形成为B1组,无囊胚形成为B2组),观察囊胚形成情况及妊娠结局,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周期特点无明显差异;促排卵天数及取卵日内膜厚度A组明显大于B组(P<0.01).囊胚形成率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总生化妊娠率A组高于B组(P<0.05);总临床妊娠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生化及临床妊娠率A1组均高于B1组.A1组生化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A2组(P<0.05),B1、B2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部分废弃胚胎具有一定的发育潜能,小部分能发育至囊胚阶段,与GnRH-a相比,拮抗剂不影响其发育潜能;常规GnRH-a长方案废弃胚胎发育潜能与妊娠结局显著相关;与GnRH-a长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妊娠率有下降,可能与胚胎发育潜能关系不大,其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情情;李蓉;郝桂琴;耿岚;付敏;王娟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与卵巢功能及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的表达与卵巢功能及超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8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根据取卵时卵泡发育数不同将卵巢反应性分为高反应组(12例)、中反应组(30例)及低反应组(6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颗粒细胞膜上cyclin D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的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分析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IVF临床各项参数、卵巢反应性的关系以及和颗粒细胞增殖活性PCNA标记指数(PCNA-LI)的相关性.结果 (1)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蛋白表达与年龄、基础FSH水平及促性腺激素(Gn)支数呈负相关(r=-0.547,P<0.01; r=-0.456,P<0.05; r=-0.451,P<0.05);cyclin D2蛋白表达与获卵数和hCG日E2水平呈正相关(r=0.592,P<0.01; r=0.626,P<0.01);高、中和低反应三组cyclin D2蛋白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4.995,P<0.05).(2)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表达与年龄、基础FSH水平呈负相关(r=-0.510,P<0.05; r=-0.891,P<0.01);与获卵数和hCG日E2水平呈正相关(r=0.629,P<0.01; r=0.524,P<0.05);高、中和低反应三组cyclin D2 mRNA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8.843,P<0.01).(3)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蛋白及mRNA表达与PCNA-LI均呈显著正相关(r=0.696,P<0.01; r=0.498,P<0.05).结论 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并与卵巢反应性正相关.cyclin D2可能通过调节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卵泡的发育.

    作者:崔娜;郝桂敏;赵志明;徐素欣;曹金凤;王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5岁以下患者长方案促排卵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佳获卵数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35岁以下行长方案IVF-ET治疗的544个获卵周期的资料.比较不同获卵数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不同获卵数各组间促性腺激素(Gn)刺激天数、Gn用量、卵裂率、优胚率无明显差别(P>0.05),获卵数>25个组受精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获卵数的增加,冷冻胚胎数、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雌二醇(E2)值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逐渐增加,当获卵数>15个,临床妊娠率较前下降,累积妊娠率随获卵数增加而增加,当获卵数>25个,临床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明显下降.结论 获得适量的卵有利于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作者:王雅琴;杨菁;徐望明;谢青贞;肖卓妮;尹太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精子畸形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男方精子畸形率对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中心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接受IVF的344对及ICSI的178对夫妇,分为常规IVF组和ICSI组,组内按照男方精子畸形率分为正常形态组(IVF 266/ICSI 76)和畸精子症组(IVF 78/ICSI 102).受精后分别统计IVF及ICSI两组内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 在IVF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4.32%/60.09%、33.78%/37.02%、42.03%/54.62%及12.5%/4.23%.两组间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别,畸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性低于正常形态组,而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形态组(P<0.05);ICSI组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8.01%/64.59%、32.26%/33.78%、43.75%/52.63%及4.76%/5%.畸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将两种受精方式的畸精子症组间比较,IVF的患者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者(P<0.05).结论 常规IVF中畸精子症不影响正常受精.对于畸精症子患者,其临床妊娠率均较精子形态正常组低,但是采用ICS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孕流产率.

