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殖医学杂志

生殖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生殖医学
  • 主办单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4645/R
  • 国内刊号:11-4645/R
  • 影响因子:1.24
  • 创刊:199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41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6全国计划生育科技期刊质量评比获优秀期刊
  • 妇产科学
生殖医学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真两性畸形1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真两性畸形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方法 分析1992年2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手术的14例真两性畸形病例. 结果 外生殖器畸形、闭经、周期性腹痛、腹股沟包块为该病的临床表现,性腺病理结果是同一个体内有卵巢和睾丸两种性腺组织,手术包括性腺切除和外生殖器畸形矫正. 结论 正确及时的诊断真两性畸形,根据其选择的社会性别,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影响.

    作者:黄瑜;赵姝;田秦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与卵泡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卵泡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测定,探讨二者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关系及其对OHSS的预测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71例IVF-ET患者在接受控制性超排卵(COH)过程中呈OHSS高危者43例,其中发生中重度OHSS的13例为OHSS组,未发生OHSS的30例为高危组;同期在COH中卵巢反应正常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三组患者取卵日卵泡液中VEGF和PEDF水平. 结果 (1)OHSS组的卵泡液VEGF水平明显高于高危组和对照组(P<0.05),高危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OHSS组的卵泡液PEDF水平明显低于高危组和对照组(P<0.05),高危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卵泡液VEGF水平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391,P<0.01),与卵泡液PEDF水平呈负相关(r=一0.280,P<0.05). 结论 卵泡液中VEGF和PEDF与OHSS的发病密切相关,局部VEGF和PEDF的失衡可能在OHS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卵泡液VEGF/PEDF的升高可用于预测OHSS的发生.

    作者:谭慧芳;祁秀娟;丁钰;王琳;孙月荣;郭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女性月经失调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析

    目的 了解秦皇岛地区女性月经失调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1 92例月经失调女性作为病例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5.92)岁;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女性200例为对照组,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9±4.89)岁.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人群的甲状腺功能,比较两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甲状腺功能紊乱对女性月经的影响. 结果 病例组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比例为10.42%,亚临床型甲减的比例为4.69%,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比例为6.25%,亚临床型甲亢的比例为3.62%.对照组中甲减的比例为2.00%,亚临床甲减的比例为3.00%,甲亢的比例为2.50%,亚临床甲亢的比例为3.00%.两组比较,病例组中上述4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甲减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3种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月经失调的类型主要为月经稀发;而甲亢和亚临床甲亢患者月经失调的类型主要为月经过少. 结论 甲状腺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失调,检测月经失调女性的甲状腺功能对明确病因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聪;李丽玮;殷秀荣;董丽霞;韩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改良超长方案联合重组促性腺激素超排卵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改良超长方案联合使用重组促性腺激素超促排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是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从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生殖中心共招募42例PCOS合并输卵管不育或男性因素不育患者.使用改良超长方案,自月经周期第2~3天口服达英-35 1粒/d×18,之后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1.5~1.85 mg,第2个月经周期第21天再次注射相同剂量GnRH-α末次注射后13~20 d开始使用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和重组黄体生成素(rLH)卵巢刺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取卵数、胚胎数、妊娠率进行分析,同时评价周期取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42例完全符合方案,全部取得卵母细胞,平均获卵数为(14.36±4.92)个,41例患者均获得胚胎,37例患者进行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为70.3% (26/37) (95% CI55.54%~85%),种植率47.2%(42/89),5例周期取消.发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1例.没有患者出现低雌激素症状. 结论 PCOS患者使用改良超长方案联合重组促性腺激素可获得适当数量卵母细胞,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高,未发现有低雌激素症状发生,OHSS风险低.

    作者:龚斐;唐奕;罗克莉;张红;卢光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男性婚前保健人群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目的 探索男性婚前保健人群生殖健康现状,为提供优质婚前保健服务作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11年8月至12月间到即墨和黄岛婚前保健中心进行婚检的初婚男性1,680人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 结果 共回收合格问卷1,589份,平均年龄为(26.33±3.18)岁.生殖健康综合知识得分为(57.30±20.12)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OR=0.559)和学历(OR=1.429)与知识得分有关.首次性行为年龄的中位数为22岁,90.97%的首次性行为对象为当时的性伴侣.69.73%的报告在近的一次性行为中采取了避孕措施,55.04%的报告在过去的6个月中不能够做到一直坚持使用避孕措施,各种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使用比例高.34.21%的报告曾使女伴意外妊娠. 结论 婚前保健男性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水平不高,避孕措施的使用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而曾经致使女伴意外妊娠的比例非常高.

