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类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HB-EGF)的表达与超声分型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 方法 在排卵日B超对子宫内膜分型,分为A型组和C型组,于排卵后7d手术获取两组的子宫内膜,C型组在取材的同时对子宫内膜进行局部机械刺激,第二周期继续观察排卵情况并在排卵后7d时再次刮取子宫内膜归为SC型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B-EGF在不同类型和机械刺激后子宫内膜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定位. 结果 A型组和C型组人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进行比较及与机械刺激前后子宫内膜(SC型)的比较时,HB-EGF的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在A型组高于C型组,并且经过机械刺激后SC型组HB-EGF的表达升高(P<0.05). 结论 HB-EGF与超声分型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正相关.
作者:王宁;耿琳琳;张树成;贺斌;王介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反复胚胎植入失败(RIF)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eg)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30例RIF患者(RIF组),采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其淋巴主动免疫治疗前、后2周的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并选择同期正常未妊娠妇女20例作对照(对照组). 结果 (1)RIF组治疗前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IF组治疗后CD4+CD25+Treg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IF的发生可能与CD4+CD25+Treg的表达下降有关;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上调CD4+CD25+Treg的表达,调控母胎免疫耐受,有利于胚胎植入成功.
作者:娄华;王兴玲;王雪梅;管一春;张霞;石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发病与其父系、母系一、二级亲属遗传表型的相关性,为该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家系调查量表,收集2004年10月~2011年5月在本院生殖健康科门诊就诊882例PCOS患者的父系、母系一、二级亲属的临床资料为研究组及同期660例月经规律、B超示双侧卵巢无多囊改变的育龄期妇女父系、母系一、二级亲属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比较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月经稀发在父系、母系一、二级亲属间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组父系、母系一、二级亲属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月经稀发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系组一、二级亲属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月经稀发总的发生率为63.2%(557/882),而父系组总的发生率为49.2%(434/882),经卡方检验发现这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34.838,P<0.01),但母系组一、二级亲属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与父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系组肥胖的发生显著高于父系组(P<0.05);母系组月经稀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父系组(P<0.01). 结论 PCOS患者与母系亲属遗传表型关系密切,母系亲属肥胖、月经稀发可能是后代患PCOS的主要遗传表型,精神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李晓红;李国屏;陈湘梅;易红;李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利用单细胞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GH,aCGH)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技术平台,并应用aCGH技术进行PGS获得持续妊娠. 方法 采集废弃胚胎来源卵裂球10个,核型正常男性(46,XY)淋巴细胞3个,通过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aCGH技术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将aCGH技术应用于临床一例反复流产患者. 结果 3个淋巴细胞及9个废胚来源卵裂球的全基因组扩增成功,1个废胚来源卵裂球扩增失败,扩增成功的样本通过aCGH检测后均获得明确的诊断,3个淋巴细胞分析结果与已知核型一致;临床病例5个胚胎活检的单卵裂球均得到明确诊断,移植1枚正常整倍体胚胎后获得临床持续妊娠. 结论 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单细胞aCGH技术能全面地评估胚胎染色体组情况,可应用于临床PGS.
作者:沈鉴东;吴畏;高超;蔡令波;孙雪萍;张燕;崔毓桂;刘嘉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长方案与微刺激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应用价值,为卵巢低反应患者寻求经济合理的刺激方案. 方法 选取101周期超长方案或微刺激方案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其中56周期采用超长方案,为A组;45周期采用微刺激方案,为B组.比较两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使用Gn的时间、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 两组相比Gn用量、使用Gn的时间,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取消率、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两组数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超长方案增加Gn用量、延长使用Gn的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周期取消率与采用微刺激方案无明显降低,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无增加.故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微刺激方案较经济,且治疗周期短,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且节省治疗时间.