    作者:张四林;师娟子;薛侠;赵皖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否对体外受精周期中改行未成熟卵体外培养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育患者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改行未成熟卵体外培养(IVM),取卵前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否对其实验室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IVF治疗的138个周期,在促排卵5~7d后,双侧卵泡数目≥20个,或用药8~13 d后,卵泡发育缓慢且两侧卵泡数目≥15个,大卵泡直径平均≤12 mm,根据患者意愿,停药改行IVM治疗,其中63个周期在取卵前12 h注射hCG(A组),75个周期未注射hCG(B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的卵成熟率(64.56%)显著高于B组(56.3%),但是平均获卵数(8.42±0.52)个低于B组(11.32±0.8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移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常规IVF周期改行IVM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取卵前注射hCG虽然可以提高卵子的成熟率,但并不能提高妊娠结局.

    作者:王真;赵军招;王佩玉;金聪聪;林金菊;张巍;叶碧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人生长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外受精超排卵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人生长激素(G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实施体外受精(IVF)超排卵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因PCOS排卵障碍而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121例,以是否使用GH分为两组:GH组48例,对照组73例.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优胚率、种植率、冻胚率、妊娠率.结果 GH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分别如下:Gn用量:(29.18±8.33)和(23.43±8.68)支;获卵数:(10.73±6.0)和(14.0±8.57)枚;优胚率:59.1%和33.33%;种植率:35.30%(36/102)和20.39%(31/152),冻胚率:87.5%(42/48)和58.9%(43/73);妊娠率:56.5%(26/46)和35.3%(24/68).Gn用量GH组略高于对照组,获卵数GH组略低于对照组.其余各项GH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在超排卵早期应用GH可明显提高优胚率、种植率、冻胚率和妊娠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作者:刘珍;安锦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不同给药途径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5周内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与常规药物流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400 μg米索前列醇舌下给药用于早期流产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接收就诊于全国6个研究中心停经<37 d要求药物流产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第1天晨空腹服米非司酮50 mg,8~12 h后再服25 mg,第2天按照第1天同样方法服用,首次服米非司酮后36~48 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B组:第1天顿服米非司酮 150 mg,服药后36~48 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观察两组的流产效果.结果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接收575例受试者,其中4例失访.A组完全流产267例(93.4%),失败16例;B组完全流产262例(91.0%),失败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46,P>0.05).约>80%妇女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头痛和乳胀的反应,两组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服药后两组出血分别为(9.08±3.49)和(9.04±3.4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05).两组受试者满意度调查的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3%,对研究方法的满意率分别为88.1%(245/278)和92.0%(256/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0 μg米索前列醇舌下用药用于早期流产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副反应较少.

    作者:裴开颜;邵文祺;雷贞武;李奕;黄紫蓉;马文侠;经小平;贾孟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中妊娠3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过程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后意外妊娠的原因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IVF-ET超排卵周期使用GnRH-a过程中发生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7,086个IVF-ET超排卵周期使用GnRH-a过程中发现妊娠37例,发生率为0.52%.37例妊娠中宫内妊娠24例,其中17例已经分娩健康新生儿,6例继续妊娠中,胎儿宫内发育良好,1例孕8个月早产;1例B超检查提示宫内胚胎停育行清宫术,2例自然流产,流产发生率为8.1%(3/37);异位妊娠6例,发生率为16.2%(6/37);生化妊娠2例;失访2例.结论 在IVF长方案中,使用GnRH-a可导致意外妊娠,且有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陈霞;赵军招;周玮;叶碧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玻璃化冻融胚胎保存时间对胚胎复苏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玻璃化冻融胚胎保存时间对胚胎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复苏后全部卵裂球存活的胚胎定义完全存活胚胎.对367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根据冻融胚胎保存时间进行分组,分为<6、≥6~<12及≥12~19个月A、B、C 3组,比较各组的胚胎复苏率、完全存活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胚胎复苏率、完全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玻璃化FET周期,胚胎冷冻保存时间对解冻后胚胎质量及FET结局没有影响,因此可以灵活掌握FET时间.