    作者:吉宁;巩向玲;高玉晓;姜振泼;朱本善;庞成;周猷;姜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精子症患者中无精子因子微缺失分布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不育男性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共355例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分析AZF微缺失男性精子浓度、睾丸总体积、生殖激素的特点. 结果 检测出AZF微缺失34例(9.58%),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发生率10.61%(14/132),严重少精子症中发生率8.97%(20/223).未检测到AZFa区缺失;AZFb区微缺失4例,3例为无精子症;AZFc区微缺失25例,6例无精子症,16例精子浓度<1×106/ml; AZFb+c联合缺失5例均为无精子症.AZF微缺失导致的无精子症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相比,睾丸体积小,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升高.AZF微缺失的严重少精子症男性血清FSH、LH、睾酮(T)与非AZF微缺失的严重少精子症无统计学差异,睾丸体积小于后者.3种微缺失类型间FSH、LH、T和睾丸总体积无明显差异. 结论AZF微缺失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男性中有一定的发生率(9.58%),建议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男性参考血清FSH、睾丸体积进行AZF微缺失筛查.

    作者:杨慎敏;李海波;温端改;李红;王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卵母细胞授精前剥除部分卵丘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授精前剥除部分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 方法 授精前用机械法剥除卵母细胞外包裹的部分卵丘细胞,每个卵母细胞采用微滴法单独受精(A组).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方式进行.比较两组受精率(2PN、1PN和3PN)、卵裂率(2PN、1PN和3PN)、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 结果 A组和B组的受精率分别是76.51%和73.74%(2PN受精率分别是60.64%,61.62%;1PN受精率分别是1.61%,0.86%;3PN受精率分别是10.44%,9.69%)、卵裂率分别是98.95%和99.17%(2PN卵裂率分别是97.02,98.01%;1PN卵裂率分别是100%,85.71%;3PN卵裂率分别是100%,100%)、优质胚胎率分别是60.75%,62.68%、临床妊娠率分别是63.89%,61.76%、种植率分别是48.00%,38.78%、流产率分别是9.09%,11.90%.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卵母细胞授精前剥除部分卵丘细胞不会影响IVF-ET的临床结局,为利用卵丘细胞进行非侵入性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刘晓妍;张守信;郝翠芳;沈肖方;黄鑫;单英华;陈丽丽;张玉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影响胚胎着床的原因,为单胚胎移植,减少多胎妊娠寻找理论依据. 方法 IVF-ET 1,193个周期,根据胚胎种植率分为三组:A组种植率0%;B组种植率50%;C组种植率100%.将三组的胚胎形态及临床各参数比较分析. 结果 1,193个周期鲜胚移植共984个周期,三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分别为(2.69±1.00) nmol/L、(2.64±0.97) nmol/L、(2.51±0.94) nmol/L,其中A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移植胚胎形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D3的8A级胚胎的比率分别为31.53%、50.53%、60.20%.A组中,D3的6细胞和少于6细胞的移植胚胎率明显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 结论 在注射HCG日血清P水平较低,胚胎8A的比率较高,年龄较轻的患者,其胚胎的着床率较高,是进行单胚胎移植的适宜人群.