作者:李冬梅;梁细妹;黄昌平;陈希曦;黎淑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长方案与短方案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的治疗结局. 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0年在我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共135例临床资料,按不同的降调节方案,分为长方案A组和短方案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治疗结局.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不育年限、体重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Gn)用药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值、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 结果 A组的Gn用量、获卵数、OHS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G日E2值、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短方案较长方案Gn用量少,缩短治疗的时间,且OHSS发生率低,减轻了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更适合PCOS患者.
作者:方健叶;杨菁;赵庆红;程琰;蔡晶;彭良玉;江兴;李仙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患者在男科门诊精液常规检查时手淫取精失败的常见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方法 对2003~2010年在我科门诊行精液常规检查时取精失败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取精失败常见的影响因素有:不适应取精室环境(65例,占54.17%)、缺乏手淫射精经验(21例,占17.50%)、患有勃起功能障碍(ED)(17例,占14.17%)或原发/继发性不射精(9例,占7.50%)、某些药物的影响(5例,占4.17%)等;进行个体化的辅导、处理或治疗后共有107例(89.17%)患者成功取精. 结论 男科门诊精液常规检查时取精失败的常见原因有:不适应取精室环境、缺乏手淫射精经验、患有ED或原发/继发性不射精,医护人员要对他们进行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处理或治疗.
作者:梁世坤;梁季鸿;韦国强;宋卫儒;朱春晖;张迅;李广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腔内短波理疗联合针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及卵泡膜血流的影响,并对治疗结局进行评价. 方法 将97例IVF患者随机分为腔内短波理疗联合针刺组(治疗组,51例)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46例),观察两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两组取卵数、优卵率、受精率、优胚率以及临床妊娠率. 结果 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型内膜在治疗组所占比例为74.5%(38/51),在对照组组为45.7%(21/4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hCG日卵泡膜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取卵个数、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提高(P<0.05). 结论 针刺理疗能显著改善IVF-ET患者的子宫内膜及卵泡膜血流,从而改善治疗结局.
作者:孙振高;连方;张建伟;吴海萃;张竹梅;郭颖;薛明玥;张宁;孟茜;赵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三种助孕方案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助孕的PCOS患者,按接受的助孕方式分为三组:A组(n=97),自然周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B组(n=33),降调节后短暂促性腺激素(Gn)刺激再IVM;C组(n=112),长方案降调节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比较三种助孕方案治疗效果. 结果 B组和C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58.1% vs.57.7%,P>0.05),但均显著高于A组(32.5%)(P<0.05).hCG日内膜厚度分别为A组(6.1±1.8)mm,B组(8.8±2.3)mm和C组(11.6±2.5)mm,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未使用Gn,B组Gn用量为(578.1±314.4)IU,费用为(2,029.6±1204.8)元,C组Gn用量(1,751.1±692.8)IU,费用(5,768.4±2,100.8)元,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C组重度OHSS发生率为4.5%. 结论 IVM助孕可以避免OHSS发生,若降调节后短暂Gn刺激再IVM助孕,由于子宫内膜发育得到改善,可以获得与长方案相似的临床妊娠率,是PCOS患者的一个经济安全有效的助孕方式选择.
作者:龚斐;蔡素芬;卢光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HOXA10基因是多基因家族的转录调节基因之一,参与生殖道发育、胚胎植入的调控、细胞定向分化和增殖.近年来研究发现,HOXA10通过激活或抑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来诱导子宫内膜成熟,并指导胚胎着床,在决定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且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及其相关不育发病中发挥作用,EM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发生改变可能是其发生不育的原因之一.
作者:肖婷婷;白延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生精细胞凋亡是机体清除过量及缺陷生精细胞的正常生理机制,其病理状态下的过度凋亡会导致少、弱精子症发生.FAS/FASL系统是介导哺乳动物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FASL特异性的与生精细胞膜上的FAS结合后,通过胞内肽段的死亡结构域激活相关的半胱天冬氨酸酶级联反应,诱导其凋亡.FAS/FASL系统在调节生精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FAS与FASL的结合可触发细胞凋亡,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其过度表达会对精子数量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述FAS/FASL系统在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讨论与之相关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所致男性不育.