    作者:赵庆红;杨菁;尹太郎;龙文;李凤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人类低质量卵裂期胚胎体外发育至囊胚能力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D3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囊胚的培养和冷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6~12月进行IVF治疗的患者 398例,D3移植后剩余的总胚胎数2,180枚.其中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1,546枚,采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6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比较不同细胞数、碎片含量不同的胚胎囊胚形成的比例.结果 1,546枚低质量胚胎,于D5~D6形成426枚囊胚,囊胚形成率为27.56%.其中6 Ⅲ、Ⅳ级为40.9%(318/778);5Ⅰ、Ⅱ级为28.8%(30/104);4Ⅰ、Ⅱ级为8.9%(16/180),4Ⅲ、Ⅳ级为19.7%(56 /284);2~3Ⅰ、Ⅱ级为3.0%(6/200).经统计学分析,碎片较多的胚胎中,卵裂球数目较多的胚胎,囊胚形成率较高.结论 D3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仍有部分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因此在D3时对这些胚胎继续进行培养至D6,可能减少胚胎的浪费并得到更好临床结局.

    作者:甄璟然;王雪;孙正怡;郁琦;邓成艳;周远征;何方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前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接受者治疗前的心理压力状况,并探讨影响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准备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115例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GSI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 IVF-ET治疗前患者CPSS量表分为(26.47±5.12),高于中国女性常模(24.68±5.61),差异有显著性(t=3.01,P<0.01).CPSS量表分与年龄、EPQ-N、EPQ-P、LES家庭生活事件、LES社交及其他事件呈正相关(P均<0.01),与兴趣爱好、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呈负相关(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兴趣爱好、EPQ-N、LES家庭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等变量与IVF前心理压力密切相关.结论 准备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压力,年龄、兴趣爱好、性格、家庭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其心理压力状态影响较大.

    作者:李晓琼;高存友;刘子霞;甘景梨;张伟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vβ3在人各时期子宫内膜及蜕膜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性.方法 以40例IVF-ET治疗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40例因男性因素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患者及5例正常孕早期患者作为对照,获取患者各个时期的子宫内膜及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整合素αvβ3蛋白的定位和表达,并对所获得的结果应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反应强度.结果 整合素αvβ3蛋白定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增殖早、中、晚期及分泌早期内膜上均无表达,分泌中期、晚期内膜明显表达,蜕膜中表达强(P<0.05).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同样存在周期性变化,但其在分泌中、晚期的表达要明显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整合素αvβ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呈现明显周期依赖性,与胚胎种植密切相关;而其在IVF-ET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弱,可能是导致胚胎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海燕;周洁春;林文琴;叶碧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鼠子宫内膜芸豆凝集素受体在正常性周期和不同妊娠时期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目的 探讨小鼠子宫内膜或蜕膜芸豆凝集素的受体在正常性周期和不同妊娠时期的表达模式.方法 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芸豆凝集素作为分子探针,通过组织切片检测小鼠不同动情周期以及妊娠过程中子宫内膜或蜕膜芸豆植物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 芸豆凝集素受体广泛存在于小鼠子宫内膜中,且在动情周期,不同妊娠时期受体的表达存在着差异.在围着床期,特别是妊娠4 d芸豆凝集素受体较多分布于子宫腔周围和内膜基质部分;妊娠晚期、动情周期和间情期分布于内膜基质且数量较少结论芸豆凝集素受体与胚泡着床和妊娠的维持密切相关.

    作者:邓明捷;赵琎;杨明洁;张田;王敏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雄性Akt2基因缺失小鼠生殖表型研究