    作者:蔡桂丰;许伟标;阮永铭;赵雪燕;杨桂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精子透明带结合法优选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精子透明带结合法优选的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因男方因素在本中心行ICSI治疗的夫妇54个周期,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与透明带结合的精子进行ICSI,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ICSI,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着床率.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女方年龄、不育年限、促性腺激素(Gn)支数、MII卵母细胞数、移植胚胎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59.26% vs.48.1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受精率(82.97% vs.81.63%)、卵裂率(96.32% vs.96.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胚率(66.12% vs.50.78%)和可利用胚胎率(75.95%vs.66.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过采用患者自体卵母细胞透明带结合的方法选择精子进行ICSI可以提高胚胎质量,增加可利用胚胎的数量,有助于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作者:金锐;包俊华;白刚;刘永杰;刘芳;王莹;唐大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抗苗勒管激素在卵泡及卵母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在女性,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由颗粒细胞生成,从初级卵泡到窦卵泡均有分泌.AMH在始基卵泡中不表达,卵泡被募集后开始表达,但随着卵泡的不断发育,在窦卵泡被选为优势卵泡时,表达显著下降,提示AMH可能在始基卵泡的起始募集和优势卵泡的选择中发挥作用.此外,AMH还与卵母细胞发育密切相关.本文综述AMH在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张奕晖;崔毓桂;千日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女性化疗患者的生育能力保护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化疗药物会损伤女性的卵巢功能,可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卵巢早衰,其中烷化剂类造成的损伤严重.如何保护女性化疗患者的生育能力,是科研及临床的热点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1)激素类药物:化疗前及化疗期间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可减少化疗药对卵巢的损伤;(2)冷冻技术:包括卵巢组织、卵母细胞、胚胎冷冻,化疗结束后移植回体内.至今卵巢组织的复苏移植已使16位女性妊娠;胚胎冷冻是发展为成熟的冷冻技术,妊娠率较高,但可能延误肿瘤治疗,并且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卵母细胞冷冻则适用于无配偶及青春期前的女性患者.本文将就保护女性化疗患者生育能力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刘思邈;邓成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冻融后小鼠卵巢移植到雄鼠肾被膜下卵泡的生长发育

    目的 探讨冻融小鼠卵巢移植至雄鼠肾被膜下卵泡的生长发育情况. 方法 将1日龄冻融小鼠卵巢移植入成年雄鼠肾被膜下,分别于移植后2d、7d、14d回收移植卵巢进行形态学、组织学观察,以评价卵巢移植体在成年雄性受体小鼠体内生长及卵泡发育潜能.卵巢组织分为冻融对照组、移植后2d、7d、14d组. 结果 移植体生长增大,各级生长卵泡发育;7日龄移植体卵泡发育到初级卵泡生长,14日龄移植体卵泡发育到窦卵泡阶段. 结论 1日龄冻融小鼠卵巢移植体在雄性受体生理环境中具有正常生长发育和形成窦卵泡的潜能.

    作者:唐飞;周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出生婴儿性别比例的初步调查

    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临床应用,2006年6月监督ART国际委员会发表报告说:全世界共有300多万名试管婴儿出生,每年实施大约100万例体外受精(IVF),年出生试管婴儿约为20万[1].传统的自然妊娠生育模式下男女婴儿的出生比例为106~110.2:100[2-4].ART助孕出生婴儿性别比例是否与自然妊娠相似?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回顾性地统计分析了2009年至2010我院在ART助孕[包括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和冷冻胚胎移植(FET)]后出生婴儿的性别情况及其他相关指标,并与自然妊娠出生婴儿进行比较.

    作者:马海兰;罗克莉;龚斐;卢光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患者治疗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氨甲喋呤疗效的影响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因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及盆腔炎的发生率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未生育患者明显增多,趋于年轻化,其发病率占妊娠的1.5%左右.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阴道B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等技术的应用,约80%的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即可诊断,使用保守治疗以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使用米非司酮、氨甲喋呤(MTX)及中药治疗等,其中诸多文献[1-4]报道,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未破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但疗效不一,关于用药剂量也尚无统一标准,但均认为血HCG水平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因此,探讨患者血HCG水平,对于选择何种剂量的米非司酮疗效为佳,是未破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于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宫术宁胶棒及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方法之一,全国有51%的育龄妇女使用IUD[1].随着妇女进入绝经期,需要安全及时取出IUD.我站对绝经后妇女取出IUD(取器)应用宫术宁胶棒、米索前列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站门诊取器的绝经后妇女180例,年龄45~65岁(平均52岁),绝经6个月~15年(平均3.5年),IUD放置年限3~31年(平均15年),均为金属环.术前查体正常,无手术及用药禁忌.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年龄、绝经年龄、放置IUD年限、妊娠次数等均无显著差异.

    作者:程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