作者:金琪;彭弋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维甲酸在增加人胚胎干细胞(hESCs)形成拟胚体中生殖细胞特异基因标记中的作用. 方法 hESCs在含有维甲酸或无维甲酸的分化液中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未分化因子OCT-4及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VASA、SCP3、GDF9和TEKT1的表达情况. 结果 在拟胚体形成过程中,未分化因子OCT-4表达下降,但生殖母细胞标记VASA、减数分裂标记SCP3及减数分裂后标记GDF9和TEKT1表达均增加.在含有维甲酸的分化系统中,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表达均增加.培养5d后,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VASA、SCP3、GDF9和TEKT1分别增加9.3、6.9、7.2和11.8倍. 结论 hESCs具有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PGCs)和早期配子的能力.维甲酸能增加hESCs形成拟胚体中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的表达.
作者:刘雪梅;岳静;徐蓓;郝翠芳;朱桂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雄性小鼠生精功能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及毒性遗留作用. 方法 NIH种雄性小鼠给予LAS(630 mg/kg,315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经口染毒2个月,同时设对照组.在第4、8周及停止染毒后4周进行精子形态学观察,光镜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睾丸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染毒4周后精子畸形率上升,畸形主要表现在颈部,精子中部胞浆小滴增多.染毒8周精子畸形率升高更显著.组织学检查实验组小鼠染毒4周时精细小管内各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数减少,生精细胞排列紊乱,随实验时间延长及染毒浓度的增加此异常改变更显著;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睾丸生精上皮内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精原细胞线粒体广泛异常改变,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上述异常改变在停止染毒后4周无明显恢复. 结论 LAS对雄性小鼠生精功能亚慢性毒性作用及毒性遗留作用表现为:使生精上皮内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及精原细胞出现广泛线粒体空泡样变,精子胞浆小滴出现率升高.
作者:张颖;任春娥;乔鹏云;姜俊怡;韩海艳;王桂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假孕小鼠月经模型中,雌激素水平对子宫内膜崩解后修复再生进程的影响. 方法 对假孕小鼠一侧子宫人工诱导内膜间质细胞发生蜕膜化,并通过双侧卵巢切除的方式实现孕酮撤退,建立小鼠月经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雌激素组以及溶剂组,在孕酮撤退后分别给以17β-雌二醇油溶液和溶剂;在孕酮撤退后24h及48 h检测各组子宫重量改变、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评级. 结果 比较孕酮撤退48h两组形态学评级,雌激素组子宫内膜修复率显著高于溶剂组(P<0.01). 结论 在假孕小鼠月经模型中,溶剂组小鼠较雌激素组小鼠出现明显的修复延迟,说明雌激素水平对于子宫内膜崩解后修复进程有一定影响.
作者:关硕;徐祥波;贺斌;王介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海藻糖对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影响. 方法 采用12只小鼠控制性超排卵获得的360枚成熟的卵母细胞,分别放入含1.0、0.5、0.3及0 mol/L的海藻糖中孵育3h.部分卵母细胞进行碘化丙啶(PI)染色;320枚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和复苏,并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卵母细胞成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 结果 0.3 mol/L海藻糖组复苏率、受精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2.59% vs.90.90%,70.67% vs.61.43%),但是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83.02% vs.44.19%,72.72% vs.47.37%)(P<0.001);0.5 mol/L海藻糖组复苏率、受精率、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是卵裂率高于对照组(65.22% vs.44.19%)(P<0.05);0.3 mol/L海藻糖组囊胚形成率高于0.5 mol/L海藻糖组(72.72% vs.50.00%)(P<0.001);1.0 mol/L海藻糖组卵母细胞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低(P<0.001). 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的海藻糖对小鼠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有保护作用,0.3 mol/L海藻糖浓度比较适合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
作者:李舒怡;陈建林;张婧;方小玲;姜梦阳;板得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前动力蛋白(PK2)、前动力蛋白受体2(PKR2)基因单拷贝丢失后小鼠生长发育及生殖系统发育情况.方法 对比观察PK2+/-、PKR2+/-、以及PK2+/-∶PKR2+/-复合杂合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体重增长、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四组小鼠颅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分布;阴道冲洗细胞涂片评估法观察小鼠动情周期. 结果 三组杂合突变小鼠体重增长、外生殖器发育及颅内GnRH神经元分布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但杂合突变小鼠动情周期延长、无规律,双基因杂合突变小鼠表现明显. 结论 PK2、PKR2基因单拷贝丢失后虽不影响小鼠生殖系统和GnRH神经元发育,但雌鼠表现出动情周期紊乱.因此PK2/PKR2通路对生殖系统功能有调节作用.