    目的 通过对雄性Akt2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Akt2-/-)及野生型小鼠(Akt2+/+)基础指标、血清糖脂及性激素水平的评估,探讨Akt2基因缺失对糖脂代谢及睾丸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Akt2+/+及Akt2-/-小鼠各15只,行口服糖耐量(OGTT)实验(2 mg/kg),予动力学实验,将纯合子和野生型小鼠分别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和刺激组,刺激组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4 h,空白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刺激4 h,检测各组小鼠体重、体内脂肪重量、血脂、空腹胰岛素及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Akt2-/-小鼠同Akt2+/+小鼠相比,餐后随机血糖、0 h、1 h血糖均显著升高(P<0.05);睾丸重量显著增加(P<0.01).性激素检测发现Akt2-/-小鼠血清雄烯二酮(A2)(P<0.01)和睾酮(T)(P<0.05)显著升高;hCG刺激后,Akt2-/-与Akt2+/+小鼠的17-羟孕酮(17-OHP)、A2和T均显著升高,但Akt2+/+小鼠的T升高更明显.结论 Akt2基因不仅影响糖代谢,同时影响睾丸功能,说明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的关键信号分子可能对睾丸生殖功能同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hCG刺激后,同Akt2+/+小鼠相比,Akt2-/-小鼠A2和T升高的幅度较小,说明Akt2基因缺失使雄激素合成亢进,但降低了睾丸对hCG的敏感性.

    作者:张跃辉;吕占强;王娜梅;侯丽辉;吴效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延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暴露时间是空卵泡综合征临界状态的一种处理方法:附3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EFS)是体外受精(IVF)周期中比较少见且棘手的现象,因其发生预示着取消周期或不良结局,给医患双方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和压力,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及对未来周期产生恐惧感,已引起生殖医学工作者的重视.2009年本中心在781个IVF周期中有 3例为EFS临界状态,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EFS的病例特点及处理措施,为EFS的临床处理方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王梅梅;郝翠芳;包洪初;周朋珍;曲庆兰;张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多胎妊娠经阴道超声引导行选择性胚胎减灭术46例临床分析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因其并发症、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对母婴的危害大,故目前减胎术已成为各生殖中心必需掌握的技术之一,为了解减胎术对母婴的影响,选择本院生殖中心自2001年4月至2010年3月间因多胎而行选择性胎胚减灭术减为双胎患者46例为减胎组,同期我中心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获临床双胎妊娠9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流产率、分娩率、孕周、新生儿体重及畸形率等进行总结.

    作者:付伟平;王丽萍;凌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自然周期成熟卵和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获得的剩余胚胎经玻璃化冻融35例分析

    1983年Wood等[1]通过冻融胚胎移植获得首例临床妊娠,1985年Cohen等[2]将首例冻融胚胎移植获得了健康婴儿,此后胚胎冷冻技术开始成为辅助生殖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院生殖中心自2005年4月,开展了自然周期体外受精(IVF)结合未成熟卵体外成熟(IVM)技术(IVF/M)治疗不育症,并将剩余胚胎经玻璃化冷冻保存,待机进行解冻胚胎移植,提高了体外受精/体外成熟-胚胎移植(IVF/M-ET)的移植机会和累积妊娠率.

    作者:周国萍;徐野;李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S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在诊断性刮宫术中的应用

    阴道流血是女性生殖器官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诊断阴道流血的病因有效、准确的方法是诊断性刮宫,而传统的诊刮术具有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等风险;并且刮匙对宫壁的刺激造成患者疼痛难忍,故不宜被患者接受而导致延误诊断.一次性S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无痛、准确、安全、简便的优点.因此,我站将近7年来在诊断性刮宫术中应用一次性S型宫腔组织吸引管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庄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臀位牵引在头位盆腔深固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常见于胎头高浮或胎头深固盆腔者.对于胎头深固盆腔者,以往的经验是采用单叶产钳或阴道上推胎头娩出胎儿.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57例胎头深固盆腔剖宫产者,采用臀位牵引娩出胎儿,并与传统的娩出胎儿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素玲;王利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复合妊娠2例报告

    复合妊娠即子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的并存,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介绍2010年我院2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复合妊娠的病例,报告如下.病例1 患者,女性,22岁.停经40 d,阴道流血9 d,伴下腹痛3 d.尿妊娠试验(+).妇科专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少量暗红色血迹;宫颈:光,口闭,举痛(+);宫体:宫体前位,孕7周大小,压痛(±);附件:左侧附件区可及包块直径大约3 cm左右,压痛明显,右侧附件区(-).

    作者:王奕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