作者:肖玲;周闻白;周群勇;胡仁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病因复杂,其中约40%~60%原因不明[1].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持续性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阳性,是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APA在正常妇女中的阳性率为1%~5%,但在复发性流产妇女中可达到15%~50%[2].根据APA成分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抗体与磷脂结合介导反应,主要为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ACA)等,而另一类与磷脂结合蛋白结合介导反应,主要是抗β2-GPI(β2-glycoprotein Ⅰ)抗体[2].ACA与磷脂的免疫病理反应是通过β2-GPI而起作用.研究[3]发现一部分APS患者ACA呈阴性,而β2-GPI抗体呈阳性,此外抗β2-GPI抗体也能通过与β2-GPI结合发挥与ACA
作者:莫美兰;梁佩燕;蔡靖;陈晓燕;尹彪;李观贵;曾勇;胡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妊娠28周之前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现象[1],发生率占总妊娠数的1%[2].其中50%以上患者不存在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等常见病因,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3].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种移植过程,在母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母体对宫内胚胎移植物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一种复杂的保护性免疫机制.
作者:鲁春;张全;杜兆金;臧丽丽;吴瑞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染色体数目异常所致疾病主要是三体型患者的出生,其原因是由于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的染色体不分离所致,少数为受精卵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不分离所致.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在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古先祥;王庭瑞;虎艳;李鸿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卵母细胞受精低下或不受精的发生率约为10%~20%[1].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escue ICSI)作为受精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已在许多生殖中心实施,早期多行晚期补救,一般在受精后16~20 h观察原核形成情况,如未见原核形成则通过ICSI再次受精.
作者:殷慧群;姜宏;何瑞冰;汪存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性激素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女性一生中,伴随着初潮、妊娠和绝经,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缓解或加重,可能与雌二醇和孕酮的生理波动造成Th1/Th2细胞偏移,继而体内体液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关.有关雌二醇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是研究热点口[1-3],而孕酮作为性激素的另一重要成员,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则鲜有报导.
作者:张琳;邵明君;胡美旭;许宵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38岁,女,12岁初潮,27岁第一次妊娠,孕57 d流产,之后又相继妊娠4次,均在孕6~8周流产.检查染色体核型为46,XX,-1,-9,-12,-13,+der(1),+der(9),+der(12),+der(13),t(1;13)(1p34;13q22)t(9;12)(9q21;12p13),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
作者:王毅;马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生殖内分泌与不孕不育诊治研讨会于2012年6月8~12日在广东深圳成功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协和医院和《生殖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由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承办.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优生优育协会妇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幼保健学会委员和妇科学组副组长姚吉龙教授和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李瑾教授主持,宝安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周华博士致开幕式欢迎词,会议邀请了生殖医学杂志副主编、北京协和医院田秦杰教授,以及国内知名的生殖内分泌领域杨冬梓、吴洁、王琼、姚吉龙、曾勇、李国屏等教授前来授课.来自包括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广西、辽宁、江西、新疆、广东等10余个省市100余名人员参加了会议,其中95%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
作者:李瑾;龙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